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Bi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方法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BiCPAP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Bi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_2、PaCO_2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上,采用Bi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式可获得理想效果,治疗成功率更高,患儿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较好,且安全性高,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70例早产儿NRDS患儿,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纽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抗感染、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微循环、营养及对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入院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和常规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测定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8.9%和64.7%(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和61.8%(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和NCPAP早期联合应用于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较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将本院2000年5月~2003年5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加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11例,与同期单用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NRDS 13例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高危早产儿呼吸窘迫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26~32周或体重900~1500克的早产儿分为两组,其中22例早产儿作为预防组,生后2小时内气管内注入PS;23例因家庭原因末能预防应用PS作为常规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NRDS发生率、呼吸机参数、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结果预防组早产儿NRDS发生率22.8%(5/22),常规组65.2%(15/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机械通气吸气峰压(PIP)、呼吸未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2)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缩短,预防组肺炎及慢性肺部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预防应用PS可降低NRDS发生率,减轻NRDS严重程度,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早期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早期(2h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58例早产儿,其中治疗组28例于2h内气管内滴或注入PS预防早产儿RDS,剂量为100mg/kg,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氨茶碱、氨溴索治疗。结果:治疗组仅3例发生RDS,其中1例并发气胸放弃治疗,发生率10.7%。对照组有13例并发RDS,共5例因颅内出血、肺出血、气胸等放弃治疗。发生率43.4%。结论:早产儿早期使用PS可以有效减少及减轻RDS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出生的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进行研究。治疗组42例NRDS患儿气管内注入国产PS后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8例NRDS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参数、肺X线片转归、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结局等。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用药后1 h血气PaO2、pH开始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机械通气参数FiO2、PIP于用药后1 h内明显下调,RR和PEEP分别于用药后6 h、48 h明显下降(P<0.05或P<0.01)。应用国产PS后2~6 h治疗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P2h<0.05,P6h<0.05),PIP值于用药后1~72 h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用药2~6 h后,肺X线片显示NRDS病变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早产儿常规机械通气分为NCPAP组与常规机械通气(VT)组,分别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固尔苏和常规机械通气(VT)治疗.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后4,12 h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NCPAP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VT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VT组,治愈率明显高于VT组(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和NCPAP早期联合用于治疗早产儿NRDS的疗效,明显优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37例)患儿应用进口PS和机械通气治疗,C组(28例)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国产或进口PS均可迅速改善RDS患儿临床症状(P<0.05)。②三组患儿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1~24 h,A、B组机械通气参数PIP值明显低于C组(P<0.05)。④用药后2~6 h,A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C组。⑤应用PS后2~6 h,A、B组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⑥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A、B组重复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时应用进口PS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杜海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3):111-1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呼吸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治疗24h后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及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H值、PaO2、PaCO2及Sa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22/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胎龄29~32周早产儿44例,随机分为预防组20例,治疗组24例,预防组于生后30 min内即从气管插管内分2次滴入Ps 120 mg,用药后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辅助呼吸;治疗组确诊RDS后应用PS,方法同预防组.同时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并于用药6、24、48、72 h做血气分析.结果:预防组鼻塞CPAP辅助呼吸时间(26.4±13.6)h,鼻管法氧疗时间(39.6±16.1)h;治疗组分别为(96.0±19.6)h和(108.0±204.0)h.两组比较t分别为9.47、8.6,P均<0.05,预防组较治疗组明显缩短.48 h内各时段PaO2、PaCO2、pH预防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S预防早产儿RDS,可减轻病情,避免机械通气、缩短氧疗时间、减少早期及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9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枸橼酸咖啡因联合PS、nCPAP治疗,治疗3 d后比较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治疗3 d后血氧分压(PaO2)、pH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RDS,应用PS、nCPAP治疗同时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可增强疗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近期疗效、血氧指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 年8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重症RDS 早产儿共11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PS,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气管内滴注,比较两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治疗前后PaO2 、PaCO2 、OI、BPD 发生率和其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aCO2 和OI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重度BPD 发生率(16.36%) 显著低于对照组(54.55%,P<0.05)。两组患儿其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 治疗重症
