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引起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4年2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舒适状况问卷调查,分析引起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结果:年龄≤40岁、体重≤60kg、全身麻醉以及气腹时间2h是引起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结论:年龄、体重、麻醉方式以及气腹时间是影响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采取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持续时间对妇科腹腔镜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68例ASAⅠ~Ⅱ级的患者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根据气腹持续时间分为三组:A组(22例)〈60min,B组(28例)60~120min,C组(18例)〉120min。观察三组患者拔管后及术后2h.4h.8h、24h、48h、72h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拔管后及术后2h.4h、8h的VA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24h、48h、72h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大于B组和A组。结论长时间的气腹加重了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昂丹司琼(ondansetron)用于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A组(n=30),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B组(n=30),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5mg;C组(n=30),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对照组(n=30),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纳入标准: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标准分为Ⅰ~Ⅱ级,患者年龄为20~57岁,术前无恶心、呕吐病史,未接受抗恶心、呕吐治疗患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麻醉诱导前1min,对4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相应药物。4组患者年龄、体重、ASA分级、术前病史,术中麻醉时间、气腹压及气腹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4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组和C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B,C组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失败率最低。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mg+地塞米松5mg并不比单用昂丹司琼4mg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倪娟  陈筱静  罗林丽  黄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632-1633,1636
目的探寻影响妇科腹腔镜手术早期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镇痛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5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二氧化碳用量,手术部位,术中镇痛药物,镇静药物种类及用量,VAS评分,术毕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将患者的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长,二氧化碳用量大,寒战,子宫手术的患者术后疼痛强烈;芬太尼、咪达唑仑用量大者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结论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镇痛药,镇静药用量及术后寒战与术后腹部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预先静脉注射氟哌利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实施的麻醉方式相同,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min给予氟哌利多2m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VAS评分、镇痛药平均用量略低于对照组,但P﹥0.05;观察组呕吐发生率、恶心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预先静脉注射氟哌利多,对术后的镇痛效果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加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879例手术患者,按手术类型、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镇痛与否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口腔科、耳鼻喉科、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各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手术时间越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越高;全麻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全麻组(P〈0.01);术后镇痛并没有明显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镇痛组与非镇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手术种类、性别、年龄差异、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镇痛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镇痛的改进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5879例手术患者,按手术类型、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镇痛与否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口腔科、耳鼻喉科、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与其他各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1);手术时间越长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越高;全麻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全麻组(P<0.01);术后镇痛并没有明显增加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镇痛组与非镇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手术种类、性别、年龄差异、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镇痛为主要影响因素。术后镇痛的改进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马素芬  李文智  殷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58-2860
目的:观察分析地塞米松复合术尔泰冲洗腹腔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应用术尔泰冲洗腹腔)及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2 ml静脉注射,手术结束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每组50例。两组选择相同的麻醉及手术方法。分别于手术结束后2、4、24 h观察并记录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以及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的住院时间较短(P<0.05);实验组术后2、4、24 h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比较低(P<0.05),实验组术后2 h和4 h的VAS痛觉评分明显减小(P<0.05),术后24 h的VAS痛觉评分也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复合术尔泰冲洗腹腔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且可同时防治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孟秀峰  沈娟萍 《健康研究》2014,34(6):683-684
目的比较昂丹司琼不同用药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异。方法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7组各20例,Ⅰ-Ⅵ组使用昂丹司琼止吐,但给药方式不同,Ⅶ组为对照组,不使用药物止吐。记录手术结束后的不同时间段内(0-3 h、3-10 h、10-24 h)患者不同级别恶心、呕吐发生的例数及总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在麻醉前用药的各组中,Ⅲ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Ⅰ组和Ⅱ组显著降低(均P〈0.05);在麻醉后用药的各组中,Ⅵ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Ⅳ组和V组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中,麻醉前静脉给予4mg昂丹司琼联合镇痛泵中给予4 mg昂丹司琼的给药方式,能显著抑制早期的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及对术后呕吐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住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所得效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因手术因素致恶心呕吐者86例,因肥胖、糖尿病和晕动病史等体质因素者40例,其他21例,共计147例,总发生率为28.32%(147/519),护理满意率87.86%(456/519);护理干预组发生因手术因素致恶心呕吐者28例,因肥胖、糖尿病和晕动病史等体质因素者21例、其他6例,共计55例,总发生率10.59%(55/519),护理满意率93.64%(486/519)。两组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呕吐发生率及满意率差异均非常显著(χ^2=52.025,15.67,P〈0.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恶心、呕吐是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4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睁眼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对照组术后1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麻醉诱导快、术后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一种理想和安全的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液体治疗对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与0.4%羟乙基淀粉1:1进行补液;对照组采用单纯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补液.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分析不同麻醉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情况,并探讨两组患者术后0 ~ 2h、>2 ~6h、>6 ~ 12h、>12~24h 4个时间段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18 ~1.037,均P>0.05),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经方差分析检验无统计学差异(F值分别为0.357、0.459、0.937、1.037,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液体总入量、出血量及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038、0.937、1.129,均P>0.05).两组患者PONV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的0~2h、>2~6h、>6~12h 3个时间段,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的VAS评分、呕吐的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2.857~6.426,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额外止吐药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065,P<0.05).结论 围麻醉期合理选择输液方案,能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几率,从而减少由此产生的相关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451-3453
