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叉神经痛的微球囊压迫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12月 ̄2003年5月采用改良M ullan技术[1]治疗27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其中男131例,女143例;平均年龄65.3岁。疼痛位于左侧121例,右侧151例,双侧2例。家族性三叉神经痛3例。Ⅰ支痛3例,Ⅱ支痛73例,Ⅲ支痛68例,Ⅰ+Ⅱ支痛25例,Ⅱ+Ⅲ支痛76例,Ⅰ+Ⅱ+Ⅲ支痛29例。均为药物治疗无效或过敏及已经产生并发症者。均行CT或M RI检查以排除肿瘤等相关疾病。曾行微血管减压手术6例,射频热凝神经根切断术14例,伽玛刀治疗2例。1.2手术方法病人仰卧位,异丙芬诱导气管内插管全麻,监测血压和心率。穿刺及充盈球囊过程中血压、…  相似文献   

2.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姚兴发孙念胜王连元郭国华卢明我院自1985年以来,主要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共1102次:第Ⅰ支痛者152例次,第Ⅱ支痛者305例,第Ⅲ支痛者313例次,第Ⅱ、Ⅲ支均痛者342例...  相似文献   

3.
1 对象与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2月.我们治疗了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5~79岁,平均59.6岁;病程0.3~25年,平均7.8年。疼痛分布:右侧26例,左侧22例;第1支2例,第Ⅲ支10例,Ⅰ+Ⅱ支7例。Ⅱ+Ⅲ支18例,Ⅰ+Ⅱ+Ⅲ支11例。均为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和反复多次封闭治疗无效者。其中1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失败,1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失败。行伽玛刀治疗前均经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刘德中陈国强本文总结了自1985年元月至1995年12月间采用三叉神经根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658例,其中第Ⅰ、Ⅱ、Ⅲ支痛者88例,第Ⅱ、Ⅳ支223例,第Ⅰ、Ⅱ支36例,第Ⅱ支101例,第Ⅲ支188例。小脑上动...  相似文献   

5.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认识的逐渐深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1]。现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MVD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0例,女24例,年龄35~78岁,平均63.6岁;病程1年~20年,平均5.7年;症状位于左侧34例,右侧20例。其中第Ⅱ、Ⅲ支疼痛32例,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疼痛6例,第Ⅰ、Ⅱ支疼痛3例,第Ⅰ、Ⅱ、Ⅲ支疼痛2例。所有患者曾…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8月应用OUR XGD型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 9例 ,占同期治疗病例总数的 6 6 7%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临床经验。现将临床应用的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 9例患者中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 38~ 83岁 ,平均 6 2 1岁。其中 <4 0岁 1例 ,4 0~ 4 9岁 3例 ,50~ 59岁 5例 ,6 0~ 6 9岁 13例 ,70~ 79岁 6例 ,>80岁 1例。病程有 2~ 4 0年 ,平均 7 6年。三叉神经痛以左侧为主者 6例 ,右侧为主者 2 3例。疼痛分布区第Ⅱ支 4例 ,第Ⅲ支 7例 ,Ⅰ +Ⅱ支4例 ,Ⅱ +Ⅲ支 9例 ,Ⅰ +Ⅱ +Ⅲ支 5例。放疗…  相似文献   

7.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一种常见疾病。以往治疗方法虽很多,但因疗效低,复发率高,或因并发症重,故无一令人满意。我院于83年6月开始应用国产EB301型射频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4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 41例,女23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84岁,平均56.2岁,平均病程4.8年。右侧者38例,左侧者26例。单纯第Ⅰ支痛2例,Ⅱ支14例,Ⅲ支15例,疼痛同时累及Ⅱ、Ⅲ支33例;均接受过药物,针刺或封闭等治疗,其中3例经手术切断Ⅱ、Ⅲ支后根,术后1~2年复发。  相似文献   

