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吕怡  吕吉元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05-106
目的探讨太原市12~18岁青少年体质量指数(或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测量太原市5所中学16357名12~18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和血压,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BMI与血压的关系。结果 (1)在控制年龄、性别的影响后,12~18岁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存在相关性,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1=0.358(P0.01)r,2=0.280(P0.01);(2)肥胖组的SBP值最高,超重组次之,而正常体重组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6,F2=6.57,P0.01);三组间DB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0,F2=8.75,P0.01);(3)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间高血压患病率(χ12=1099.73,χ22=830.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96和5.27。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17.93%和31.93%。结论太原市12~18岁青少年的BMI与血压独立存在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的中学生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陈亚滨 《中外医疗》2012,31(22):133+135-133,135
目的分析儿童高血压与儿童营养过剩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将儿童的体重指数(BMI)作为营养状况指标,应用整群分层及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60名儿童的血压及BMI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排除年龄、性别的影响后,儿童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BMI均是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5和0.2264(P〈0.05);SBP和DBP值随BMI增加而增加(P〈0.05)。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以及SBP与DBP超标率均随BMI增加而增高。SBP、DBP与BMI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BMI和年龄对SBP和DBP值有影响(P〈0.05)。在调整年龄因素后,高一级体重分类,患高血压的RR是低一级的2.21倍;其RR的95%CI为2.09~2.68。结论儿童的SBP、DBP与BMI独立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南昌市居民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南昌市居民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其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南昌市180户家庭,对其15~80岁的常住人口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1.78%(73/437),BMI为22.18kg.m-2。中青年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女性BMI≥25kg.m-2的SBP、DBP值均明显高于BMI<18、18~24.9kg.m-2(均P<0.01),男性、女性BMI≥25kg.m-2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BMI<18、18~24.9kg.m-2(均P<0.01)。BMI值升高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在群众中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防止超重及肥胖的发生,保持适宜的BMI值,从而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李弘磊  ;周玲  ;杨涛  ;范红旗 《医学综述》2014,(23):4382-4384
目的研究肥胖对糖脂代谢及血压的影响,并探讨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南京市大厂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肥胖患者31例作为肥胖组,33例超重患者为超重组,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及体质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和体质量指数(BMI),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FPG、FINS、HOMA-IR、UA、TC、TG、HDL-C及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超重组的FINS、HOMA-IR、TG、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L-C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组FPG、TC、SBP、DB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超重组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FINS、HOMA-IR、TG、UA显著高于超重组(P<0.05或P<0.01),HDL-C则显著低于超重组(P<0.01),两组FPG、TC、SBP、DB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其病理生理机制促进了代谢综合征其他组分,如血糖、血脂及血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体质量指数(BMI)变化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以本院体检的200例女性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BMI水平将其分为超重肥胖组80例和体质量正常组120例。全部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个体BMI,同时测量记录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的测定。统计BMI水平不同的两组女性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累积发病率,并分析BMI变化与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肥胖组的SBP、DBP、FPG、TG及TC水平均显著高于BM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发病危险性较正常组显著增加;SBP、DBP、TG及TC水平随BMI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超重、肥胖是其他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6.
