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 ble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根据最新的研究,可分为以下4型,即IBS便秘型;IBS腹泻型;IBS混合型;IBS不确定型。本病属于中医腹痛、泄泻、便秘范畴。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病因病机,2006~2010年,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IBS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以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健康状态是指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对于不同生命特征的概括。中医健康状态横向分类,包括未病、欲病、已病或病后等不同阶段。从状态辨识的角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健康状态,包括欲病、已病及病后阶段的中医健康状态进行探讨,以期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吴兵  张声生 《北京中医》2007,26(5):312-3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根据新近罗马Ⅲ标准,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未分型等四型。其中,临床上以腹泻型(IBS-D)最为常见,约占40%~45%。中医学无此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泄泻”、“腹痛”等范畴。中医治疗IBS相对于目前西医对症治疗更具有优势,而辨证则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对IBS证候学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惹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特征,将之归属于"泄泻"、"便秘"以及"腹痛"等范畴。笔者2005年3月~2010年1月对55例IBS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疗效满意,总结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它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这给其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医上没有“溃疡性结肠炎”记载,然而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的“大瘕泄”、“腹痛”、“泄泻”、“痢疾”、“肠风下血”等范畴。在临床上,我们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外,还依据中医药理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护理,做到了个体化护理,针对性更强,临床效果亦更好。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祖国医学虽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但可将其归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进行治疗及研究。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无统一的疗效及证型标准等问题。故从心主神志、中医证型、生存质量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肠道动力学与内脏感觉异常的胃肠功能性疾病,中医属”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IBS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今将研究成果加以归纳,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肝论治肠易激综合症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曈 《陕西中医》2006,27(9):1164-116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脑-肠轴的异常等因素参与其发病,故西药目前在着重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辅以抗抑郁治疗,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停药后易复发。本病属中医“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  相似文献   

9.
痛泻要方与乙酰胆碱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泻要方出自《景岳全书》,由白术、白芍、陈皮和防风组成,功效为疏肝利脾,是治痛泻证的主方。临床医家在应用本方时多主要是围绕着“痛、泻”为主证而加减应用。肠易激综合征(IBS)即是以“痛、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故本方是中医治疗IBS最常用的基本方。有文献报道,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病机病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典型的心身疾病,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IBS高发病率备受关注。目前,国外对积极开展中草药治疗IBS基础和临床前研究,系统总结中医药对IBS的理论认识有其必要性。根据IBS的临床表现与特征,认为IBS可以归属到中医“泄泻”“便秘”病证范畴,与“大肠泄”“气秘”“痛泄”关系最为密切,与“郁证”也有一定联系。现对IBS中医认识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