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促进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东莞康华医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浅表肿物切除术3种I类切口手术所有病例,干预前105例作为对照组,干预后139例作为干预组,调查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100.00%降至35.25%(P〈0.05),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等指标合理性显著提高(P〈0.05),而术后切口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措施有效可行,能够提高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专项整治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12月甲状腺、乳腺、疝气3种Ⅰ类切口手术切口患者120例(对照组)和2012年5~12月开展专项整治后的同类手术及切口的患者125例(干预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其合理性.结果 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二联用药率(96.7%、21.5%)均明显高于干预组(2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选药合理率(12.33%)明显低于干预组(85.19%),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8.42 d)少于对照组(11.3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3%)稍高于干预组(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专项整治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明显改善,应继续深化抗菌药专项整治,促进抗菌药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3.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14-116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规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选择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并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基咪唑类、第3代头孢、林可酰胺类使用频次较低,而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次明显较高;②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预防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⑤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及建议。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5月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围术期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270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给药方式分为静脉预防组、局部预防组、联合预防组,各90例。比较三组围术期预防用药情况、感染情况、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引流管体内段的培养结果阳性率。结果:联合预防组切口感染率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预防组白细胞计数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联合预防组引流管体内段的培养结果阳性率低于静脉预防组与局部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低,局部联合静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切口局部带菌率降低,但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明显影响。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患者恢复影响程度较低,不提倡常规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存在感染风险,可考虑予头孢菌素以静脉联合局部给药的方式来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
齐秀萍  李小荣  张国如  喻学海 《重庆医学》2018,(11):1528-1530,153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在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依照卫生部和外科学会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和使用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以2016年1-4月使用核查表前的1 19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前组,以2016年5-7月使用核查表后的1 039例住院手术患者为干预后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和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Ⅰ类切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1.3%、17.9%,抗菌药物选用品种合理率分别为71.2%、95.7%,溶媒剂量合理率分别为84.7%、99.8%,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54.6%、80.4%,工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2.8%、85.0%,Ⅱ类切口维持用药时间合理率分别为2.1%、74.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前组、干预后组患者Ⅰ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06%、0.89%,Ⅱ、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11%、0.9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0.063).结论 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核查表明显提高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分别对2008年5月和2012年5月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并予以合理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2008年5月97.92%,2012年5月72.5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在术前0.5-2h:2008年5月39.58%,2012年5月66.67%;术后在48h内停药:2008年5月18.75%,2012年5月92.1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虽有很大进步,但与卫生部的合理应用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李利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66-1867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甲状腺手术、乳腺切除术、疝修补术、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调查数据,对比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参与甲状腺术、乳腺切除术、疝修补术、妇产科剖宫产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后,其选药、用药时机、用法、剂量、用药方式逐渐趋于合理,用药时间大幅缩短。但仍存在用药疗程偏长等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对甲状腺术、乳腺切除术、疝修补术、剖宫产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但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探讨清洁切口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2011年1~3月病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提取2012年1~3月病历,对4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2012年较2011年下降了87.1% (P<0.0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P<0.01),但感染率未上升(P>0.05).结论:干预措施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可行、有效的,部分清洁切口围手术期可不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为规范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 Ⅰ类切口手术(以下简称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我院于2008年8月发布了关于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实施细则,自执行以来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总体情况较前期有了明显的改善[1-2],但期间发现了5例疑似切口感染病例,包括甲状腺手术2例,乳腺手术3例.现参考相关规定[3-6],综合国内及我院相关专家意见,对5例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中找出原因,及时完善实施细则相关内容,以期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唐剑萍  宋东升  吕和平 《四川医学》2012,33(6):1079-1082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l月~2012年12月的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气)患者病历373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37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9%,单用的比例为76.81%;使用最多的是第1、2代头孢菌素;术后用药3~7d的比例为33.78%。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时机与持续时间、用法用量等问题上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促进我院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姜海艳 《当代医学》2012,18(21):134-135
目的 分析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前(2011年1~6月)I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参与抗菌药物使用后(2011年7~12月)病历180份,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临床医生选药、手术时间、用药目的 、药品名称、给药时间、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均较干预前规范.结论 临床药师对普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茵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秦树森  覃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50-51,54
目的分析我院2009年甲状腺、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三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12月归档病历120例,进行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结果 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无继发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6%,合格率为86.7%。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选药、用药时机方面都比较合理。结论医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降低抗菌药物费用,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等有关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笔者调查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见Ⅰ类切口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的出院病历94份,对其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为我院适时性监控和管理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2011年7~12月我院普外科30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100.00%;单一或二联用药率分别为91.67%和8.3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12个品种;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孟多(51例次)、头孢呋辛(49例次)和头孢西丁(48例次);91.33%的患者于术前0.5~2 h给药,术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间大于48 h者占32.66%。结论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严重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加强抗菌药物监管前后普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用药情况,为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6月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加强了抗菌药物的临床监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2012年至2013年普外科清洁手术患者出院病历176份,对加强监管干预前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干预后的2013年下半年与加强监管干预前的2012年上半年比较,普外科Ⅰ类手术、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预防用药率分别由68.42%和72.41%降至21.82%和8.11%(P均〈0.01),而术后切口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2.63%vs 1.82%,P〉0.05);普外科Ⅰ类手术抗菌药物无适应证用药率由46.15%降至5.46%(P〈0.01);预防性联合用药率降为由5.26%降为0%;但手术用药时机及术后用药疗程合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普外科Ⅰ类手术预防用药主要以一、二代头孢和克林霉素为主,个别病例选用头孢曲松钠。药物利用指数均〈1.0。结论干预后,普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多项指标得到明显改进,手术用药时机等指标监管力度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目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探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921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调查921例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43.11%;使用最多的是头孢呋辛(52.9%)、克林霉素磷酸酯(18.89%);术前0.5 ~2小时未用抗菌药物而术后使用率9.57%;术后用药3~7使用率32.24%.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管理.  相似文献   

18.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抽取2008年9至2008年11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41份,2009年9至2009年11月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9份,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统计结果.结果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08年的85.10%下降至2009年的82.40%,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合理性显著提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措施对减少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因素作用明显,用药合理性还有较大提高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观察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6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调查围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并选择2013年6月—12月同类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80份进行比较,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存在适应证掌握不严、比例过高,药物选择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当、时间过长等问题,通过实施相应措施上述问题均得到明显改观,药物使用趋于合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药学干预可显著提高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2281例患儿,比较手术前后腋下体温变化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患儿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00%,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0%.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