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MDA),内以素-1(ET-1),一氧化氮(NO)变化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黄芪治疗组血浆ET0-1,MDA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SOD显著升高,且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黄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香叶木素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45只BALB/c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香叶木素处理组,通过检测血生化指标和肾组织HE染色损伤评分评价香叶木素对小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NF-κB家族关键分子p-P65表达水平变化的情况,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显著升高,小鼠肾组织损伤显著,p-P65以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通过香叶木素处理后,可改善肾功能血生化指标,减轻小鼠肾组织损伤,并发现香叶木素可以下调肾I/R损伤中p-P65和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 香叶木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在小鼠肾I/R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和辣椒素组(Capsaicin,CPS)。通过夹闭左侧肾蒂,去除右肾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脏JAK2,STAT3、p-JAK2、p-STAT3、p-p65和p65的表达;RTPCR检测IL-6、IL-1β和TNF-α的信使RNA水平。结果:辣椒素预处理可增加p-JAK2和p-STAT3的表达明显,减少肾脏病理形态的改变以及下调Cr、BUN、p-p65、IL-6、IL-1β和TNF-α表达,但对JAK2、STAT3和p65表达无影响。结论:辣椒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茶多酚(teapolyphenols,TP)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组和TP预处理组。IRI组及TP组手术建立肾IRI模型,TP预处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TP治疗。IRI组及TP预处理组在缺血1h恢复灌注开始时刻、2h后、24h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肾组织SOD和肾组织MDA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TP预处理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IR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较,IRI组的Scr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及血清中的SOD降低及MDA水平增加(P〈0.05)。而TP预处理组的Scr、MDA和肾组织的MDA均比IRI组低(P〈0.05),而血清SOD水平及肾组织中的SOD水平升高(P〈0.05)。结论:T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肺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组(I组)、对照组(C组)和假手术组(S组),每组10只。I组和C组大鼠常规开胸后建立左上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均遭受了IRI,但I组在缺血再灌注前给予IP干预,对以上样本的总蛋白质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鉴定。S组大鼠开胸后不予特殊处理。免疫印迹法比较三组样本中热休克蛋白27(HSP27)的表达差异。结果建立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鼠肺IRI双向凝胶电泳参考图谱,45个蛋白质点表达存在差异,其中30个得到了鉴定,HSP27在IP的第一窗口期表达上调。结论HSP27在IP对肺脏IRI的保护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卡尼汀组(LC组)。C组不予缺血再灌注处理,IR组及LC组建立肾脏IR模型。再灌注6h后检测各组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水平;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RT-PCR检测肾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mRNA含量;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肾组织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C组血清Cr、BUN水平低于IR组[(74.17±12.80)μmol/L、(24.28±2.58)mmol/L vs.(112.83±17.45)μmol/L、(35.13±6.0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C组肾组织SOD活性高于IR组[(39.55±6.61)kU/g vs.(28.05±4.37)kU/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显著降低于IR组[(4.15±0.69)μmol/g vs.(6.12±1.08)μmol/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Nrf2、H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高于C组(P〈0.01),低于LC组(P〈0.01)。结论左卡尼汀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激活Keapl-Nrf2-ARE通路进而诱导HO-1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山莨菪碱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645-2)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急性肾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肾组织细胞内游离钙(Ca~(?)i)、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_3)含量的浓度变化及再灌注前2分钟给于654-2后肾组织细胞内Ca~(?)i、IP_3含量的浓度变化.结果:缺血60分钟及再灌注60分钟.肾组织细胞内游离钙及IP_3明显增高,而给于654-2后,肾组织细胞内Ca~(?)i及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_3)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642—2能减轻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内钙超载.其保护肾组织细胞的作用与细胞内IP_3的降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L-精氨酸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肝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及其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假手术组 (Sham ) :大鼠开腹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 ,不阻断 ;对照组 (Con trol) :单纯入肝血流阻断 ;Arg组 :肝缺血前 5min ,从大鼠阴茎背静脉 (PDV )注射L Arg 2 0 0mg/kg体重 ;Arg +L组 :肝缺血前 10和 5min ,依次从大鼠PDV注射L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 30mg/kg体重和L Arg 2 0 0mg/kg体重 ;fmk组 :肝缺血前 5min ,从大鼠PDV注射N 笨甲基氧化碳酰 缬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氟化丙酮 (ZVAD fmk) 15mg/kg体重。