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多表现为牙弓前突、开唇露齿的突面型,严重影响颜面美观,患者及家属要求治疗的愿望迫切。由于年龄及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矫治的方法不适于成人,手术治疗的方法又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如何最大限度地内收前突的牙弓,改善突面型来达到代偿性掩饰治疗是固定矫治的关键,因此支抗的控制在矫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9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的矫治中使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强支抗内收前牙,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治疗成人骨性上颌前突时作为强支抗发生的牙颌变化。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组25例,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的上下颌骨及上下颌牙齿的各角度、线距的变化。结果:上颌磨牙前移0.84mm,前牙后移7.68mm,上下颌前牙轴倾度均减小10°,获得较好的矫治效果。结论: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能有效控制前后牙的移动,明显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需要进行前牙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使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观察该种植体作为支抗对内收患者前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需要行前牙矫治的61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直丝弓矫治(MBT)系统+传统口外弓支抗]和微种植组31例(采用MBT+微种植体支抗)。观察比较两组矫治前后的前牙矫治效果。结果:微种植组的总矫治时间为(20.64±1.49)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1±2.28)个月(P0.01);两组治疗后的上下齿槽座角(ANB)、牙合平面与SN平面夹角(OP-SN)、上唇突度(ULP)、下唇突度(LLP)、上中切牙切缘至NA连线垂直距离(U1-NA)及翼上颌裂后缘至上颌磨牙远中邻面垂直距离(Ptm-U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Z角度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微种植组治疗后的OP-SN角度、ULP、LLP、U1-NA及Ptm-U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微种植组治疗后的Z角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不仅能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建立理想的咬合关系,增强支抗效果,还能缩短前牙矫治时间,使颜面部外侧貌更加美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多表现为牙弓前突、开唇露齿的突面型,严重影响颜面美观,患者及家属要求治疗的愿望迫切.由于年龄及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矫治的方法不适于成人,手术治疗的方法又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如何最大限度地内收前突的牙弓,改善突面型来达到代偿性掩饰治疗是固定矫治的关键,因此支抗的控制在矫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9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使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强支抗内收前牙,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内收上前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内收上前牙的有效性。方法:从临床病例中选择30例矫治设计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上颌强支抗的双颌前突患者,均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手段,植入部位选择在上颌第二双尖牙和第一磨牙牙根间的颊侧牙槽骨,植入4周后施加350g以内矫治力,观察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并对30例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微螺钉种植体5个月内的成功率为93.3%,稳定性高。30例双颌前突患者上前牙内收效果明显,获得了磨牙强支抗的效果。结论:微螺钉种植体能作为稳定的正畸支抗,能有效地内收上前牙,起到了加强磨牙支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攻型微钛钉支抗在矫治成人上颌前突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钛钉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攻型微钛钉作为支抗矫治19例安氏Ⅱ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拔除双尖牙并排齐牙列后,微钛钉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2周后以每侧1.0~1.5N滑动内收前牙。通过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19例上颌前突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49mm,切牙牙轴与SN交角平均减少17.94°,与NA交角平均减少12.46°,前牙覆盖平均减少了7.4mm,上颌切牙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0.38mm,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前后垂直向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7%种植体保持了稳定。结论:自攻型微钛钉能够有效治疗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改善侧貌,起到强支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传统支抗的区别。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的上颌前突患者,拔牙模式均为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植入自攻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对照组常规制作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和口外弓。分析2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实验组SNA、ANB、U1-SN、UI-L1、U1-NA、U1-PP、U6-PP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最大限度避免支抗的丧失,能更有效地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形和牙弓凸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及种植支抗钉治疗,对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矫治后上切牙唇倾度U1-SN由164.29°±6.40°减小为154.89°±4.09°,上切牙突距U1-NA(mm)由(6.36±2.16)mm减小为(4.06±2.47)mm,上唇突距UL-EP(mm)由(3.39±3.21)mm减小为(-0.12±1.65)mm,差异有显著性。上、下齿槽座角、上颌磨牙位置、下切牙位置及唇倾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对成人上颌前突患者,应用自锁矫治器配合种植支抗技术可有效控制磨牙支抗、内收前牙,达到软组织侧貌美观改善。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不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体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患者12例,均为安氏II类错,面型基本正常,上牙弓拥挤度〉8mm,在上颌颊侧牙槽骨共植入24枚微种植体,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术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12例重度拥挤患者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牙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面型良好,治疗前后SNA、SNB、U1-NA未见明显变化(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距离5.48mm(P〈0.01),其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推磨牙向远中能成功的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种植体支抗在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抬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传统支抗的区别。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的上颌前突患者,拔牙模式均为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植入自攻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对照组常规制作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和口外弓。