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染hTCRVβ8.4基因后健康人PBMC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对起源于乙肝病毒的肝癌细胞株BEL-7402杀伤活性的改变。方法:将hTCRVβ8.4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并转染健康人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PBMC中TCRVβ8.4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活性法检测重组质粒转染后PBMC对癌细胞BEL-7402的杀伤活性。结果:TCRVβ8.4在基因转染后淋巴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与BEL-7402共培养后,基因转染组CD3^ TCRVβ8.4T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BEL-7402刺激后免疫细胞活化,表达CD122的细胞数量增多,表达CD19(B细胞活化的标志)的B细胞增加;重组质粒转染后,PBMC对肝癌细胞BEL-7402杀伤活性增强;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重组质粒转染的PBMC使BEL-7402凋亡。结论:hTCRVβ8.4基因修饰可显著增强淋巴细胞在超抗原BEL-7402刺激下的增殖及免疫细胞活化,基因修饰后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癌特异性识别基因TCRVβ7.1表达重组体转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后对T细胞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和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方法: 以肝癌特异性T细胞受体Vβ7.1转染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TCRVβ7.1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p-ERK)的改变;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量。结果: TCRVβ7.1基因转染健康人PBMCs并得到有效表达,转染TCRVβ7.1基因的PBMCs 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后ERK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1)。p-ERK1/2水平与T细胞激活有关。ELISA结果表明,转染PBMCs细胞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后,IFN-γ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组,而IL-4无明显改变。结论: TCRVβ7.1转染PBMCs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后,ERK信号通路被激活,IFN-γ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体外肿瘤抗原活化T细胞模型,研究活化后T细胞的功能特点与分化方向。方法将肝癌BEL-7402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协同刺激分子抗CD3、CD28单抗共培养(初次刺激组),或与经肝癌细胞刺激的PBMC共培养(再次刺激组),共培养时间分别为24、48、72h。另设靶细胞对照组和PBMC对照组。各组实验均设6孔。以流式细胞仪分析PBMC经肝癌细胞刺激后CD45RO+T细胞比例变化;MTT法检测活化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活化T细胞IFN-γ,和IL-4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表面Fas配体表达和T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表达水平,并比较初次刺激组与再次刺激组T细胞免疫效应的差异。结果健康人PBMC在肿瘤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作用下,CD45RO+T细胞比例逐渐上升,共培养72h时为(16.1±0.9)%,明显高于PBMC对照组[(2.4±0.3)%,P〈0.05]。活化T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4h为(28.4±6.7)%、48h为(60.4±6.2)%、72h为(78.0±9.3)%];IFN-γ,分泌水平升高,共培养48h时为(932±117)ng/L,明显高于PBMC对照组[(157±30)ng/L,P〈0.05]:T细胞表面FasL表达增加至(8.1±1.8)%,明显高于PBMC对照组[(0.5±0.2)%,P〈0.01];肿瘤抗原刺激后,TCRVβ的表达水平与PBMC对照组相比有所增加。再次刺激组CD45RO+T细胞比例、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IFN-γ分泌水平及Fas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初次刺激组。结论成功建立了体外肿瘤抗原活化T细胞模型。活化T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效应,并向Th1和Tc1方向分化;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免疫效应更为迅速、强烈,表现出一定的记忆特性。  相似文献   

4.
TCRVβ7.1基因修饰T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TCP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PdWA3.1vβ7.1后转染健康人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PdWA3.1Vβ7.1基因表达,改良MIT法检测TCRVβ7.1基因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结果:TCRVβ7.1基因转染可显著增加正常人PBMC该基因表达,转染前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乳腺癌细胞株杀伤活性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用TCR基因修饰可明显提高正常人PBMC对乳腺癌细胞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TCR Vβ7基因转染PBLs的表达及抗肝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TCRVβ7基因转化到淋巴细胞后研究肝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 :用RT PCR的方法扩增出TCRVβ7基因 ,克隆到表达载体pLXSN上 ,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 ,将重组载体导入淋巴细胞 ,然后将淋巴细胞作用于肝癌细胞 ,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表型和用激光共聚焦检测TCRVβ7 1基因的表达 ,肝癌细胞作超微结构分析。 结果 :TCRVβ7基因表达的跨膜蛋白显著增多 ,而且淋巴细胞增多 (P <0 0 5 ) ,肝癌细胞出现凋亡。