王晶 《基层医学论坛》2023,(14):116-118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12月到北京铁路局中心卫生防疫站会城门门诊部进行常规体检的500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体重指数(BMI),并分析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BMI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5);70岁以上人群BMI显著高于55岁以下人群(P<0.05);男性人群中超重及肥胖率明显高于女性人群,且男性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DBP、SBP、FPG、2 hPG、TC、TG及LDL-C等指标更高,HDL-C更低(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DBP、SBP、FPG、2 hPG、TC、TG及LDL-C等指标更高,HDL-C更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超重组及肥胖组的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检出率更高(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的高血脂检出率显著更高(P<0.05)。BMI与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体检人群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青少年血压与肥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08—2009年间给延边地区安图县4所高中毕业生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指标,其中资料完整的汉族学生共为1 658人.[结果]男生及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0.8%和7.8%,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其RR值为0.323(95%CI:0.239~0.436).男生及女生血压偏高组的身高、体重、BMI、SBP、DBP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单变量线性分析结果表明,SBP、DBP水平均呈随着BMI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BP和DBP与身高、体重、BMI、腰围和臀围均显著相关,WHtR仅与DBP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血压与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延安市男性上班族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1268名男性上班族进行问卷调查和测量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等。结果研究对象的粗超重率43.38%,粗肥胖率10.57%;标准化超重率42.02%、标准化肥胖率10.58%。BMI与年龄无直线相关,分别与FPG、TG、TC、SBP、DBP有正的直线相关关系和数量依存关系(P〈0.05);BMI分别与TG、TC、SBP、DBP的偏相关系数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是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随着BMI的增高患病的危险性增大,都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延安市男性上班族超重肥胖的流行水平在全国处于高水平,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必须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和个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成都市龙泉驿区7~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以及肉类、脂肪和脂肪酸摄入现状,并初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成都市龙泉驿区1 811名7~15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测量分别收集膳食和体格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BMI标准差评分(BMI SDS)、腰围/身高比值(WHtR)、超重率和肥胖率,通过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正常体质量、超重肥胖儿童肉类、脂肪、脂肪酸摄入情况的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肉类、脂肪、脂肪酸低、中、高摄入量组间超重率、肥胖率、BMI SDS及WHtR的差异。结果 成都市龙泉驿区7~15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0.34%,肥胖率为6.59%。男生超重率(12.05%)与超重肥胖合并率(18.97%)均高于女生(8.55%,14.80%)( P<0.05)。总肉类、红肉、白肉及脂肪供能比摄入情况均为女生高于男生,总肉类、红肉、白肉、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P<0.05)。女生中,超重肥胖组平均每日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高于体质量正常组;BMI SDS与WHtR均随脂肪供能比增加而升高,BMI SDS在平均每日单不饱和脂肪酸高摄入量组中最高( P<0.05)。结论 红肉、脂肪供能比、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可能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相关,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青少年不同指标肥胖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2009年间延边地区安图县1 206名高中生体格检查资料,年龄在17~18岁之间.通过体格检查准确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及血压.采用体质量指数(BMI,kg/m2)、WC及腰围与身高比值(WHtR)作为不同指标肥胖:以BMI≥P90界值为整体型肥胖;分别以WC≥P90界值及WHtR≥0.46为腹型肥胖.[结果]朝鲜族WC,WHtR及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平均水平均明显高于汉族,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朝鲜族和汉族不同指标肥胖组的SBP及DBP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WC及WHtR与SBP及DBP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不同指标肥胖与血压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宁夏地区13039名7~18岁回汉中小学生的体质检查资料,以全国学龄儿童第95百分位数值判定高血压,统计分析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控制了年龄、性别、民族后,体重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22和0.125(P<0.001);宁夏地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4.83%,其中超重肥胖学生与体重正常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2.71%和4.16%,两者相比OR值为3.353。结论儿童青少年血压随体重指数的增加而升高,超重及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倍,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抓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居民不同血糖水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2 464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及血压,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血糖(GLU)水平.[结果]朝鲜族人群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青少年儿童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肥胖高血压患儿、非肥胖高血压患儿、单纯性肥胖组和健康自愿者各20例的空腹血清瘦素浓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平均动脉压(MAP),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相对浓度,分析瘦素与上述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纯性肥胖组、非肥胖高血压组、肥胖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②非肥胖高血压组、肥胖高血压组与单纯性肥胖组比较,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单纯性肥胖组(P<0.05).③正常组、单纯性肥胖组、非肥胖高血压组和肥胖高血压组女童的血清瘦素浓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同组男童(P<0.05).④瘦素与体重、BMI、SBP、DBP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之间有相关关系,推测血清瘦素可能参与了青少年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人群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海市南汇区某社区40~64岁人群共515名,进行问卷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等。按BMI值将其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对3组的血压及BMI分析比较,并对BMI与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平均BMI及超重率与肥胖率高于对照组;女性BMI值对高血压的影响更明显(P〈0.01)。除男性收缩压外,不同BMI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收缩压与BMI的相关系数为0.221(P〈0.01)。男女舒张压与BMI相关性分别为r=0.141(P〈0.05)及r=0.180(P〈0.05)。结论40~46岁社区人群BMI对高血压及血压水平均有显著影响,BMI与血压的相关性女性高于男性,BMI与男性舒张压的相关性高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15.
