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莪术是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Val.、广西莪术 C.kwangxiensis s.g.Lee etC.F.Liang或温郁金 C.wengyujin Y.H.Chen etC.Ling的干燥根茎 ,后者习称“温莪术”[1]。据文献报道 ,不同产地的莪术 ,其挥发油的成分相差很大 [2~ 4 ]。用莪术油为原料的制剂 ,中国药典 1 977年版 [5] 有“莪术油注射液”和“莪术油乳注射液”,为抗癌药 ,中国药典 2 0 0 0版收载“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小儿病毒性肺炎。文献报道 ,莪术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 ,莪术醇、莪术酮 [6]和 β-榄香烯 [7] 等具有抗癌作用。我们研制莪术油微球 …  相似文献   

2.
莪术油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温郁金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或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的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含有β-榄香烯(β-elemene)、莪术醇(curcumol)和莪术二酮(curdione)等消炎、抗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复方莪术  相似文献   

3.
黄娴  潘路  王春桃 《海南医学》2014,(20):3024-3027
目的:分析海南产温莪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海南产的温莪术挥发油和浙江产的温莪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法、HPLC色谱法,根据《中国药典》公布的莪术油的质量标准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海南产温莪术挥发油与浙江产温莪术挥发油的成分基本一致,两种挥发油的特征图谱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公布的莪术油的特征图谱比对,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结论不同产地的温莪术挥发油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但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为海南产温莪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对温莪术中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高低的影响,为控制温莪术中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的依据。[方法]采用药典法提取并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温莪术鲜品中挥发油含量,运用RP—HPLC法测定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结果]不同生长期的温莪术鲜品中挥发油含量在0.471%~0.820%(g/g)之间,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在0.862%~1.380%(g/g)之间。[结论]生长期长的温莪术中挥发油及油中莪术醇的含量均高于生长期更短的温莪术,生长期的长短会影响到温莪术中挥发油和莪术醇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不同提取方法对莪术挥发油中β-榄香烯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石油醚提取法提取莪术挥发油,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法测定莪术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比较不同方法提取莪术挥发油中β-榄香烯含量的差异.[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莪术油中β-榄香烯的含量高于石油醚提取.[结论]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挥发油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广西莪术进行挥发油的含量测定,探讨其主要成分莪术醇的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广西7个产地和灵山10月份至次年2月份采收的广西莪术进行了挥发油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对莪术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灵山产地广西莪术挥发油及莪术醇的含量最高,质量较好.1月份和2月份采收的广西莪术中挥发油和莪术醇的含量最高,广西莪术的最佳采收期应为1月份和2月份.结论:应将挥发油含量高,主要有效成分莪术醇含量高作为评价莪术药材质量和确定其最佳采收期的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广西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含量测定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广西境内不同产地的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的含量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方法对各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的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得油率在0.44%~0.97%之间,经GC-MS分析鉴别出3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以倍半萜类为主。[结论]广西不同产地的广西莪术挥发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化学成分也有较大差别,其中以灵山广江的挥发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品种莪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挥发油测定法测定3种莪术挥发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莪术吉马酮、莪术二酮及姜黄素的含量。结果:(1)温莪术、蓬莪术挥发油成份达到药典规定标准;广西莪术挥发油成份低于药典标准。(2)吉马酮与莪术二酮含量以温莪术最高。(3)姜黄术含量以蓬莪术最高。结论:3种莪术挥发油、吉马酮、莪术二酮及姜黄素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将药典莪术项下的3个品种单列使用,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莪术油在儿科的呼吸系统疾病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萍 《中外医疗》2009,28(13):154-154
莪术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蓬莪术或广西莪术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破血祛淤,行气止痛。莪术油是从中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莪术酮、莪术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莪术油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力,还具有抗血栓及抗肿瘤作用。莪术油常用规格有:莪术油注射液10mL:0.1g;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mL:莪术油0.1g与葡萄糖12.5g。本文就莪术油在儿科的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防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莪术在亚洲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和日本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它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kwangsiensis S.G.Leeet C.F.Liang、温莪术C.wenyujin Y.H.Chen et C.Ling,和日本屋久岛莪术C.aeruginosa Roxb.(北京大学药学院楼之岑教授鉴定)的干燥根茎,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1]的功效,在日本被用于一个具有悠久药用历史胃药的主药.  相似文献   

