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颅脑创伤( TBI)后β-淀粉样蛋白(A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n=20)、常温脑创伤组(37C,n=20)和亚低温脑创伤组(32℃,n =20).建立SD大鼠液压打击致颅脑创伤模型.亚低温脑创伤组在液压打击伤后立即接受持续6h的亚低温治疗.伤后24h处死大鼠并取海马组织行HE染色,用RT-PCR、蛋白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β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创伤后24hAβ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其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升高1.58和1.76倍.与常温脑创伤组比较,亚低温组Aβ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其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68%和64%.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降低颅脑创伤后Aβ基因转录和蛋白的上调表达,通过抑制Aβ的神经毒性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而亚低温与Aβ的确切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缺血模型第2个线粒体源胱天酶激活剂(Smac)在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和释放情况,探讨亚低温治疗与Smac表达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假手术组、亚低温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用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模型.亚低温治疗3 h后,在脑缺血3、6、12、24 h及3、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Smac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测定Smac mRNA表达.结果 亚低温各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常温组降低(P<0.05或P<0.01).常温组Smac释放、蛋白及mRNA表达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增高,约24 h达峰值,经亚低温治疗后各组数值均较相应常温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Smac转录、表达和释放减轻细胞凋亡水平,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8(6):332-333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70 mRNA、HSP70(热休克蛋白70)表达及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小时,再灌注损伤10小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检测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亚低温组HSP70 mRNA、HSP70表达水平和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亚低温组HSP70mRNA、HSP7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上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70 mRNA、HSP70表达水平可能与其抗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观察缺血2h再灌注48h后各组大鼠脑组织学改变和HSP70及GFAP的表达。结果常温组大鼠脑皮质下神经元严重坏死,亚低温组皮质下神经元坏死严重程度明显较常温组轻,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元坏死。常温组大鼠脑组织GFAP和HSP70阳性细胞较多,假手术组、亚低温组GFAP和HSP70阳性细胞少于常温组,假手术组偶见HSP70阳性细胞;图像分析显示,常温组大鼠脑组织GFAP、HSP70表达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和亚低温组明显增高(均P<0.01)。结论亚低温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脑组织HSP70及GFAP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脑创伤后谷氨酸细胞外释放及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位杂交法并图像分析系统来评估c-fosmRNA表达。以脑脊液的谷氨酸含量评价其细胞外的释放程度。随机分为亚低温和常温组。每一组又分假手术和伤后10、30、60、120分钟亚组。结果 常温组谷氨酸明显高于亚低温组(P<0.05),而c-fosmRNA产物在亚低温组明显高于常温组(P<0.05),假手术组无阳性细胞。结论 亚低温能显著降低创伤性脑损伤引起的谷氨酸细胞外释放,同时更能促进c-fos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A组,n=5),常温SE组(B组,n=20),亚低温SE组(C组,n=20).建立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PCR方法检测NPY蛋白和基因在癫痫持续状态形成后0h、6h、12h和24h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显示,癫痫持续状态形成后0h,大脑皮质区和海马区NPY免疫反应活性、mRNA在低水平表达,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E后6h,B组和C组NPY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上调;12h时,B组、C组NPY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24h时,B组和C组NPY蛋白和基因在高水平表达.但C组表达水平明显较B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NPY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NPY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87,P<0.05).同时,亚低温组抽搐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较常温组SE组大鼠短少,死亡率下降.结论亚低温可减轻癫痫持续状态,促进癫痫持续状态大鼠的NPY表达,其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32~35℃)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C3表达的影响。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各组根据观察时间点分为术后6h、1d、2d、3d、7d五个亚组。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应用冰袋降温的方法使亚低温组大鼠肛温10min内降至(33℃±1℃),维持低温6h后复温。假手术组和常温组大鼠保持肛温(37℃±0.5℃)。在各时间点采用神经缺陷评分对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断头取脑,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脑缺血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点C3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清醒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常温组及亚低温组大鼠清醒后均出现左侧Horner征及不同程度右侧前肢为重的偏瘫,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3d时最明显,7d时均有所减轻。除6h外各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常温组低(P〈0.05),各时间点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损伤较常温组轻。在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中C3可见少许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于缺血后6h补体C3阳性细胞数均开始增加,至3d均达到高峰,到7d时C3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缺血侧脑组织C3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缺血时,缺血侧脑组织C3有表达,亚低温可使C3表达减少。亚低温可能通过降低C3的表达减轻补体级联反应起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后Calpain、MAP-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常温脑损伤组(n=24)和亚低温脑损伤组(n=24)。