目的比较异丙酚-舒芬太尼与异氟烷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术期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行LC老年患者66例,随机分成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组和异氟烷吸静复合全身麻醉组,每组33例。入手术室、术毕、术后24h和术后48h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胃动素变化,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气腹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时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入手术室、术后24h和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静脉麻醉组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吸静复合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静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6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异氟烷吸静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雷莫司琼对宫外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曲马多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宫外孕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3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式,A组:全麻诱导前给予雷莫司琼0.3 mg,术后镇痛泵(曲马多1 000 mg+雷莫司琼0.3 mg);B组:全麻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术后镇痛泵(曲马多1 000 mg+雷莫司琼0.6 mg);C组:全麻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术后镇痛泵(曲马多1 000 mg+雷莫司琼0.3 mg)。分别记录3组术后6 h、12 h及24 h疼痛评分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诱导时给予雷莫司琼加术后镇痛泵中再次给予雷莫司琼,能够明显的降低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后应用曲马多镇痛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6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诱导组(I组)、术毕组(EOS组)和格拉司琼组(G组)各20例。Ⅰ组于诱导前1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EOS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泵注相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所有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均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mg。记录术毕至拔气管导管、听从指令时间,麻醉恢复期内患者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Ⅰ组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术后0-1h、1-2h恶心呕吐评分,在麻醉后恢复室内止吐药给药人次数均小于EOS组和G组。EOS组术后0~1h、-2h恶心呕吐评分和在麻醉后恢复室内止吐药给药人次数均小于G组(P〈0.05)。EOS组和G组拔管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4-12h、12-24h各组间恶心呕吐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麻醉恢复期内呼吸抑制、躁动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较单用格拉司琼更好,诱导前10min使用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荚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10min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眯定0.5μg/kg和生理盐水。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对两组患者术中镇静效果进行观察,观察麻醉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两组血流动力学都有一定抑制,术中、术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观察组镇痛效果和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均较对照组理想;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镇痛效果更强,术后恢复更陕,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于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收治并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47例;年龄18~65岁,平均(44.03±10.97)岁;体重指数(BMI)<35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D组,31例)于术毕清醒拔除喉罩后给予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对照组(C组,33例)于术毕清醒拔除喉罩后给予等容量0.9%等渗盐水滴鼻。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中情况;记录术后2、8、12、24 h静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的例数以及初次补救镇痛的间隔时间;记录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及严重程度;记录24 h内最满意镇痛且最轻呕吐(satisfactory analgesia with minimal emesis,SAME)的达标比例;记录术后24 h内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循环不稳、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D组2、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及12 h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补救镇痛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初次补救镇痛的间隔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D组SAME达标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呼吸抑制(SPO2低于95%)、循环不稳(需要药物干预)、镇静过度等不良反应。 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右美托咪定2 μg/kg滴鼻能在不辅助其他术后镇痛药的情况下,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延长初次补救镇痛的间隔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马长松  周洁贤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02-2204
目的对小儿患者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与全麻后芬太尼静脉给药镇痛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91例行下肢畸形矫形术、阴道、阴茎成形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利多卡因组(n=61)及静脉芬太尼组(n=30)。在手术过程中,控制呼气末氨氟醚浓度,使患儿血压及心率变化范围维持在术前数值的10%以内。在患儿术后返回病房即刻、6h、24h,测定家长视觉模拟量表(PVAS)、目标疼痛评分(OPS)、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硬膜外利多卡因组氨氟醚用量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P<0.05)。硬膜外利多卡因组患儿返回病房6h后OPS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在患儿返回病房即刻、6h及24h后硬膜外利多卡因组PVAS显著低于静脉芬太尼组。两组术后恶心及呕吐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独全麻相比呼气末氨氟醚浓度显著降低。在小儿术后,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相比,患儿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后疼痛评分显著降低,且没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在宫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女性不孕症行宫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对象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于切皮前10min常规静脉滴注曲马多1mg/kg,氟哌利多0.05mg/kg,A组气腹时加用氯胺酮0.5mg/kg,术中视受术者气腹耐受情况追加氯胺酮。常规面罩吸氧,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气腹前和气腹后15min、30min、45min及放气后监测参数;记录术中肢体扭动、气腹不适感及意识状态;了解术后24h内头痛、恶心、呕吐、精神副作用等不良反应;术后24h调查受术者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对象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压波动较大,但仍在正常值范围;体动、气腹不适感比较B组明显多于A组,镇静、镇痛效果A组优于B组(P0.01);麻醉满意度调查A组高于B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辅助腰硬联合麻醉镇静镇痛效果满意,是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福龙  李娜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00-1501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预防舒术后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开腹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昂丹司琼4mg,B组为生理盐水4ml,分别加入PCEA药盒注入硬膜外间隙。术后舒芬太尼PCEA镇痛,PCEA药液为舒芬太尼100ug,罗派卡因7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两组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恶心8例(13.3%)B组16例(26.7%);呕吐:A组3例(5.0%)B组18例(30.0%)(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昂丹司琼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硬膜外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