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方法 制作幼猪肌腱外露创面模型2×12个,设为封闭负压引流组(VSD组)和对照组,对表达CD31的新生血管、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成熟血管和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细胞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7天,VSD组CD31阳性新生血管数为(19.90±1.36)个,α-SMA阳性成熟血管数为(11.90±1.32)个,VEGF阳性新生血管数为(69.90±1.27)个,CD31 mRNA表达量为(1.543±0.072);对照组分别为(13.20±1.02)、(8.20±1.05)、(44.20 ±0.72)个以及(0.988 ±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能加速创面血管化,肉芽覆盖肌腱,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已成为治疗急性、慢性创面愈合的最佳治疗手段。植皮术也是修复皮肤及软组织最为广泛的临床应用,但仅仅靠植皮,存在皮片坏死、创面感染以至手术失败的可能性。我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自2009年以来在各中疑难、复杂的创面、植皮术中应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采用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63例患者的植皮效果及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传统打包加压植皮法比较,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骨科植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6月,收治106例四肢各种组织损伤合并皮肤缺损者,其中57例采用VSD联合植皮术治疗(试验组),49例采用传统打包加压植皮法治疗(对照组)。试验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18~52岁,平均35.6岁;植皮部位:上臂1例,前臂8例,手背8例,大腿3例,小腿25例,足踝12例;创面范围7 cm×6 cm~25 cm×20 cm;伤后至植皮术时间8~26 d,平均12.7 d。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6~59岁,平均38.3岁;植皮部位:上臂1例,前臂5例,手背7例,大腿2例,小腿25例,足踝9例;创面范围5 cm×5 cm~15 cm×13 cm;伤后至植皮术时间7~38 d,平均14.6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试验组:术后植皮均成活,成活率100%;植皮愈合时间(8.8±3.2)d。对照组:术后9 d 11例出现皮片局部感染,5例出现皮片缺血性坏死,成活率67.3%;植皮愈合时间(15.9±5.8)d。两组植皮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0,P=0.000);植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P=0.000)。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7.6个月。试验组植皮区外观良好,瘢痕组织较对照组少。结论 VSD可使皮片与创面充分、紧密接触,加压均匀,提高了植皮术后皮片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封闭负压引流对软组织爆炸创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软组织爆炸创面愈合的影响,为战场中所致的爆炸伤初级救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电雷管在8只(50±5)kg的长白猪双侧臀部造成16个爆炸伤创面,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创面彻底清创后,VSD治疗3d,然后打开伤口对创面进行简单的清洗,再用VSD治疗3d.对照组创面彻底清创后,每E3常规换药.[结果]两组创面细菌数在治疗后3、6d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细菌数始终没有达到感染临界值105,而对照组3d后的细菌数已达到106;治疗3、6d后实验组新生肉芽组织中的胶原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创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在治疗3、6d后也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爆炸创面早期运用VSD疗法,可抑制细菌增殖,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和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兔耳急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VAC)对急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 ,选取左侧耳背的创面为治疗组 ,给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 ;右侧创面为对照组 ,给予常规油纱敷料包扎治疗。分别在创面形成即刻和第 3、6、9天给创面摄影 ,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创面愈合率。另外切取各时间点创面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在创面形成第 6天和第 9天 ,VAC组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VAC组创面炎症反应较轻 ,肉芽组织生长和再上皮化速度均较对照组快。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减轻创面炎症反应 ,加快肉芽组织生长和再上皮化速度 ,显著促进兔耳背急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对足部创面外观修复效果,为糖尿病足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的糖尿病足患者10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VSD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5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健康指导、控制血糖,清创换药治疗,VSD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负压引流治疗,连续引流24h,7d后拆除敷料。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有无暴露骨骼及肌腱、患足外观修复优良率,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VSD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61%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患足外观修复优良率及暴露骨骼、肌腱率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可有效提升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创面外观修复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符合VSD手术指佂可优先考虑此种治疗方案,提升治疗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性因子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挛缩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并VS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外用活性因子敷料,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0(Interleukin-6,IL-10)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1、3、6个月的瘢痕厚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scale,VSS)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烧伤部位瘢痕修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瘢痕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创面愈合及血浆CRP、WBC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VSD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纱布换药处理,VSD组患者给予VSD技术处理。统计两组换敷料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二期手术闭合创面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感染率、多重耐药感染率;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两组患者舒适程度;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血浆CRP、WBC水平。结果换敷料次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二期手术闭合创面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感染率、多重耐药感染率VSD组明显少(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二期手术闭合创面后1 d的GCQ量表评分VSD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二期手术闭合创面后1 d的血浆CRP、WBC水平VSD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可减少创伤性骨折患者换敷料次数、抗菌药物使用和感染的发生,可促进创面愈合和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软组织缺损感染的效果。方法对30例骨科软组织创面缺损感染患者实施负压引负压引流治疗,观察治疗后肉芽生长、炎症反应和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2例创面经引流5~7 d,感染控制良好,肉芽新鲜,经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后均愈合。