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假体联合带骨膜耳廓软骨矫治鼻亚单位凹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鼻假体联合带骨膜耳廓软骨矫治鼻亚单位凹陷的方法及美学效果。方法:根据鼻部凹陷的部位和范围,按鼻美学亚单位分区设计,切取合适的不同部位、相应形状和大小的带骨膜的耳廓软骨联合鼻假体置入相应凹陷区域进行矫治。对鼻根区、鼻背区凹陷可单纯应用鼻假体矫治;对合并鼻尖区凹陷应用鼻假体联合类似"盾牌"的耳甲腔软骨矫治;对合并鼻翼区凹陷应用鼻假体联合"帽状"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矫治;对合并鼻背旁凹陷运用鼻假体联合"飞燕"状耳甲腔和耳甲艇结合软骨矫治;对合并鼻小柱区短缩运用鼻假体联合耳屏软骨支撑矫治。结果:自2009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上述方法临床应用24例,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经随访3~24个月,未出现鼻假体外露或偏斜,2例仍有轻度凹陷,其余病例畸形矫正满意,外形美观,供区耳廓无明显变形。结论:应用鼻假体联合带骨膜耳廓软骨矫治鼻亚单位凹陷畸形,位置精确,软骨易于成活,吸收率少,鼻形美观。  相似文献   

2.
自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耳后皮下蒂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11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17~62岁。病因:良性肿瘤4例(其中基底细胞乳头状瘤3例、日光性角化病1例)、恶性肿瘤2例(其中鳞状基底细胞癌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色素痣3例、毛细血管瘤1例、化脓性肉芽肿1例。面积:最小0.6cm×0.8cm,最大1.5cm×2.4cm(包括部分耳甲艇缺损)。深度:侵及软骨者6例、软骨膜者2例、软骨膜表层者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3年,肤色质地正常,瘢痕不明显,效果满意(图1~3)。手术方法局麻下,根据病因切除病损达软骨膜(或切除软骨),根据耳甲腔缺损创面的大小、形状,在耳后乳突部设计并切取一与耳廓根部平行的舌形皮瓣,深达骨膜表层,皮瓣根部横行切除一小条浅层皮肤,宽度与耳甲组织全层的厚度相当,形成皮下蒂皮瓣。在耳后耳廓根部相应部位横行切穿耳甲组织形成隧道,隧道宽度略大于舌形皮瓣的宽度。将耳后皮瓣通过耳甲隧道,移转到耳前,修复耳甲腔缺损创面。皮瓣的无皮肤区边缘与两侧耳甲组织创缘缝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讨论耳甲腔的皮肤菲薄,皮下组织极为薄弱,皮肤与软骨膜紧密粘连,因此,在病损切除后,难以直接缝合或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软骨构建三角支架在鼻尖成形中的应用。方法切取一侧耳甲腔软骨和耳甲艇软骨,将耳甲腔软骨切成3条,第1条宽4~8 mm,第2条宽2~4 mm,第3条宽2~4 mm,第1条软骨和第2条软骨相对缝合构成中柱移植物,第3条用做支撑柱移植物;耳甲艇软骨用于"帽子"移植物和"盾牌"移植物。将中柱移植物缝合固定于鼻中隔尾端的前端,支撑柱移植物缝合固定于中柱移植物的上端及鼻中隔尾端的上部。为进一步调节鼻尖高度和形态,在移植中柱的上方做1~3层厚的由耳甲艇软骨构成的"帽子"移植物及前上部由耳甲艇软骨条形成的"盾牌"移植物。结果本组68例患者获随访3~36个月,鼻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感染发生。鼻尖形态均获明显改善。2例耳甲腔处小血肿,机化后逐渐吸收,未影响耳郭轮廓。结论采用耳软骨构建三角支架成形鼻尖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良好的鼻尖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耳软骨制成双层鼻中隔延伸移植物(septal extension graft, SEG),联合下外侧软骨外侧脚缝合用于鼻尖延长的效果。方法选取有短鼻延长和隆鼻要求的初次鼻整形患者29例,取耳甲艇和耳甲腔软骨。其中耳甲艇软骨用于制作双层SEG,同时联合下外侧软骨外侧脚缝合延长鼻尖;耳甲腔软骨用于制作帽状移植物进行鼻尖成形;鼻背抬高采用硅胶假体或膨体。结果本组29例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均获得良好的鼻尖延长效果,无明显鼻尖下降。