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4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与1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法进行血尿酸、空腹血糖、血脂等测定,比较各组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为69例和30例,占49.29和23.08%,血浆尿酸浓度分别为(413.5士87.9)umol/L和(349.8士81.8)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尿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有平行关系,即病情重、预后差者,血尿酸水平升高者所占比例高。结论高尿酸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张莹  王世民  李效兰 《天津医药》2012,40(10):1056-1057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233例脑梗死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尿酸浓度,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尿酸浓度均明显增高(P<0.05).中重型脑梗死组与轻型脑梗死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明显升高,尿酸降低(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高于亚急性组和对照组(P<0.05);亚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组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与亚急性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升高为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机体的应激反应,血清尿酸浓度升高能反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分别测定1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及88例非老年血压正常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血清尿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老年对照组;而老年对照组的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非老年血压正常组.结论血尿酸的异常增高是老年高血压发病因素之一;血尿酸的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尿酸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8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做为脑梗死组,同期来该院检查的70例非脑梗死老年患者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血管、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并且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测量两组患者血尿酸水平。结果在血尿酸检测水平的比较上,脑梗死组(416.2±84.8)umol/l,对照组为(231.4±85.3)umol/l,脑梗死组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尿酸诊断比例的比较上,脑梗死组患者为60.0%,对照组为10.0%,脑梗死组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血清尿酸浓度进行检测,探讨血清尿酸浓度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08~201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各35例。结果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327.3±76.4)μmol/L,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478.5±94.5)μmol/L。正常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44.4±12.2)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78.5±14.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入院时Barthel评分为(22.1±13.8)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为(45.5±12.9)分,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尿酸与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呈负相关(r=-1.35,OR=0.27,P〈0.05),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血尿酸浓度越高,预后越差,故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同时采用降低患者血尿酸浓度水平的措施,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取本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在入院2d内测定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NIHS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按TOAST分为心源性脑梗死组(27例),非心源性脑梗死组(58例),按梗死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32例)组、小面积梗死(53例)组.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源性脑梗死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脑梗死组(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NT-pro-BNP值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P<0.01).结论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梗死面积越大,血清NT-pro-BNP值越高,预后越差.血NT-pro-BNP水平不仅能预测脑梗死病变程度,而且有可能预测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血清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对UA、FBG、TC、TG、HDL-C、LDL-C水平进行对照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血尿酸值为(355.80±59.33)μmol/L,其中血清尿酸〉420μmol/L20例(38.46%);对照组血尿酸值为(307.17±46.62)μmol/L,其中血尿酸〉420μmol/L6例(17.14%)。ACS组血尿酸值及高尿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UA及血脂水平的联合检测在AC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改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尿酸水平改变的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来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人,记录NIHSS评分,收集入院后第二日晨空腹血尿酸,以同期来院体检健康140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血尿酸水平进行比较,根据NIHSS评分将研究组分为三组:轻、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三组间患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t=3.89, P〈0.01),轻、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组间尿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2, 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提高血尿酸水平增加体内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神经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有30例为死亡病例,作为死亡组;另外30例是根据配对原则,从存活病例中选择性别相同,梗死面积和部位相近,年龄相差2岁以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血尿酸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血尿酸值升高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之一,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有助于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刘炜  张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33-134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9例,另有41例同期来诊的成年冠心病患者和46例参加体检结论健康的老年人为对照组,3组对象接受了血清尿酸水平测定。结果老年冠心病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成年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李欣荣  曾牡云  吴波  张燕 《中国药房》2012,(20):1883-188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影响。方法:将9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及UMA患者随机分为A组(n=50,口服厄贝沙坦片)和B组(n=48,口服氨氯地平片),用药4、8、12周后观察2组血压、SUA、24h-UMA的变化,疗程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A组平稳降压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A组SUA下降,24h-UMA排出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老年高血压同时降低SUA和减少UMA的排出,对肾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倩玉  卢成志  夏大胜  陈欣 《天津医药》2012,40(10):1002-1004
