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通塞脉片联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24例仅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肢静脉血管再通情况以评估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塞脉片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AS)组织中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饲料饲养及腹腔注射维生素D3针建立AS模型,应用通塞脉片对其进行干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MMP-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TC、TG、LDL-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TC、TG含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TC、TG、LDL-C浓度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内膜和中膜仅见散在棕黄色颗粒状阳性染色物质,模型组和干预组可见较多的棕黄色颗粒状阳性染色物质,且模型组阳性染色物质部分融合成片.模型组和干预组MMP-2阳性标记物面积分别为(177.15±4.37)μm2和(96.45±18.13)μm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通塞脉片干预能降低血脂,抑制MMP-2的表达,有效作用于大鼠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产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2 0 0 0年 1月~2 0 0 2年 10月 ,我们用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病 110例 ,并设立对照组 ,兹报告结果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均为神经内科门诊患者 ,按照挂号单上单号和双号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神经根型 ) 5 5例 ,男 2 3例 ,女 32例 ;年龄 31~ 6 5岁 ,平均 4 2 5岁 ;对照组 4 0例 ,男 16例 ,女 2 4例 ;年龄 30~ 5 5岁 ,平均 4 0 3岁。治疗组 (椎动脉型 ) 6 5例 ,男 2 8例 ,女 37例 ;年龄 4 0~ 6 7岁 ,平均 5 1 5岁 ;对照组 6 0例 ,男 2 5例 ,女 35例 ;年龄 4 6~ 6 5岁 ,平均 5 0 8岁。… 相似文献
5.
通塞脉片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 30例 )和治疗组 ( 30例 ) ;对照组用肠溶阿斯匹林、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 ;治疗组加用通塞脉片 (党参、黄芪、当归、牛膝、银花等 )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血液流变学。结果 :近期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 5 3.38%、94% ,对照组分别为 2 3%、60 % ;对主要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的改善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通塞脉片能增强外周血液流量及抑制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6.
通塞脉片对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成药通塞脉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药通塞脉片,每服6片,日3次。观察临床主要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等变化。结果 通过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指标,表明通塞脉片总有效率为74.8%,末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塞脉片治疗下肢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慢性顽固性周围血管病之一,多发于男性青壮年.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复发率高,国外对本病的研究颇多,但治疗效果较差,高位截肢率为28%. 相似文献
8.
通塞脉片体外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与方法
1.1药品及试剂通塞脉片稠膏由江苏南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其浓度为每ml浸膏含生药7.68g。黄连稠膏,由中日友好医院药理室制备。以上两种药品实验前分别稀释至1g/ml,后再分别配制成1:1、1:5、1:10、1:20剂量组。改良布氏肉汤250g/瓶,购于北京宝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成药通塞脉片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通塞脉片,每服6片,日3次.观察临床主要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等变化.结果通过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指标,表明通塞脉片总有效率为74.8%,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塞脉片治疗下肢早期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塞脉片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简称脉管炎 )是慢性顽固性周围血管病之一 ,多发于男性青壮年。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复发率高 ,国外对本病的研究颇多 ,但治疗效果较差 ,高位截肢率为 2 8%。国内研究本病采取了以中医中药为主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针 ,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高位截肢率仍为 2 .5 %~ 9.5 %。因此从中药中开发出安全、高效的药物成为当前医药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通塞脉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研制生产的独家产品 ,具有培补气血 ,养阴清热 ,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的功效 ,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脱疽 )的毒热症的治疗 ,功效显著 ,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患者均给予通塞脉片治疗,疗程为3月。结果: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4%。治疗后患者外分泌腺功能各项指标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患者血沉、Schirmer试验、口腔唾液流率等实验室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通塞脉片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通塞脉片高剂量组、通塞脉片中剂量组、通塞脉片低剂量组。除正常组正常喂养外,其他组均饲以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_3建立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主动脉病变情况并测定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及外周循环内皮细胞(CEC)数。结果:通塞脉片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数,减轻主动脉病变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通塞脉片通过减少自由基产生,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发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物质和分子作用机制。经分子对接、分子-靶蛋白网络分析发现,通塞脉片中有97个分子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蛋白产生较好的相互作用(对接得分大于等于7),其中37个分子可作用于2个以上靶点,且具有较高的介数,推测这37个分子可能是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活性成分群。同时,所预测活性成分中含有较多的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提示该2类成分应在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研究中重点关注。靶点网络特征分析显示,通塞脉片主要活性成分可通过与Toll样受体(TLR1,TLR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3,MMP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5-脂氧酶(5-LOX)、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PPARγ)等22个主要靶蛋白作用,起到调节炎症、增加斑块稳定性、保护内皮细胞、参与血脂调节及抗凝等作用,从而参与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不同环节的调控,最终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该研究揭示了通塞脉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药效物质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印证了通塞脉片多成分、多靶点、整体调节的作用特点,为后续系统进行通塞脉片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塞脉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 ,心痛”范畴 ,其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 ,心脉痹阻。病理变化表现为本虚标实 ,治疗当以益气、活血、通脉为主。 1999年以来 ,我们用具有培补气血、养阴清热、活血化瘀、通调脉络、攻补兼施的通塞脉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病 4 0例 ,并与复方丹参片分组比较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参照 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参照 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诊治研究座谈会制订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 ,且符合下列条件 :6 0岁以上 ,每周心绞痛发作 1~ 2次 ,静息心电图有 ST—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给予血液透析与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通塞脉片治疗,治疗1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8%;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塞脉片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塞脉片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2组各自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脂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0%;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0%。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塞脉片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塞脉片系由当归、牛膝等中药制成的片剂,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样品中的当归、牛膝等进行定性鉴别,并对样品中的齐墩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方法简便,专属性及重现性较好,可作为通塞脉片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9.
通塞脉片治疗高血压性ED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男科门诊中 ,性功能障碍 ( Erectile dysfunctionED)由高血压引起的不在少数。高血压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已得到病人的共识 ,但对高血压引起的 ED,病人认识不多。我科近年采用通塞脉片治疗高血压性 ED,资料显示确有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共观察 1 0 0例 ,均为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对实验性缺血性中风的药效学作用。方法:取SD雄性大鼠108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通塞脉片Ⅰ组、通塞脉片Ⅱ组、通塞脉Ⅲ组。观察通塞脉片对电凝法所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的影响;对插线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对急性实验性小鼠不完全脑缺血的影响实验进行研究。结果:对电凝法所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的影响:通塞脉片Ⅱ、Ⅲ组的行为学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Ⅱ、Ⅲ组脑梗死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通塞脉片Ⅱ、Ⅲ组动物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Ⅲ组升高SOD活性,降低蛋白含量及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插线法所致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通塞脉片Ⅱ、Ⅲ组存活率较模型组高。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小时及24小时,通塞脉片Ⅱ、Ⅲ组行为学明显低于模型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率通塞脉片Ⅱ、Ⅲ组与模型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Ⅲ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通塞脉片Ⅲ组能延长急性脑缺血的小鼠存活时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塞脉片能改善脑梗死后的神经行为障碍、缩小梗死面积;对临床改善脑缺血缺氧的症状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