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肌萎缩侧索硬化( UMN-D ALS)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76例UMN-D ALS患者及19例原发性侧索硬化(PL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总结、比较.神经电生理研究主要包括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和延髓、颈、胸、腰骶4个区的肌肉肌电图检测,每隔6个月复查1次.结果 8例初诊为PLS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转入UMN-D ALS组,此组患者增为84例.>40岁的UMN-D ALS患者中女性更多(男:女=1∶1.37).32例(38.1%)延髓部起病,从首发症状到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改变平均为30个月,77例(91.6%)在病程4年内出现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随访4年时,UMN-D ALS组修改版ALS神经功能评分(分)由40±3下降为32±4(t=1.83,P<0.05);UMN-D ALS组与PLS组第一骨间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时限相比[(1003.7±25.2) μV和(353.5±21.5) μV,t=2.34,P<0.05;(19.8±2.3)ms和(9.6±1.3)ms,t=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UMN-D ALS患者中女性、以延髓部起病患者比例较高,比PLS进展快,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局限.  相似文献   

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临床与电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与肌电图特点;方法:对3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等,无感觉障碍,肌电图特点为广泛分布(多个肢体)的神经源性损害。结论:根据临床及肌电图并除外其它疾病时本病可确诊,肌电图的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leral sclerosis,ALS)及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ty,CSM)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初步诊断为ALS组、34例CSM组及两者鉴别困难者5例,这三组病人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 ALS组胸锁乳突肌及上、下肢肌肌电图都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而CSM组仅表现为上肢脊神经根所支配的相应区域的神经源性损害,胸锁乳突肌及下肢肌无一例异常;而两者鉴别困难者组通过肌电图检查发现有4例存在颈、腰椎神经根病变,有1例为颈椎病合并ALS。本文同时对下胸段脊旁肌(T9.T10、T11)进行检查发现AIS组中阳性率为75%,而颈椎病组无一例异常。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帮助ALS及CS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LSM)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旨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肌肉活检病理确诊的LSM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资料,神经电生理资料包括双侧股四头肌、三角肌的同心圆针电极检查资料以及-侧上肢正中神经及尺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侧正中神经F波检测.结果 肌电图表现正常占38.9%;神经源性损害占38.9%;肌源性损害占16.7%;既有神经源性又有为肌源性损害占5.6%;检测72条神经纤维表现为波幅下降占37.5%,表现为传导速度和或潜伏期延长占12.5%,F波异常27.8%.结论 LSM肌电图表现并非如肌炎及其他类型肌病以肌源性损害多见,而多表现为正常或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对10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与颈椎病性脊髓病(CSM),及两病鉴别困难者进行胸锁乳突肌、肢体肌及舌肌EMG检查。结果ALS组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的异常率高于三肢体肌、舌肌;CSM组胸锁乳突肌无1例异常。表明该肌神经源性损害能明显提高ALS亚临床的阳性率,有助于ALS的早期诊断及ALS与CSM两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52例确诊ALS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资料,观察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的特点,并分析其与病程、年龄、首发部位、呼吸困难、胸锁乳突肌肌电图、舌肌肌电图的相关性。结果152例ALS中,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出现自发电位者125例(82.24%);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83例(55.33%),其中出现自发电位者45例。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脊旁肌肌电图与病程、年龄有关,而与首发部位、呼吸困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脊旁肌肌电图与ALS患者的病程及年龄有关,且下胸段脊旁肌肌电图方便易行,在ALS中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研究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的诊断及预后。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月间因缓慢起病、逐渐进展的肌肉无力、萎缩、痉挛、束颤就诊,且针肌电图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者均纳入登记建档;记录首发起病部位、修订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R)以及病程,并分析临床特点。结果(1)广泛神经源性损害患者共80例,19例(23.75%、19/80)为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LMNS)患者,61例(76.25%、61/80)为不同诊断级别的ALS(Awaji-shi ma标准);其中临床肯定型24例(30%、24/80),临床拟诊型22例(27.5%、22/80),临床可能型15例(18.75%、15/80)(χ2=0.067,P=0.381);(2)在不同诊断级别的ALS中,首发起病部位在延髓者,临床肯定型的例数多于拟诊型和可能型(P0.05);(3)ALSFRS-R平均35.35±6.17,平均病程(27.7±22.2)年;与临床拟诊型和可能型患者组比较,肯定型组ALSFRS-R分值(31.00)更小,病程(1.64年)更短。结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的患者中虽然不同诊断级别的ALS患者占大部分,但临床肯定型仅1/3;预后不良的因素为延髓起病、评分低和病程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婴儿型S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SMA患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肌电图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所检测的50条运动神经均示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衰减,其中10条合并末端潜伏期延长及传导速度轻度减慢;所检测的25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正常范围.肌肉活检为典型的神经源性肌萎缩.结论 婴儿型SMA的临床特点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肌电图检查显示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髓前角先受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以胸髓前角先受累的A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52岁、66岁、62岁;均以呼吸困难为首发表现,有明显的肋间肌和腹直肌萎缩,而肢体肌无力及肌萎缩的出现相对较轻、较迟;肌电图显示上肢及椎旁肌的神经源性损害。结论以胸髓前角先受累的ALS患者以男性多见,起病年龄晚于ALS的平均发病年龄,呼吸困难明显,呼吸肌萎缩早于肢体肌无力及肌萎缩,肌电图检查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家族性额颞叶痴呆合并肌萎缩侧索硬化(FTD/ALS)综合征是罕见一种神经变性病,本文报道1个FTD/ALS家系,并分析先证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FTD/ALS家系1个,对其先证者进行病史询问、神经心理评估、体格检查、磁共振(MRI)检查、肌电图(EMG)、单光子电子计算机扫描(SPECT)检查和基因检查。结果该家系3代中共有9位患者,先证者主要表现为言语不利、反应迟钝、右上肢萎缩无力。先证者头颅MRI显示额颞叶为主的脑萎缩,SPECT结果提示颞叶、额叶及基底核区葡萄糖代谢不均匀减低,EMG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结论家族性FTD/ALS家系表现为FTD和ALS的组合,脑葡萄糖代谢SPECT及EMG有助于FTD/ALS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