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比较甘肃榆中、阿甘镇、武山、徽县4个产地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和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以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比较各产地图谱,并测定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的HPLC图谱相似,榆中淫羊藿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8.07%),徽县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最高(1.11%),建立的总黄酮和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结论该方法为淫羊藿药材的质量研究和商品规格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来源于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和多糖,黄酮类有效成分主要为淫羊藿苷(icariin,ICA).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淫羊藿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功效.现将淫羊藿黄酮类成分ICA及其衍生物淫羊藿素(ICT)和去甲淫羊藿素(DICT)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在体外试验中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与转染α-Syn基因PC12细胞共孵育24h,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α-Syn mRNA含量,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α-Syn、泛素化蛋白羧基端水解酶(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 protein,UCH-L1)和Parkin蛋白的表达,观察淫羊藿苷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淫羊藿苷浓度40~80μmol/L与转染α-Syn基因细胞孵育24h,能够明显减少模型细胞中α-SynmRNA含量,抑制Syn蛋白表达和聚集,增强UCH-L1和Parkin蛋白表达。结论 淫羊藿苷在体外对基因转染细胞的α-Syn过表达和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α-Syn合成和增强α-Syn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酶消化法从新生小鼠颅盖骨中分离和培养成骨细胞;用组织化学染色和矿化结节法进行细胞鉴定;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淫羊藿苷浓度对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同时通过检测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以观察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各浓度组比较,10μg/L淫羊藿苷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均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最强,最为持久。结论:浓度为10μg/L的淫羊藿苷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调控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相关功能,增强免疫细胞因子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及肿瘤血管的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变肿瘤细胞的周期分布,阻断炎症信号通路传导及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方面对近10年来淫羊藿苷抗肿瘤的作用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为淫羊藿苷治疗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淫羊藿苷与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检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阐明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制。方法: 以抗坏血酸(Vc)、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测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BHT对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还原力;利用NADH-NBT-PMS系统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2-脱氧-D-核糖降解法测定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其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测定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样品对DPP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淫羊藿次苷Ⅱ清除DPPH?的能力较淫羊藿苷强(P<0.05)。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梯度范围内对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与同浓度的BHT比较,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O2-?的清除率较低,且淫羊藿苷的清除能力略低于淫羊藿次苷Ⅱ。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浓度为0.1~0.5 g.L-1时对OH?清除率分别为(16.76±0.35)%~(40.56±1.46)%和(15.65±0.72)%~(28.51±0.91)%。当浓度为0.9 g.L-1时,淫羊藿苷、Vc和淫羊藿次苷Ⅱ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58.79±1.56) %、(75.05±2.12)%和 (37.82±1.43)%。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不再有显著的增加。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Ⅱ和标准品Vc还原力均表现出浓度依赖性。30~120 min内淫羊藿次苷Ⅱ的抗氧化活性均低于淫羊藿苷和BHT(P<0.05或P<0.01)。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体外抗氧化的各项指标中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均弱于Vc和BHT。结论: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在清除DPPH?、O2-?、OH?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力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是以淫羊藿苷为代表的黄酮苷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给药后发挥功效的物质基础主要为其活性成分的代谢产物。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淫羊藿中活性成分的代谢产物的研究方法及代谢产物研究进展,对进一步阐明淫羊藿药材的作用机制、研制新药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淫羊藿苷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每组24只。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采用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椎 板不损伤脊髓。术后即刻淫羊藿苷组给予淫羊藿苷(100 mg/kg)灌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术后 24 h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干湿重法检测脊髓 组织的含水量;术后48 h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组织超微结构,并采用Kaptanoglu 评分法进行超微结构评分;术后7、14、21、 28 d采用BBB评分法评定大鼠运动功能。结果术后24 h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淫羊藿苷组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淫羊藿苷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术后48 h,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脊髓组织含水量、超微结构评分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淫羊藿苷组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和淫羊藿苷组大鼠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淫羊藿苷组 大鼠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够明显降低脊髓损伤后的MDA含量,升高SOD的 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脊髓水肿和脊髓的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有效地保护脊髓组织和神经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及其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用CCK-8法检测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1μM)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Real-time PCR法检测与血管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对血管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淫羊藿苷和脱水淫羊藿素均具有轻微的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淫羊藿苷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乏氧因子(HIF-1α)和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表达,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白细胞介素(IL-8)基因表达。