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我院完成的2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影响因素、常见致病菌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肝移植术后17例(85%)发生29次细菌感染,平均每例发生1.7次,89.7%的细菌感染发生于术后四周内,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71%)。手术时间延长与术后腹腔感染.术后留置T管与术后胆道感染有相关性。提示细菌感染为肝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手术时间延长、术后留置T管分别是术后腹腔感染和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控制和减少细菌感染在于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术,其1年生存率已达80%~90%.但移植受体的感染问题仍是继排异之后第2位常见并发症,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为了解肝移植受体术后细菌感染特点,现对本院79例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细菌感染及药敏特点,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0月期间15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病原学结果.结果 15例肝移植病人的各种送检标本共分离出非重复细菌32株,G-杆菌5株(31.3%),G+球菌11株(68.8%),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性较好,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和磺胺嘧啶耐药性较高;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没有耐药株,而对β-内酰胺类药物均耐药.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早期有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一个成熟方法,现阶段在我国比较大的移植中心里,肝移植手术技术并发症(包括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等)已经较少发生,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是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和感染,其中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在36%~80%之间,平均每人感染0.5~2.0次。肝移植与肾移植及心脏移植比较,供体来源和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相同,但为什么感染发生率这么高?根本原因在于肝移植受体是处于衰竭状态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受损;另外肝移植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从67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各部位分离出的167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67例肝移植病人分离的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82株,占49.1%,革兰阳性球菌79株,占47.3%,真菌6株,占3.6%.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最常见呼吸道,其次为胆汁和腹腔引流液.其中有21例病人合并有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糖肤类抗生素分别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合理、适当选用抗生素对降低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提高病人存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患者细菌感染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的菌群感染特点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4年12月期间肝移植患者所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结果:15例肝移植患者的各种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细菌44株,G-杆菌占63.6%(铜绿假单胞菌居多),G 球菌占27.3%(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同时药敏结果表明G-杆菌对左旋氧氟沙星、泰能、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丁胺卡那敏感性较好,而对头孢三代、氨曲南和奥格门丁耐药性较高;G 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株,而对青霉素耐药性高达90%。结论:加强对肝移植病人的细菌监测,指导临床有效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肺部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53例肝移植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致病菌种类和分布、细菌耐药性.结果 53例肝移植受者,33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62.3%,死亡6例,死亡率18.2%,肺部感染死亡相对危险度是非肺部感染的1倍.感染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最常见于术后第1周.移植前后有多种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或提示肺部感染.痰液、咽拭子和气道吸引液中致病菌最多,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G-菌大部分对氨基糖苷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碳青霉烯类敏感,G 菌仅对糖肽类敏感,均对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结论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率、死亡率高,时间早,临床表现不典型,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致病菌种类多,分布广,对常用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9.
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3月共22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细菌感染种类,并对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抗生素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0/22(91%)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性及隐性感染;呼吸道(95%)及腹腔(55%)为最常见感染部位;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为腹腔感染常见致病菌;药敏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多粘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泰能、多粘菌素及美洛配能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及替考拉宁对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敏感。结论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较为多见。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为常见致病菌。临床可选用时相应致细菌感染进行治疗左氧氟沙星、亚胺硫霉素、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06~2007年医院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18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66.7%,病原菌分离部位主要以痰液、血液、胆汁、尿液为主,占78.0%.最常见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5.4%)、表皮葡萄球菌(18.6%)、肺炎克雷伯菌(11.0%)、不动杆菌属(9.3%)、白假丝酵母菌(9.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38.5%,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均为50%.