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5例非酮症高血糖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舞蹈症状;血糖和血渗透压明显增高;影像学表现为特异性斑片状脑出血和纹状体T1高信号;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控制舞蹈症状。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以及MRI显示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者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的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脑卒中、周围神经病、痫性发作等,而舞蹈症比较少见[1].现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治疗与预后方面,对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NHIH)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63岁。主因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1周,于2010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无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持续性不自主舞蹈样动作,不受意识控制,以上肢显著,入睡后症状消失。发病过程中伴双侧下肢麻木、膝关节肿痛,但无发热、头痛、呕吐,无肢体无力、构音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精神、饮食及睡眠正常。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25年,  相似文献   

4.
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 non-ketotic hyperglycaemic chorea-ballism,NKHCB)由Jones等[1]于1985年首先报道,其患者绝大多数为亚洲人,临床特征包括:①非酮症高血糖;②舞蹈症;③症状肢体对侧纹状体CT呈高密度信号,MRI也呈T1高信号.造成NKHCB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机制迄今仍未阐明,我们现报道1例NKHCB患者,结合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相关代谢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舞蹈症是局限于肢体及面部迅速、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可由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神经变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毒物及遗传性疾病引起,临床上比较少见。现总结3例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76岁,因"四肢不自主运动2w"于2010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例酮体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舞蹈症的青年男性患者,分析临床表现,血液,脑脊液(CSF),尿液检测,影像学特点。结果控制血糖后患者舞蹈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较酮体阴性者少见,需及时作出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伴有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对2000年10月~2002年3月诊治的4例伴有偏侧舞蹈症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10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6.2~28mmol/L,血浆酮体检测多呈阴性;舞蹈样症状可累及患者的单侧和(或)双侧肢体或面部。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为病变对侧的尾状核头及壳核于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信号,经历数月信号可无明显变化。采用降低血糖,并联合应用氟哌啶醇、氯丙嗪等药物治疗对控制舞蹈样症状有效。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偏侧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者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8.
<正>障碍疾病的2.8%。多见于对侧基底核或者联系纤维受损而导致的单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的一些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舞蹈动作在情绪紧张、疲劳、兴奋以及劳动时加剧,在安静时可减轻,而睡眠中消失。偏身舞蹈症常见病因为脑血管病,其他少见病因包括感染、肿瘤、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960年,  相似文献   

9.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伴有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0年10月—2002年3月诊治的4例伴有偏侧舞蹈症的非酮症性高血糖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10年献。结果 4例患均为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6.2~28mmol/L,血浆团体检测多呈阴性;舞蹈样症状可累及患的单侧和(或)双侧肢体或面部。头部影像学检查:CT显示为病变对侧的尾状核头及壳核于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稍低信号,经历数月信号可无明显变化。采用降低血糖,并联合应用氟哌啶醇、氯丙嗪等药物治疗对控制舞蹈样症状有效。结论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MM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偏侧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10.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二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例1男性,73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6d于2004年12月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余无特殊用药史。否认家族中舞蹈病史.否认有糖尿病、慢性肝病、风湿热、甲状腺疾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否认有物理、化学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血压155/82mmHg(1mm Hg=0.133kPa),意识清楚,右侧上、下肢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无节律、粗大舞蹈样动作,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随访结果。方法对6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为(65.83±13.93)岁,其中女性患者5例,男性1例;急性-亚急性病程,患者表现为单侧(n=5例)或双侧肢体(n=1)舞蹈样动作,面部肌肉均有受累(n=6)。入院时静脉血糖平均值为:(9.21±5.15)mmol/L;所有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升高:(14.1%±3.5%)。所有患者的MRI均提示基底节区T1序列高信号病灶,均累及壳核,可同时合并豆状核、尾状核受累;3例患者磁敏感成像(SWI)序列发现,对应的基底节区病灶为低信号病灶。2例患者发现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5例患者平均随访(16.2±7.2)个月,3例患者死亡。结论颅脑MRI示基底节区T1加权序列高信号病灶是C-H-BG主要特点;患者可合并对应的SWI序列的低信号病灶。  相似文献   

13.
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侧舞蹈症是2型糖尿病非酮症性高血糖的一种少见并发症.有其特殊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特征.临床症状通常会在控制血糖后逐渐消失且MRI上对侧纹状体短T1异常信号影改变也是可逆的[1].现报道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aemia)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由糖尿病引起的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HC-NH)临床较为罕见。该文报道了5例HC-NH患者,均为老年女性,平均年龄70岁,有糖尿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4~30 d,糖化血红蛋白7.6%~17.5%。所有患者均自一侧肢体起病;1例患者头颅CT表现为发病对侧基底节区稍高密度影;3例患者MRI提示基底节区(单侧或双侧基底节)高信号,病灶呈团片状或斑点状;1例无MRI异常表现。所有患者在降糖或增加抗多巴胺能类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预后良好。[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 49(2):65-69.]  相似文献   

15.
舞蹈病由锥体外系病变引起,表现为肢体或头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病灶位于对侧锥体外系,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丘脑底核等。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常见于脑血管病、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损害以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糖尿病并发偏侧舞蹈症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对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偏侧舞蹈症表现为一侧肢体的连续、不自主和无规律运动,由非酮症性高血糖导致的临床上较少见,但几乎均以对侧基底节区CT扫描呈高密度影而MRI T1WI呈高信号为特征[1]。现报道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如下。1病例女性,69岁。因"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5 d"于2013年9月1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右侧肢体快速、不规则、无目的的舞蹈  相似文献   

17.
<正>偏侧舞蹈症是一组较少见的锥体外系症状,通常由对侧基底节区,尤其是丘脑底核、尾状核和壳核,或其联系纤维的病变所致。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原因,非酮症性高血糖导致的偏侧舞蹈症临床上较少见,其有特殊的影像学改变及临床特征。头部MRI表现为纹状体T1WI高信号,且在血糖逐渐控制后症状消失,头部MRI上对侧纹状体短T1异常信号影改变也可消失[1,2]。现报道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非酮症性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的综合征,典型表现为三联征: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偏侧或双侧)及头部MRI T1加权像纹状体区高信号[1,2],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本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7月2014年2月收治的诊断为该病的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60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抖动14 d于2010  相似文献   

19.
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类脑卒中综合征、手套袜套型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如昏迷等)等,但偏侧舞蹈症较为少见。于I960年Bedwell首次报道了非酮症性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HCNH)。一项关于53例HCNH病例的meta分析显示HCNH多见于亚裔老年女性。正确认识本病对其诊断、治疗、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将收治的1例非酮症性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酮症性高血糖(nonketodc hyperglycemia,NKH)导致的舞蹈症及其颅脑MRI在T1>WI显示纹状体高信号已有报道[1].NKH多发于老年人,亚洲女性多见.然而NKH患者同时伴发痫性发作和舞蹈症报道较少.我们诊断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