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技术(DSA)超选择性肾分支动脉栓塞联合零缺血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T1期肾癌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因T1期肾癌行后LPN的39例患者, 术前1~12 h先在介入手术室行DSA超选择性肾肿瘤靶动脉栓塞, 然后再行后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 比较术前24 h和术后24 h、7 d、30 d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 同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分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患者手术时间为(123.2±7.6) min, 术中出血量为(108.5±66.3)mL, 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0.6)d, 术后住院时间为(7.6±1.5)d。术前及术后的Scr、BUN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患肾的GFR为(45.6±8.4)mL/min, 较术前的(59.0±9.5)mL/min降低(P<0.001), 而健侧肾的术后GF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热缺血时间(warm ischemia time,WIT)对T1期肾癌微创手术患者肾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T1期肾癌患者41例,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术侧肾小球滤过率(singl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s,sGFR)值,分析患者术后肾功能状况,回归分析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个月[(26.6±5.1)ml/min]、12个月[(28.7±5.2)ml/min]患侧肾sGFR均显著低于术前[(31.8±5.8)ml/min](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T与术前sGFR值无相关性(r=0.232,P>0.05),与术后3个月(r=-0.374,P<0.01)、12个月(r=-0.395,P<0.01)分别成负相关。术前sGFR值为正向预测(β=0.192,P<0.01)肾功能损害,WIT(β=-0.183,P<0.05)为负向预测肾功能损害。WIT≤30 min患者的肿瘤最大径[(3.3±1.2)cm vs.(4.7±1.8)cm]、术后3个月患侧肾sGFR与术前比较的损失值[(3.1±1.9)ml/min vs.(8.4±6.3)ml/min]显著低于WIT>30 min的患者(P<0.05)。WIT在30 min内对肾功能的损害相对较小。结论:T1期肾癌患者行LPN术中WIT越长、术前sGFR值越低,对肾功能的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肾部分切除术后术肾功能影响因素3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后术肾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7月37例肾癌患者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为双侧肾癌患者。采用99 mTc-DTPA肾核素扫描评估术前及术后3月术侧肾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术中所有患者行单独肾动脉阻断。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和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80~195min,平均(122.51±25.86)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4.51±8.05)min。肿瘤大小(3.62±0.76)cm。术前及术后3月术肾GFR分别是(47.19±6.85)、(30.40±8.87)mL/min。术侧肾术后GFR下降(16.79±6.35)mL/min,与术前相比下降约34%。经随访3~21月,无复发及转移病例。患者全部无瘤生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4)、术前术肾GFR(P=0.000)及肾动脉阻断时间(P=0.000)对术肾功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术前术肾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动脉阻断时间是影响术后肾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在老年肾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肾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应用99锝-二乙三胺五乙酸(99TC-DTPA)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的结果,对健侧肾及术侧残肾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观察其代偿性变化.结果:肾根治性切除组术后健侧肾GFR为(57.6±11.8)ml/min,较术前健侧肾(41.2±7.4)ml/min增加39.8%,但与术前双肾GFR(74.9±12.8)ml/min比较则下降了23.1%.肾部分切除组术侧残肾GFR为(27.8±4.8)mI/min,较术前(36.5±6.4)ml/min减少23.9%,健侧肾GFR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核素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在评估老年肾癌患者分肾功能、选择手术方式及监测术后肾功能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分别采用小切口方式(分为阻断肾蒂与不阻断肾蒂)、传统开放(分为阻断肾蒂与不阻断肾蒂)和腹腔镜方式(均阻断肾蒂)治疗T1b期肾癌的临床效果。结果小切口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方面均较其他两种术式有显著优势(P0.01);小切口组内阻断肾蒂与未阻断肾蒂相比,术前、术后6个月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量分别为(5.1±1.7)mL/min和(1.1±0.8)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随访24~108个月,3组肿瘤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P=1.0)。结论在T1b期肾癌的治疗中,零缺血小切口肿瘤剜除术在有效的切除肾脏肿瘤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肾功能,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至2008年4月,我们对12例孤立肾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49(31~68)岁.一侧肾癌根治术后3~6年后发现对侧肾癌8例,孤立肾肾癌1例,对侧肾损伤切除1例,铸形结石切除对侧肾脏2例.