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用Frog磨牙远移器推磨牙向远中,并配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结合X线头影测量,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U6-Ptm(mm)、U6-PTV(mm)分别平均减少2.20mm(P<0.01),2.81mm(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明显向远中移动,同时U6-SN(°)减少2.53°(P>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无远中向倾斜。即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远中向的整体移动。结论:Frog磨牙远移器可实现磨牙整体远移,是不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改良钟摆式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观察改良钟摆式矫冶器在远移上颌磨牙方面的咋用及效果。方法:挑选23名患者,其中男10名、女13名一平均年龄12.6岁.患者均为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恒牙列且下颔牙弓排列较好。政良钟摆式矫治器是新近研制的一种远移上颌磨牙的装置,它焊接于两侧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的带环上,其支抗是腭侧的Nance腭托。本研究采用l50g力的Ni-Ti螺旋椎簧远移上颌第一磨牙,于活疗前与磨牙连到安氏I类关系后用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颌磨牙的远移效果。结果:上领磨牙平均整体远移5.1mm,平均远移时间为3~6个月,前牙覆(牙合)减少2.9mm,覆盖增加3.4mm;远移完成后,为防止远中移动的上领磨牙向近中移动而造成复发,用Kance腭托将纠正后的安氏I类(牙合)关系保持3个月。结论:改良钟摆式矫浩器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攻型微螺钉作为强支抗远移上下后牙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成人牙列拥挤患者25例,在上颌颧牙槽嵴区和(或)下颌磨牙后区或颊棚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作为支抗远中移动上下后牙,通过临床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下后牙矢状向移动距离、远中倾斜度、腭平面、牙合平面以及下颌平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达到预期效果,微螺钉治疗过程中均保持稳定。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平均远中移动距离(4.12±0.66)mm、(3.22±0.25)mm(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上下第一磨牙远中倾斜、腭平面、牙合平面、下颌平面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攻型微螺钉能发挥绝对强支抗作用,可有效地远中移动上下后牙,解除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方法: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疗效.方法: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3例安氏Ⅱ类,上颌拥挤量5~7mm,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的临床病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了预期矫治效果。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腭平面的夹角(6/ANS—PNS)、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到过翼上颌裂点作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距离(6-coronal/PTV)、上颌第一磨牙根尖到PTV的距离(6-apical/PTV)、上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到PTV的距离(6-CEJ/PTV)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种植体均保持了稳定,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结论:利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是不拔牙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解除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Keles滑动杆的一种改良方法,评价应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矫治安氏II类错疗效。方法:6例安氏II类错伴上前牙拥挤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11.5~13岁,不拔牙矫治,用改良Keles滑动杆远中移动双侧上颌磨牙结合直丝弓矫治器矫正。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由远中变成中性,磨牙向远中整体移动,前牙拥挤得到矫正。结论:改良Keles滑动杆可以整体移动上颌磨牙,快捷而有效,同时支抗丢失少,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GMD矫治器与传统磨牙远移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春鹏  杭望雁  李菲菲  侯铁军  李岩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407-1409,I0007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GMD矫治器与传统磨牙远移技术的对比研究探讨该矫治器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对48例因上颌磨牙前移所导致的安氏II类错牙合患者,分别使用GMD矫治器、钟摆矫治器与口外弓进行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非拔牙矫治,通过矫治前及磨牙远移到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中,以上几种方法最终都实现了推磨牙远移的目的,但是GMD矫治器的磨牙移动更接近于整体移动,支抗控制也强于钟摆矫治器。结论:GMD矫治器能够有效、快速地远移磨牙,是一种新的有效远移磨牙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磨牙整体远移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轻中度拥挤病例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成年正畸患者30例,根据治疗需要在双侧磨牙区各植入一枚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推上颌磨牙远移。