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声航  阳初玉  徐薇  黄东挺 《内科》2011,6(1):11-1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筛查,其中出现抑郁、焦虑患者为58例,将58例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即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2周、4周及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效果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与抗心肌缺血治疗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128例,随机被均分为黛力新组(给予抗心肌缺血药物联合黛力新治疗)和常规治疗组(单纯抗心肌缺血治疗)。疗程4周时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变化;半年后采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黛力新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84.4%,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9.7%和68.8%(P均〈0.05),黛力新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焦虑评分量表(39.65±7.22)分比(53.30±8.50)分,抑郁评分量表(42.23±8.92)分比(57.47±9.50)分,P均〈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均〉0.05);黛力新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的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均〈0.01)。结论:黛力新治疗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物赛乐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抗抑郁组给予赛乐特20mg/d;常规组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应用消化系统药物。两组均配合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入组者治疗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及FD症状评分。结果 FD病人的SAS和SDS评分与常规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治疗8周后抗抑郁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FD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FD病人普遍存在情绪问题,抗抑郁药物适合治疗有抑郁情绪的FD病人,不仅改善情绪状态而且明显改善FD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有偿献血而感染HIV/AIDS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有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皖北有偿献血感染的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0名HIV/AIDS病人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减轻(t=3.882,P〈0.01;t=3.018,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有偿献血HIV/AIDS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5.
黛力新对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黛力新与降压药联合应用对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患者80例,随机被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降压药联合黛力新治疗,单纯降压药治疗。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血压、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1),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另一组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组(心理干预组)。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在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SAS、SDS、SAQ首次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的SAS、SDS、SAQ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永芳 《内科》2008,3(5):713-714
目的 比较帕罗西汀和马普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1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用帕罗西汀和马普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1—2周起HAMDT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其中治疗后1—2周,帕罗西汀组评分下降较马普替林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6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帕罗西汀组不良反应较马普替林组少而轻。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马普替林相当,但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贯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病期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包括音乐康复疗法、生活能力训练、针灸治疗、亲情陪护等。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紧张性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调查工具,对8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焦虑阳性率病例组为83.75%,对照组为17.50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0.24,P〈0.01);抑郁阳性率病例组为73.75%,对照组为1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P〈0.01)。结论紧张性头痛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8例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及哮喘生存质量评估表(asthma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AQLQ)评分,并作出科学评估。结果①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焦虑与抑郁值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源反应、对自身健康关心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哮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比较黛力新和赛乐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FD病人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无心理障碍者28例为一组;有心理障碍的122例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给予个体化治疗原则,应用消化系统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加服黛力新或赛乐特,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精神症状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心理障碍症状明显缓解(P〈0.01);对照组、无心理障碍症状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P〈0.01);有心理障碍症状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心理障碍症状无明显缓解(P〈0.05)。结论黛力新、赛乐特治疗FD疗效满意,安全性好;黛力新比赛乐特起效更快,更经济。对无精神症状的FD无需合用抗抑郁、焦虑药物。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评估及心身综合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估,观察早期心身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46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采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根据焦虑、抑郁不同程度采用药物治疗辅助心身综合康复干预六周后,再次进行评估。结果:46例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76.09%和71.74%,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后焦虑、抑郁发生率降为45.65%和39.13%(P〈0.01);焦虑、抑郁的程度亦显著改善(P〈0.01)。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老年冠心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生率高,心身综合康复干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蒋美媛 《内科》2013,8(4):358-359,371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降压药基础上联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高血压病伴焦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并进行生活心理干预,对照组用降压药物治疗及生活心理干预,疗程12周。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及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优于对照组(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患者在应用降压药基础上,联合黛力新与生活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降压效果,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4.
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心理异常与症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异常状况,探讨它们与症状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NCC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9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评分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NCCP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5),平均焦虑、抑郁程度高于对照组(P〈0.001)。2、NCCP患者的症状积分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焦虑和抑郁在NCC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碟子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碟脉灵注射液40ml加萄葡糖或生理盐水静滴,对照组予维脑路通0.6静脉滴注,均为每131次,21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HAMD各因子分比较、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C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及HAMD各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在各因子的减分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尤以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迟滞、睡眠障碍、绝望感明显。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抑郁及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6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83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人院时和人院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SDS[(59.26±12.31)分比(53.64±10.73)分]、SAS[(56.28±9.59)分比(48.54±9.17)分]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压及SCL-90量表中除精神病性外所有分值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伴抑郁症状患者通过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否更好地改善IBS相关症状。方法将临床诊断为IBS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0;焦虑白评量表SAS标准分≥53为伴抑郁症状的患者2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取样本106例,随机分成药物抗抑郁治疗组35例(对照组)、心理干预组(药物抗抑郁治疗基础上加心理干预)35例和联合饮食组(心理干预组治疗基础上加饮食指导)36例,疗程6周。治疗期间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理症状白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并追踪其疗效。结果联合饮食组在治疗第4周末和第6周末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4.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57%和62.86%。与心理干预组相比,联合饮食组的总有效率也较高,从心身健康的改善来看,联合饮食组和心理干预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压力的减轻以及饮食的调整,抑郁情绪明显缓解,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束治疗后第12周随访,联合饮食组的复发率仅有5.56%。结论饮食指导联合心理干预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起着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IBS伴抑郁症状患者治疗效果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5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恢复期脑卒中患者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度以上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57.3%。结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故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抑郁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SDS、SAS及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的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焦虑及抑郁程度,效果优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20.
该文了解南京市浦口地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抽取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326例,健康对照组414例;并使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调查对象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高血压病例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总积分及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