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方法:使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结果:测定了6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其中30例在治疗范围,14例血药浓度偏高,16例血药浓度偏低。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其血药浓度监测在治疗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艳  邹素兰  夏宗玲 《海峡药学》2011,23(6):245-247
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我院541例患者886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在一般参考治疗浓度范围内的占72.01%,平均浓度为(1.10±0.39)ng.mL-1,达中毒浓度的占12.75%。女性患者的浓度比男性患者的略高,年龄对浓度的影响不大。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需进行个体化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3.
余佳  路晓钦  刘利 《中国药业》2007,16(17):58-59
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荧光免疫偏振法监测112例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结果、患者年龄、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对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结论常规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很有必要,可为临床实施个体化给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284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个别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我院两年多来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0.5~2.0ng·ml  相似文献   

5.
王学彬  徐慧欣  黄瑾  王卓 《世界临床药物》2011,32(2):113-115,120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实施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资料,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查阅相关患者的病历,对2008~2009年实施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19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结果 在监测的194例病例结果中,共12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5~2.0 ng/mL的有效浓度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我院合理使用地高辛提出可靠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监列次心衰患者应用地高辛治疗过程中的血药浓度。结果:0.8~2.0ng/ml占44.05%;〈0.8ng/ml占34.52%;〉2.0ng/ml21.43%。绫血药浓度以0.8~2.0ng/ml为宜。  相似文献   

7.
周燕 《北方药学》2013,(7):130-131
目的:分析该院62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SDC),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监测的627例使用地高辛的病例中,血药浓度<0.5μg/L的有125例(19.9%),有2例(5.4%)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0.5~2.0μg/L的有445例(70.9%),出现中毒症状有5例(13.5%);血药浓度>2.0μg/L的患者有57例(9.0%),出现中毒症状有30例(81.0%)。性别对地高辛血浓度无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浓度呈增高的趋势。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反应(74.3%)为主,中毒原因有合并用药、不同疾病等。结论:SDC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病因、病理生理因素以及合用药物均能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设计个体给药方案是确保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师在地高辛的合理用药中应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统计分析本院临床药学对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药浓度。结果甲氨蝶呤2008~2010年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321例次甲氨蝶呤监测中,未中毒共有258例次,占80.4%;中毒共有28例次,占8.7%。结论血药浓度监测是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之一,提示临床加强治疗药物监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实行个体化给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发挥药物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的地高辛不同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中毒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236例住院病人的地高辛血药浓度,对不同血药浓度的患者进行分组,随访收集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低于参考浓度组的41例中,有效率、再次住院率、死亡率及中毒率分别为19.5%、26.8%、12.2%、0.0%;0.50~0.90ng·mL-1(A组)的有效率、再次住院率、死亡率及中毒率分别为84.6%、26.2%、13.8%、0.0%;0.91~1.50ng·mL-1(B组)的有效率、再次住院率、死亡率及中毒率分别为87.9%、31.0%、19.0%、3.4%;1.51~2.00ng·mL-1(C组)的有效率、再次住院率、死亡率及中毒率分别为84.0%、44.0%、24.0%、12.0%;高于参考浓度组的有效率、再次住院率、死亡率及中毒率分别为42.6%、57.4%、36.2%、53.2%。结论地高辛治疗心衰的最佳血药浓度是0.50~0.90ng·mL-1。  相似文献   

11.
68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对应用地高辛的680例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0.5ng/ml168例;0.5~2.0ng/ml440例;〉2.0ng/ml72例。结论治疗疾病中应严格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使地高辛血药浓度保持在0.5~2.0ng/ml内即达到了治疗作用,又有效的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5],对治疗起的良好的支持作用,有着深远的临床意义。对老年患者应用地高辛时要减少药物剂量,同时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根据临床症状和血药浓度变化而相应的调整药物剂量,减少地高辛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肖丽  韦学明 《天津药学》2000,12(1):28-28
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405例维持量口服地高辛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血药浓度监测,并按不同年龄组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血药浓度超过2.2ng/ml的患者中年龄大于50岁的老人占比例较大且有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趋势,而达不到0.08ng/ml的患者则有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331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变化的原因.方法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血药浓度,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为0.5~2.0 μg*L-1.结果共监测331例,<0.5 μg*L-1的74例,>2.0 μg*L-1的20例,在有效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237例.结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原因多样而复杂,应重视监测,以保证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48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绥平 《中国药事》1999,13(4):268-270
本文对北京积水潭医院1994年5月~1997年5月连续完成的213例(484例次)地地政务在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证明其血药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的临床疗效。地高辛经浓度在治疗浓度范围监测结果分析,有其血药浓度能较地反映地高辛的临床疗效。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治疗浓度范围(0.82~2.0nm/ml),约80%以上获得了较好疗效,超过治疗深度范围(〉2.0nm/ml),中毒风险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该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方法对应用地高辛患者53例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中〈0.8ng/ml4例,0.8~2.0ng/ml45例,〉2.0ng/ml4例。结论在疾病治疗中严格控制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2.0ng/ml既达到了治疗作用,又有效的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特殊患者应用地高辛应据临床症状和血药浓度变化相应调整药物剂量,减少地高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本院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病人的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分析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监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229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病人的结果中,位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的有152例(占66.38%),低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有53例(占23.14%),高于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有24例(占10.48%)。结论 地高辛吸收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田应彪  陈泽慧  程昌华  汪世明  王敏  何勇 《中国药房》2008,19(17):1319-1320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监测的126例使用地高辛的临床病例中,其血药浓度>2.0ng·mL-1的有32例(25.4%),0.8~2.0ng·mL-1的有83例(65.9%),共有16例(12.7%)出现中毒症状,<0.8ng·mL-1的有11例(8.7%)。结论: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钟雄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72-173,176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促进地高辛科学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结果,观察其疗效。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0.5ng/ml者10例(7.87%),0.5~2.0ng/ml者108例(85.04%),〉2.0ng/ml者9例(7.09%)。结论合理控制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可达到最佳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地高辛中毒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505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静芬  方海琳 《安徽医药》2010,14(4):478-480
目的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监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监测的505例使用地高辛的病例中,血药浓度〈0.5μg·L^-1的有91例(18.0%),有1例(1.1%)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0.5~2.0μg·L^-1的有338例(66.9%),出现中毒症状有5例(1.5%);血药浓度〉2.0μg·L^-1的患者有51例(10.1%),出现中毒症状有29例(56.9%)。在〉60岁的年龄组中,随患者年龄增大,血药浓度〈0.5μg·L^-1和大于2.0μg·L^-1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反应(74.3%)和心律失常(31.4%)为主,中毒原因有合并用药、不同疾病等。结论及时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33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根据地高辛血药浓度将患者分成5组,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A组(〈0.50ng·mL-1)患者的有效率、全因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及中毒率分别为18.8%、27.5%、11.6%、0.0%;B组(0.50~0.90ng·mL-1)患者分别为85.3%、26.3%、13.7%0.0%;C组(0.91~1.50ng·mL-1)患者分别为87.3%、31.6%、19.0%、3.8%;D组(1.51~2.00ng·mL-1)患者分别为84.8%42.4%、24.2%、12.1%;E组(〉2.00ng·mL-1)患者分别为44.3%、59.0%、36.1%、54.1%。结论: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药浓度以0.50~0.90ng·mL-1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