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利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笔者从《伤寒论》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和白头翁汤证的病因、病机及病位入手,探析热利的辨证施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热痢下重为痢疾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为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为赤色,或脓血相杂,苔黄,脉数。倘治不如法,往往转为噤口痢、虚寒痢、休息痢,其中噤口痢多凶险,而虚寒痢、休息痢则缠绵难愈。因此,对于热痢下重的治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祖国医学对于热痢下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方药也颇多。如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芍药汤等等,都各有其不同程度的疗效。其中尤以白头翁汤,因其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卓著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成为治热痢下重的代表方。笔者也常喜欢用,在临证时察患者热之多寡,毒之浅深,瘀滞之轻重,随证加入银花、地榆、桃仁、赤芍、丹皮、生地等药物。实践证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灵活运用本方辨证施治,往往可取得相当的疗效。根据笔者用白头翁汤加味对90例热痢下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热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头翁汤的组方以及热痢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医圣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症并治篇》的第371条中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主之”。临床运用中药白头翁汤治疗热性痢疾,见效快,不伤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葛根芩连汤和白头翁汤四神丸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1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国有  齐晓霞 《陕西中医》2006,27(9):1055-1056
目的探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清热解毒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葛根芩连汤和白头翁汤四神丸(由葛根、黄芩、黄连、白头翁、黄柏、秦皮、破故纸、吴芋、肉蔻等)治疗慢性结肠炎。结果总有效率99.06%。提示本方对慢性结肠炎有治愈或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与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日旺 《陕西中医》2005,26(8):786-787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补肾固涩类中药内服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白头翁汤(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等)与中成药四神丸治疗本病48例,结果:总有效率97%。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补肾固涩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1980~83年共收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4例,均经乙状结肠镜检确诊,大便培养阴性,排除了其他疾病的腹泻病例。证属湿热者,轻证以葛根芩连汤(葛根15克、黄芩12克、黄连6克、黄柏9克、广木香9克、甘草6克)加减;重证选白头翁汤(白头翁12克、黄柏9克、黄芩12克、黄连9克、秦皮12克)加减。脾虚  相似文献   

7.
白头翁不同提取物及复方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白头翁汤源自《伤寒论》,由白头翁15g、黄柏12g、黄连6g、秦皮12g组成[1]。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为中医临床治疗热痢下重的主要方药,有研究表明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对兔离体肠管的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证明其具止泻作用[2]。白头翁汤的君药白头翁为毛莨科多年生白头翁  相似文献   

8.
近日因起居饮食失调,染患痢疾,始见发热不恶寒,头闷微痛,舌苔白黄相兼而厚腻,脉象浮数,下痢纯赤,当日约下八、九次,腹痛里急后重,上午进葛根芩连汤合黄芩汤(葛根四钱黄连八分黄芩一钱五分,白芍五钱,生甘草三钱)一剂,下午热渐退而下痢未減,改用黄芩汤加白头翁(黄芩一钱五分白芍五钱生甘草三钱白头翁三钱)再进一剂(前后两剂,水煎分四次服,每隔四小时服一次。),晚间下痢次数见减。次日身热退清,头闷痛除,白苔见褪,脉象和缓,下痢仍赤,但次数递减,改方用陈士铎治痢方加减(当归五钱白芍五钱萝卜  相似文献   

