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淑华 《吉林医学》2008,29(23):2206-2207
目的:减少儿童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发生率,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方法:临床案例总结分析,采取外阴阴道局部综合(多形式)治疗手段,结合临床宣教的形式。结果:10例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病儿经过规范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儿童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经过及时科学规范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加强临床家长宣教及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儿童外阴阴道炎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针对415例小儿外阴阴道炎的病情的护理和治疗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科学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我科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共接收小儿外阴阴道炎患者415例,采用了局部用药、红光照射及精心护理等方法。结果: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415例小儿外阴阴道炎患者被全部治愈。结论:婴幼儿的外阴护理是预防小儿外阴炎发生的重点工作,在治疗的同时,护理同样是治疗。  相似文献   

3.
陈临节 《浙江医学》2010,32(5):719-720
小儿妇科疾病的发生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目前其发病率约为1.7%~1.9%.特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外阴阴道炎,约占小儿妇科门诊病例的40%~50%,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异于成人,其外阴阴道炎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我们收集了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初诊或转诊的小儿外阴阴道炎患儿10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幼女外阴阴道炎的发病原因,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护理.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诊治外阴阴道炎的幼女32例;电话询问治疗效果.结果 改善卫生习惯得到满意的疗效.结论 卫生习惯是直接影响幼女阴道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215例女童外阴阴道炎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勤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128-129
目的 探讨女童外阴阴道炎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15例本院门诊就诊为外阴阴道炎的女童进行连续3d的阴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15份中分离出122株细菌,共12种细菌,检出率56.7%.大肠埃希菌感染占第1位,表皮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次之;支原体12例,占5.6%;真菌9例,占4.2%.引起女童外阴炎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细菌感染是引起儿童外阴阴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行病原体检查,掌握其在阴道的分布、耐药情况、致病特点,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检查141名幼女,在肛周阳性的78名女孩中,泌尿生殖道口检出蛲虫卵者37人,蛲虫侵袭率为47.4%,,其检获蛲虫卵268个,其中最多一人为37个,最少的为1个,平均7.2个,在2个女孩的阴道内检获蛲虫3条,发现蛲虫性阴道炎2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小儿外阴阴道炎临床感染情况并提出保健措施.方法 对96例外阴阴道炎患儿(A组)与同期108例无感染小儿(B组)进行比较,探讨外阴阴道炎患儿阴道菌群分布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保健措施.结果 两组阴道菌群分离率均以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较高,两组阴道菌群分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具有不良生活卫生习惯者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 对小儿外阴阴道炎诊断仅进行阴道菌种分析,对病原体的诊断是不够的,应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纠正小儿地不良卫生习惯,加强局部卫生保健也是预防阴道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叶文珏 《河北医学》2001,7(8):703-705
目的:探讨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PVVC)反复发作的诱因,寻找合理治疗的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34例RVVC患者常规做真菌学和滴虫检查、宫颈炎检查,询问既往史、七项不良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史,既往复发时的治疗情况。结果:与RVVC直接的诱因(糖尿病、口服避孕药、 妊娠13例(38.2%),与个人不良生活卫生习惯的有关因素21例(61.8%)P<0.05。宫颈轻度糜烂7例,宫颈中度糜烂15例,宫颈重度糜烂12例(无一例宫颈光滑者)。共34例RVVC患者既往共治疗81次,短期治疗77次(95.1%),长期治疗4次(4.9%)P<0.001。结论:个人不良生活卫生习惯之因素在RVVC中是不可低估的原因之一,一旦发生VVC或是RVVC都应合理用药,长期巩固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宫颈糜烂, 降低复发,提高卫生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朱蓉晖  岳淑华 《吉林医学》2008,29(24):2342-2343
目的:本文针对318例幼女外阴阴道炎的护理治疗提出科学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局部用药、波母光照射及精心科学护理等方法。结果:通过上述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加之家长的密切配合,318例外阴阴道炎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婴幼儿外阴护理及健康教育是预防小儿外阴阴道炎发生的重点工作,在治疗的同时,做好外阴的护理及护理指导亦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姬化革 《吉林医学》2014,(9):1839-1839
目的:探讨和分析120例幼女外阴阴道炎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外阴阴道炎幼女患儿120例。对患儿的临床病症情况进行检验分析,并统计、比较、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儿中,检验出的病原微生物率大约为72.5%,且病原物类型主要是细菌。经过治疗,全部患儿均病愈出院。结论:幼女外阴阴道炎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引起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坐浴联合敏感抗生素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 (vulvavaginalcandidi asis ,VVC)是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STD)之一 ,属于妊娠期感染性疾病 ,发病率约为 9.4 %~ 18.5 % [1] 。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而且对妊娠结局和胎儿婴儿均有影响。因此 ,早期诊断和治疗很重要。现就其诊治的国内一些进展简述如下。1 流行病学VVC是一种较顽固的疾病 ,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 184 9年wilknson首次提出VVC的概念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 ] 。据估计 75 %的妇女在妊娠期间 ,至少经历一次VVC的发作 ,4 0 %~ 5 0 %可发展为慢性。另据报道 ,女性外阴阴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氟康唑150 mg/d,同时联合应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10 mg/d,乙酰水杨酸片0.3 mg/d,连服6 d,以后续用3个月经周期各6 d;非月经期间外用硼酸胶囊600 mg/晚.对照组选用氟康唑150 mg/d,共6 d.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的治愈率并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为97.3%,对照组为89.66%;但治疗后3个月复查,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则为17.24%.治疗后6个月复查,治疗组复发率为5.56%,而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4.48%,两组在3、6个月复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康唑综合短程冲击治疗加月经期间断性、预防性给药对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瘙痒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直视取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找病原体。结果:186例中治愈或基本治愈118例(63.4%),显效43例(23.2%),有效25例(13.4%)。结论: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敏感抗生素应用和对症治疗对外阴瘙痒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累及阴道黏膜,以往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该病以外阴瘙痒、灼痛、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临床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属于复发,1年中如有4次复发,则称为RVVC.据估计有75%的育龄女性至少患过1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的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10%的妇女则发展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1,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率很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威胁着全球数以万计妇女的身心健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复杂,揭示其发病机制,将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针对不同年龄组幼女性外阴阴道炎提出治疗预防、护理措施.认为婴幼儿的外阴护理及健康教育内容的重点应放在预防保健知识方面,在治疗的同时,做好外阴护理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已婚妇女中的分布特点,探讨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以我院妇科门诊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已婚妇女为对象,对其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结果 1896例标本中假丝酵母菌检出98例,占检测人数的5.17%;98例患者中13例由于慢性盆腔炎等病史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6例妊娠期、3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免疫缺陷综合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患者年龄关系为年龄越轻,患病率越低。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身体抵抗力低下,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年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黄峰  秦淑国  边其侠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01-101,118
目的分析宿州地区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VC)的病原菌分类,并进行药敏分析,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标本接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菌株鉴定采用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配套的念珠菌鉴定卡ID32C,药敏检测采用生物梅里埃ATB FUNGUS 3试条。结果检出188株念珠菌中,共鉴定出6种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148株(78.7%),光滑念殊菌26株(13.8%),热带念珠菌9株(4.8%)。体外药敏显示,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高。结论本地区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病原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不同菌种对不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应重视念珠菌属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中细菌结合方法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念珠菌外阴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45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II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