各组入肝血流阻断时间为 40min ,比较各组的谷丙转氨酶 (ALT)、Caspase 3活性、肝细胞凋亡数和 7d生存率。 结果 肝缺血 40min再灌注 6h ,Arg组的 7d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rg +L组 (P <0 .0 5 )。Arg组ALT、Cas pase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rg +L组 (P <0 .0 1)。Arg组的Caspase 3活性和肝细胞凋亡数略高于fmk组和假手术组 (P >0 .0 5 )。结论 L Arg对肝脏I/R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机理可能是通过一氧化氮 (NO)作用于Caspase 3并使其失活 ,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intermedin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intermedin(IMD)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IRI组、转空质粒组、转IMD质粒组。动物右肾切除后,用超声微泡技术将质粒转染入肾脏,1周后制作肾脏IRI模型。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比色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以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及内皮素1(ET-1)表达。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 结果 PAS染色结果显示,IRI组肾小管及间质病理损伤显著重于对照组(P < 0.01);转IMD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则显著轻于IRI组(P < 0.01)。IRI组肾组织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MPO活性、活性caspase-3、MDA含量及ICAM-1、P选择素和 ET-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1);转IMD组SOD活性显著高于IRI组(P < 0.05),MPO活性、活性caspase-3、MDA含量及ICAM-1、P选择素和ET-1表达均显著低于IRI组(均P < 0.01)。TUNEL染色显示,IRI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34.83%±8.75%比3.33%±0.47%,P < 0.01);转IMD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20.67%±7.71%)则较IRI组显著减轻(P < 0.01)。转空质粒组和IRI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IMD能减轻肾脏IRI,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抑制氧自由基生成、炎细胞浸润及炎性因子ICAM-1、P选择素生成、ET-1生成、细胞凋亡有关,从而减轻肾组织局部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10.
冯亚高  邓素雅 《中国骨伤》2007,20(2):100-10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骨骼肌99m锝亚甲基二磷酸钠(99mTcMDP)吸收量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于再灌注1 h后测定血浆CPK、LDH、MDA含量和腓肠肌99mTcMDP吸收量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腓肠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姜黄素干预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血浆CPK(7296.18±1086.53,5168.49±975.39,3014.26±963.78)、LDH(1203.66±282.53,726.56±203.65,463.85±75.32)、MDA(10.36±2.65,6.78±2.12,3.54±1.89)含量明显增高(P<0.01),99mTcMDP吸收量(16.69±3.14,11.45±2.35,9.12±1.96)明显升高(P<0.01);腓肠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姜黄素组血浆和骨骼肌的各项指标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腓肠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姜黄素能有效降低血浆CPK、LDH、MDA含量,减少骨骼肌99mTcMDP吸收量,减轻缺血再灌注骨骼肌坏死程度和坏死范围,改善骨骼肌再灌注损伤的超微结构,说明姜黄素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COX)抑制剂氟比洛芬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IR组和氟比洛芬组(根据药物剂量不同分为A、B、C、D组4个亚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建立70%小鼠肝IR损伤模型,肝脏缺血时间为90 min.A、B、C、D组于缺血前20 min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5、7.5、10和15 mg/kg的氟比洛芬.再灌注后通过血清学和组织学指标观察肝损伤情况,比较各组COX及其相关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情况,检测各组肝细胞线粒体膜转换孔(mPTP)的敏感性.结果 与IR组比较,再灌注后氟比洛芬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C组下降最为明显.再灌注6h,与IR组比较,氟比洛芬组肝组织损伤较轻,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同时,肝组织COX-2及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基因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再灌注后6h,氟比洛芬组mPTP对外源性Ca2+刺激的耐受性增加.结论 氟比洛芬预处理能减轻小鼠肝脏IR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以及抑制mPTP.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组织配型满意度的提高及新型有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外部分学者甚至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程度要超过HLA配型不合[1]。本实验采用自制的环孢素A(CsA)复合肾灌注液对移植肾进行灌注,观察其对肾缺  相似文献   