11.
广西莪术种内变异类型中不同颜色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赵应学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1):1726-1727
目的 分析研究广西莪术种内不同颜色挥发油以及所含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广西莪术挥发油,毛细管柱GC法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定其质量分数,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广西莪术种内各种不同颜色挥发油,既存在共有挥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检出色谱峰个数差别也较大,总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结论 挥发油的不同颜色与所含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存在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莪术挥发油的质量控制及选育广西莪术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莪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莪术是姜科姜黄属植物的根茎,是常用传统中药,主产于广西、四川、浙江、江西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共收载了3种莪术,即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Ling.中医认为莪术有破瘀、行气、消积和止痛的功效.近年来,还发现它有抗癌、抗早孕、抗凝血、抗氧化和保肝等活性[1].  相似文献   

13.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gyu ju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首载于《药性论》,主要产于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莪术为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广西莪术鲜、干品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GS-MS法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广东清远和广州产的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72%和1.86%;而干品挥发油得率分别为1.22%和1.42%.在广西莪术鲜品挥发油中鉴定出约38个成分;而在广西莪术干品挥发油中鉴定出约32个成分.结论 广西莪术挥发油鲜品得率高于干品,其化学成分组成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莪术油的药理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莪术是姜黄属中的常用中药。它是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kw 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和温郁金(Curcuma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中医理论认为其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含有多种有效化学成分,主要以挥发油为主,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功效,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温莪术中莪术醇含量高低的影响,为优选温莪术的炮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制得温莪术药材的各炮制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比较各炮制品中莪术醇含量高低。[结果]温莪术的不同炮制品中莪术醇含量在1.09%~1.38%(g/g)之间。[结论]不同炮制方法会影响温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各炮制品中莪术醇含量高低依次为:生品〉醋炒品〉莪术片〉醋煮品〉酒制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莪术二酮、莪术醇、吉马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ODS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4nm.结果 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分别在0.01584~0.1584mg/mL(r=0.9998),0.01949~0.1949mg/mL(r=0.9997),0.01911~0.1911mg/mL (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7.68% (RSD=0.49%),102.55%(RSD=2.03%),104.38%(RSD=1.66%).结论 方法 准确,快速,重现性好,为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醋炙蓬莪术和醋炙温莪术CO2超临界萃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醋炙蓬莪术和醋炙温莪术的挥发油,用GC-MS法进行化学成分比较研究。结果:醋炙蓬莪术SFE提取物有71个化合物,醋炙温莪术SFE提取物有84个化合物,二者在相同的保留时间有44个相同的化合物,如1,8-桉树脑、樟脑、异龙脑、β-榄香烯、吉马烯-D、吉马烯-B、吉马酮、新莪术二酮、臭樟脑、γ-谷甾醇等。结论:醋炙蓬莪术和醋炙温莪术的挥发油成分有差异,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温莪术提取物对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CO2超临界萃取提取法、鲜品榨汁提取法分别制备不同浓度(25、50、75μg/mL)的温莪术挥发油,MTT法检测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结果3种工艺制备的温莪术挥发油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最高可分别达到30.69%±0.17%、32.44%±0.39%和34.75%±0.81%。其中鲜品榨汁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最明显,且在50μg/mL时,抑制效果最好。结论温莪术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应用前景,鲜品榨汁提取的挥发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的干燥根茎。首载于《药性论》,主要产地为广西、四川、浙江等省区,其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活血化瘀药。历代医家在使用本药时,有生、熟之分,其炮制方法亦有丰富的记载。本结合现代对莪术炮制工艺的研究,对其炮制研究作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