目的:探讨老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ACS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72例≥75岁的ACS患者,按照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5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96例,比较3组的SUA水平;比较冠脉造影确定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间的SUA水平;将SUA和血脂、空腹血糖(FPG)、血肌酐(Cr)、白细胞(WBC)水平行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STEMI组及STEMI组SUA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组间SU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A水平与三酰甘油(TG)、Cr、WBC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P<0.01).Cr和WBC是影响血清SUA的因素.结论:老龄ACS患者SUA水平和ACS的临床类型及病变冠脉支数可能无关,血清Cr和WBC是SUA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清尿酸(SUA)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2例T2DM患者,依据SUA水平分为尿酸正常对照(NC)组及高尿酸血症(HUA)组,采用Spearman分析HbA1C与SUA的相关性.按HbA1C控制目标分为达标组(HbA1C<7.0%)、一般组(7.0%≤ HbA1C<10.0%)、差组(10.0%≤HbA1C),比较不同性别、不同HbA1C控制水平的SUA浓度.结果 HUA组BMI、TG、空腹C肽、SUA、SCr、SBP较NC组升高(P<0.05),而HbA1c、HDL-C、eGFR较NC组降低(P<0.05).Spearman分析示T2DM患者的SUA与HbA1C呈负相关,然而仅男性SUA随不同HbA1C控制水平(<7.0%、7.0%~10.0%、≥10.0%)的升高有明显下降趋势(P<0.001),女性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HbA1C是高尿酸血症的负相关因素.结论 T2DM男性患者SUA与HbA1C负相关,故应在血糖控制后重新评估血尿酸水平,避免延误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男性高血压病患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与血尿酸水平及吸烟指数之间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8例男性按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在高血压组内分为吸烟亚组和不吸烟亚组。测定各组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血尿酸浓度,计算吸烟指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组NOS、iNOS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尿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内吸烟亚组和不吸烟亚组血尿酸浓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230,P〈0.05),血尿酸与iNOS呈显著正相关(r=0.568,P〈0.01)。结论血清NOS、iNOS活性、血尿酸浓度和吸烟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血尿酸浓度与吸烟相关、血尿酸与iNOS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体内血清总胆红素、血脂、血尿酸的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确诊患者124例(CHD组),同期行冠状造影正常者78例(对照组),空腹检测两组患者TBIL,血脂及SUA水平。CHD组根据造影结果,再分为单支病变组(40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多支病变组(44例)。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TBIL、血脂及SUA水平与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IL、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C、TG、LDL-C、S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性,随其支数增加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IL浓度降低、血脂异常、SUA浓度升高与CHD的发生及其病变程度关系密切,TBIL、血脂及SUA的检测对测评CHD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人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测血尿酸,FPG、FINS、ISI、TC、HDL-C、LDL-C、TG。比较分析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临床指标。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冠心病发生率,FINS等均高于正常组。ISI低于正常组。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酸(SUA)和C-反应蛋白(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CAG)结果将178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冠心痛组116例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62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SV组,37例)、双支病变组(DV组,41例)、多支病变组(MV组,38例),分别测定血清TBil、SUA和CRP水平,并分析它们与冠脉病变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SUA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冠心痛组血清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各亚组之间比较显示,SUA和CRP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严重,而血清TBil水平越低,冠脉病变越严重(P<0.05);SUA和CRP均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与之呈正相关;TBil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与之呈负相关(P<0.05);与病变稳定组比较,病变不稳定组CRP明显升高,TBil明显降低(P<0.05),而SUA无差异性(P>0.05).结论 SUA和CRP水平的升高及TBil含量的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SUA、CRP及低TBil可能是冠脉病变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自2015年1月—12月参加本院健康中心体检人员(n=52092)中,抽取腹部B超提示脂肪肝并接受全套检查者(n=6508)的体检结果,其中ALT指标异常者806例纳入病例组,ALT指标正常者5702例纳入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体格检查、ALT、FPG、血脂全套、SUA、腹部超声等。结果:病例组的BMI、TC、FPG、SUA、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年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MI、FPG、血脂、SBP、SUA水平均是脂肪肝患者ALT异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血尿酸(SUA)变化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并与氯吡格雷比较,探讨替格瑞洛抗炎效应。方法:行PCI术后ACS患者162例,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对照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每组各81例),每组均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分析2组治疗前后SUA、炎症因子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基线SUA水平比较,根据治疗后SUA变化,2组再各分为SUA升高组和SUA降低组,分析SUA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及SUA变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氯吡格雷对照组治疗前后SUA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SUA水平较基线显著增高(P<0.05);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与氯吡格雷对照组相比,替格瑞洛治疗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氯吡格雷对照组中SUA升高组与SUA降低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格瑞洛治疗组治疗后,SUA与炎症因子显著正性相关,SUA升高组炎症因子水平均较SUA降低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替格瑞洛治疗后SUA增高明显,高水平SUA可能促进炎症因子产生,但其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作用比氯吡格雷更显著,提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抗炎作用明显增强,高水平SUA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可能不足以抵消其本身较强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20.
老年2型糖尿病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尿酸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SUA)等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3组,55例单纯T2DM(DM组),59例T2DM合并高血压者(DMG组)和54例健康的60岁以上老年人(NC组),检测比较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CRP、SUA、空腹血糖(FPG)、外周血白细胞(WB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比较血清CRP、SUA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DMG组和DM组的BMI、WC、CRP、SUA、FPG、TG、TC及LDL-C均显著高于NC组;DMG组SBP、DBP、CRP、SUA、TC及FPG较DM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RP、SUA与TG、TC、LDL-C、FPG、WBC、BMI、WC、SBP、DB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动态监测血CRP、SUA有利于老年2型糖尿病尤其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