结论自体耳软骨双片SEG联合下外侧软骨外侧脚缝合用于初次鼻整形的鼻尖延长,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在耳甲腔型小耳畸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先天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30例,一期手术行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的部分切除,皮下组织蒂皮瓣成形及耳垂的转位;并切取肋软骨行三维立体耳廓软骨支架雕刻成形。二期行颅耳角成形术。结果:本组共30例,一期耳廓成形术后,1例皮瓣部分坏死,经及时修复后治愈,无感染及耳廓软骨支架吸收变形;二期颅耳角成形术后,2例皮片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1年7个月~6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再造耳廓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角度均与健耳相似,外形逼真,再造耳廓轮廓清晰,竖立稳定。结论:改良二期法耳廓再造术修复耳甲腔型小耳畸形,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周期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双侧耳甲艇软骨镜像移植鼻尖成形术联合假体移植在鼻整形术中的应用和方法改进。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9月应用双侧耳软骨行鼻尖成形术,共35例。均切取双侧耳甲艇软骨镜像移植作为鼻中隔延伸移植物,切取耳甲腔软骨修剪后作为鼻尖移植物联合假体移植行鼻综合整形术矫正鼻部轮廓外形。结果:全部3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2个月,未发现有假体移位,鼻尖长度和高度维持稳定,无鼻尖软骨显形和皮肤明显变薄等并发症。结论:双侧耳甲艇软骨镜像移植延伸鼻尖配合鼻尖软骨移植物能有效改善鼻尖轮廓外形,对鼻尖结构进行精细调整,并保持鼻尖外形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甲腔软骨联合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治疗短鼻畸形新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自2015—2017年,采用开放式切口,充分游离鼻背筋膜后间隙,松解软骨间、软骨与皮肤间的连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美学标准雕刻假体。取两块耳甲腔软骨,雕刻成合适长度、形状后,一块置于合适位置并与鼻中隔软骨缝合固定,一块作为鼻小柱支持物在鼻大翼软骨内侧脚缝合固定,置入假体并与耳甲腔软骨支持结构固定。覆盖鼻背-鼻小柱一体皮瓣,见切口缘无张力对合,间断缝合切口。结果 43例患者获随访1年。鼻背延长长度为4.0~9.0 mm,平均5.1 mm;鼻唇角缩小5.0~15.0°,平均9.3°;鼻尖突出度增加3.0~7.0 mm,平均4.5 mm。均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采用改良式耳甲腔软骨联合e-PTFE可以有效延长鼻背长度,减小鼻唇角,增高鼻尖,疗效可靠,可作为矫正短鼻畸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耳甲软骨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自体耳甲软骨移植在耳、鼻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在唇例术后继发鼻翼塌陷畸形、下部缺损及杯状耳畸形的矫正中,采用耳甲软骨作为支架,重建缺损的软骨。结果:手术后鼻、耳外形明显改善,移植的软骨无感染及排出等并发症。结论:耳甲软骨移植具有切取方便、手术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耳甲软骨弹性较强,适合于耳、鼻等活动部位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耳甲腔软骨移植鼻尖成形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假体隆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鼻孔缘"蝶"形切口联合鼻小柱基底V形切口的开放式手术方法,切开并分离鼻背皮肤、软组织,显露两侧鼻翼软骨及侧鼻软骨,中线处分离鼻中隔膜部,切取耳甲腔软骨并雕刻成形后,插入两侧鼻翼软骨间,并贯穿缝合于鼻小柱前端,将雕刻好的ePTFE假体插入鼻背并固定,缝合切口.