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血-脑屏障阻碍药物进入脑组织,不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包括通过受体(如载脂蛋白受体、转铁蛋白受体等)介导的主动靶向系统、被动靶向系统(如纳米粒、碳纳米管等)及其他靶向系统(如磁性微粒、阳离子制剂等).  相似文献   

3.
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近年来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为研制可透过血-脑屏蔽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内给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结构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而作为特殊给药系统的脂质体具有鼻腔给药的诸多特点,经鼻腔给药并且利用肿瘤的长滞留效应(EPR效应)或"炎症靶向"达到脑靶向作用,可增加药物的脑内递送。近年来经鼻递药结合EPR效应的策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归纳总结了近些年国内外有关经鼻递脑途径的机制、影响因素,探讨了经鼻给药结合EPR效应的脑靶向脂质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载药纳米粒子以其独特优势能够被动靶向BBB,在此基础上结合1个可以靶向于病变部位的特异性配体,或是修饰2个分别靶向BBB和病变部位的配体,得到的双级脑靶向纳米递药系统就能增加药物跨BBB转运和在脑病灶区浓集。为了增强系统的稳定性,通过选择一种具有双重靶向作用的功能基,在递药系统完成双级靶向的同时,实现更精准地药物向脑内的靶向递送。本文重点介绍了双级脑靶向递药系统的分类以及在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及脑卒中这些脑部疾病治疗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对在双级脑靶向给药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5,(17):2442-2446
目的: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内给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脑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脑靶向制剂研究主要集中在趋脑性给药和克服血脑屏障上。结论:脑靶向制剂的研究总体处于基础研究的层面,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但脑靶向制剂已经成为药剂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增寿  陈慧  张弩 《医药导报》2006,25(9):0929-0930
综述抗癌药物脑内局部靶向给药制剂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提高对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的了解。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包含缓释聚合物释药系统、缓释微球释药系统、脂质体释药系统及其他缓释释放系统。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的释药特点是区别于传统制剂的主要特点,是评价脑内局部靶向给药系统制剂的重要指标,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脑靶向性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给药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靶向递送到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给药途径.现从药物由鼻腔到脑的转运方式、影响因素、剂型、评价方法以及增强脑靶向性的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鼻腔给药脑靶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鼻粘膜作为脑内递药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峰  蒋新国 《药学学报》2001,36(8):636-64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药物传输系统尤其是靶向给药体系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 ,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脾和肺等靶向方面 ,对于脑内靶向却较少涉及。脑部是靶向给药的一个重要部位 ,很多药物必须进入脑内才能发挥疗效 ,然而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barrier ,BBB)的存在 ,常规途径给药后在脑内的药物浓度都比较低 ,限制了对脑部疾病的治疗。由于鼻粘膜在解剖生理上与脑部存在着独特的联系 ,因此有望在脑内递药领域有所突破。本文就鼻粘膜作为脑内递药途径的研究作一综述。1 鼻粘膜作为脑内递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0.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近些年研究表明,经鼻腔给药后,药物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部,而且其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都较小,因此经鼻脑靶向给药系统不断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首先探讨了药物经鼻入脑的通路及机制,并针对鼻腔给药的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还介绍了脑靶向性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鼻脑靶向制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纳米载体可跨越血脑屏障靶向脑组织,提高脑内药物浓度,实现脑靶向。此文综述了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纳米凝胶、微乳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纳米载体系统脑靶向给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透过血脑屏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经鼻腔给药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105-106
目的脑靶向给药系统是药学及神经病、肿瘤等相关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方法而经鼻腔给药靶向中枢神经系统,是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给药途径。结果本文综述了药物经鼻腔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药物在鼻腔的吸收及药物靶向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因素。结论虽然绝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表明,其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正>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神经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的使用促进了人们对大脑的了解并为治疗精神和神经疾病提供了新方法。从药剂学角度来说,脑靶向给药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全身用药相比,脑靶向给药技术难度大,但同时具有治疗效果好、用药量小、全身不良反应低的特点。脑靶向给药的首要障碍是血脑屏障(BBB)。由于BBB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小分子干扰RNA(siRNA)的非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迅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方法.siRNA非病毒载体包括脂质体、纳米粒、胶束等非主动给药系统和肝靶向、脑靶向等主动给药系统.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国外相关文献,对siRNA非病毒给药系统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脑内递送通常受限于血脑屏障。经鼻给药作为脑靶向递药的一种无创给药方式,可绕开血脑屏障,实现药物至脑部的直接、高效靶向输送,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极大应用潜力。然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力等屏障限制了经鼻给药递送效果。依托纳米递药技术的发展,经鼻纳米递药系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经鼻入脑递药通路、常见经鼻纳米递药系统及其特性和治疗应用进展,为基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经鼻纳米递药系统设计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靶向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鼻腔的生理特点和药物由鼻黏膜转运入脑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依据近年来的29篇中外文文献,对药物的鼻腔脑靶向实验手段、离体在体模型、鼻黏膜的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结果鼻黏膜给药途径在脑内递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其在脑部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论药物的鼻腔脑靶向给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19):2700-2703
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血脑屏障""纳米给药系统""脑靶向""纳米药物""载体""Blood brain barrier""Brain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Nanomedicine""Carrie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2016年在Pub 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跨血脑屏障(BBB)纳米给药系统载体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2篇,其中有效文献26篇。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常用载体有脂质体、聚合物胶束、聚合物纳米粒、树枝状聚合物及固体脂质纳米粒。将脑靶向纳米载体系统用于脑部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意义重大,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BBB阻碍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大多数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层面,在研究中仍存在着多种问题。今后应寻找BBB选择性更高的作用靶点,研发高效、低毒的跨BBB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18.
翁丹芳  鲁晟  葛双敏 《药学进展》2021,45(2):153-160
随着社会的发展,脑部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一般给药系统很难穿透血脑屏障抵达病变部位,但靶向递药系统的出现,实现了药物在脑内递释,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Angiopep是一类能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结合介导穿透血脑屏障的相关肽家族,其中angiopep-2可用于药物脑靶向递送,改善药物转运及精准作用于病变部位。简介angiopep-2的生物学性质及转运形式,重点介绍其穿透血脑屏障和靶向递药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药房》2019,(11):1580-1584
目的:研究功能基修饰的脑靶向递药系统,为提高脑靶向递药系统的靶向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功能基""修饰""脑靶向""Functional group""Modified""Brain-target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功能基修饰的脑靶向递药系统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94篇,其中有效文献41篇。脑靶向包括受体介导(介导的受体如转铁蛋白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N-乙酰胆碱受体等)、转运体介导(介导的转运体如葡萄糖转运体、谷胱甘肽转运体等)、吸附介导。以上述受体、转运体的配体作为功能基,采用共价键结合或非共价键连接方法进行修饰,构建脑靶向递药系统;功能基通过与相应受体或转运体特异性结合,使药物跨越血脑屏障(BBB)并且在脑内病灶部位释药;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功能基带有的正电荷与BBB膜上的负电荷发生静电吸附作用产生非特异性的吸附,介导药物进入脑内。基于受体介导、转运体介导、吸附介导的靶向方式,有望提高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与受体介导、转运体介导、吸附介导相比较,双级靶向可同时修饰两种靶向分子(一种靶向分子靶向于BBB,另一种靶向分子靶向于病灶),有望提高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药物在非病灶部位的蓄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段。在后续相关研究中建议开发新靶点和新型靶向分子,进一步提高脑靶向递药系统的靶向效率,为开发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脑靶向递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目前国内外脑靶向给药技术。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对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方式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尽管脑靶向给药技术还不尽完善,但目前的研究已展现其实用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