病程2周~7个月,平均3.5个月.术前GFR平均64.5 ml/min,SCr平均(106.1±21.1)μ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4至2016年对35例肾癌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零阻断肾血管组13例,年龄(48.8±23.4)岁,肿瘤直径(2.6±1.6)cm;常规阻断肾血管组22例,年龄(46.8±24.6)岁,肿瘤直径(2.4±1.7)cm。入选肿瘤均为外生性,临床分期均为T1N0M0,肾脏测量评分系统(R.E.N.A.L.)提示均为低度复杂组(4~6分)。手术采用后腹腔入路,阻断/不阻断肾蒂血管施行肾部分切除术,2-0倒刺线结合Hemolok结扎夹快速连续免打结缝合肾实质创面。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零阻断组手术时间(82.3±33.1)min,出血量(205.9±68.9)mL,术后住院时间(5.6±3.2)d;常规组手术时间(85.4±24.9)min,出血量(138.2±68.4)mL,阻断时间(19.3±8.4)min,术后住院时间(5.4±3.9)d。切除标本切缘均阴性,无包膜等侵犯。两组在出血量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6个月,零阻断组术后GFR值高于常规阻断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效果确切,可最大限度保护肾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收治31例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0±12.8)岁。左侧13例,右侧18例。肿瘤平均直径(2.7±1.4)cm。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及术后未见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03.6±27.3)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3.0±8.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22.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0±0.6)d。术后病理示手术切缘组织均为阴性。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3±4.2)个月,所有患者肾功能正常且肿瘤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T1b期肾癌选择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15例临床分期为T1 bN0M肾癌并行RLPN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8±4.8)岁,肿瘤平均直径(5.3±1.8)cm.RENAL评分低复杂2例,中复杂7例,高复杂6例.结果 1例因术中切穿肾盂,开放血流后出血不能控制,改为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LRN),14例成功完成RLPN,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48.9±18.6) 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8.2±6.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8.6±19.6)mL;平均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2.86±0.58)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6±1.6)d.术后共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包括2例患者出现短暂血肌酐升高(Clavien分级Ⅰ级),1例患者出现高热39.5℃(Clavien分级Ⅰ级),1例患者术后输血(Clavien 分级Ⅱ级),1例患者术后漏尿(Clavien分级Ⅲ级).标本切缘和基底肉眼及镜下观察均阴性;术后3个月复查平均血肌酐(73.2±2.8) μ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随访6 ~5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临床T1b期肾癌安全可靠,疗效良好,术后对肾功能影响小,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穿刺孔伞形布局在局限性肾癌中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1年3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T1a期肾癌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根据穿刺孔位置分为梯形布局组和伞形布局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患者。其中梯形布局组和伞形布局组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9.8±9.2) min和(15.8±7.9) min,手术时间分别为(96.9±12.5) min和(85.0±15.4)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6.2±22.9) mL和(73.5±17.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患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缘均阴性。术后随访,梯形布局组1例复发,伞形布局组无复发。结论:穿刺孔伞形布局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未阻断肾蒂血管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56例(24例无肾蒂阻断,32例阻断肾蒂血管)T1a期肾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平均血肌酐水平(无肾蒂阻断组72 μmol/L;肾蒂阻断组75 μmol/L)、平均手术时间(无肾蒂阻断组64 min;肾蒂阻断组60 min)、术后1个月平均血肌酐水平(无肾蒂阻断组75 μmol/L;肾蒂阻断组82 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无肾蒂阻断组为100 ml;肾蒂阻断组为44 ml)、术中热缺血时间(无肾蒂阻断组为0 min ;肾蒂阻断组为2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肾蒂阻断组术侧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术前平均51 ml/min,术后1个月平均49 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蒂阻断组术侧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术前平均52 ml/min,术后1个月平均45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癌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7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 结论零热缺血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肾癌安全可行,有利于术侧肾单位及功能的保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热缺血时间对术后患肾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开展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43例分为3组:短缺血组11例(热缺血时间≤20min),中缺血组23例(20min热缺血时间≤30min),长缺血组9例(30 min热缺血时间≤40 min)。