结论 :TCRVβ7亚家族具有识别肝癌抗原的作用并能激活T细胞的杀伤肝癌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将TCRVβ7基因转化到淋巴细胞后对肝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TCRVβ7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LXSN上,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载体导入淋巴细胞,然后淋巴细胞作用于肝癌细胞,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表型,肝癌细胞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具有TCRVβ7基因表达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肝癌细胞出现凋亡。结论:TCRVβ7亚家族具有识别肝癌抗癌抗原的作用并能激活T细胞的杀伤肝癌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识别肝癌抗原的TCRVβ7亚家族克隆转基因后的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将TCRVβ7基因转化到淋巴细胞后对肝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方法用RT-PCR的方法扩增出TCRVβ7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LXSN上,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载体导入淋巴细胞,然后将淋巴细胞作用于肝癌细胞,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表型,肝癌细胞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具有TCRVβ7基因表达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肝癌细胞出现凋亡。结论TCRVβ7亚家族具有识别肝癌抗原的作用并能激活T细胞的杀伤肝癌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DC-CIK共培养细胞(DC-CIK)联合索拉菲尼( sorafenib)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不同细胞因子促进DC及CIK细胞成熟后混合共培养.MTT法检测用药后BEL-7402细胞增殖的情况CCK8试剂盒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联合索拉菲尼对BEL...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CFSE和AnnexinV对靶细胞进行染色,建立一种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效应的新方法.方法 应用磁珠分 OT-Ⅰ 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小鼠CD8+CTL细胞和脾脏树突状细胞(sDC),将2种细胞和鸡卵蛋白(OVA)抗原肽共培养65 h后分析其细胞分裂增殖、IFN-γ和IL-4细胞内因子及穿孔素、颗粒酶等效应分子的表达特性,收获具备杀伤效应的CD8+CTL细胞.利用预先激活的小鼠CD8+CTL细胞作为效应细胞,CFSE标记的同系小鼠脾细胞作为靶细胞,体内体外2种条件下利用AnnexinV染色靶细胞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效应,并与CFSEhigh和CFSElow标记靶细胞检测体内CTL杀伤效应的经典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OT-Ⅰ初始CD8+CTL细胞体外活化培养后有4个分裂峰,54.1%的CTL细胞表达IFN-γ,0.78%的细胞表达IL-4,穿孔素、颗粒酶2种CTL效应分子均为阳性表达,CD8+CTL细胞已经具备CTL杀伤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OVA+靶细胞在共培养条件下,AnnexinV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条件下[(62.4±3.5)%比(28.3±2.2)%,P<0.01],OVA-的AnnexinV阳性靶细胞比例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4.8)%比(17.3±2.9)%,P>0.05].共培养条件下OVA+靶细胞其AnnexinV阳性细胞比例也明显高于OVA-靶细胞(P<0.01),在分离培养条件下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的CD8+CTL细胞所介导的杀伤效应具有抗原依赖性和部分的细胞接触依赖性.体内CTL实验中,利用CFSE和AnnexinV双标记的方法检测出靶细胞的杀伤率高于未孵育OVA抗原肽的对照组靶细胞[(52.63±8.12)%比(13.84±4.37)%,P<0.01].而同等条件下利用CFSEhigh和CFSElow双标记的方法检出靶细胞杀伤率为41%.结论 CFSE和AnnexinV双标记靶细胞的方法检测CTL杀伤效应与单纯的使用CFSEhigh和CFSElow标记靶细胞方法有很好的可比性,该策略为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杀伤功能的方法学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Foxp3转染小鼠CD4+CD25-T细胞抑制NK细胞活性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Foxp3基因到小鼠CD4+CD25-T细胞,以研究体外诱导获得的调节性T细胞对NK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携带Foxp3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转染初始CD4+CD25-T细胞,以获得持续性高表达Foxp3的CD4+ T细胞模型。CD4+Foxp3+ T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后,用[51Cr]标记的YAC-1细胞检测NK细胞的杀伤毒性。在TGF-β阻断实验中,通过Transwell共培养实验以及向细胞共培养体系加入抗TGF-β抗体,并检测NK细胞杀伤毒性。结果:逆转录病毒转染初始CD4+CD25-T细胞,成功建立了表达Foxp3的CD4+T细胞模型,转染后1周Foxp3阳性表达的T细胞比例为38.0%。CD4+Foxp3+ T细胞在与NK细胞共培养的24 h和48 h后,对NK细胞的细胞毒性杀伤效应的抑制率分别为42.9%和22.7%。在CD4+Foxp3+ T细胞与NK细胞的共培养体系中加入抗TGF-β抗体后,其抑制率分别由原来的42.9%(24 h)、22.7%(48 h)变为3.2%(24 h)、2.1%(48 h)。在Transwell共培养实验中与NK细胞直接接触的Foxp3+CD4+T细胞可以诱导NK细胞免疫抑制,而没有直接接触的Foxp3+CD4+T细胞则不能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强制性表达Foxp3的CD4+CD25-T细胞可以在体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NK细胞的细胞毒性杀伤作用。转染 Foxp3的CD4+CD25-T细胞对NK细胞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与转染后T细胞表面表达TGF-β有关。  相似文献   

11.