亚低温脑损伤组在液压打击伤后即接受持续4h的亚低温治疗。伤后6h、12h、24h和72h4个时间点分别处死3只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大鼠。荧光PCR、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皮质Calpain及MAP-2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颅脑损伤后12h及24h亚低温使Calpain mRNA表达增加(P〈0.05),伤后6h、12h、24h和72h亚低温均可减少Calpain蛋白的升高,伤后12h及72h尤其显著(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基因转录均减少(P〈0.05);与常温脑损伤组比较,伤后6h、12h和24h亚低温可抑制MAP-2基因转录的下调,但亚低温脑损伤组MAP-2蛋白的表达均比同时间点常温组低(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Calpain蛋白的表达有关,而亚低温与MAP-2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亚低温保护机制及与PTEN的关系。方法采用Marmarou法制作SD大鼠颅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常温损伤组(37℃,NT组)、亚低温损伤组(32℃~35℃,HT组)。检测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6 h、24 h、72 h的保护作用及对损伤脑组织PTEN m 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后脑组织PTEN m RNA与蛋白表达在伤后6 h已经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72 h后仍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可降低颅脑损伤后各时间PTEN m RNA表达及伤后6 h、24 h PTEN蛋白浓度,但伤后72 h PTEN蛋白浓度,HT组和NT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颅脑损伤后神经元表达PTEN增多,亚低温通过下调神经元PTEN表达保护损伤后脑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实验大鼠颅脑外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颅脑外伤后可能的脑保护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Feeney法建立脑外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5只,亚低温组在损伤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暴露,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象分析技术检测AQP-4和caspase-3及双重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4和S-100。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颅脑外伤后脑组织AQP-4和caspase-3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亚低温治疗后,大鼠脑组织AQP-4和caspase-3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较脑创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胶质细胞介导的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Akt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6 h再灌注4,24,72 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 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kt、Survivin 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Akt、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Akt、Survivin表达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9只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缺血期亚低温组.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48h,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TTC染色法观察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 亚低温减轻脑缺血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P<0.05).常温下缺血侧脑组织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和MMP-9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皮质缺血半暗带区.亚低温减少脑缺血后TUNEL阳性细胞数目(P<0.05),明显下调MMP-9蛋白表达(P<0.05).结论 亚低温可能通过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MMP-9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确实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Survivin及NF-κB蛋白的表达,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16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缺血2h、3h、6h、8h再灌注4h、24h、72h、1周、2周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13~14 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rvivin、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同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亚低温组比常温组缺血侧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NF-κB P65核内移明显降低(P<0.01).结论 病灶侧亚低温通过促进缺血半暗带脑组织Survivin表达,抑制NF-κB的核内移,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葡萄糖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治疗组。采用硬膜外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监测直肠温度,亚低温治疗组保持大鼠体温在33.0±1.5℃。常温组维持大鼠通常体温(为38.0±0.5 ℃)。分别于术前、术后3、8、24和48 h取血,检测血糖含量,测定其基础值及伤后动态变化。结果实验性颅脑损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于伤后24 h达到最高水平。常温组伤后各时段血糖值与基础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亚低温治疗组伤后各时段血糖值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伤后各时段血糖值与常温组各时段血糖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亚低温治疗可抑制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反应。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抑制颅脑损伤后高血糖反应,这有利于减轻颅脑损伤后糖代谢障碍所致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抑制颅脑损伤后高血糖反应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创伤组及高压氧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中度脑创伤大鼠模型,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在脑创伤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假手术组大鼠仅行开颅而不致脑损伤。在伤后第1 d、5 d、10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SS)评分。在伤后第10 d将大鼠处死,取右侧大脑损伤皮质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脑创伤组大鼠伤后各时间点的NSS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1),而高压氧治疗组大鼠伤后第5 d、10 d的NSS评分明显低于脑创伤组(均P0.05)。