8例经8~10 d负压引流后更换了VSD材料,Ⅱ期缝合或植皮后愈合,随访1~12个月,创面愈合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负压引流技术能抑制创面感染,促进软组织缺损修复和创面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和传统换药对断肢(指)再植患者术后创面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的121例患者132个断肢(指)再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SD组69个肢体,术后应用VSD治疗;传统换药组63个肢体,应用传统换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截肢率、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费用。结果对121例患者随访10~12个月,平均11个月。69个再植肢体术后应用VSD的患者截肢5个,截肢率为7.2%,创面愈合时间11.6~23.2天,平均(16.6±2.5)天;传统换药组63个再植肢体术后截肢11个,截肢率17.5%,创面愈合时间20.3~30.2天,平均(25.6±4.5)天。在断(指)肢再植术后,VSD组和传统换药组患者截肢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肢(指)再植术后应用VSD可降低截肢率,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创面愈合过程中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对启动创面愈合过程和减少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猪急性皮肤缺损创面和人慢性创面原癌基因c-myc、c-jun和Bcl-2表达变化,计算阳性表达细胞数和标记指数,观察创面愈合过程。结果 ①VAC治疗组猪急性皮肤缺损创面清洁无明显渗出,第6天即有较多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25d完全愈合。对照组创面有较多渗出和血痂,第6天出现少量新生上皮和肉芽组织,30d愈合。伤后即刻c-myc、c-jun和Bcl-2表达量少,主要位于基底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伤后及VAC治疗后表达迅速显著增加,但表达至峰值后迅速下降。在伤后或VAC治疗后的12d内实验组表达始终高于对照组。②人慢性创面VAC治疗后分泌物明显减少,较快形成健康的肉芽组织。c-jun主要表达在表皮基底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的胞浆,VAC治疗后阳性细胞数和标记指数显著减少。c-myc和Bcl-2主要表达在基底细胞的胞浆,VAC治疗后表达量显著增多,标记指数显著增大。结论 VAC能快速启动猪急性皮肤创面和人慢性创面的愈合过程,减少修复细胞凋亡,使创面愈合加速。  相似文献   

13.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中胶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经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的变化,以部分阐明VAC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4例急性创面在术后1、2、3d的创面引流液(乳癌术后),同时收集6例慢性创面(4例静脉性溃疡,2例压力性溃疡)在VAC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6d的创面渗出液,利用酶谱分析的方法,观察各时间点的渗出液对可溶性Ⅲ型胶原的降解情况,同时应用强力霉素抑制实验来分析渗出液中胶原酶的类型。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可以部分降解Ⅲ型胶原,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慢性创面渗出液中的胶原酶活性较高,VAC治疗前基本将Ⅲ型胶原全部降解,随时间推移、降解减少,胶原酶活性下降,强力霉素抑制实验证明在100μmol/L浓度时无抑制,在600μmol/L浓度时出现部分抑制。结论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活性增高,VAC的应用可以降低胶原酶的活性,阻止胶原蛋白大量降解,利于创面愈合,在慢性创面渗出液中胶原酶应主要是MMP-1型(成纤维细胞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慢性创面在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后,创面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部分阐明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取8例乳癌术后第1、2、3、4天急性创面的引流液,同时收集11例慢性创面(5例压力性溃疡,6例静脉性溃疡)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9天的渗出液,利用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其中透明质酸的含量,并进行动态的观察与比较.结果急性创面引流液中随时间延长透明质酸含量逐渐增高,各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压力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渗出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较低,引流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透明质酸水平升高(第1、3、5、7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至第9天有下降趋势;而静脉性溃疡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透明质酸水平极高,治疗后透明质酸含量随时间延长呈现极明显的波动,但于第7天后呈下降趋势.结论封闭负压引流通过平衡透明质酸的代谢从而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这可能是封闭负压引流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中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中度烧伤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1)采用削痂植皮术治疗,观察组(n=49)采用削痂植皮术联合V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皮片成活时间、皮片成活率、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创面愈合质量;采用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长海痛尺评估患者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皮片成活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创面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SDS评分与长海痛尺评分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削痂植皮术联合VSD治疗中度烧伤创面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左耳创面为治疗组,给予VAC治疗;右耳创面为对照组,给予油纱敷料包扎.于各时间点切取创缘皮肤含皮下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VAC组治疗10 min,毛细血管腔明显扩张,2 h扩张最为显著;30 min可见血管出芽增生,2 h见内皮细胞间隙缩小,第3天血管出芽和内皮细胞增生仍显著,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血管基膜完整.对照组治疗前后毛细血管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后第3天见血管出芽增生,而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管基膜不完整.结论 VAC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出芽增生,并加强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血管基膜恢复完整,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创面治疗的新理念——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面治疗和引流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在临床上,由于传统方法的限制,换敷治疗中纱布易被渗湿,导致创面的污染和反复感染;引流管受限于引流孔数目,无法与引流腔充分接触,易导致渗出液的积聚和管腔堵塞.90年代初Fleischmann等[1]首次进行创面的负压治疗,真正实现可控负压、封闭创面和持续引流,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并取得成功.裘华德和宋九宏教授[2]于1994年将该技术引进、发展和改良,开创出一套完善的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3-5].  相似文献   

18.
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科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4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左耳创面为治疗组,给予VAC治疗;右耳创面为对照组,给予油纱敷料包扎。于各时间点切取创缘皮肤含皮下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结果VAC组:治疗10min,毛细血管腔明显扩张,2h扩张最为显著;30min可见血管出芽增生,2h见内皮细胞间隙缩小,第3天血管出芽和内皮细胞增生仍显著,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血管基膜完整。对照组:治疗前后毛细血管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后第3天见血管出芽增生,而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管基膜不完整。结论VAC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出芽增生,并加强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血管基膜恢复完整,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