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后大出血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极易造成死亡。现将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3例产后宫缩乏力大出血致DIC的麻醉处理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急症,病情凶险,治疗棘手,死亡率高,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8例病人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发生于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种出血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肝素是治疗DIC的重要药物。为了探讨肝素在新生儿DIC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DIC抢救的成功率,2003年10月-2004年2月,笔者应用微剂量肝素皮下注射治疗20例新生儿DIC,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1病历介绍患者,女,30岁,孕1产0,因孕33+5周,10 min前抽搐1次,B超提示宫内死胎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预产期2010年5月1日。停经后有轻度早孕反应,孕4+个月自觉开  相似文献   

5.
6.
陈波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7):393-39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是出血多见而严重 ,其最危险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也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我院血液科自 1993年起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 DIC,为减轻出血症状 ,缓解病情起到一定作用。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 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男 15例 ,女 10例 ,年龄 15~6 0岁。全部病例有出血表现 ,皮肤出血 2 5例 ,占 10 0 % ;口腔牙龈出血 2 0例 ,占 80 % ;鼻衄 15例 ,占 6 0 % ;球结膜出血 17例 ,占6 8% ;血便血尿 10例 ,占 40 % ;颅内出血 5例 ,占 2 0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抗凝抗纤溶治疗,治疗组同时辨证给予中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临床疗效及症状变化情况,并检测PLT、Fbg、APTT、PT、FDP、D-二聚体。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变化及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PLT、Fbg、APTT、PT、FDP、D-二聚体等实验室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桃红四物汤化裁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恶性肿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张鹍  武香玲  颜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92-19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PICC导管留置失败的护理经验与教训。方法:选择对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病例作详细探究结合病状分析。结果:患者继发DIC导致PICC导管留置失败。结论:高白细胞血症、感染、炎症及变态反应并发DIC期间尽量不予以深静脉穿刺。避免PICC导管留置失败。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2年收治了6例严重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在去除病因后进行恰当的成分输血,及时补充损耗血液成分,使病程明显缩短,母婴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重组水蛭素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春  吕莉  韩国柱 《中成药》2005,27(10):1182-1186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 hirudin,rH)的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作用.方法:♂大耳白兔,采用凝血酶(100 U·kg-1·1 h)和氨基已酸(50 mg·kg-1·h-1×1 h)静脉滴注造成急性DIC模型,观察rH对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3P)试验以及肺、肾微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4个剂量的rH(125、62.5、31.25和15.625μg·kg-1)对于DIC的抑制率:用PT表示分别为89.38%、52.60%、49.71%和25.58%;用PLT表示分别为100.01%、61.86%、58.40%和32.68%;用FIB表示分别为85.22%、73.01%、33.60%和14.86%.各剂量组的肺、肾病理切片均未见微血栓形成.当rH剂量为125μg·kg-1时,试验中各项指标均与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一致.结论:国产rH具有强大的抗DIC作用,其作用强度与已被欧共体批准上市的产品重组水蛭素Reflu-dan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LHI)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P)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益母草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n=6).所有大鼠颈部手术后,经颈总动脉连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续记录各组大鼠MAP;益母草组和模型组静脉注射10%Dextran 500(10 ml/kg)复制大鼠DIC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 min后,益母草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LHI进行干预治疗(5 g/kg),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结束实验后观察肠道渗血情况.结果 注射Dextran 500后,益母草组与模型组MAP均逐渐下降;益母草组于输注LHI后各时间点(即注射Dextran 500后10 min)的MAP显著高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肠道渗血明显,益母草组与假手术组无明显渗血.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可提升Dextran 500致DIC大鼠的平均动脉血压.  相似文献   

13.
<正>妊娠晚期合并重症肝炎是影响孕妇健康主要的传染病,孕妇作为特殊人群感染肝炎后,不但对自身健康造成损坏,而且胎儿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妊娠晚期肝炎除具有一般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外,还有病情重、进展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收治1例晚期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D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治疗原发病、抗感染、低分子肝素、补充新鲜血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监测两组患者入院后治疗第10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D二聚体定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凝血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42%明显高于对照组38.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DIC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紫珠草注射液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基本符合中医学热盛动血证的DIC家兔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药及紫珠草注射液。实验结束后,对家兔肺、胃、肝、肾作大体观察,对肾及胃粘膜作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与接受生理盐水及西药家兔比较,接受紫珠草注射液的家兔脏器大体观察、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其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紫珠草注射液治疗DIC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16.
紫珠草注射液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珠草注射液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家兔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基本符合中医学热盛动血证的DIC家兔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西药及紫珠草注射液.实验结束后,对家兔肺、胃、肝、肾作大体观察,对肾及胃粘膜作光镜、电镜观察.结果与接受生理盐水及西药家兔比较,接受紫珠草注射液的家兔脏器大体观察、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其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紫珠草注射液治疗DIC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17.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中的一个严重病理过程。多见于感染性疾患及产科并发症。其病情凶险急骤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日前抢救1例此病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主因宫内孕34周“’第2胎,自觉胎动消失4天,经B超证实胎儿已经死亡,故于1998年7月27日12:00入院引产。查体:T36℃。P72次/min,BP13/9kPa,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宫高34cm,腹围93cm,胎位ROA,胎心无。阴道检查:已婚外阴,经产型。阴道粘膜无充血,宫颈光。宫体如孕周大小。人院诊断:①宫内孕34周+6第2胎,ROA无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联合凝血三项对产前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DIC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A和40例健康未孕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B。三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检测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对DI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对照组A的D–D、FIB水平高于对照组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APTT均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对照组A的PT、APTT低于对照组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显示,各指标诊断DIC的曲线下面积(AUC)由高至低分别为联合检测(0.918)、APTT(0.780)、D–D(0.778)、FIB(0.765)、PT(0.677)。结论:D–D联合凝血三项检测对产前孕妇DIC的诊断效能较高,对孕妇产前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APS)对大鼠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颈静脉注射Dex-tran 500复制大鼠实验性DIC模型,采用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器官微区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 APS对DIC大鼠微血管口径、器官微区血流量、血黏度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 DIC时,微循环明显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收缩、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APS治疗后,微血管明显扩张,其流态和血细胞聚集积分值明显低于NS组(P<0.05);APS和NS组均能改善胃、肠、肝的微区血流量,但前者效果优于NS(P<0.05);APS治疗后,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明显低于Ns治疗组,且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 APS通过扩张微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干预DIC的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