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同步检测125份血清标本HBV DNA含量和HBV标志物.结果 125份血清标本中,47例HBsAg( )、HBeAg( )、抗-HBc( )患者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95.7%;35例HBsAg( )、抗-HBe( )、抗-HBc( )患者血清中HBV DNA检测阳性率为65.7%,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NA检测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结论 结论 FQ-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选择制定治疗方案的和疗效观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学标志与其病毒DNA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标志(HBVM)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1 573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进行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 DNA检测.结果 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HBV DNA≥103 copy/ml检测率高达91.84%,其余HBsAg( )、抗-HBe( )、抗-HBc( )为58.13%,抗-HBe( )、抗-HBc( )模式为33.33%,抗-HBs( )、抗-HBe( )、抗-HBc( )为16.28%,抗-HBs( )模式为10.53%及HBVM全部阴性模式10.00%,并对HBVM各种模式HBV DNA表达的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HBV DNA拷贝值由低(≥103 copy/ml)向高(108 copy/ml),且50.20%乙肝患者在107~108 copy/ml范围内.HBVM其余模式,多数患者集中在较低拷贝值范围内(103 copy/ml).分别是HBsAg( )、抗-HBe( )、抗-HBc( )为71.4%,抗-HBs( )、抗-HBe( )、抗-HBc( )为42.86%,抗-HBe( )、抗-HBc( )为66.70%.结论 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72.38%血清HBV DNA≥103 copy/ml,且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的血清中HBV DNA≥103 copy/ml检出率及HBV DNA的拷贝值均明显大于其他各种模式(P<0.05),病毒复制活跃,传染力强,但其余模式仍可能存在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 D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定量榆测采用PCR ELISA法,HBVM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VM阳性的430例血清中,有232例HBVDNA阳性,占54,0%。血清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4.8%,≥106copies/ml占65.9%;HBsAg、抗-HBe、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占29.4%,≥106copies/ml占17,5%。结论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约54.0%的血清HBV DNA阳性,且HBeAg阳性患者中HBV DNA含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抗-HBe阳性者;在抗-HBs、抗-HBc阳性或HBsAg阴性者血清内也有HBVDNA阳性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不同类型HBV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2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免疫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9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91.7%(88/96);100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20.0%(20/100)。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感染的真实性和复制情况,其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结合,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伟彬 《新医学》2005,36(8):450-45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NA,HBV 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评价HBV DNA定量检测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50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88.1%(288/32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患者则为40.2%(163/405),HBsAg、抗-HBc阳性患者则为52.9%(81/15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则为1/7.结论:HBV DNA定量检测可了解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状况,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荧光定量PCR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 PCR(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定量检测血清HBV-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FQ-PCR和 ELISA法检测 1 7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和 HBV血清学标志物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Bs Ag、HBe Ag和抗 -HBc三项阳性 ,HBs Ag、抗 -HBe、抗 -HBc三项阳性 ,HBs Ag、HBe Ag两项阳性 ,HBs Ag、抗 -HBc阳性的样品中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95 .1 %、83 .3 %、1 0 0 .0 %、81 .8% ,DNA拷贝数/ml分别为 2 .2 9× 1 0 7、1 .2 3× 1 0 6 、8.5 1× 1 0 6 、6.61× 1 0 5,其中以抗 -HBc-Ig M阳性组 DNA拷贝数为最高。结论  FQ-PCR法检测 HBV DNA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可靠的优点 ,可检测 HBV感染和复制状态 ,对于乙肝的早期诊断、传染性判断和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FQ—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 F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2 5 1份和健康体检者血清 116份的 HBV DNA和 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HBs Ag、HBe Ag和抗 - HBc3项阳性、HBs Ag、抗 - HBe和抗 - HBc3项阳性以及抗 - HBs、抗 - HBe、抗- HBc同时或分别阳性的样品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96 .5 %、5 6 .6 %和 12 .3% ,HBV DNA拷贝数分别为 1.12× 10 8/ ml、1.45× 10 6/ m l和 6 .6 1× 10 4/ m l。用 EL ISA检测 HBe Ag阳性率仅为 FQ- PCR检测 HBV DNA阳性率的5 5 .4%。结论 FQ- PCR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 ,传染性的判断及疗效考核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56人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1)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8%,HBV DNA阳性率41.6%;(2)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0.4%,HBV DNA阳性率70.5%;(3)HBsAg、抗-HBs、HBcAb阳性模式占25%,HBV DNA阳性率21.4%。(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1.8%,HBV DNA阳性率100%。56例样本中,有27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8.2%。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伴HBeAg阳性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HBV DNA。HBsAg和抗-HBs双阳性并不代表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免疫标志物(HBV-M)两对半模式与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率及复制水平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乙肝患者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免疫指标(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HBV-M不同模式中,HBV DNA的阳性率不同,HBV DNA含量也不相同;在HBV-M中HBeAg阳性与HBV DNA检出率呈正相关。以HBsAg(+)HBeAg(+)抗-HBc(+)组(大三阳组)HBV DNA的阳性率最高,病毒载量较高。结论不同HBV-M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而HBV DNA是衡量乙肝传染性的最精确指标,是确定HBV感染不同复制状态的检测手段,HBV DNA阳性表明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复制,即有传染性。因此,联合检测HBV-M和HBV DNA,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而且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徐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0):1249-125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大、小三阳血清与乙肝病毒(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为乙肝大、小三阳的血标本,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147例,HBV-DNA阳性141例,阳性率为96%;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273例,HBV-DNA阳性195例,阳性率为71%。结论HBsAg和HBeAg可作为检测HBV感染和复制的量化指标;HBV定性和HBV-DNA同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药物疗效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邵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8):2369-2370