1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指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之后更加加重的现象。Toledo Pereyra 等在 1975 年首先认识到I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病理损伤状态,可发生移植肝淤血、进行性血栓形成和/或器官坏死,导致移植失败。直到80年代中期,“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才逐渐在肝移植文献中应用。  肝脏IR损伤可分为热缺血和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热 IR 损伤(warm ischemia reperfu sion injury)与肝脏外科、肝移植、低血容量性休克、毒性肝损害、静脉阻塞性疾病和 Budd Chiari综合征等普遍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是指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之后更加加重的现象。Toledo—Pereyra等在1975年首先认识到I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病理损伤状态,可发生移植肝淤血、进行性血栓形成和/或器官坏死,导致移植失败。直到80年代中期,“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才逐渐在肝移植文献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丁汉东  廖贵益 《器官移植》2016,7(2):155-15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指缺血肾重新获得血液灌注后, 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 是多因素参与的病理过程。IRI是肾移植术后影响肾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移植肾IRI的发生机制、寻找有效保护措施、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是肾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低温(MH)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取24只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亚低温缺血再灌注(MH+IR)组和正常对照(NC)组,每组各8只。另取15只同种系小鼠单纯行亚低温处理0、2、4、6和8 h,每组各3只。小鼠IR 24 h后,检测IR组、MH+IR组和NC组血清肌酐、冷诱导核糖核酸结合蛋白(CIRP)、硫氧还蛋白(Tr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单纯行MH处理0、2、4、6和8 h的小鼠肾脏CIRP蛋白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肾脏IR 24 h后3组血清肌酐值、肾组织细胞凋亡比例、SOD活性和MDA含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R组和MH+IR组血清肌酐分别为(153.6±21.3)和(87.4±13.8)mg/d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8,P0.05);MH+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明显轻于IR组。MH+IR组和IR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15.0±2.4)%和(37.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P0.05)。MH上调CIRP、Trx蛋白表达,同时提高Bcl-2/Bax比值。MH+IR组和IR组SOD活性分别为(26.9±4.4)和(16.8±2.4)U/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P0.05)。MH+IR组和IR组MDA含量分别为(0.76±0.18)和(1.37±0.32)nmol/mgpro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P0.05)。结论 MH能够显著减轻小鼠肾脏IRI,可能与其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病理状态下 ,肝细胞表面大量表达Fas蛋白 ,因此 ,Fas介导的凋亡是各种原因 (炎症、免疫、病毒、肝移植 )引起的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1] 。我们通过肝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现象及小干扰RNA(siRNA)对Fas基因沉默机制的研究 ,为经基因调控对肝细胞的保护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SiRNA的剂型 :SiRNA制剂由宋尔卫博士提供 ,fas (sequence 4) :开始于第 5 0 1个核苷酸序列 ,(sense) 5’ P .AUCGCCUAUGGUUGUUGACdTdT 3’ ;5’ PGUCAACAACCAUAGGCGAUdTd T 3’(antisense) ;fas(sequence 5 ) :开始于第 667个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旨在通过二氮嗪了解在缺血过程中保持线粒体KATP通道的开放状态是否对幼兔未成熟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一、材料与方法兔龄小于 2 8d的大耳白兔 2 1只 ,兔重 30 0~ 35 0 g。 2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 ( 5 0mg/kg体重 ) ,经股静脉肝素化( 15 0IU/kg体重 ) ,快速开胸摘取心脏悬挂于langendOff灌注装置 ,建立离体心灌注模型。兔心左室插入连接PowerLab压力换能器的球囊 ,采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室心率 (HR)、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dp/dt)、冠脉流量 (CF)。将幼兔随机分成 3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IPC采用肝脏缺血 10min ,再灌注 10min。结果 IPC后肝组织中腺苷和NO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IPC前应用腺苷A2 受体拮抗剂后NO的升高被抑制 (P<0 0 1)。缺血再灌注 (I/R) 2h后血清中TNF α、AST、ALT、LDH及W/D水平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 ,而IL 10含量降低 (P <0 0 1) ;IPC、I/R前加入腺苷、IPC前应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显著地降低TNF α释放和AST、ALT、LDH及W /D水平 ,提高IL 10含量 ,与I/R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但IPC前应用腺苷A2 受体拮抗剂 (IPC +A2 antag)和NO合成酶抑制剂NAME并没有能像IPC组那样有效降低TNF α、AST、ALT、LDH及W /D的水平 ,提高IL 10的含量 (P <0 0 1) ;而IPC前给IPC+A2 antag组提供NO前体精氨酸又获得和IPC组同样的结果 (P >0 0 5 )。结论 IPC引起细胞外腺苷水平升高 ,腺苷A2 受体活化 ,介导了NO合成增加 ,最终通过抑制效应器TNF α的释放、增加IL 10的合成来实现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无损动脉夹夹闭右肾肾蒂阻断血流 30min ,然后放开动脉夹再灌注 15min、6 0min、2 4h制造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丙二醛、血浆一氧化氮和肾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川芎嗪组在缺血再灌注 2 4h血肌酐、血清尿毒氮、血清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再灌注 15min的血浆一氧化氮升高 (P <0 .0 5 ) ;肾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川芎嗪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