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摘 要〕 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浊理论从现代中医视角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中医对血流动力 学及血液成份病变认识,填补了传统中医学在微观领域认识的空白,周晓娟副主任医师从血浊理论出发,针对颈动脉 斑块,提出正本清源等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7 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 10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 DSA 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结果:颈动脉超声共检出斑块 364 块,其中钙化斑块 213 块,脂质性软斑块 86 块,混合斑块 65 块,两种检查方式对斑块性质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SA 共检查 316 个血管节段,其中 146 个血管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包括轻度狭窄 32 个,中度狭窄 57 个,重度狭窄 39 个,血管闭塞 18 个。DSA 检查共检出斑块 372 块,其中钙化斑块 231 块,脂质性软斑块 83 块,混合斑块 58 块;以 DSA 检查结果为标准,超声检查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 95.89 %、97.65 %、96.84 %。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颈动脉超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及动脉狭窄情况。方法:选择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8 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择同期 100 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52 ± 0.32)mm,高于对照组的(1.32 ± 0.13)m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能够充分反映动脉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多种危险因素,同时探讨血脂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成都地区60岁以上干部人群139例体检资料,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无斑块组(59例)与有斑块组(80例),将两组的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血脂、血压)进行统计学和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血脂四项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颈动脉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人颈动脉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年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脂四项、血糖、血肌肝、血尿酸、BMI、吸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中年龄、血脂、血压之间的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颈动脉斑块的因素,结果年龄及SBP进入回归方程,血脂四项均被排除。血脂四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小于0.6(P〉0.05),对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结论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主要受年龄及收缩压影响,而血脂四项指标对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不确切,血脂对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没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差异。方法:选取肇庆市端州区华佗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均对两侧颈动脉开展超声检查,后依据IMT mean 分成增厚组(n = 62)与正常组(n = 36),依据斑块性质分成无斑块组(n = 60)、高回声组(n = 18)与低 / 混合回声组(n = 20),依据狭窄程度分成 0 % ~ 30 % 组(n = 70)与≥ 30 % 组(n = 28),统计不同组别的一般资料差异,将有差异项带入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 IMTmean、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卒中史、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属于 IMTmean 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60.5 % 的变化;年龄、吸烟史、收缩压、高低密度脂蛋白属于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32.8 % 的变化;吸烟史、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属于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15.6 % 的变化。结论:超声评估 CAS 有关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之间不完全相同,其中IMT mean 和其的关系最为密切,颈动脉狭窄其次,而易损斑块与其关系最小,形成易损斑块和狭窄可能和炎症等非传统性因素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脂和血常规 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选择双能 X 线吸收法测量 BMD,且相 关资料齐全的健康体检人群 2765 名,分析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与这些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人群骨量减 少发生率为 48.7 %,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 12.3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清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在 BMD 正常组和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低身高和体质量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和低高密度脂蛋白是骨量 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和血脂水平是影响 BMD 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改善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收的48例体检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体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接受个性化健康管理,所有患者的干预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体检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高危人群中医体质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来我院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的脑梗死高危患者89例。对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颈动脉超声指标结果、内膜中层厚度以及斑块数量予以比较。结果:通过对体质出现的频次统计发现,痰湿质出现的频次明显高于其他体质(P<0.05),不稳定斑块出现的几率大于稳定性斑块和颈动脉增厚(P<0.05);通过对收缩末期血流速度的观察发现,平和质PSVLCCA、PSVRICA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PSVRCCA、PSVRICA的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超声显示,在颈动脉左、右侧的IMT值比较中,痰湿质较其他体质类型有明显的增厚(P<0.05);在斑块数量比较中,气虚质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P<0.05)。结论:对脑梗死高危人群中医体质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直观检测出超声下颈动脉斑块结果,可了解颈动脉斑块人群体质分布情况及中医体质对斑块严重程度的影响,为从中医体质角度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以深圳市保健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检异常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深圳健康保健管理工作提供 相应对策。方法:选取 2021 年深圳市保健人群中 31215 名体检对象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数据,进行分组比 较与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保健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异常比例分别为 18.81 %、14.52 %、19.67 %、 27.18 %。4 个观察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保健人群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Р < 0.001),男性的异常比例均高 于女性,青、中年及男性血脂、尿酸异常明显较高。结论:应重视保健人群健康管理,从健康体检着手,采用保健指 导与健康教育结合方式,以体检 – 干预 – 预防为主线服务;针对体检异常人群适时开展干预措施;并根据不同性别、 不同年龄段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和措施来改善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究中医证型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医院脑病科200例住院治疗并且接受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00例,分别比较两组不同症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进行比较,对不同中医证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本次研究发现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阴虚阳亢为12.7%,...