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过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序列(3D-TOF-MRA)检查。结果38例患者中术前序列图像上显示血管神经压迫症状侧阳性率89.5%(34/38),非症状侧阳性率15.8%(6/38),两侧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中见周围血管压迫神经者36例(94.7%),未压迫神经者2例(5.3%),3D-TOF-MRA 诊断符合率97.1%(33/34),术后症状消失或缓解37例(97.4%)。结论3D-TOF-MRA 可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诊断及术中显微定位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人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人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老年脑神经疾病692例,其中236例前有神经性高血压,包括三叉神经痛179例,面肌痉挛48例,舌咽神经痛9例,均行脑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236例中治愈145例(61.4%),显效36例(15.3%),有效23例(9.7%),无效32例(13.6%);208例得到平均74个月随访,有133例治愈,30例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结论 异常血管袢压迫脑神经根及延髓,长期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是神经性高血压的病因,行该区的显微血管减压是治疗神经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性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自2009年9月到2011年6月间,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患者中36例术前伴有神经源性高血压.对12例合并有高血压的左侧脑神经疾病患者进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术前及术后监测患者血压、血管紧张素A2、醛固酮水平,术后随访6~25个月,平均时间10个月.观察其血压恢复情况. 结果 随访示患者高血压情况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12例患者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术后较术前血清血管紧张素、醛同酮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探查组24例术后高血压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7例. 结论 异常血管袢压迫脑神经根及延髓,长期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是神经性高血压的病因之一,行左侧延髓腹外侧区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可使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结合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造影(3D.TOFMRA)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行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包括3D.FIESTA和3D.TOFMRA),寻找判定责任血管,以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术前检查均认定有责任血管,单纯性动脉23例,其中4例发自小脑上动脉,13例发自小脑前下动脉,6例发自小脑后下动脉,动静脉混合2例,单纯静脉1例。术中证实都存在相应的责任血管压迫颅神经,但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责任血管认定为小脑前下动脉压迫,术中发现同时有静脉血管接触。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联合使用3D—TOFMRA和3D—FIESTA扫描序列可明显提高责任血管的判定率,尤其有利于动静脉血管的鉴别,同时能够显示神经血管的局部解剖关系,利于指导手术设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3例原发性单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SE序列及三维稳态旋进快速成像(3-Dfast inflow with steady—state precession)序列进行MR扫描,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分离血管神经后用人造血管补片隔离。结果 术中见所有三叉神经均受到血管压迫,11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静脉压迫。术后疼痛完全消失,无手术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随访11例,时间6月~24月,平均13月,无疼痛复发。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后组脑神经间隙的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从2008年5月到2011年12月所施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病例,对其中责任血管压迫位于桥延沟的34例,将其涉及的神经间隙进行分型,总结不同的分型进行的术中操作,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 34例中,后组脑神经分型:致密型16例(47.1%),疏松型13例(38.2%),孤立型5例(14.7%).术后效果优良30例(88.2%),效果良好2例(5.9%),无效2例(5.9%).术后仅1例出现患侧听力下降,其余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 利用不同神经间隙的特点进行观察和操作,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强化三维损毁梯度回波序列(3D-SPGRI)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MVD)术前评价和病例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3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高分辨率强化3D-SPGRI及三维脑血管成像(3D-MRA)扫描,观察三叉神经出脑干段神经及邻近血管关系,并与MVD术中观察结果 对比.结果 33例患者中29例显示与疼痛侧别一致的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并行显微手术减压,手术证实,其中27例MR图像符合术中所见,所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结论 3D-SPGRI结合3D-MRA能够清晰显示脑池段三叉神经及其邻近血管,为MVD术前评价、病例选择、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6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Chong YJ  Zhu GT  Duan DY  Song GH  Cheng Q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1):1407-1409
目的评价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643例的手术经验及术中所见。结果2643例中治愈2487例,显效76例,有效48例,无效31例,死亡1例。2136例得到3~240个月随访,有1918例治愈,85例显效,39例有效,30例无效,64例疼痛复发(其中有37例行第2次手术后治愈)。结论异常血管压迫三叉神经入根区,神经根周围蛛网膜增厚粘连是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行该区粘连的蛛网膜分离后,微血管减压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再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0例再手术治疗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综合分析FBSS患者的病史、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术中探查结果等资料。术中行硬膜囊和神经根减压以及自体骨植骨融合,其中12例腰椎失稳的患者辅以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术后进行一定的康复锻炼。[结果]术中损伤神经根1例,术后暂时性的脑脊液漏3例。治疗效果参照Ragab的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本组20例患者,治疗效果优1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结论]FBSS是一多病因多表现的综合征,术前应当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寻求病因,制订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指导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MRI及术中影像,分析3D-FIESTA和3D-TOF-MRA序列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与责任血管的关系以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组86例患者证实83例(96.5%)存在血管神经关系密切,以术中所见影像为金标准。术前均采用3D-FIESTA和3D-TOF-MRA序列。本组78例患者至目前无明显症状,2例再次手术,1例术后面部麻木无疼痛,1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症状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面部间断性轻度疼痛且拒绝口服药物(患者自述不影响正常生活),未给予特殊处理,1例遗漏轻度面瘫。1例失访。