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3月、6月、1年、1.5年、2年测定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其变化情况,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短缺血组:术后2周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缺血组:术后2周、3月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缺血组:术后2周、3月、6月及1年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患肾GFR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时,应尽力缩短热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3.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由于肾癌晚期治愈率较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尤其重要。肾癌对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不敏感,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T1期肾癌的推荐术式[1]。肾癌发生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或肾癌对侧肾存在某些良性疾病的早期肾癌,可行肾部分切除术。目前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已由之前的T1a期逐渐过渡到T1b,甚至T2期局限性肾肿瘤也可以行肾部分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较根治性肾切除和开放性手术对于术后肾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就目前微创技术在肾癌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目的评价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32例临床分期为T1bN0M0期肾癌并行腹腔镜剜除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8±5.2)岁,肿瘤平均直径(5.2±1.4)cm,术前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32例患者中8例行经腹腹腔镜肾癌剜除术,24例行后腹腔镜肾癌剜除术,出院后行CT随访并定期复查血肌酐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54.0±22.4)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5.4±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6±18.6)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1±1.6)d。术后总共6例(18.7%)出现并发症,其中术后短暂血肌酐升高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Clavien分级Ⅰ级),术后输血1例(Clavien分级Ⅱ级),术后尿漏2例(Clavien分级Ⅲ级)。无1例患者出现肿瘤切缘阳性,术后平均随访(28.4±8.2)个月,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3%,余未见复发及转移。术后随访平均eGFR为(69.8±11.9)mL/min,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T1b期肾癌安全、有效,术后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N)与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NSS)治疗肾癌患者的远期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后腹腔镜手术的肾癌患者18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RN组(98例)和NSS组(88例),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均衡性检验,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例数、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5年总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腹部手术史及肿瘤直径、部位、分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组与NSS组手术时间[(108.9±36.7)min vs(116.2±13.4)min,P=0.08]、术中出血量[(63.1±21.5)ml vs(71.9±52.8)ml,P=0.13]、中转开放例数(1/98vs 2/88,P=0.60)、引流管留置时间[(2.3±1.2)d vs(2.5±1.6)d,P=0.33]及术后并发症(1/98vs 1/88,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SS组与RN组相比,术后禁食时间短[(1.5±1.2)d vs(2.7±2.0)d,P0.01],术后下床时间早[(2.3±1.9)d vs(3.4±2.1)d,P0.05],住院时间短[(4.8±1.5)d vs(5.9±2.8)d,P=0.001]。生存分析显示RN组患者5年OS为96.2%,RFS为93.4%;NSS组5年OS为95.4%,RFS为92.1%,两组间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S治疗T1b期及以前的肾癌短期疗效好于RN,长期疗效两者效果相近,有条件的医院可酌情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行肾部分切除术26例,其中T1期肾癌22例,错构瘤3例,重复肾伴结石1例.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20±10)min 出血量50~400mL,平均(90±25)mL 输血1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肾肿瘤患者20例切缘阴性,有2例肾肿瘤部分切患者术后病检报告示肿瘤侵犯肾周脂肪囊,再次行手术肾脏根治性切除.