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共对12例求美者施行隆鼻术.结果 术后所有求美者获随访3~12个月,鼻整体外形美观,手感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瘢痕较轻微.结论 ePTFE假体隆鼻术中,利用耳甲腔软骨行鼻尖成形术,可有效抬高鼻尖,使鼻尖外观圆润、自然,可避免直接用假体作支撑出现假体外露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耳甲腔软骨和L形硅胶假体在闭合入路鼻整形中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切取耳甲腔软骨做成盾牌,固定于L形硅胶假体尾侧端,采用鼻孔边缘切口置入假体软骨复合物。结果:62例就医者术后短鼻明显延长,鼻尖突出度明显改善,外形满意。其中3例早期鼻尖皮肤发红,2例出现软骨轮廓显现。结论:耳甲腔软骨联合L形硅胶假体闭合入路鼻整形适用于轻中度短鼻矫正,具有方法简单,效果良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Y形自体耳甲软骨移植整复双侧唇裂鼻畸形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笔者医院收治的16例双侧唇裂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保留耳轮脚等耳廓支撑结构,切取C形自体耳甲软骨制备成Y形软骨支架植入鼻小柱,重塑鼻翼软骨支撑结构和鼻尖外形,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16例双侧唇裂鼻畸形患者进行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残耳组织,对再造耳进行局部修整的方法.方法:对12例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再造耳进行修整.患耳按耳廓发育情况分为:Ⅰ度3例,Ⅱ度9例.所有患者在三期再造耳修整时,残耳组织量充足,残耳软骨及皮肤量较多,再造耳外形尚可,存在狭小耳甲腔,再造耳的颅耳沟瘢痕粘连变浅.在粘连的颅耳沟区切开松解,并在原支架底部切开包裹支架的筋膜,使之与软骨皮瓣基底部相通,形成一颅耳沟区创面,再在残耳组织上设计比创面略大的梭形切口,在其两侧皮下剥离,保留软骨表面的软组织,形成蒂在底部的残耳复合组织瓣,将之通过支架下方的隧道转移至耳后区创面,缝合组织瓣与耳后创面边缘,供瓣区皮瓣适当改形后覆盖耳甲腔创面,以扩大耳甲腔.结果:转移至颅耳沟区的残耳复合组织瓣成活良好,耳支架高度明显增高,颅耳沟明显加深,耳甲腔明显扩大,随访3~6个月,再造耳无明显挛缩变形.结论:残耳组织在再造耳修整中是良好的材料,将其通过带蒂移植的方法转移至需要部位,不仅可明显改善再造耳的外观,而且可合理利用原有组织,而无需另取组织游离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应用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增大耳廓法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应用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增大耳廓法治疗9例(10侧)Ⅰ、Ⅱ型杯状耳畸形患者。男8例,女1例;年龄6~20岁,平均10.1岁。双侧耳畸形1例、单侧8例。根据Tanzer(1975)分型标准:Ⅰ型1侧,Ⅱa型4侧,Ⅱb型5侧。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肿、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耳廓无下垂,耳轮舒展,对耳轮走形自然,耳甲腔扩大,耳廓接近正常大小,双侧耳大致对称,形态良好,效果满意。结论翻转耳后舌状皮瓣联合软骨管对耳轮成形、耳甲腔软骨移植法能有效矫正杯状耳解剖缺陷,是治疗Ⅰ、Ⅱ型杯状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软骨在唇裂继发畸形整形中的应用,寻找一种合适的鼻翼软骨支架的替代材料.方法 切取一侧约1.5cm×1.5cm~2.0cm×1.5cm耳甲腔软骨,将耳软骨的一侧插入到鼻翼内侧脚之间,并与内侧脚固定,另一侧固定在鼻翼软骨上,使之成拱形的支架.