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辉  刘颖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30(6):551-553+556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及其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198例体质指数(BMI)情况分析,探讨超重肥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BMI、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50—70岁人群超重率最高,〉50岁人群肥胖率最高。随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步增高;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检出率亦增高。在肥胖男性高血糖检出率高于女性。〉70岁肥胖人群高血压、高血糖检出率最高,分别为88.46%和82.69%,〈40岁肥胖人群高血脂检出率最高为49.18%。[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率较高,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素兰  梁莉  葛良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75-3179
背景 肥胖高血压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MAU),除了肥胖本身这个因素外,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研究则较少。目的 探讨初诊肥胖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456例,其中肥胖组111例,超重组210例,正常体质量组135例。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肾功能指标、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分析早期肾功能受损发生情况。然后将肥胖组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MAU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患者发生MAU的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超重与体质量正常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MAU阳性率、肌酐、尿酸、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阳性组肥胖患者的空腹血糖、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阴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OR(95%CI)=8.289(2.221,30.936)〕、白昼收缩压〔OR(95%CI)=5.528(1.019,30.588)〕、夜间收缩压下降率〔OR(95%CI)=0.117(0.038,0.360)〕是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生MAU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肥胖高血压患者是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高危人群,空腹血糖、白昼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下降率与肥胖高血压患者发生早期肾功能受损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甲状腺激素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且甲状腺功能正常病人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分为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及肥胖组3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酐(Scr)、尿酸(UA)、BMI等代谢指标并探讨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TSH、TG、LDL-C、Scr、UA、SBP、DBP 7个指标水平均按照正常、超重与肥胖体型逐级上升(P < 0.05~P < 0.01),HDL-C、FT3、FT43个指标水平则逐级下降(P < 0.05~P < 0.01),HbA1c与TC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SH与BMI、LDL-C、TG、TC、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HDL-C呈负相关(P < 0.01),与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P>0.05);FT3与SBP、DBP、Scr、UA、BMI呈正相关(P < 0.01),与LDL-C、HDL-C、TG、TC、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FT4与Scr、UA呈正相关(P < 0.01),与TC呈负相关(P < 0.01),与BMI、LDL-C、TG、LDL-C、HDL-C、SBP、DBP、HbA1c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TG、UA与TSH水平显著相关(P < 0.01);与高血压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病人应密切注意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代谢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04年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6城区30所中学1 804名学生(11~17岁),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200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低体重标准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出生体重、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长学历、职业和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家长填写问卷采集.结果 西安市青少年总超重肥胖率为17.4%(超重率11.2%、肥胖率6.2%),其中男性总超重肥胖率为20.2%,女性为14.4%.低体重率为2.7%.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体重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显著相关(P<0.05).经性别、年龄调整后,城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是郊区的2.7倍(95%可信区间1.8~4.0);家庭富裕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95%可信区间1.04~2.5);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病风险是父母体重正常的1.8倍(95%可信区间1.3~2.5).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西安市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发于城区、经济富裕或父母肥胖的家庭,以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19.
葛晓燕  刘正淑 《重庆医学》2017,(30):4236-4239,4242
目的 探讨青少年健康素养和体质量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6812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性别、自评健康状况、健康行为等个人资料进行收集,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对参与者进行分类(体质量不足、正常、体质量超标、肥胖),并让所有参与者进行青少年健康素养测试,通过调整相关协变量,对青少年健康素养和体质量间的关系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812名参与者,BMI平均值为(18.73±3.82)kg/m2,健康素养测试平均分为(25.01±6.08)分;同健康素养测试得分低于21分的青少年(17.3%肥胖)相比,得分在30分以上的青少年(12.4%肥胖)肥胖可能性低;在控制了变量健康状况自评、健康行为后,健康素养测试在30分以上的青少年体质量不足(RR=0.82,P<0.05)、体质量超标(RR=0.81,P<0. 05)或肥胖(RR=0.93,P<0. 05)的可能性较低;此外,无规律的体育活动、饮用含糖饮料的青少年更有可能体质量超标或肥胖.结论 健康素养和青少年体质量超标、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了避免因肥胖导致的青少年健康问题,建议加强青少年健康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