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远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展   《浙江医学》2004,26(10):732-734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影响远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88年5月至2002年5月155例行胸腺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年龄、性别、术前病程、临床分型、病理类型等因素在术后2年内、2~5年、5年后三个间期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术后2年内,临床分型、术前病程和病理类型3个因素与远期预后相关(P<0.01);术后2~5年,术前病程和病理类型与远期预后相关(P<0.01);而术后5年后,仅病理类型与预后相关(P<0.01).结论临床分型、术后病程和病理类型3个因素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地影响远期预后,强调早期手术治疗和术后巩固治疗是提高远期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Long-term prognostic analysis of thymectomized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影响远期生存的因素。 方法 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17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124例术后获得超过40个月的远期随访,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远期预后生存的有关因素,包括胸腺的各病理类型、性别、年龄、病程、术前临床Osserman分型和治疗。 结果 本项研究表明,胸腺的不同病理类型是影响胸腺切除术后远期生存的唯一重要因素,术后远期生存率有明显差异,表现为胸腺增生>良性胸腺瘤>胸腺萎缩>恶性胸腺瘤(P<0.05)。 结论 胸腺的不同病理类型是影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远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现状,探讨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MG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MGFA分型法进行病情的评估,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分析明确胸腺病理类型。结果 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14.41%(34/236);不同性别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患者MGFA分型越高,发生肌无力危象的可能性越大(P<0.05);术后感染、胸腺病理类型均是患者肌无力危象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全面评估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的风险,术前纠正诱发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危险因素,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梁胜景  林辉  贺福榜 《微创医学》2005,24(4):467-46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04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8例(17.3%),其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Osserman临床分型属于Ⅲ型、Masqoka分期属于Ⅱ期、术前服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剂量>5 mg/(kg·d)、术前曾发生危象和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手术时间>3 h等是术后危象的最为常见诱因.对于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象患者,延迟气管插管、拔管要避免重插气管及减少气管切开;危象发生后及时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危象的因素甚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患者扩大胸腺切除术后的机械辅助通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 2 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扩大胸腺切除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情况 ,对术后出现肌无力危象的相关因素和危险阶段、延长机械辅助通气的时间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危象的防治(附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防治措施的改进,以改善预后。方法:我科1997~2002年因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98例,分析其危象易发时间、危险因素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4例,其中死亡1例。MG术后危象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MG临床及病理分型、术前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术前是否曾发生危象、肺通气功能和病程长短等危险因素有关,术后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危象的最主要诱因。对于术后可能会发生危象的高危患者,须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调整抗胆碱酯酶药及激素用量;术后危象发生后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而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可进一步改善危象的预后。结论:对术后可能发生危象的患者,应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防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13例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  项咏梅  王树军  张道忠  王义 《安徽医学》2010,31(12):1454-1456
目的探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远期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9年7月13例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的病例资料以及术后的远期疗效。结果在平均为5年(0.5~10年)的随访期内,1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2例,完全缓解率为61.5%,有效率为84.6%。不同性别、年龄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病程短和Ossermann分型为I型I、Ia型的患者有效率更高。术后病理中胸腺囊肿或增生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胸腺瘤者。结论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术前病程、Osserman分型以及胸腺病理为胸腺瘤者可能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胸腺瘤切除术后的重症肌无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术后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92例胸腺瘤切除术患者,观察并记录术后重症肌无力的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重症肌无力将患者分为重症肌无力组(A组,11例)与未发生重症肌无力者(B组,81例),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整理临床资料,对比2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的差异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危险因素。 结果 92例患者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11例,发生率为12.0%;2组患者的术前病程、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合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术后肺部感染、术后放化疗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病程(>12个月)、合并免疫疾病、手术路径(开胸)、术后肺部感染是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危险因素,合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术后放化疗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胸腺瘤切除术后的重症肌无力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也较多,常见如术前病程长、合并免疫疾病、开胸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等,因此行胸腺瘤切除术时应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以降低重症肌无力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9年8月因MG行胸腺切除术病人174例,44例于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占总数25.3%,38例发生危象、占总数21.8%,分析了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病期、是否伴有胸腺瘤、术前肺功能情况和术前抗胆碱能药物用量等因素与肌无力危象之间的关系及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适应症。结果 MG病人病程长、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剂量大、临床分期为Ⅱb型以上,术前有肺功能损害及合并有胸腺瘤者,特别是伴有侵润型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发生危象较高;需气管切开的比例也相应较高。结论 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及时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辅助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术后立即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不能滥用,以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0.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胜景  林辉  贺福榜 《医学文选》2005,24(4):467-469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04例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8例(17·3%),其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年龄>40岁、病程>12个月,Osserman临床分型属于Ⅲ型、Masqoka分期属于Ⅱ期、术前服用抗胆硷酯酶药物剂量>5mg/(kg·d)、术前曾发生危象和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手术时间>3h等是术后危象的最为常见诱因。对于术后发生危象的高危象患者,延迟气管插管、拔管要避免重插气管及减少气管切开;危象发生后及时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结论重症肌无力术后发生危象的因素甚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7年外科治疗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完全缓解有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无效1例(4.8%),死亡1例(4.8%)。病程长短、Osserman分型和胸腺的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有关。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ymectom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after thymectomy.