细菌耐药性均较高,而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应加强耐药监测,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对移植肝免疫排斥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Kamada双袖套法建立DA→LEW的肝移植模型,术后将大鼠分为3组:免疫排斥组(G1),术后3 d腹腔生理盐水注射;移植后感染组(G2),术后3 d给予腹腔大肠杆菌注射;免疫抑制组(G3),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药物(CsA,3 mg·kg-1·d-1).感染后7 d处死动物,每组6个样本,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淋巴细胞功能,RT-PCR检测肝内IL-4和IFN-γ mRNA的表达来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的变化,肝病理切片观察对免疫排斥的影响.结果 感染后7 d,G1、G2、G3组淋巴细胞数、CD4/CD8值下降[分别为(1.753±0.181)、(1.384±0.073)、(0.997±0.025)],淋巴细胞功能降低[SI分别为(67.59±3.40)、(37.14±0.90)、(15.87±0.51)],IL-4 mRNA表达增高,与G1组比较,G2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3组相比,G2组虽然也有差异(P<0.01),但从病理学切片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免疫排斥反应.结论 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促进了Th2细胞的分化,下调CD4/CD8值并降低了淋巴细胞功能,部分减轻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6例真菌感染的种类、感染部位及药物治疗疗效。结果:20例肝移植患者中6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7例次(1例患者发生2次感染),感染发生率为30%。发病中位时间为术后26d(3~101d)。其中,念珠菌6例次(86%),曲霉菌1例次(14%)。感染部位:肺部6例次(86%),泌尿系统1例次(14%)。大扶康治疗6例患者中,4例(67%)经顺利康复,2例(33%)死亡。结论:真菌感染是影响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技巧、肝脏移植受体待肝时间、受体术前肝功能分级和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常见菌群:探讨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办法。方法结合本院2004年8月-2005年8月共31例行肝脏移植术的患者,对肝脏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结果31例肝脏移植患者,共16例患者术后发生了细菌感染,感染发生率51,61%,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22.58%。前期的手术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无肝期均较后期的手术患者长,而感染发生率较后期的手术患者高。19例术前肝功能A级患者,有7例发生了单系统(或器官)的细菌感染,2例发生了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8例术前肝功能B级患者,有2例发生了单系统(或器官)的细菌感染,1例发生了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本组的5例肝功能C级患者中,除1例没有发生感染外,其余4例均发生了感染,且都为多器官、多系统的感染。在所有检出菌中,阳性率最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感染仍然是肝脏移植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手术技巧的提高,能明显减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术前肝功能A级和B级之间感染发生率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而术前肝功能C级的患者,无论是单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还是多系统(或器官)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均较术前肝功能A级或B级高。肝脏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小、感染严重程度和总体待肝时间分布无差别。肝脏移植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为铜绿色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ICU内感染状况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ICU内感染的发生状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分析170例肝移植术后ICU期间感染和防治情况,讨论感染的预防、发生和治疗。结果该组31例(18.2%)发生细菌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感染的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等。10例肝移植(5.9%)发生真菌感染,均合并有细茼感染,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结论感染是影响早期肝移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各种危险因素及术后早期有效治疗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原位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行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的病例。结果:61例患者中出现肺部感染8例,发生率为13.11%;肺部感染发生时间均≤12 d;致病菌中G-杆菌多见为50%;感染患者中胸腔积液发病率75%,右侧为重。结论:肝移植术后4~5 d为肺部感染的高发期;G-为常见致病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药物敏感;胸腔积液多发但可不处理。应熟悉原位肝移植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有感染迹象的病例可以在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前根据经验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分析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运用三维试验检测主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AmpC酶等产生情况与变化,以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琼脂稀释法检测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和Van基因。结果:肝移植术后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粪肠球菌(15.0%)、阴沟肠杆菌(13.9%)、真菌(13.3%)、大肠杆菌(10.7%)。阴沟肠杆菌和大肠杆菌的ESBLs酶检出率分别为32.4%和36.8%;AmpC酶的检出率为33.8%和10.5%,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Van基因检出率分别是VanA 7.5%和11.1%,VanB 3.8%和7.4%,VanC 1.3%和0。结论:肝移植术后以肠源性感染为主,产ESBLs与AmpC酶是肝移植术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在肝移植术后的检出率增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提高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病人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感染率为65.2%,共分离出病原菌482株。病原菌中细菌占84.2%,其中革兰阴性菌54.2%,革兰阳性菌45.8%,其次为真菌(15.8%)。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血液、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大多发生在肝移植术后1个月内。血液及呼吸道的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泌尿道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常见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多数为多重耐药菌。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率高,并以多重耐药菌为主,不同感染部位主要病原菌也不同。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需综合考虑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