结果 本组18例患者,均为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全部采用耳软骨支撑患侧鼻翼,术后患侧鼻翼形状良好,接近正常鼻翼形状,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耳软骨的弹性及韧性与鼻翼软骨接近,能形成较好的鼻翼支架,鼻翼塌陷基本得到矫正,是较为理想的鼻翼软骨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U"形耳廓软骨支架修复鼻翼软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优越性。方法:本组35例鼻翼缺损患者,采取单侧或双侧耳甲腔、耳屏间切迹和耳屏区域的"U"形耳廓软骨,将其游离移植修复鼻翼支架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应用耳甲腔、耳屏间切迹和耳屏区域的"U"形耳廓软骨修复鼻翼缺损,效果良好、可靠,不易遗留供区缺损、畸形。结论:采取的耳甲腔、耳屏间切迹、耳屏区域的"U"形耳廓软骨的局部解剖形态与鼻翼软骨较为相似,应用其修复鼻翼缺损,手术效果可靠,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对Tanzer 2A型杯状耳的矫正效果。方法 自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收治16例Tanzer分型为2A型杯状耳患者。按耳甲腔软骨瓣翻转法进行手术矫正,切取条状耳甲腔软骨,保留蒂部软骨向后翻转固定对变形耳郭软骨进行塑形,同时在对耳轮上脚位置行软骨管缝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术后获随访6~40个月,平均7个月。1例复发;其余15例耳郭形态稳定,效果满意。结论 耳甲腔软骨瓣法是矫正Tanzer 2A型杯状耳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耳软骨整体再造鼻侧软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耳软骨为供区,探索整体再造鼻侧软骨的方法。方法:20具(40侧)尸体标本,取下耳软骨40枚,鼻侧软骨40枚。CT扫描后重建三维图像,测量鼻侧软骨各解剖分区的相关数据。设计耳软骨3个供区可整体移植再造同侧鼻侧软骨,测量相关的形态数据。结果:耳软骨3个供区的相关形态数据大于同侧鼻侧软骨的相应数据。结论:耳甲腔、耳屏及两者之间连接的峡部(CVIT区域),三角窝、耳轮及两者的连接部(TFH区域),耳甲艇、耳轮及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CBH区域)可整体取下,修整后整体再造同侧鼻侧软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后翻转岛状瓣修复耳甲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4月至2014年1月,应用耳后翻转岛状瓣修复耳甲腔缺损7例,重建耳廓外观。结果随访3个月至5年,7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皮瓣质地、色泽接近正常;耳后供瓣区瘢痕愈合良好,位置隐蔽;耳廓外观优良,患者满意。结论耳后翻转皮瓣修复耳甲腔缺损,重建耳廓外观,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切取耳软骨而又不使耳郭变形的方法 .方法 根据造船过程中的"龙骨-龙筋-肋骨"支架原理,保留耳甲轮廓、耳轮脚及轮脚的侧向延伸部,使耳郭供区不发生明显变形.结果 本组56例鼻成形术患者,切取耳郭软骨进行移植,30例获随访6~12个月,并对耳郭形态进行测量,无供区耳外形变化.结论 本方法 可以获得大量耳软骨而不致使供区耳外形发生改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二期法的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进行改进,以增强再造耳结构的自然性及稳定性。方法自2009起,对234例小耳畸形患者行全耳廓再造,并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法进行了系列改良,措施包括:①供区仅切取第6~8肋软骨;②根据肋软骨厚度不同,采取个性化雕刻;③耳屏对耳屏复合体下方以U型软骨块支撑;④Ⅰ期术后,对耳舟和耳甲腔进行负压管理;⑤Ⅱ期手术时使用特定形状的骨水泥支架进行支撑。结果术后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在耳廓的位置及三维形态、耳廓皮肤色泽、与健侧耳的对称性等方面多能达到满意效果,再造耳结构及颅耳沟的稳定性获得保证。本方法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颅耳角缩小,系由严重瘢痕增生与挛缩引起。结论对肋软骨全耳廓再造术的改良有效、实用,术后效果满意,但不易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