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探索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的发生、心电学特点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 ,记录 2 4小时 DCG,记录信息输入电脑分析并加以人工分析。结果 在 2 0 1 1例 DCG资料中 ,6 0例有 NSVT,以冠心病和 /或高血压病为主 (5 1 .7% ) ;其次是心肌病和心肌炎 (1 1 .7% ) ,42例(70 % )发生在日间 ,1 7例 NSVT发生前有 ST段和 /或 T波改变。单形性 VT5 2例 (86 .7% ) ,伴心悸、胸闷痛者 1 6例 ,其中 1 3例 VT频率 >1 70 bpm或发作 1 0阵次 /天以上或每阵持续 1 0次心搏以上。结论  NSVT以器质性心脏病者多见 ,其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有关 ,亦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 NSVT的发生机制多为折返。NSVT发生时有无症状取决于 VT的频率、频繁程度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发生、心电学特点以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记录24小时DCG,记录信息输入电脑分析并加以人工分析.结果在2011例DCG资料中,60例有NSVT,以冠心病和/或高血压病为主(51.7%);其次是心肌病和心肌炎(11.7%),42例(70%)发生在日间,17例NSVT发生前有ST段和/或T波改变.单形性VT52例(86.7%),伴心悸、胸闷痛者16例,其中13例VT频率>170bpm或发作10阵次/天以上或每阵持续10次心搏以上.结论 NSVT以器质性心脏病者多见,其发生可能与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亦可能与心肌缺血有关.NSVT的发生机制多为折返.NSVT发生时有无症状取决于VT的频率、频繁程度及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发生、心电图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记录24h心电图,记录信息输入电脑分析并加以人工分析。结果50例NSVT中以冠心病为主,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病等。共监测到NSVT164阵,其中1~2阵者36例,3~10阵者8例,11阵以上者6例。持续时间最长11s,最短1.5s。提前指数>1,易损指数<1。无R-on-T及室颤。44例发作于白天活动中,6例昼夜发作,8例NSVT发作后心电图T波变异。结论NSVT在无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一般不引起心室颤动,其发生与心肌缺血及交感神经张力有关。临床症状取决于NSVT的频率、频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发作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08年12月在我科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294例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携带式记录盒及回放分析系统进行筛选,并对检出的62例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数患者非持续性心动过速(NSVT)发作阵次少,每阵持续时间短,频率不过快(多在130-150次/min),以单形性居多。结论舒张晚期室早较舒张早期更易诱发NSVT,提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不是心脏猝死的特异性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7.
室性心动过速(VT)易发生心室颤动(VF)而危及生命。常规心电图难以测到短阵发作的VT,因此其病因容易被忽视。现就近年来本院动态心电图所检出的VT68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室性心动过速伴随的不同基础疾病,分别选用利多卡因和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并观察其心室节律,频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104例,显效72例,有效16无效14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诊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非持续性定性心动过速266例。多为冠心病、心肌病,或病因不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及心室晚电位异常者其与碎死有一定的关系,需抗心律失常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屯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总结了92例脑室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资料。结果 脑室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率高;特别是中、重型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率达93.33%,并且临床表现严重,病死率达26.67%。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注意脑室出血患者的心脏受损情况,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争取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对44例男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敏感性比心电图高。全部病例进行24小时连续动态心电医监测结果表明,超声心功图有左室肥厚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无左室肥厚者显著增多(P<0.01)。  相似文献   

13.
VENTRICUALECTOPYINPATIENTSWITHHYPERTENSIVELEFTVENTRICULARHYPERTOPHYDhaifallah(缀福);GongLansheng(龚兰生);ZhangWeizhong(张维忠);YangL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病人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采用12导联同步监护方法,监测88例行结肠镜检查病人结肠镜术前、术中及术后5min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结肠镜术中出现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柬支传导阻滞,ST—T改变以T波低平及ST段压低为主,结肠镜头端途经肝区及回盲部时心率增高,但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肠镜术中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mV发生率为17.05%,与检查前和检查后5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肠镜术前即有心律失常和ST段阳性改变组结肠镜术中及术后5min心律失常发生率和ST段阳性改变率明显高于术前无心律失常和无ST段阳性改变组(X^2=10.91~30.89,P均〈0.01)。结论结肠镜术中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短暂的、一过性的,但对心脏病病人有潜在危险性,应给予相应的监护以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观察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②方法 选择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58例,首次静脉注射胺碘酮3~5 mg/kg,随后静脉泵入维持量1.0~1.5 m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600~1 200 mg/d,以后依病情逐渐减量至口服胺碘酮200 mg/d。初次负荷量心律失常控制无效者,可每隔30 min追加负荷量150 mg。③结果 第1 个24 h胺碘酮静脉用量(1 583.4±216.4)mg,口服用量(803±175)mg,总量为(2 505.0±304.2)mg,心律失常有效控制率为86.21%。不良反应:血压下降4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静脉炎2例,未停药对症处理后好转。④结论 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组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17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全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其就诊原因、体表及动态心电图、电生理、心室晚电位、放射性同位素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作综合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因反复发作心悸、胸闷就诊,7例伴有晕厥,查体无阳性体征。体表及动态心电图均可录及室性早搏,室早连发成串或短阵室速,QRS形态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频率75~150次/min,持续时间最长2min15s超声心动图显示15例右室壁瘤样膨出或变薄。13例伴室壁收缩活动减弱,6例收缩活动消失,8例行心室晚电位检查多为阳性,5例做核素检查示RVEF值<80%。7例8次做电生理检查,测定其窦房结、希氏束电图各值均正常,经右室电刺激可诱发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室速。结论ARVD病变累及右心室、反复发作室早或(和)室速伴胸闷、心悸伴或不伴晕厥,查体无阳性发现,程序刺激可诱发室速。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2例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示QRS时限<0.12秒、呈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偏移的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速经静注异搏定和心律平能中止发作,而对利多卡因静注反应差。并就此类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其中左室IVT9例,右室IVT4例。9例左室IVT中6例消融成功;4例右室IVT中位于右室流出道的2例消融成功,另2例失败,其中1例消融后VT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且药物易于控制。随访3~22个月,1例术后1月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I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42例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资料和特点,讨论了早期后除极与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并探讨各型室速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3例室性早搏R波落在P波上(RonP现象)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RonP现象予告室速或室颤的价值。认为RonP现象对予告室速或室颤比RonT现象敏感,有其特殊的价值。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本文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缺血的心肌或病变的心肌其易损期扩大到心动周期的大部分,故RonP可以激发室速或室颤,特别是舒张晚期的早搏则能够出现传导减慢及单向阻滞易产生持续折返,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RonP现象引起室速或室颤高于RonT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