TCR Vβ7.1基因对IL-1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R Vβ7.1基因与IL-1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S识别和杀伤中的效应机制和相互作用。方法:用脂质分别包裹TCR Vβ7.1基因和IL-12基因并转染健康人PBMC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S,流式细胞仪检测TCR Vβ7.1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IL-l2基因在MCF—7/S中的表达及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改良MTT法检测TCR Vβ7.1基因修饰PBMC对IL-12基因转染前后MCF—7/S的杀伤活性。结果:TCR Vβ7.1基因和IL-l2基因在PBMC和乳腺癌细胞MCF—7/S中稳定表达;ELISA法检测提示IL-12基因修饰前后肿瘤细胞。淋巴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细胞毒活性检测表明IL-12基因修饰可明显增强TCR Vβ7.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S的杀伤作用。结论:TCR Vβ7.1基因修饰CTL及IL-l2基因修饰乳腺癌细胞株共培养,提高了CTL的杀伤作用,说明TCR识别基因与杀伤基因在抗肿瘤效应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特异性TCR基因转染T细胞被肿瘤抗原激活后,记忆性T细胞的分化情况,并明确其表型特征和免疫功能。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重组TCR腺病毒感染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TCR表达效率。AFP表位肽刺激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TCR基因转染T细胞经抗原刺激后,记忆性T细胞标志分子表达。MTT法检测T细胞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靶细胞凋亡比例。ELISA法检测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IFN-γ与IL-2分泌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3 d后,外源TCR表达比例接近30%。特异性TCR基因转染可有效促进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活化,CD45RO+细胞比例逐渐上升至接近50%。CD45RO+细胞以CD62L–CD44+表型为主。此后CD62L+细胞比例逐渐上升。最终出现分群明显的CD62L+CD44+TCM表型细胞。特异性TCR基因转染能够促进T细胞杀伤AFP+靶细胞,诱导靶细胞凋亡,并促进IFN-γ分泌。抗原预先刺激能够进一步增强TCR基因转染T细胞抗肿瘤免疫效应。结论 TCR基因转染能够有效促进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活化。经肿瘤抗原预先刺激的TCR基因转染T细胞将启动记忆性T细胞分化,在再次遭遇表达相同抗原的肿瘤细胞时发挥更为强烈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人乳头状瘤-16(HPV-16)E6E7重组腺病毒(pAd-E6E7)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观察基因修饰的DC疫苗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致使CaSki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将pAd-E6E7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制备DC疫苗,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的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小鼠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物(CD40、CD86、MHCⅡ和CD11C)。DC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与CaSki细胞共培养后,采用DAPI、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CaSki细胞凋亡情况。结果:pAd-E6E7成功转染体外培养的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转染效率约为40%~50%,成功制备了HPV16 E6E7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疫苗,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经DAPI、TUNE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明CaSki出现凋亡。结论:以带有HPV16 E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DC制备基因修饰的DC疫苗,诱导CTL致使CaSki细胞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肝星状细胞(HSC)作用于γδ T细胞进而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流式细胞术分离获取健康志愿者与肝癌患者的外周血γδ T细胞,使用TranswellTM小室共培养LX-2细胞和γδ T细胞。ELISA检测γδ T细胞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含量,CCK-8法检测HepG2的增殖能力,Transwell^(TM)侵袭实验检测HepG2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LX-2细胞共培养后,γδ T细胞分泌IFN-γ量增加,健康志愿者组IFN-γ分泌量增加比肝癌患者组更明显。共培养后γδ T细胞对HepG2细胞增殖、侵袭的抑制能力增强,且健康志愿者组抑制效果增强较肝癌患者组更明显。结论 HSC可以活化γδ T细胞、促进其分泌IFN-γ,进而增强γδ T细胞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CpGODN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CpGODN在BALB/C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抗肝癌免疫中的作用。方法:CpGODN联合肿瘤抗原(TAg)体外刺激BMDC,流式细胞术检测受刺激BMDC表达CD80的阳性率,ELISA检测受刺激BMDC分泌IL-12(p70)的水平,MTT法检测活化BMDC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联合CpGODN和TAg体内预激小鼠获得CTL,检测CTL对肝癌细胞株Hca-F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CpGODN联合TAg体外可明显激活BMDC,诱导BMDC膜表面CD80的表达,刺激BMDC分泌高水平IL-12,促进BM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体内联合应用CpGODN和TAg诱导的CTL对Hca-F具有强大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其诱导作用明显强于TAg,与细菌脂多糖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相近。结论:CpGODN体外能有效促进小鼠BMDC的分化、增殖和成熟,体内与TAg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CTL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靶向CD19分子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D19-CAR-T)与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相比,是否可以提高对CD19+的套式淋巴瘤细胞的杀伤率。