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显示,Cyclin D1阳性染色产物主要分布于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胞核。与假手术组比较,脑创伤组的Cyclin D1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而高压氧治疗组的阳性细胞数比脑创伤组明显减少(P0.01),但仍高于假手术组。脑创伤组的Cyclin D1阳性染色相对光密度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而高压氧治疗组的相对光密度值与脑创伤组比较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创伤组的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升高,而高压氧治疗组的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脑创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抑制了Cyclin D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凋亡细胞及谷氨酸转运体(GLT-1)和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表达的影响.方法 88只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对照组.制备一侧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模型.亚低温组应用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仪将病灶侧脑部温度降至(33±0.5)℃并持续3 h,常温组保持全身温度在(37±0.5)℃.在脑缺血后3 h、6 h、12 h、24 h、3 d、7 d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病灶周围大脑皮质GLT-1和mGluR2/3表达;在脑缺血后6 h、24 h、3 d、7 d用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亚低温组在脑缺血后24 h、3 d,常温组在脑缺血后24 h、3 d、7 d脑梗死灶周围凋亡细胞与脑缺血后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脑缺血后24 h、3 d、7 d,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常温组(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大鼠脑缺血后3 h、6 h、12 h GLT-1表达增加,24 h、3 d、7 d减少;常温组大鼠脑缺血后3 h GLT-1表达增加,24 h、3 d、7 d减少(均P<0.05).在脑缺血后6 h、12 h、7 d,亚低温组GLT-1表达显著高于常温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在脑缺血后3 h、6 h、12 h、24 h、3 d mGluR2/3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5).在脑缺血后3 h、6 h、24 h、3 d,亚低温组mGluR2/3表达显著高于常温组(均P<0.05).结论 亚低温能促进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mGluR2/3和GLT-1的表达,减少脑梗死后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对脑损伤海马即早基因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出亚低温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海马影响的即早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采用液压冲击装置,建立大鼠中度颅脑损伤模型.亚低温组(n=3)于伤后维持体温(33±0.5)℃持续3h,常温组(n=3)始终维持体温(37±0.5)℃.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动物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筛选出显著性差异表达(P<0.01)基因共有133个,其中上调57个,下调76个.结论 亚低温对中度颅脑损伤大鼠海马即早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颅脑创伤后的表达趋势,为颅脑创伤治疗中的HGF干预策略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方法 9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实验组为液压冲击中度颅脑创伤大鼠,并分为伤后2h、6h、12h、24 h、72h、168 h、336 h组,假手术组不致伤,每组再分为两个亚组.每亚组6只,一组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伤后病理变化及HGF的表达部位和表达量,另外一组用RT-PCR的方法 观察创伤后H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在创伤后的大鼠大脑皮层组织中,HGF在蛋白水平以及基因水平都出现表达增高的情况.创伤边缘区HGF阳性细胞数从伤后24 h开始增多,168 h达高峰,336 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伤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GF mRNA表达量从创伤后72 h开始增加,168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G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和血管生长因子,可能参与了颅脑创伤后神经元的保护和组织的修复、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1CH)模型,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头部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C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在建立模型后立即应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48h后用HE染色法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NF-κB在各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实验性ICH模型.ICH后48h,亚低温组血肿周围炎细胞较常温组显著减少,脑组织水肿明显轻于常温组,胶质细胞反应较轻,周围小血管出血现象轻于常温组.常温组血肿周围及注血侧皮质、胼胝体、脉络丛内TNF-α、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组的表达较常温组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1)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可建立可靠、重复性好的实验性ICH动物模型.(2)大鼠ICH急性期脑组织内NF-κB和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显著增加.(3)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大鼠ICH后脑组织TNF-α和NF-κB的表达.(4)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抑制实验性ICH炎症反应方面的脑保护作用与它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缺血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37℃)和亚低温组(32~33℃),以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测定MCP-1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变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缺血2hMCP-1mRNA表达明显升高,再灌注后16h达高峰,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48 h;MCP-1含量于再灌注后6h开始升高,至48h逐渐达到高峰。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和16 hMCP-1mRNA的表达(P <0.05),但对再灌注后24h和48hMCP-1mRNA的表达无影响(P >0.05);亚低温能显著抑制再灌注后6h及48h脑皮质内MCP-1含量的升高(P <0.05)。亚低温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病学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明显减小。结论抑制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内MCP-1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分泌可能是亚低温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