8.
经皮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Mullan等[1]在改良Shelden[2,3]技术的基础上在80年代初期首先报道经皮穿刺球囊压迫PMC三叉神经节技术。该技术自问世即同时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及广泛采用[4,5]。本文旨在介绍采用改良Mullan方法,治疗一组27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体会。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2000年12月6日至2001年1月16日,共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27名全部患者均在全麻下行PMC治疗。男性15例,女12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年龄59.7岁;病程1~26年,平均为7.4年。2.疼痛部位:疼痛最常发部位为三叉神经第Ⅲ支,为7例,占25.9%;按顺序其次为:Ⅱ+Ⅲ支6例(22.2%);Ⅰ+Ⅱ+…  相似文献   

9.
我们自1982年以来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29例,随访0.5~8年,疗效良好。 一般资料 男92例,女57例;年龄19~80岁;右侧痛68例,左侧58例,双侧3例。Ⅰ支痛10例,Ⅱ支痛19例,Ⅲ支痛14例,Ⅰ~Ⅱ支痛35例,Ⅱ~Ⅲ支痛36例,Ⅰ~Ⅲ支痛15例,病程0.5~35年,伴有高血压22例。采用过封闭、撕脱及射频治疗91例,除91例遗留而部感觉迟钝  相似文献   

10.
1 对象与方法 我们于2006年1月~2007年6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又神经痛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37~78岁。病程2个月~20年。均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左侧11例,右侧20例;疼痛位于Ⅰ支2例,Ⅱ支2例,Ⅲ支7例,Ⅰ+Ⅱ支6例,Ⅱ+Ⅲ支3例,Ⅰ+Ⅲ支3例。Ⅰ+Ⅱ+Ⅲ支8例。均接受过药物治疗,2/3病人曾行针灸、三又神经半月节封闭等治疗,效果欠佳或疼痛复发。术前均进行头颅MRI和MRA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可疑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15例。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对象与方法2000年12月~2009年8月我科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5例,其中男57例,女68例;年龄36~70岁。术前均曾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疼痛部位:Ⅰ支3例,Ⅱ支18例,Ⅲ支21例,Ⅰ+Ⅱ支  相似文献   

12.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48例经药物和其它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39~82岁,平均66岁。疼痛分布:第Ⅱ支8例,第Ⅲ支6例,第Ⅱ+Ⅲ19例,第Ⅰ+Ⅱ+Ⅲ支15例,选择照射部位为三叉神经根,使用4 mm准直器、双靶点治疗,靶点中心剂量75~85 Gy。在治疗前、中、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伽玛刀疗效。结果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24个月,疼痛完全缓解34例(70%),疼痛缓解>50%仍需药物治疗者11例,疼痛缓解程度<50%或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93%。结论伽玛刀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在治疗期间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用伽玛刀(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36~73岁,平均513岁。病程4~36年,平均89年,10年以上共26例。疼痛发作有扳机点37例(其中固定扳机点有31例,不固定扳机点6例)。本组右侧26例,左侧20例,双侧2例。第Ⅰ支2例,第Ⅱ支3例,第Ⅲ支11例,第Ⅰ、Ⅱ支3例,第Ⅱ、Ⅲ支16例,第Ⅰ、Ⅱ、Ⅲ支13例。本组入院前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无效,其中43例曾行无水酒精或甘油封闭,25例做过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12例行神经血管减压术。以上…  相似文献   

14.
1982年始我们应用耳后小骨窗开颅术,行舌咽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27~64岁,其中>50岁者9例。病程7个月~20年。左侧者11例,右侧5例。术前全部行头颅平片检查未见茎突异常,其中11例头颅CT检查也未发现异常。本组均有典型的舌咽神经痛症状,表现为一侧舌咽部出现短暂发作性刀割样、烧灼样剧痛,可向同侧耳内及颈部放射。发作常无预兆而骤然发生,持续数秒突然停止,一切如常。常因吞咽、呵欠,甚至说话诱发。以1%的卡因喷于咽后壁能暂时缓解疼痛,可用作与三叉神经痛的鉴别。手术均…  相似文献   