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量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阳两虚证(10例),痰湿壅盛证(14例),阴虚阳亢证(28例),肝火亢盛证(8例)及30例正常血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力超声对颈总后壁的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测量,同时注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高血压病各证型与正常对照组的IMT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高血压病组各证型之间IMT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IMT值比较,阴阳两虚、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火亢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比较,差别也非常显著,高血压病各证型之间斑块积分值比较,痰湿壅盛>阴阳两虚>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结论: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法可作为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月后,2组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TG、TC、LDL—C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月后,治疗组颈动脉癍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斑块数量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和IMT均小于对照纽(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在本科室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经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出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例作为观察对象(试验组1),另随机选出100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例作为对照组1。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得出结论,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颈动脉斑块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然后把100例有斑块的病例再次分为试验组2和对照组2各50例,试验组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另服用本科室经验方—软脉化斑汤,对照组仅服用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晚1次,两组病人均低脂饮食及适当锻炼。观察12周,重新测定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并重新进行体质辨识,通过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经过12周的治疗,试验组斑块的大小及性质变化优于对照组,经缩小及稳定斑块治疗,患者的原体质评价得分已有明显降低。结论:与无颈动脉斑块的病例比较,有颈动脉斑块的病例体质辨识中首先以痰湿质、瘀血质,其次以阳虚质为多见。软脉化斑汤与瑞舒伐他汀协同使用,有助于缩小颈动脉斑块,并增强其稳定性。缩小及稳定斑块有助于体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影响,探讨心痛方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痛方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心痛方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疗程均为2个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PS、PSGL-1、PLA、PMA的表达量。结果心痛方与对照药物均能明显抑制PS、PSGL-1、PLA、PMA的表达(P0.01),治疗组对PLA、PMA的影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痛方对PS、PSGL-1、PLA、PM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心痛方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减少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因素不同组合对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即高脂、高蛋氨酸及球囊拉伤术,通过不同组合建立4个模型组,分别为高脂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结合高蛋氨酸组,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各模型组给予相应饲料喂养,第4周后各球囊拉伤术组行颈总动脉球囊拉伤术,12周末测定血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相关指标对4个模型组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三因素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Hcy、血清hs-CRP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1)。各模型组间比较,三因素组斑块面积以及管腔狭窄率明显。结论:高脂、高蛋氨酸结合球囊拉伤术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较其他模型组明显,血清hs-CRP升高显著,提示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倾向,表明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球囊拉伤术造成内皮损伤三者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易损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法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疗效及其对血清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或)厄贝沙坦控制血压,用阿托伐他汀钙调节血脂;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控制血压方案上,给予益气化痰方治疗。2组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压情况,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进行总体评价。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以及OPN。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70.96%(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1.17±0.28)mm比(1.43±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亦明显小于对照组,(3.12±0.73)cm~2比(3.94±0.96)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4.29±1.52)mmol/L比(5.37±0.87)mmol/L、TG(1.74±0.43)比(2.65±0.68)mmol/L与LDL(1.65±0.89)mmol/L比(2.87±1.12)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DL(1.94±0.41)mmol/L比(1.23±0.38)mmol/L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外周血OP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方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的临床证候,不仅能够抑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且能通过减少TC、TG、LDL及OPN的水平和提高HDL水平,从而起到抑制脂质斑块形成及保护颈动脉器官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庞潇丽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029-2031
目的探寻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患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血清CRP、UA水平检测,分析颈动脉斑块数量与CRP、UA的关系。结果2处和≥3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RP和UA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1处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RP和UA水平与无斑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与UA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RP和U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数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UA水平,可以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绝经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机可概括为脏腑虚损,肝肾亏虚,阴阳失调,痰火瘀结,形成人迎脉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痛方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PLT-WBC相互反应相关因子CD40/CD40L表达探讨心痛方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心痛方,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灵,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证候、心电图、颈动脉斑块、IMT、CD40、CD40L.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心电图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IM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白细胞与血小板总的CD40、CD40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除白细胞上的CD40L比较无差异外,白细胞上的CD40、血小板上的CD40及CD40L以及总的CD40及CD40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痛方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且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结气郁证患者的CD40/CD40L表达.  相似文献   

20.
唐娜娜  刘中勇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667-1669
目的:观察熄风化痰祛瘀法治疗风痰瘀阻型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风痰瘀阻型EH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熄风化痰祛瘀剂。予硝苯地平缓释片、辛伐他汀片治疗。提示:熄风化痰祛瘀法治疗EH不仅可明显改善患者全身证候,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辛伐他汀片,降压、调脂疗效好,还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CCA粥样斑块面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以达保护EH患者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