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对重度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34例重度癌痛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观察。采用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FPS-R)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止痛效果和抑郁缓解,同时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药量、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1);研究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HAMD17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HAMD17评分亦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治疗第4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平均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能有效控制重度癌痛,改善抑郁症状,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止痛健骨方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优势。方法:随机将7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20 d,治疗组在第7-20天给予止痛健骨方汤剂口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数字疼痛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均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PS均增加(P 0.05),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治疗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均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痛健骨方能在对骨转移癌疼痛患者起到止痛作用的同时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报》2020,(2):384-387
目的:观察止痛健骨方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优势。方法:随机将70例骨转移癌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20 d,治疗组在第7-20天给予止痛健骨方汤剂口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数字疼痛分级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均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PS均增加(P <0. 05),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日均剂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止痛健骨方能在对骨转移癌疼痛患者起到止痛作用的同时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使用剂量,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Pain Vision法及NRS、KPS、QOL评分比较中度癌痛患者经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吗啡即释片两种不同滴定方式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度癌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羟考酮组及吗啡组,每组30例。羟考酮组患者进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直接滴定治疗,吗啡组患者则口服即释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的PD值、NRS、KPS、QOL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羟考酮组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24 h、72 h时P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72 h时KPS及QOL评分与24 h相比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羟考酮组总体不良反应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中度癌性疼痛治疗中,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相较于吗啡片起效快、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拟外敷癌痛止痛贴膏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难治性癌性疼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难治性癌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外敷癌痛止痛贴膏治疗,对比疼痛治疗效果、数字疼痛评分(NRS)、羟考酮应用剂量、爆发痛次数、疼痛缓解平均起始时间、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每日睡眠时间,监测血清中相关致痛介质、免疫调节因子水平。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44/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治疗1 d、治疗1周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的疼痛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羟考酮应用剂量减少,爆发痛次数更少,疼痛缓解平均起始时间显著缩短(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显著升高,焦虑SAS评分更低,睡眠时间显著增加,血清中致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明显降低,β内啡肽(β-EP)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1 d、治疗1周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的血清中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拟外敷癌痛止痛贴膏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难治性癌性疼痛安全有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中SP、PGE2、β-EP、IL-2含量以镇痛、增强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增加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对癌性疼痛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舟山医院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中重度癌性疼痛,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剂量范围20~100mg/24h,观察组患者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剂量范围140~640mg/24h,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 vs. 79.2%,χ2=5.779,P=0.016);观察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9% vs. 41.6%,χ2=3.953,P=0.047)。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增加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具有较好的疼痛控制效果,镇痛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止痛方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骨转移癌痛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肾活血止痛方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疼痛缓解度、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服用情况(药物维持剂量,滴定达维持剂量时间)、生存质量评分(kamofsky,KPS),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NRS评分均呈进行性下降(P0.05),观察组用药14 d后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14 d后,与治疗3天(d3)比较,两组疼痛控制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在服药第7、14 d后,观察组疼痛控制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持续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明显减少(P0.05),且服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滴定达维持剂量时间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KP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止痛方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转移癌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20-12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痛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各42例,对照组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爆发痛次数与NRS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有效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痛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MNP)的疗效,为临床更好地治疗癌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实验组在行盐酸羟考酮剂量滴定基础上联合加巴喷丁,对照组依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的吗啡或盐酸羟考酮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活动期及静息期疼痛评分、暴发痛发生次数、盐酸羟考酮日平均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第14天静息期NRS评分和活动期NR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暴发痛发生次数较对照组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盐酸羟考酮日均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MNP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可为临床治疗MNP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8例给予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照组28例仅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观察2组癌性疼痛及缓解情况,比较2组癌性神经痛疼痛评分和起效时间。