结论术前3D-FIESTA和3D-TOF-MRA检查能够清晰识别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的关系,对指导微血管减压术以及预测手术难易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除特发性半面痉挛的病因,提高治愈率。方法:采用乙状窦后进路面神经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梳理牵拉术。结果:438例特发性半面痉挛,术后随访1~8年以上,治愈417例(95.2%),复发14例(3.4%)。结论:特发性半面痉挛的病因主要为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及其周围的脑干表面,另一病因为面神经核功能异常。认为面神经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梳理牵拉术是一种解除病因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伴发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治疗的538例伴有高血压病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行延髓腹外侧微血管减压术,并监测术后血压改变。结果538例中治愈341例(63.4%),显效71例(13.2%),有效53例(9.8%),无效73例(13.6%);483例患者得到1.0-15.8年随访(平均6.3年),有313例治愈,63例显效,42例有效,65例无效。结论异常血管袢压迫三叉神经根及延髓,长期疼痛刺激和情绪紧张是神经性高血压的病因,行该区的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治疗。结果 53例术中发现三叉神经根部有血管压迫,3例无明确责任血管。56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并出现轻度至中度的面部感觉迟钝和麻木感。随访0.5~3年,无疼痛复发病例,48例仍有轻度的面部麻木,8例无面部麻木。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定向毁损术是安全有效,如果在术中能确定有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时,在行减压术的同时对病变的三叉神经感觉根行定向毁损术,是降低复发率和取得长期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27例空回肠出血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力  田伏洲等 《消化外科》2002,1(6):421-422
目的:对经手术证实的27例空回肠出血患进行分析,探讨空回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27例空回肠出血患分别进行B超、小肠气钡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术中肠镜等检查,最后均以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出血原因中,肿瘤14例(51.9%),血管发育不良5例(18.5%),Meckel憩室4例(14.8%),Crohn's病3例(11.1%)空肠非特异性溃疡1例(3.7%),术中肠镜检查6例,阳性诊断率为83.3%(5/6),阳性符合率为100%,选择性动脉造影12例,阳性诊断率为66.7%(8/12),阳性符合率为87.5%;气钡双重造影17例,阳性诊断率为23.5%(4/17),阳性符合率为100%;B超检查27例,阳性率为25.9%(7/27),阳性符合率为85.7%,结论:肿瘤为空回肠出血的主要原因,除传统的诊断方法外,B超在空回肠出血的诊断中也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采用内窥镜配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采用内窥镜配合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1例。在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整个脑池段全程,再以内窥镜观察三叉神经脑干端和Meckel腔内口处,显露压迫或接触神经根的动脉襻或静脉,静脉电凝后切断,动脉襻采用Teflon棉垫隔开。结果术中发现单纯动脉压迫29例,单纯静脉压迫6例,动静脉联合压迫6例。小脑上动脉25例,小脑前下动脉5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基底动脉2例,扭曲、冗长的椎动脉2例,其中2例为2根动脉压迫;岩静脉分支12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4例,疼痛延迟缓解5例(术后2周4例,术后1个月1例),疼痛无明显减轻2例。手术有效率95.1%(39/41)。术后轻度面瘫伴耳鸣1例,面部麻木1例,3周内症状均消失。39例有效者随访6个月~3年,平均21.4月,其中〉12个月31例,无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内窥镜配合显微镜技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创伤,避免遗漏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16.
��ϵĤ�϶���ѹ���ۺ�������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1970年1月至2000年8月住院治疗,经X线钡餐检验或手术确认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77例。结果 保守治疗38例,好转31例(81.6%),未愈和未治6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39例,痊愈35例(89.7%),好转4例。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除应具有上腹胀痛、呕吐等典型症状外,主要的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以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效果较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78例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探讨AVM并出血的显微手术技巧及适应证。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接受CT检查,术后均接受CT及MRI检查,其中25例接受了DSA检查。所有病例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少部分AVM未能全切的病例,术后用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血肿全清除69例,大部分清除9例;AVM全切除70例,8例部分切除或未能切除,加用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后死亡6例(8.0%),偏瘫4例(5.1%),失语2例(2.6%),偏盲1例(1.3%),脑神经功能障碍4例(5.1%),无颅内感染。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并出血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后遗症较少,应成为脑AVM并出血患者治疗的最佳选择,对特殊位置的AVM,不宜强行切除,手术时只作血肿清除,术后加用γ-刀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去骨瓣减压加颞肌粘贴术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系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病人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粘附术,并观察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结果25例病例中生存18例,死亡7例,死亡率28%。早期手术组14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4.3%:晚期手术组11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5.5%;早期手术明显降低了死亡率(P〈0.01)。生存者术后半年Barthel Index评分早期手术组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早期行开颅去骨瓣减压、加带血管蒂颞肌肌瓣粘附术,可迅速缓解颅内高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死亡率.并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6例 ,经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外科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 12 2例血管压迫神经 ,用涤纶棉垫隔分离减压。 结果 随访 113例 ,随访时间 (1- 9)年 ,术后疼痛消失、减轻 110例 ,总有效率达 97 3% (110 /113)。 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较为理想的方法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半剂量(0.05mmol/kg体质量)MR对比剂条件下,三维容积液体衰减翻转恢复(3D-T2FLAIR)序列诊断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对49例临床疑诊脑转移瘤患者行半剂量增强三维容积扰相梯度回波(3D-SPGR+Chalf)序列、半剂量增强3D-T2FLAIR(3D-T2FLAIR+Chalf)序列和常规剂量增强3D-SPGR(3D-SPGR+C)序列图像采集。共14例(104个病灶)最终诊断为脑转移,比较3D-SPGR+Chalf、3D-T2FLAIR+Chalf、3D-SPGR+C序列图像所显示的病灶对比度比(CR)值、最短径值及病灶数目。结果3D-T2FLAIR+Chalf序列图像中,脑转移病灶的CR值、最短径值及所检出的最短径〈5mm的病灶数目均显著高于3D-SPGR+C序列、3D-SPGR+Chalf序例。对检出最短径≥5mm的病灶,3D-SPGR+Chalf序列明显少于3D-T2FLAIR+Chalf,而3D-T2FLAIR+Chalf与3D-SPGR+C序列无明显差异。结论半剂量增强3D-T2FLAIR序列对诊断脑转移瘤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