分析2纽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实验组SNA、ANB、U1-sN、UI—L1、U1-NA、U1-PP、U6-PP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最大限度避免支抗的丧失,能更有效地改善安氏II类1分类错拾畸形患者的面形和牙弓凸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通过头影测量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的软硬组织变化,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例因牙周病导致前牙间隙的患者,矫治前前牙间隙上颌平均为4.8mm,下颌为3.5mm。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关闭所有散在间隙,选择13项测量指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通过6~13个月的临床矫治,所有患者的上下前牙内收,间隙完全关闭,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得以保持。治疗后U1-SN、U1-NA、U1-NA(mm)、L1-MP、L1-NB、L1-NB(mm)、Ls-E,Li-E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用于中、重度牙周病导致的前牙间隙患者的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文安县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例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其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矫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SNA角、ANB角、U1/SN、SN/MP、OP/FH、Y轴角、上唇突角、下唇倾角、下唇至审美平面均大于治疗前;SNB角、L1-MP、U1-NA、L1-NB、鼻唇角、下唇颏突角、上唇至审美平面均小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中性关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扩弓前方牵引辅助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能够使患者的软硬组织得到显著改善,便于纠正牙性、骨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对矫治前后的数据进行测量分析,评价对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择30例双颌前突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进行拔牙治疗.对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结果 上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6.5 mm,上唇突点平均内收3.8 mm,下切牙切端平均远中移动5.8 mm,下唇突点平均内收5.6 mm,上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21 mm,下唇平均向远中移动3.67 mm,鼻唇角由治疗前的平均86.7°变为平均103.7°.上下前牙切端移动距离、上下唇突距、鼻唇角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丝弓矫治器辅助微螺钉种植体对双颌前突患者进行拔牙矫治,有效地内收上下前牙,从而有效地改善面部软组织侧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拾的临床疗效。方法: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对11例骨性Ⅱ类伴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非拔牙方法矫治,SPSSl3.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Ⅱ类骨面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ANB角平均减少2.14°,上颌磨牙平均远中后移4.16mm,下颌平面高度得到了较好控制。结论:微种植体支抗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袷,可使上牙弓整体内收,上下颌骨关系得到改善,为建立正常稳定的前后牙咬合关系及协调、美观的正侧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AngleII类1分类成人错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II类1分类错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经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hysiologic anchorage spee’s-wire system,PASS)治疗后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均采用PASS矫治技术治疗的3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青少年,且均上颌拔除两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两颗第二前磨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治疗前、后影像学资料,测量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疗程23.6个月,治疗前后上颌突度及唇倾的上下前牙得到明显改善(P 0.05);下颌骨的变化不明显,下颌平面角变化不明显(P0.05);面型突度及上、下唇的突度得到明显改善(P 0.05);∠NLA与∠SNA、∠U1-NA、U1-NA距、∠U1-SN呈现显著相关;ULP与∠ANB、∠U1-NA、U1-NA(mm)显著相关。结论:PASS矫治技术能够不用任何附加的增强支抗的方式有效控制支抗,有效改善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部软、硬组织,面部软组织会根据硬组织的变化而变化,但又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Ⅱ类高角病例中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类成人高角病例,双侧上颌磨牙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实现上颌全牙列远移。通过对比头颅侧位片来分析矫治前后侧貌以及上颌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明显远中移动同时伴有冠远中倾斜和少量压入,参与研究病例的正畸效果都达到预期。治疗中,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种植体稳定。结论:设计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成人Ⅱ类高角病例,配合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治疗结果良好,是不拔牙解除Ⅱ类关系,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轻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应用对生长期安氏II1类骨性错牙合的牙、颌、颅面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早期安氏II1类骨性错牙合采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者经过6~8个月的治疗,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效果显著。ANB角、U1-NB距、U1-NA距、wits值、覆牙合、覆盖减小,SNB角、U1-L1角、Po-NB距显著增加(P<0.05),上下颌间关系协调。磨牙关系为I类或偏Ⅲ类关系。结论:头帽牵引和肌激动器联合矫治适用于骨性安氏II1错牙合的早期矫治,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侧面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OJ、U1-SN、U1-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正畸疗程平均为(19.35±1.29)个月,对照组平均为(24.02±1.21)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口外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更好地保护磨牙支抗,缩短正畸疗程,更有效地改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凸度及覆牙合覆盖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及对患者咬合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桐城市人民医院就诊并诊疗结束的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微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持续治疗2年。治疗前后对头颅进行X线定位拍摄,根据图像上的标志点计算计算所需的角度、线距,包括颌面部变化指标(SNA角、SNB角、GO-GN-SN角、OP-SN角)、上颌牙齿变化指标(U1-SN角、U1-NA距、U1-Apg距、U1-FP角、U6-Ptm距)、软组织指标(Eline-LL角、Eline-UL角、A角)。另外,比较治疗前后咬合功能指标[(牙合)力总值(TOF)、力中心点位置(COF)、力不对称指数(AOF)及力中心点最大位移(MMCO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SNA值较治疗前显著减小,SNB、GO-GN-SN、OP-SN值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1-SN、U1-NA、U1-Apg值较治疗前显著减小,U1-FP值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U6-Ptm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A角较治疗前显著增大,E line-LL、E line-UL值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OF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大,AOF、COF、MMCOF值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矫治效果,同时能促进患者的咬合关系协调性及稳定性,改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