目的探讨单纯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与HBV DN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并对376份单纯抗HBc阳性的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单纯抗-HBc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HBV DNA的阳性率为5.58%。结论对于单纯-HBC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检测体内的HBV DNA,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时HBsAg阳性的产妇146例,其中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大三阳组;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为小三阳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大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1.2%(37/52)、75%(39/52)、32.6%(17/52)、90.4%(47/52);小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2%(19/94)、0.0%、19.1%(18/94)、21.3%(20/94)。结论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乳汁中单纯HBsAg阳性或单纯抗-HBc阳性,而HBV—DNA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S2抗原与HBV标志物及HBV-DN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乙型肝炎患者536例,应用ELISA法检测前S2抗原、HBV标志物,应用荧光PCR法检测HBV-DNA,比较不同HBV标志物表现模式患者前S2抗原阳性率,分析前S2抗原与HBeAg的关系。结果 "大三阳"(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小三阳"(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者前S2抗原阳性率高于其他模式(P〈0.01);HBeAg(+)者前S2抗原阳性率高于HBeAg(-)者(P〈0.01);HBV-DNA阳性者前S2抗原阳性率为85.88%、HBeAg阳性率为79.6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前S2抗原可较好反映HBV的复制情况,联合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2抗原与HBV标志物及DNA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FQ-PCR和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血清学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阳性与HBV-DNA阳性结果的比较情况.方法 对200例血清同时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及ELISA方法测定HBVM.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80.7%(146/181), HBsAg(-)组HBV-DNA阳性率为5.6%(1/1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均为阳性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00.0%(75/75),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77.9%(46/59),HBsAg( )、抗-HBc(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3.2%(25/4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抗-HBe( )、HBcAg( )组血清HBV-DNA阳性率为12.5%(1/8).结论 ELISA检测结果相同的患者,其体内HBV-DNA的复制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别.判断肝脏中HBV复制及有无传染性依据HBsAg阳性或HBeAg阳性是不够的,易造成部分乙型肝炎的漏诊.对于HBsAg阴性只要有HBV感染后的任何血清学依据,都应检测血清HBV-DNA作为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进一步筛选,必要时应同时行肝活检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3种血清标志物模式HBV DNA含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同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均表现出一定的HBV DNA水平,尤以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含量最高,为107.16±1.79,且明显高于模式(HBsAg、抗-HBc阳性)(P0.01)和模式(HBsAg阳性、抗-HBe、抗-HBc阳性)(P0.05)。结论应用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对反映HBV复制情况及其传染性强弱优于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对乙型肝炎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治疗以及疗效监控也优于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关系.方法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5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与HBV标志物作对比研究.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HBV DAN含量明显高于抗-HBe或抗-HBc阳性组,而后两组HBV DNA检出率仍较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组阳性率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含量较低.结论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临床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HBV DNA检测结果及其同HBV标志物相互关系。方法采用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50例不同的肝病患者进行HBV DNA定量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急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79.4%、肝硬化81.8%、肝癌80.0%慢性乙型肝炎54.7%。ELISA检测结果为"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阳性模式者,HBV DNA阳性检出率及体内HBV DN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模式;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体内HBV DN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对乙型肝炎的早期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和新药验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5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血清的HBV-DNA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123份HBsAg、HBeAg、HBcAb三项均阳性的标本中FQ-PCR检测HBV-DNA阳性120份,阳性率为97.6%.在108份三项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中FQ-PCR阳性43份,阳性率为39.8%.在100例乙肝血清免疫指标全阴的对照血清中,FQ-PCR全部阴性.结论 FQ-PCR在乙肝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HBV标志物各种模式中的表达,分析前S1抗原与其他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以评价同步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前S1抗原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 400份人血清标本HBV前S1抗原和HBV 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HBV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前S1抗原在大三阳和HBsAg(+)、HBeAg(+)模式及HBsAg(+)、HBeAg(+)、抗-HBe(+)、抗-HBc(+)模式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42%、90.00%、83.33%.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相符率为87.43%,HBeAg阳性模式各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与HBeAg(-)各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结论 检测HBV前S1抗原可以完善和补充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比HBeAg能更好地反映HBV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与乙型肝炎两对半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疗效考核中将互为补充,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