Methods  Clinical records of 243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who underwent thymectom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 gender, age, duration of symptoms, Osserman stage, history of myasthenic crisis, concomitant diseases, preoperative pyridostigmine dose, preoperative steroid therapy, operation approach, operation time, presence of thymoma,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Forty-four patients experienced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during the first month after thymectomy.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sserman stage (RR=0.0976, P=0.000), history of myasthenic crisis (RR=0.2309, P=0.012), preoperative pyridostigmine dose (RR=0.4349, P=0.016), thymoma (RR=0.0606, P=0.000),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R=0.1094, P=0.000)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sserman stage (IIb+III+IV) (RR=0.0953, P=0.000), thymoma (RR=0.0294, P=0.000),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R=0.0424, P=0.000) independently predict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Conclusion  Osserman stage (IIb+IIIb+IV), thymoma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who underwent thymectomy.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的病理改变、临床分型和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行胸腺切除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术后病理所见与临床特点。结果173例胸腺组织表现为胸腺增生88例(50.87%),胸腺瘤79例(45.66%),正常胸腺4例(2.31%),胸腺萎缩2例(1.16%);胸腺增生组14例(15.91%)、胸腺瘤16例(20.25%)出现术后肌无力危象;重症肌无力患者Osserman临床分型、Masaoka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有一种或多种免疫学指标异常。结论综合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学的检测结果,有助于该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自1984年11月至1993年6月,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11例。年龄24~48岁。术后并发呼衰1例,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例,气胸1例。对病情严重者于扩大胸腺切除术后时吸功能的支持,围手术期药物的应用,手术时机选择及有关围手术期处理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5.
胸腺切除术在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Fan Z  Wen G  Zhang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5):363-365
目的了解采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术后临床过程,确认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对经胸骨正中切口行胸腺切除术治疗的9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进行定期随访,以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缓解和改善概率。结果症状缓解36例,改善27例,无变化14例,恶化14例,5年总体缓解和改善概率分别为64%和88%。结论大多数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症状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得到改善,这可能与胸腺切除和病史自然发展的自限性有关。胸腺切除术后的病程变化受病人手术时的年龄,性别,病程的长短和病理分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 (MG)病人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4~ 2 0 0 3年 6 2例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 ,经口气管内插管 2 1例 ,经鼻气管内插管 4 1例。静吸复合方式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带管回ICU进行呼吸治疗。结果 :2 1例经口气管内插管于术后 4~ 6h拔管 ,5例因肌无力危象反复发作须再次气管插管 ,4 1例经鼻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延长到 6h至 5天后拔管 ,无一例再度行气管内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组与经口气管插管组相比 ,再插管例数明显少于经口组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气管切开和死亡例数两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MG病人行胸腺切除术的麻醉中 ,经鼻气管内插管有利于术后延长机械通气治疗 ,有效预防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 ;充分术前准备 ,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围术期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