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林贵喜 《中原医刊》2003,30(22):7-8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将36例心房纤颤并发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房纤颤并发脑梗死往往发病急骤、病情重、意识障碍程度深,常伴心功能不全、并发症发生率高。梗死灶大多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梗死面积往往较大。结论:心房纤颤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老年人,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且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是由于不同原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在欧洲,每年有170000人因肝硬化而死亡。肝硬化患者通常会并发一些特殊的心脏功能异常,这被称为"肝硬化性心肌病",以心脏收缩和舒张反应迟钝及心脏电生理异常为主要特征。心房纤颤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目前研究表明:多种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多种炎性疾病均为心房纤颤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肝硬化患者并发心房纤颤的研究很少,但在肝硬化患者中经常观察到因各种因素触发心房纤颤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肝硬化同样可能是心房纤颤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就目前肝硬化并发心房纤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现阶段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达2.6亿,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约65%的老年人会发生高血压,而心房纤颤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心房纤颤发生率逐渐升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70岁的老年人心房纤颤发生率为9%,心房纤颤血栓栓塞事件及心功能恶化导致的致死及致残率严重威胁人们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合并脑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7例合并心房纤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合并心房纤颤的脑卒中患者神经系统损害较严重,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结论:心房纤颤是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且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继忠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591-592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3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发病类型多样,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是心脏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老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及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可引起血液动力学恶化及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国外研究表明,非风湿性心房纤颤做为独立危险因素可使栓塞的发生率增加50%[1],故非风湿性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日益重要。现将我科1992~1998年进行抗凝...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纤颤(AF)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的情况.方法:对我院近5年180例老年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老年人心房纤颤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分别为11.2%、17.5%、71.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56.67%),冠心病次之(47.22%),其他还包括老年性瓣膜病(23.89%),甲状腺功能亢进(6.11%).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P<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5.00%,华法令应用率为4.44%.结论: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病,血栓栓塞是老年人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心房纤颤以减少脑栓塞、心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对65例心房纤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心房纤颤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结论:心房颤动一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二是心房、心室发生重构,三是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积极有效的治疗心房纤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心房纤颤合并颈内动脉系统栓塞的临床疗效,并与内科基础治疗相对照。方法:将63例心房纤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血液流变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对治疗心房纤颤合并颈内动脉系统栓塞有显著疗效,在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非心脏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加 ,在大于 80岁的人群中 ,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已超过 1 0 %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的血栓栓塞并发症较无心房纤颤者增高 4~ 5倍 ,另外许多病人心房纤颤发作后有明显的心悸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常需及时有效的治疗 [1]。顿服负荷量普  相似文献   

11.
Atrial fibrillation is the commonest sustained cardiac arrhythmia. It accounts for >35% of all hospital admissions for cardiac arrhythmia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es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creases the mortality of a population by up to twofold. The risk of stroke increases from 1.5%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50-59 years of age to up to 23.5% for such patients aged 80-89 years. Although the diagnos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s usually straightforward, effective treatment is not.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rhythm control of atrial fibrillation can best be achieved,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rhythm versus rate control, the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with antiarrhythmic drugs after cardioversion,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embolism. Finally, the recent advances in various non-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ill b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2.
鲜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0):113-114,116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收治的120例因心房颤动而就诊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病因及发病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增高;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均为心房纤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原因,持续性房颤患者也比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大。结论影响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因素主要有高龄、冠心病、高血压、持续性房颤以及高血压伴糖尿病。抗凝治疗的效果能够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按是否合并心房附壁血栓分为两个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AF患者左房血栓的危险因素有:单纯二尖瓣狭窄;联合瓣膜病;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结论左室射血分数的下降是RHD合并AF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单纯二尖瓣狭窄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存在使左房血栓形成的风险下降。  相似文献   

14.
张雪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27-102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对脑卒中的预后影响。方法:筛选了2005年至2010年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心房颤动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80例脑卒中患者中,40例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发生率达15%,而对照组住院死亡发生率为5%,心房颤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房颤合并脑卒中16人,住院死亡率25%,房颤合并脑卒中24人,住院死亡率8%。结论: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组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快速型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也较心房颤动合并脑卒中患者住院死亡率高。二者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宾承国 《河北医学》2014,(4):602-605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 IC )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病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高血压( OR =6.872,95%CI=2.319-20.364)、TG升高(OR =3.429,95%CI=1.826-6.439)、糖尿病(OR =4.418,95%CI=2.013-9.696)、心房颤动(OR =2.932,95%CI=1.526-5.633)是IC患者发病的风险因素,其预测缺血性结肠炎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727、0.773,0.701。结论:临床对伴有房颤、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疾病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早期进行结肠镜和病理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军离休干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和治疗等相关情况。方法选择68例70岁以上海军离休干部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中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持久性房颤的分别为14.7%、13.2%、72.1%;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原因(67.6%、50.0%、52.9%);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9.1%。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海军离休干部房颤的主要原因;房颤患者中持久性房颤比重高;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率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多因素分析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以探讨其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5 4例房颤患者分为两组 :血栓阳性组 (2 6例 )和血栓阴性组 (2 8例 ) ;另选 3 5例无房颤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非房颤组。用心脏彩超测定其LA内径 ,用ELISA法测定其TAT、GMP_14 0、vWF、D_D水平 ,对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LA内径增大 (OR =1.3 74,P =0 .0 42 )、vWF(OR =1.0 3 1,P =0 .0 3 0 )和D_D浓度增高 (OR =7.5 65P =0 .0 15 )为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单个危险因素中 ,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灵敏度较高的是LA内径 ,特异度较高的是D_D。随着独立危险因素的增多 ,诊断血栓栓塞的特异度增高 ,但灵敏度下降。结论 :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是LA内径增大、vWF和D_D浓度增高 ,且D_D浓度增高的评估价值优于其他因素。结合多个危险因素 ,可提高诊断房颤血栓栓塞的特异性 ,更可靠地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3-1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长间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7年6月房颤患者127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指标(LAD、LVEDD、LVSDD、IVS、LVPW、EF)及动态心电图中是否伴有长间歇及长间歇次数。根据患者是否伴有长间歇分为房颤伴长间歇组与房颤不伴长间歇组。结果房颤伴长间歇组与房颤不伴长间歇组比较,LAD显著增大(P0.05);两组间LVEDD、LVSDD、IVS、LVPW、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示长间歇次数与LAD大小呈正相关(P0.05),与LVEDD、LVSDD、IVS、LVPW、E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房颤伴长间歇会导致患者左房增大,可间接导致心功能的恶化,且随长间歇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该院收治的房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及非房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特征及入院时的相关检查指标,对房颤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生率14.2%,其中有10例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余患者未进行任何干预;②房颤组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及合并肺部感染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③房颤组年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NIHSS评分高于非房颤组;④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高﹑NIHS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是影响房颤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生,年龄﹑高血压﹑高血糖﹑NIHS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是影响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