结果:56例患者中1例终止治疗,55例患者总疼痛缓解率为72.7%;2组患者骨痛、软组织痛、内脏痛和神经痛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痛缓解程度2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痛经治疗3、4、5和7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P结论:甲钴胺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癌性疼痛特别是癌性神经痛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急诊胸痛评分预测急诊胸痛患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风险的价值。方法 根据急诊胸痛评分(Emergency Department Assessment of Chest Pain Score,EDACS)计算出分值,对于<16分者视为低危患者,对于≥16分者视为高危患者。比较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ACS和非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EDACS分值,并分别计算EDACS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心源性胸痛患者EDACS分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ACS患者分值明显高于非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值与心绞痛患者分值近似。以EDACS≥16分诊断心源性胸痛为标准, EDACS的敏感度为71.77%,特异度为87.62%。以EDACS≥16分诊断ACS为标准,EDACS敏感度为72.92%,特异度为83.98%。以EDACS≥16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为标准,EDACS的敏感度为71.02%,特异度为25.31%。结论 EDACS能较好地鉴别心源性胸痛患者,尤其是ACS患者,但是不能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EART评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645例,排除由于肿瘤、风湿等导致的疼痛患者84例和失访患者11例,纳入研究共55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HEART评分和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患者首次治疗后24 h正畸疼痛评分与咬合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愿受试者78例,统一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分别计测粘戴固定矫治器前(T0)与粘戴24 h后(T1)静息牙痛视觉模拟评分(SO-VAS)和用力紧咬时的咬合牙痛视觉模拟评分(BO-VAS)、咀嚼效能(ME)、咀嚼次数(MT)、最大咬合力(MF)及咬合速率(SO),观察矫治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并探讨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1)固定正畸24 h后患者BO-VAS和SO-VAS均上升,且BO-VAS[(59.49±19.06)mm]明显高于SO-VAS[(23.21±20.80)mm].固定矫治24 h后,患者出现咬合功能障碍,表现为ME、MT、MF及SO与T0比较均降低(P<0.05).(2)BO-VAS与ME、MT、MF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SO-VAS与咬合功能障碍之间未表现相关关系.结论 固定正畸后首日,咬合功能障碍分级与疼痛分级之间无明显量级对应关系,VAS分级尚不能完全代表咬合功能障碍等级,但用BO-VAS反映患者咬合功能障碍程度的可信度高于SO-VAS.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88-91
目的 探讨HEART 评分联合D-二聚体(D-D)对不同病因致命性胸痛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 年3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致命性胸痛患者64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因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4 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组(21 例)、急性肺栓塞组(19 例)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D-D、肌钙蛋白Ⅰ(CTnⅠ)检查结果及HEART 评分。以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进一步分析HEART 评分联合D-D 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平均年龄高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组与急性肺栓塞组,D-D、CTnⅠ检查结果及HEART 评分低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组与急性肺栓塞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主动脉夹层组D-D、CTnⅠ检查结果及HEART 评分低于急性肺栓塞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ART评分联合D-D 诊断致命性胸痛不同病因的准确率为96.88%(62/64),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病因的致命性胸痛患者HEART 评分及D-D 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使用HEART 评分联合D-D检查能够为鉴别致命性胸痛的病因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孔健华 《当代医学》2021,27(11):3-6
目的探讨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中急性胸痛评分的应用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急性胸痛在本院就诊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不同状态患者急性胸痛评分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分析急性胸痛评分对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情况。结果行急诊PCI术、急诊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为TIMI评分,行急诊PCI术、随访30 d内死亡、急诊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为GRACE评分;TIMI评分可预测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行急诊PCI术、急诊入院(P<0.05),GRACE评分可以预测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随访30 d内死亡、急诊PCI术、急诊入院(P<0.05)。结论与TIMI评分相比,GRACE评分是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的较好指标,能有效判断急性胸痛患者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行急诊PCI术、急诊入院、随访30 d内死亡等不良预后风险,并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拔戳揉捻法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肱骨外上髁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拔戳揉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连续治疗2周,隔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肘部疼痛VAS评分和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试验)疼痛VAS评分方面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疼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整体改善率接近于优。[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程度,拔戳揉捻手法缓解疼痛作用优于外用扶他林加护肘治疗;拔戳揉捻手法在缓解肱骨外上髁炎患者肘部疼痛方面安全、有效、稳定。  相似文献   

17.
TRPA1又称ANKTM1,是TRP离子通道超家族中的一员,可以将冷刺激、化学刺激以及机械刺激转化为内向电流,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并参与痛觉的形成。本文主要介绍TRPA1在炎性痛、内脏痛和神经源性疼痛感受中的作用,以期为TRPA1作为开发新型镇痛药的新靶点提供参考依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癌性疼痛为临床上最为常见、最难治疗的两种慢性疼痛。为研究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制作出许多动物模型。文章介绍了中枢性损伤、周围神经损伤以及疾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和癌性疼痛等常见动物模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心脏评分法(HEART)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评分对急性胸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湖北省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收治的378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6周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33例和非MACE组3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观察3种评分方法对MACE的预测效能,Kaplan-Meier法计算发生MACE的累积风险函数。结果 MACE组年龄、高血压病史、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高于非MACE组,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低于非MACE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是急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均P?<0.05)。 HEART评分预测MACE的AUC为0.915(95% CI:0.882,0.941),高于GRACE评分的AUC [0.709(95% CI:0.660,0.754]和TIMI评分的AUC [0.778(95% CI:0.733,0.819)],其特异性94.8%,敏感性75.8%。生存分析显示,HEART高分组MACE发生风险高于中分组和低分组(P?<0.05)。结论 HEART评分是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和预测MACE发生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止血带加压性疼痛对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的影响以及实验前受试者心理状况对疼痛反应的预测性。方法受试者为15名健康年轻成年男性。实验前让受试者填写知情同意书,填写6项心理学量表,以便衡量受试者的心理状况。记录其实验前心率与血压。然后进行3次左上臂(非利手边)止血带加压,连续记录受试者疼痛程度(pain intensity,PI)和不适程度( pain distress,PD),加压速度为10 mmHg/ s(1 mmHg =0.133 kPa)。同时记录各次加压前的疼痛阈值(pain threshold,PT)及每次加压刺激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1)受试者实验前的恐惧量表测量的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各次加压性疼痛的疼痛阈值变化之间呈负相关(r1=-0.58,P=0.02)。2)疼痛刺激时,心率会随之增加(P〈0.03)。3)受试者经每次止血带加压性疼痛刺激,疼痛程度和不适程度都会逐渐升高。结论1)恐惧评分可以预测止血带加压性的疼痛阈值。2)疼痛刺激能增加心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