记录患者治疗前(T0)、治疗结束时(T1)及治疗后3年(T2)的影像及模型资料。通过比较三个时间点患者头影测量值的差异,以观察微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磨牙整体远移的远期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27.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6.3个月。治疗结束时,U6牙冠远移平均值为4.4 mm,U1牙冠腭侧移动值为3.4 mm,牙冠向腭侧旋转3.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年,U6在矢状向与轴倾角的变化与正畸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P-FH与PHF/AFH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时,磨牙移动基本为冠根整体移动,并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对上颌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的牙源性安氏Ⅱ类错伴发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16例,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至上下颌第一磨牙呈中性偏近中关系,测量矫治前后模型,对其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①远中移动时间平均(5.1±1.4)月,拥挤度平均减少(8.40±2.01)mm;前牙覆盖较矫治前平均增加0.43mm;前牙覆平均减小0.32mm②上颌尖牙、前磨牙、第一磨牙间牙弓宽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前磨牙间增加最多,第一磨牙次之,尖牙间增加最少;③上颌第一、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间牙槽弓、基骨弓宽度均有增加,第一磨牙间增加最多,前磨牙次之,上颌尖牙间增加最少;④牙弓长度方面:牙弓前段无明显改变,仅增加0.10mm(P>0.05),而牙弓后段长度与矫治前相比增加了3.12mm(P<0.001),上颌的牙槽弓长度与基骨弓长度分别增加了3.23mm(P<0.01),3.50mm(P<0.01)。结论:①应用摆式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使上颌牙槽弓及基骨有一定的扩宽趋势,有利于牙弓前段拥挤的解除及安氏Ⅱ类错的矫治,进而为非拔牙矫治提供有利依据;②远移上颌第一磨牙同时伴随少量的支抗丧失,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轨道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20例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非拔牙患者,采用双轨道矫治器远移磨牙,在磨牙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后用头影测量分析测量上颌磨牙的远移的效果。结果:20例患者经双轨道矫治器治疗,均获得了间隙,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5.2±1.97)mm,P<0.05,前牙覆牙合减少(2.9±1.02)mm,P<0.05,覆盖增加(3.4±1.86)mm,P<0.05,平均疗程5~7月,结论:双轨道矫治器可以有效地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OJ、U1-SN、U1-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正畸疗程平均为(19.35±1.29)个月,对照组平均为(24.02±1.21)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口外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更好地保护磨牙支抗,缩短正畸疗程,更有效地改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凸度及覆牙合覆盖关系。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种植体支抗不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微种植体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及特点。方法:患者12例,均为安氏II类错,面型基本正常,上牙弓拥挤度〉8mm,在上颌颊侧牙槽骨共植入24枚微种植体,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术前后行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结果:12例重度拥挤患者治疗后均达到满意效果,牙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面型良好,治疗前后SNA、SNB、U1-NA未见明显变化(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距离5.48mm(P〈0.01),其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种植体推磨牙向远中能成功的非拔牙矫治重度牙列拥挤,种植体支抗在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口外弓配合唇档远移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岚  刘鑫  刘遥  段银钟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71-1072,i0009
目的:研究口外弓配合唇档远移磨牙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选择15例恒牙早期上颌轻度牙性前突或轻、中度拥挤的安氏II类患者,应用口外弓配合唇档,通过X线头影测量观察其上颌磨牙及前牙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应用口外弓配合唇档推磨牙向远中3~6个月后,II类咬合关系恢复至安氏I类关系。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平均移动4.14mm,上颌中切牙向唇侧移动0.66mm。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方法运用得当,口外弓配合唇档就能获得较满意的远移磨牙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改良钟摆矫治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于接受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Ⅱ类错he患者,可以通过推上颌磨牙远移来矫正磨牙关系,缓解上颌牙列拥挤。推磨牙远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口外牵引、Cetlin活动板、Wilson弓需要患者的配合,而Herbst矫治器、Jasper jumper、磁力排斥法、钟摆式矫治器、Jonesiig矫治器对于患者配合的要求不高。