RDS 早产儿可快速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降低中重度BPD 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 LISA 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 5 月至 2016 年4 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呼吸窘迫综合征、胎龄在 28 ~32 周的 RDS 早产儿共 87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 传统组采用 INSURE 技术,即先行气管插管后再将肺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注入完毕后拔出气管插管,改为持续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微创组为出生后即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辅助呼吸,将胃管置入气管内,PS 通过注射器针头缓慢经胃管注入,同时应用 DuoPAP 辅助呼吸,注入完毕后拔出胃管,继续 DuoPAP 辅助呼吸。 比较两组患儿二次 PS 应用、药物反流比例,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及胸部 X 线片改变、机械通气比例情况。 结果:微创组发生药物反流的比例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微创组需要二次应用 PS 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传统组 5 例需机械通气,微创组 0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 BPD、气漏发生率及胸部 X 线片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 LISA 技术治疗早产儿 RDS 可有效缓解患儿呼吸窘迫,保证 PS 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机械通气率,避免气管插管导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究鼻腔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IPP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5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79例,在牛肺磷脂治疗基础上分别行NCPAP和NIPPV无创通气,院外随访30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血气指标PaO2、PaCO2、pH、PaO2/FiO2(P/F值)、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以及近期预后。结果:治疗后6 h、24 h、48 h两组患儿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PaO2、pH以及P/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例数、有创辅助通气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22%(P<0.05);两组患儿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482,95%CI(0.175,1.326),P=0.173]。结论:NIPPV联合PS治疗NRDS,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氧合功能,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而观察组给予Dou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12、24 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2、24 h后的pH、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O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1、12、24 h后的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pH,治疗12、24 h后的PaO2、PaCO2及O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略高于对照组(85.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26.郾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在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nCPAP,且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在NRDS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NRDS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
同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70~100 mg/kg气管内滴入,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剂量同上)联合静脉滴注氨溴索7.5 mg/ k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机械通气参数与血气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入氧浓度(FiO2)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和pH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24 h后两组患儿血PaCO2、PaO2、SpO2和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Fi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后氧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RDS可以尽早降低呼吸治疗中吸入氧浓度及撤机后氧疗时间,从而对早产儿的NRDS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2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将患儿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70 mg/kg)117例、高剂量组(100 mg/kg)110例,比较两组用药后1 h、6 h、12 h、24 h、48 h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的变化、通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高剂量组用药6 h、12 h、24 h平均气道压(MAP)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用药1 h、6 h、12 h后氧浓度(FiO2)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用药1 h、6 h、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低于标准剂量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高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用药6 h、12 h、24 h后氧合指数(OI)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用药次数、通气时间均显著少于标准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8%,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18.80%(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时,首剂用药剂量应满足100 mg/k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常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硅胶管(内径0.25 mm)注入PS治疗,观察组给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结合经细导管(内径0郾1 mm)注入PS治疗,6 h后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pH、PaO2、PaCO2、OI)、通气相关指标(MAP、PEEP、FiO2、吸氧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3%(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PaO2、PaCO2、O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H、PaO2、O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
MAP、PEEP、Fi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观察组MAP、Fi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E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吸氧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存活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 (P<0.05)。结论: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能够提高患儿肺泡气体交换功能,改善缺氧状态,降低病死率,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6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200 mg/kg气管内滴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0.25 mg/kg)与猪肺磷脂注射液(200 mg/kg)混合后气管内滴入,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48 h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NRDS较单用猪肺磷脂注射液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首剂量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 对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院2011 年 7 月至 2016 年 7 月收治的近足月 NRDS 患儿共 90 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 A、B、C 三组各 30 例,分别给予
PS 首剂量 40、70、90 mg/kg 辅助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及治疗前后 PaO2、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院内肺炎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 重复给药次数、院内肺 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
PaCO2、OI 和肺部 X 线片评分排序为 C 组0.05)。 结论:PS 首剂量 90 mg/kg 应用于近足月
NRDS,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 PS 重复给药次数,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有助于避免院内肺炎 发生风险,临床价值优于
40 mg//kg 和 70 mg/k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