肾恶性肿瘤22例,术后随访3~24个月,经胸片、B超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后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术可行,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改进方法治疗中度复杂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R.E.N.A.L.评分为中度复杂肾癌(7~9分)并在我院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1.5±10.5)岁,肾脏肿瘤均为单发,其中腹侧12例,背侧72例,肿瘤直径(52±23)mm,R.E.N.A.L.平均评分为(8.1±0.92)分。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其中采用"2+1"法(改良组)48例,标准肾部分切步骤(对照组)手术36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104.2±31.6)min vs.(97.0±21.9)min),P0.05]、术中出血量[(81.9±8.7)ml vs.(78.9±7.9)ml,P0.05)]、术后血清肌酐[(91±29)μmol/L vs.(93±42)μmol/L,P0.05)]、术后血红蛋白减少值[(2.2±1.8)g/ml vs.(1.9±1.3)g/ml,P0.05)]、术后住院天数[(6.0±2.0)d vs.(6.0±3.3)d,P0.05]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采用"2+1"缝合法热缺血时间显著减少[(14.1±3.3)min vs.(17.6±4.9)min,P0.01)]。术后尿漏2例(改良组1例,对照组1例);高热(体温39.0℃)两组各1例。术后平均随访(19.6±2.3)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肾功能无持续恶化。结论:"2+1"缝合法改良早期开放肾阻断钳技术及缝合方法,使热缺血时间显著缩短,扩大了肾部分切的适应证,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肾部分切手术方法,值得向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评估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39例肾肿瘤患者,其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39~86岁,平均58±3岁。其中左肾肿瘤20例,右肾肿瘤19例;所有均为单发。肾上极肿瘤 18例,下极肿瘤 12例,中部肿瘤9例。肿瘤最大径2.0~5.0 cm,平均3.5±0.6 cm。所有病例在临时阻断肾段动脉后,行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肾段动脉阻断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39例手术均于后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5~110 min,平均85±16 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0~42 min,平均26±5 min;出血量10~50 mL,平均25 mL。无术后继发出血、尿外渗、种植;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腹膜后入路腹腔镜肾段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效果确切;最大限度保护了肾功能,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后腹腔镜节段性肾动脉阻断(SRPN)与普通全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LPN)对术后患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80例局限性肾肿瘤(SR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行SRPN,另45例患者行LPN。术前行肾动态显像及GFR检查,测得患侧GFR值;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每3~6个月复查肾动态显像及GFR,监测术后患侧GFR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35例行SR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例(2/35,5.71%)、3例(3/35,8.5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0.36±0.22)、(3.96±1.45)ml/min;而45例LPN患者术后患侧GFR和术前患侧GFR分别发现25例(25/45,55.56%)、30例(30/45,66.67%)下降;下降均值分别为(6.28±0.82)、(11.47±3.22)ml/min(P0.05)。术后随访12、18、24个月,SRPN患侧GFR与术前比较,下降分别为31.4%(11/35)、42.8%(15/35)、45.7%(16/35),下降均值分别为(8.52±2.16)、(11.02±2.23)、(13.55±2.68)ml/min;LPN分别为86.67%(39/45)、88.89%(40/45)、93.33%(42/45),下降均值分别为(12.68±3.84)、(17.73±4.82)、(20.24±4.96)ml/min(P0.05)。结论:SRPN在术后早期(3~6个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肾功能,在保护肾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远期(12~24个月)随访,两种术式患侧GF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SRPN在远期保护肾功能有个体化特点;通过两种术式术后患侧GFR的比较,说明SRPN是治疗SRM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LPN 36例,开放手术(OPN) 38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肾脏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前肾功能情况等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LPN组和OPN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2.67±41.26) min和(128.33±32.27)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9.68±4.92)min和(24.85±3.66) min,RLPN组稍长于OPN组,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8.25 ±48.13)mL和(236.67±82.37) mL,术后引流量为(88.96 ±25.37) mL和(126.56±33.29) mL,胃肠道恢复时间为(2.21±0.49)d和(3.32±0.61)d,术后住院时间为(7.28±1.47)d和(9.39±1.70)d,RLPN组均明显优于OPN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36)和13.2%(5/38),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6~72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性高,微创优势明显,临床疗效好,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