脱水淫羊藿素则可以上调上述所有基因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可以单独或通过其代谢产物脱水淫羊藿素上调血管形成相关基因VEGFA、HIF-1α、MMP-2、MCP-1和IL-8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淫羊藿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细胞CAOV3的增殖。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实验选择适当的淫羊藿苷浓度并探讨其对卵巢癌细胞CAOV3生长、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β-catenin及Wnt信号通路靶基因c-myc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淫羊藿苷能显著抑制CAOV3的生长增殖;倒置显微镜下发现淫羊藿苷能使CAOV3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RT-PCR检测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可降低β-catenin的mRNA的表达以及抑制Wnt信号通路靶基因c-myc和cyclinD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可下调β-catenin、c-myc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结论 淫羊藿苷可以抑制人卵巢癌细胞CAOV3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术后复发及转移率高严重影响了肿瘤切除或肝移植治疗效果.循环肿瘤细胞是存在于外周血中的少量恶性细胞,起源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新技术的发展使分离和鉴定循环肿瘤细胞成为可能.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已被认为是一个可靠的预后指标.该文就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应用中的检测方法、分子标记物和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干细胞学说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学说,该学说认为肿瘤起源于肿瘤干细胞,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肿瘤干细胞,它们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增殖能力,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SC与多种实体肿瘤,如乳腺癌、脑肿瘤以及前列腺癌等密切相关。CSC学说在向传统观点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肿瘤干细胞与干细胞的关系、肿瘤干细胞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现状、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之间存在很强的相似性,其中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和少数实体瘤干细胞分离鉴定的成功有力支持了肿瘤干细胞理论。结论肿瘤干细胞理论可解释很多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但目前仍迫切需要相关分离、纯化、鉴定实体瘤干细胞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态水对多种肿瘤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正态水为溶剂配制的培养液培养乳腺癌、卵巢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黑色素瘤等细胞系的肿瘤细胞,观察正态水对肿瘤细胞生存率的影响;同时,观察正态水对阿霉素敏抗肿瘤作用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结果采用正态水配制的培养液培养多种肿瘤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率均有所下降;用正态水配制的培养液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传代22代后,生长速度下降;正态水增加了低浓度阿霉素对肿瘤细胞杀伤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系由肿瘤细胞凋亡所致。结论正态水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可增加阿霉素抗肿瘤敏感性。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中药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如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吸收法、结晶法、薄层色谱法;新兴的提取分离技术,如加速溶剂萃取、超声提取、超临界CO2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分子蒸馏、气相色谱法、膜分离、毛细管电泳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特点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肺癌患者循环癌细胞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肺癌早期已有微转移发生,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磁珠技术、流式细胞术、细胞自动检测系统已有较快发展.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将影响肺癌的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alB(v-ral simian leukemia viral oneogene homolog B,ras related;GTP binding protein)蛋白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人胚肾293T细胞为正常细胞对照,选用8种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采用抗RalB的单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RalB蛋白的表达。结果RalB在293T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卵巢癌细胞株H08910、宫颈癌细胞株Hela、肺癌细胞株、结肠癌细胞株LOVO、SW480中均有表达,其中RalB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表达明显增高。结论RalB可能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在不同肿瘤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是姜黄属植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发潜力。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目前有多种方法从植物中提取精制姜黄素。对近年来研究姜黄素的酶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聚酰胺吸附、大孔树脂吸附等分离方法及其在保护心脑血管和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姜黄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培养方法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的影响,阐明基因组甲基化状态与细胞生长环境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模型及小鼠肿瘤细胞原位移植(Ti)模型培养MDA-MB-231细胞并收集,分别用DNA提取试剂盒对收集的细胞进行DNA提取,DNA甲基化芯片检测3种模型培养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应用Genomestudio软件计算每1个基因CpG位点的β值、DiffScore和Delta_Beta,并在2种模型之间比较,筛选出差异甲基化基因;采用DAVID在线分析工具对筛选的基因进行GO和Pathway分析。结果: 3D与2D模型培养的MDA-MB-231细胞共发现480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3D与Ti模型有86448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Ti与2D模型有90005个差异甲基化基因(P<0.05); 3D与2D、3D与Ti和Ti与2D模型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在多细胞生物体发育和细胞分化条目上有富集(P<0.05);亦在MAPK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和肌动蛋白骨架调节通路上有富集(P<0.05)。结论: 采用2D、3D和Ti模型3种方法培养MDA-MB-231细胞其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肿瘤干细胞是指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最近研究发现,前列腺癌中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开辟了新的方向,它突破了以往把肿瘤视为均一、整体的研究思路,对于前列腺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肿瘤干细胞的基本内容、分离方法以及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