15.
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附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 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手术治疗63例舌咽神经痛(GPN)病人。其中男39例。女24例;年龄27~81岁,平均55岁。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33例。右侧30例。主要表现为咽部及舌根疼痛。或外耳道及耳后疼痛。为阵发性刀割样痛。可通过刺激“扳机点”诱发。病史1~15年。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可部分缓解。本组行微血管减压术(MVD)55例.神经根切断术(RZT)8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并常规行心电、血压监护。显微镜下锐性切开蛛网膜.充分松解其与舌咽、迷走神经间的黏连。明确责任血管后。以Teflon棉片垫于神经和责任血管间。在少数病例中,  相似文献   

16.
<正>本科对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并探讨提高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方法。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6~67岁之间,平均年龄60.2岁;病程4.5~12年,平均病程7.3年;疼痛部位右侧32例,左侧16例;疼痛分布于第Ⅰ、Ⅱ支者1例,第Ⅱ支者13例,第Ⅲ支者16例,第Ⅱ、Ⅲ支者18例。所有病例均经过药物、封闭、射频等多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54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了伽玛刀治疗(男28例.女26例.年龄27~80岁,平均62.5岁。疼痛分布:第Ⅱ支6例,第Ⅲ支2例.第Ⅱ Ⅲ支40例,第Ⅰ Ⅱ Ⅲ支6例),选择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感觉根入桥脑处作为靶心.4~8mm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Gy。结果随访时间2~72个月.平均375个月;症状完全消失36例.疼痛缓解程度大于50%,需服用少量药物10例;疼痛缓解程度在50%以下或无效6例,其中4例分别于术后2~3年内出现复发。6例半年内出现程度不同的患侧面部麻木等感觉异常,总有效率为85.2%。全部病人影像学复查未见明显的放射性水肿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伽玛刀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2 年7 月至2009 年7 月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5 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6 例,女19 例.年龄32 ~ 81 岁,平均63.0 岁.左侧26 例,右侧39 例.病程3 月~32 年,平均7 年.其中第Ⅰ支痛8 例,第Ⅱ支痛17 例,第Ⅲ支痛22例、第Ⅰ、Ⅱ支痛6 例,第Ⅱ、Ⅲ支痛9 例,第Ⅰ、Ⅱ、Ⅲ支痛3 例.均表现为一侧面部发作性剧痛,缓解期无特殊不适,洗脸、刷牙、吃饭可诱发.本组病例术前均曾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部分病人曾行针灸、封闭、射频等治疗,无效或复发.术前均行头颅CT 及头颅MRI 检查排除肿瘤等继发性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43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89年9月~2008年1月,我科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1433例,其中男764例,女669例:年龄24~85岁,平均54.5岁;病程1~25年,平均5年。右侧765例,左侧661例,双侧7例。1支痛126例.Ⅱ支痛437例,Ⅲ支痛262例,Ⅰ、Ⅱ支痛141例。Ⅱ、Ⅲ痛支320例,Ⅰ、Ⅱ、Ⅲ支痛147例。其中642例有明确扳机点.多为上下唇及鼻翼旁。均行桥小脑角区薄层(5rnrn)CT或MR扫描,术前行保守治疗均无效。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9年以来应用经皮穿刺卵圆孔,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半月节后根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29~81岁;病程3月至12年。病变于右侧26例,左侧19例。疼痛部位于第Ⅰ支2例,第Ⅱ支4例,第Ⅲ支4例,第Ⅰ、Ⅱ支2例,第Ⅱ、Ⅲ支31例,第Ⅰ、Ⅱ、Ⅲ支2例。其中33例经过1次或数次酒精封闭,2例经过射频热凝治疗。 方法 术前可服适量镇静剂。病人仰卧于床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