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40例,分别给予闭合复位治疗、切开复位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掌倾角、桡骨长度以及尺偏角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让桡骨长度有效恢复,促进恢复腕关节功能,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行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为闭合复位组,42例行切开复位桡骨远端掌侧钢板内固定术为切开复位组。结果:9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闭合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20、21、6、3例,优良率82.0%;切开复位组优、良、可、差分别为18、19、4、1例,优良率8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92,P0.05)。两组患者6周时影像学测量及8周时腕部功能情况比较,切开复位组优于闭合复位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对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不如内固定精确,桡骨茎突长度、掌倾角、尺倾角复位后存在一定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采用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患者40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治疗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移位等指标,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移位等指标均明显好转,但是观察组恢复更好(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手术切开"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患者腕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60例,甲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治疗,乙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治疗,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7%)相比于乙组(83.3%)更高,术后6个月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也优于乙组,两组对比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接近,组间比较P 0.05。结论切开复位相比于闭合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有助于提升患者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掌侧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钛板(LCP)内固定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使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钛板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使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EF)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观察组患者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和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掌侧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钛板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且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的4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为内固定组,同期接受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的42例为外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缩短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固定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与外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1.11%(41/45),外固定组为71.43%(3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外固定组为9.52%(4/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能明显恢复患者关节解剖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舞钢市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5例。非手术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和尺骨移位。结果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和尺骨移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远期效果相近,对于中老年患者或稳定性骨折患者可考虑行非手术治疗,避免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切开复位组(33例)与闭合复位组(33例),切开复位组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予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恢复与功能情况。结果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2±2.3)周和(10.8±2.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恢复情况以及腕关节功能评价情况均优于闭合复位组。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可靠恢复桡骨长度,可早期功能锻炼,缩短康复时间,获得理想的复位质量和疗效。  相似文献   

9.
蔡穗东  符瑜亮  陆武泽 《海南医学》2016,(18):3044-304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A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46%,对照组为93.33%,观察组B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90.63%(29/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27%(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A型和B型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桡骨短缩值为(2.415±0.589) 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66±0.776) mm,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12.331±1.553)°、(2.123±7.44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423±0.817)°、(6.158±4.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相当,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则明显不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2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施行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以及治疗6个月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比对照组恢复快,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能明显促进腕关节功能复位,患者预后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式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骨代谢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外固定组予以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内固定组予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功能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血清TXB2、6-Keto-PGF1α、CTX-Ⅰ、RANKL、O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组治疗后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治疗后的TXB2、CTX-Ⅰ、RANKL水平高于外固定组,6-Keto-PGF1α、OPG水平低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面各有优劣,外固定组虽然在解剖复位方面不及内固定组,但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68例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40例,切开复位铜板螺钉固定治疗28例.通过桡骨远端的解剖复位程度(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等指标来评价两组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解剖复位程度X线评估结果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05),手术组优于手法复位组,而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及手的握捏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不一定要解剖复位,可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从而避免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25-1528
目的:分析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显露挠骨远端骨折后完成接骨板的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和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X线片结合功能评价比较复位后三短一长棒与两长棒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三短一长棒外固定架固定组)和对照组(两长棒固定组),每组20例。手法复位后如局部骨折块不稳定者,通过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骨质缺损严重者局部小切口人工骨材料填充,关节面不平整者切开复位,必要时克氏针固定。测定术前、术后2~4 d及术后8~12周的桡骨下关节面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茎突相对于尺骨茎突的短缩值,术后6~8月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2组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显著大于术前,而桡骨短缩程度则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治疗组掌倾角和尺偏角增大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优良率为85.0%,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短一长棒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预后优于两长棒固定,X线检查对预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治疗中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计抽取62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入我院治疗,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使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分组对比患者治疗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角度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2例患者手术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分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掌倾角以及尺偏角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褥疮、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患者掌倾角以及尺偏角恢复的促进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夹板固定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6%,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组为72.1%,两组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复位时间与闭合复位夹板固定组对比,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优良率较好,但该方法需要进行手术切开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术后的恢复有一定影响,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骨折复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探讨腕关节功能与复位程度的关系,确定治疗方案。方法对86例65岁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和非手术组(局麻下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定期摄片检查,于术后一年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挠骨长度及腕关节活动范围,并按肩臂手残障DASH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二组效果。结果术后一年随访,影像学评价: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挠骨长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DASH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程度虽不如手术治疗,但腕关节功能与手术治疗基本相同,仍可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同时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均行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按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是否行手术治疗内固定,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石膏托外固定),各30例。均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患者的X线片情况以及腕功能优良率。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背伸及桡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背伸及桡骨高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优良率为90.0%,高于非手术治疗组的46.7%(P0.01)。结论: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建议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杜勇鑫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5056-505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用随机抽签法选取8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分成手法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各40例进行对比研究。评价术后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切开复位组掌倾角和桡偏角优于对照组(P<0.05),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手法复位组(P<0.05)。结论基于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整体预后效果的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更具优势,建议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比较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实施延期和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7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不同时间,以双盲法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予以对照组采用早期方式手术治疗,予以研究组采用延期方式手术治疗,观察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尺偏角和掌倾角情况对比,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Gartland-Werley评分和Lidstrom骨折复位评分情况比较,两组组间数据差异同样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症,采取延期与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二者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延手术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