方法通过基因合成和分子克隆手段构建CD19-CAR片段,将CD19-CAR片段克隆到慢病毒载体上,然后用慢病毒对T细胞进行转染。利用PCR、蛋白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检测目的蛋白在T细胞上的表达。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CD19阳性的Jeko-1、Rec-1、Maver-1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30%、17%和32%,而CAR-T细胞对上述3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分别为78%、60%和75%。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对CD19阴性的293T细胞的杀伤效率为13%,CAR-T细胞对293T细胞的杀伤效率为24%。结论经CD19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可特异性识别CD19分子,对CD19阳性的套式淋巴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显著高于未被基因修饰的T细胞,显示出CD19-CAR-T在套式淋巴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与NOD/SCID小鼠抗原共培养后, TCR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方法:将NOD/SCID小鼠外周血MNC、骨髓、胸腺及脾细胞反复冻融3次制成可溶性抗原, 分别与Ficoll-Hypaque法分离的脐血MNC共培养.第15天和第20天, 分别收集细胞提取RNA, 用RT-PCR扩增人TCRVβ亚家族基因, 并用基因扫描进行T细胞克隆性分析.结果:扩增前脐血T细胞表达大部分Vβ亚家族, 经NOD/SCID小鼠抗原诱导后, TCRVβ亚家族T细胞呈限制性表达, 某些Vβ亚家族基因(Vβ10、 11)呈寡克隆性增殖, 而某些Vβ亚家族基因(Vβ2、 15、 16、 19)呈寡克隆表达的趋势.结论:NOD/SCID小鼠抗原可刺激脐血T细胞选择性增殖, 提示在建立人源化NOD/SCID小鼠免疫模型时应考虑所存在的GVHR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iR-211对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介导的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19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通过qRT-PCR检测肝癌组织中miR-211和PDL1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检测人肝癌HepG2、HCCLM3细胞和人正常肝上皮细胞HL-02中miR-211和PD-L1表达水平。将HepG2细胞分为miR-NC组(转染miR-NC)、miR-211组(转染miR-211),检测2组细胞中miR-211和PD-L1表达水平以及NK-92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1和BIN1的靶向关系。再将HepG2细胞分为miR-NC+oe-NC组(转染miR-NC和oe-NC)、miR-211+oe-NC组(转染miR-211和oe-NC)及miR-211+oe-BIN1组(转染miR-211和oe-BIN1),检测各组细胞中miR-211、BIN1和PD-L1表达及NK-92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211和PD-L1表达呈正相关(r=0.600 7,P=0.001)。与HL-02细胞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R-183对肝癌细胞MHC-Ⅰ类相关蛋白A/B(MICA/B)表达和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作用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实验设置miR-con组、miR-183组、anti-miR-con组、anti-miR-183组、pcDNA组、pcDNA-CX3CL1组、antimiR-183+si-con组、anti-miR-183+CX3CL1组、对照(NC)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83和CX3CL1 m 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X3CL1、MICA和MICB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表面MICA/B的表达;NK细胞与肝癌细胞共培养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肝癌细胞与NK细胞共培养后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183和CX3CL1的靶向关系。结果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miR-183高表达,CX3CL1、MICA和MICB低表达。干扰miR-183表达和过表达CX3CL1,肝癌细胞中MICA、MICB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与NK细胞共培养后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升高,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率显著升高(P<0.05)。miR-183靶向调控CX3CL1,沉默CX3CL1逆转了干扰miR-183对肝癌细胞MICA/B表达和NK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结论抑制表达miR-183可增加肝癌细胞MICA/B表达,增加NK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X3CL1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肠癌RNA转染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的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提取的CT 2 6小鼠结肠癌细胞RNA作为抗原物质 ,体外转染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 ,回输小鼠体内 ,观察其抗肿瘤效应 ;同时平行比较传统肿瘤冻融抗原体外冲击单核细胞的抗肿瘤效应。方法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以GM CSF诱导培养获取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纯度 ;Trizol法提取获得CT 2 6细胞总RNA ,应用TransMessenger体外转染单核细胞 ,对照组单核细胞以肿瘤冻融抗原冲击 ;LDH释放法检测小鼠体内CTL杀伤活性 ,观察各组小鼠成瘤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小鼠骨髓细胞经诱导培养后 ,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单核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 >95 % ;提取的CT 2 6细胞总RNA体外经Trans Messenger介导转染单核细胞后 ,回输小鼠 ,可以诱导体内生成高水平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活性 ,使小鼠获得抵抗后继CT2 6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能力 ,并显著高于肿瘤冻融抗原冲击的单核细胞回输组。结论 :抗原提呈细胞经肿瘤总RNA转染后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CTL ,有效地诱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