许多研究表明,这些装置在推磨牙远移的同时,会产生诸如上颌第一磨牙倾斜、支抗丧失(即前磨牙的近中移动、倾斜和伸长)、上唇前突、下颌平面的顺时针旋转及面下1/3高度增加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采用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的Ⅱ类高角病例中远中移动上颌全牙列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Ⅱ类成人高角病例,双侧上颌磨牙区植入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实现上颌全牙列远移。通过对比头颅侧位片来分析矫治前后侧貌以及上颌磨牙和中切牙的变化情况。结果:头影测量分析比较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明显远中移动同时伴有冠远中倾斜和少量压入,参与研究病例的正畸效果都达到预期。治疗中,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种植体稳定。结论:设计远中移动上颌牙列的成人Ⅱ类高角病例,配合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治疗结果良好,是不拔牙解除Ⅱ类关系,矫治上颌牙齿前突,轻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GMD远移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观察GMD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方法:20例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的非拔牙病例,用GMD矫治器颊舌侧同时推双侧磨牙向远中,力值各约0.03kg,以Nance腭托和前牙作为支抗,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20例患者运用GMD矫治器治疗后,均获得了所需间隙,平均疗程4.3个月,其中最大间隙8.5mm,最小4mm,平均约5.8mm(P<0.001)。矫治前后第一磨牙和第一前磨牙倾斜变化不大(P>0.05),而切牙出现唇倾,平均3.2°(P<0.05)。结论:GMD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方式基本上为整体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的应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7例(男2例,女5例),年龄15~30岁,平均18.7岁。轻中度拥挤,拥挤度平均4~5mm,或伴上中线偏移,或侧貌较突者。采用单侧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联合自制式滑动杆推磨牙向后,恢复上下磨牙的中性关系,保持上颌磨牙两侧对称,推力250g。疗程3~5个月,平均4个月。通过临床评价和矫治前后的照片和模型分析其治疗的有效性。结果:7例患者有效地应用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矫正了单侧磨牙Ⅱ类远中关系、轻中度拥挤、中线偏移或恢复上颌磨牙两侧对称,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远移侧上颌第一磨牙远中平均移动4.2mm,平均移动速度1.05mm/月。结论: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式滑动杆单侧推磨牙向后,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容易取得患者配合,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种植体与口外弓作支抗推上颌磨牙远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分别以微小种植体作支抗和利用颅部作支抗,推上颌第一磨牙向远中,比较其临床效果及矫治特点。方法:患者16例,其中8例采用口外唇弓推磨牙,为对照组,8例采用种植体作支抗推磨牙,为实验组,共植入16枚微小种植体位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颊侧牙槽骨内。将Ni-Ti螺旋弹簧压缩后置于上颌第一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速度和距离,在近远中方向、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及上切牙的位置变化,衡量磨牙的移动方式和特点,评价支抗强弱。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结果: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移动距离3.9mm,疗程6.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0.5°;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1.5°;磨牙颊向移位0.8mm;上颌中切牙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实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移动距离4.5mm,疗程4.5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0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为0.9°;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5.5°;磨牙颊向移位0.9mm;上颌中切牙长轴角度基本无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在推上颌磨牙远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但种植体支抗更强。并且对患者的依赖性降低,大大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与钟摆矫治器远移上颌磨牙进行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方法:将28例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远移上颌磨牙。测量上颌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颊舌向、垂直向的位置变化以及水平向的扭转变化,以衡量磨牙的位置改变。并通过上中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支抗强弱。结果:种植体作支抗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5.2mm,疗程4.4个月,平均移动速度1.2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4.6°;磨牙颊向移位1.6mm;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4.9°;上颌中切牙位置基本无改变。钟摆矫治器组上颌第一磨牙平均远中移动3.5mm,疗程4.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8mm/月;磨牙长轴向远中倾斜角度12.6°;磨牙颊向移位0.5mm;磨牙发生远中舌向水平旋转约2.8°;上颌中切牙切端向远中移动0.5mm。结论:两种方法比较,种植体的支抗更强,未见前牙支抗丧失,且二者磨牙的移动方式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