9.
我院温病小组自拟协定方并随证加味治疗肠伤寒4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基本方:生地榆、黄芩、制军、白头翁、丹皮、虎杖。 2.辨证运用:湿重于热者加藿朴夏苓汤;热重于湿者加王氏连朴饮;湿热并重者加苍术白虎汤。 3.服法: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病重者加服一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熊方武先生对白头翁性状及其临床应用叙述甚详,并附有实验病例可供参考,唯就白头翁汤组成药观察,除白头翁而外,尚有黄连黄柏秦皮(或黄芩)均有消炎制菌及收敛作用,日本汤本求真谓‘白头翁汤有效于痢热者,但非特效药不可忘之’。又曰‘本方有效于急性大肠加答儿痢热者,若不加用大黄则其效不全’此说虽不尽然,从临床经验看,病有主方,方有主药,捨主药则某方疗效不明,取主药而单独使用,往往不及全方之疗效,因此,单味‘白头翁’是否能具备全方之功能,尚希临床家继续实验观察,作进一步之研究共同为发掘祖国医药宝藏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治疗协热利的方剂,仝小林教授临床善用此方治疗肠道湿热的病证,临床辨治以症为靶,以证为基,以病为参,3者有机结合,扩大经方的运用[1-2]。笔者以仝小林教授治疗直肠炎为例,通过解析临床运用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白头翁汤等方剂治疗直肠炎的经验,阐述仝小林教授"症-证-病"结合的辨治策略,并从剂量上阐释重剂起沉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属"痢疾"范畴,乃中焦脾胃虚弱,肝木下陷,陷于土气之下、大肠庚金之中,攻冲大肠庚金,是引起下血的原因。一是中(土)虚,一是木气下陷,一是肝木下陷后生下热。辨脓血,红多白少/全红无白,白多红少/纯白无红,是区别桃花汤-白头翁汤证关键。肝木下陷是因中土虚寒,不能斡旋、升提肝木,原因在后者,腹痛、下红白、极重、红多白少、或全红无白、小便不利、不渴、口淡、气微、或面红、舌苔白而润、脉象沉微、或洪大按之无有等中气虚寒、虚而欲脱之表现,投以干姜、赤石脂、粳米等,桃花汤为主方,温寒而治,干姜温中,赤石脂固滑脱,粳米生津液保胃气,而不应白头翁汤;"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明确提到脓血。腹痛、下红白、白多红少、或全白不红、后重、口渴、身热、口臭、气实、口苦、舌苔干黄、脉象沉而实、或数而细沉有力等,土气湿盛、肝木郁热,投以白头翁、黄柏、黄连等,"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以往多谓红多白少或纯红无白为白头翁汤凭据,《伤寒论》有白头翁汤之条文中均无便血,强调"热",未与"血"挂钩,说明溃疡性结肠炎血便为主时并不是白头翁汤证的确据,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白头翁汤本是《伤寒论·厥阴篇》用于治疗热利下重的方药,本人通过加减治疗湿热蕴结证,扩大了白头翁汤的使用范围,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应用经验做以下总结。 1方药来源与方证分析 白头翁汤始见于《伤寒论·厥阴》篇[1]。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2]“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热利下重,说明了疾病的症状与病因病机。“热利”二字说明白头翁汤所治疗的痢疾的病邪性质是热邪。白头翁汤主治肝经湿热下迫大肠,热邪损伤肠膜,引起大肠传导失司所致的热利。肝风夹热下迫大肠,故会出现腹痛。肝郁化火生风,风火相煽,往往挟有毒邪。热淤血壅,损失肠道脉络,故出现便血,粘液便,肛门有下坠、坠胀之感,下利不畅、滞涩难出、里急后重等下重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黄连、黄芩、黄柏味苦性寒,同属清热类药,均有以下功效:(一)清热燥湿;常用于湿热痢疾、泄泻及湿热黄疸等病证。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三物茵陈汤《证治准绳》等。(二)清热泻火;适用于高热神昏、烦躁不眠或吐衄、发斑等证,如泻心汤、黄连解毒汤、三黄石膏汤、当归六黄汤等。  相似文献   

15.
18个仲景方的沉淀反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曾主张研究汤剂的配伍可试从仲景方入手。同时又指出,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白头翁汤等,均有强烈的沉淀反应发生,可作为沉淀反应的标本。(1)本文就18个仲景方中的沉淀反应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静 《陕西中医》2010,31(9):1144-1145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灌肠结合电脑大肠灌洗仪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苦参汤(苦参、黄柏、黄芩、蒲公英、白头翁、当归等)和电脑大肠灌洗仪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结果:总有效率86.36%。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收敛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原文用于治疗下利。笔者曾跟师黄煌教授学习经方,根据黄煌老师经验结合个人体会,以唇红、眼睑充血、肛门灼热等黏膜充血为抓手,采用黄芩汤治疗不孕,黄芩汤合百合地黄汤治疗蛋白尿、血尿,黄芩汤加黄柏治疗热痹,黄芩汤原方治疗痛经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芩汤橐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芩汤出自《伤寒论》,自古临床多用于热痢,然常有黄芩汤不治痢疾而治他病,可知其应用范围应当更为广泛。笔者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阴旦法为切入点,结合黄芩汤用药特点,确定其病机为上焦热郁、中焦胃虚、下焦饮逆,并以此为基础,探究黄芩汤临床应用的相关症状,拓宽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王倩  傅延龄 《吉林中医药》2015,35(2):208-211
对名医类案三部中以葛根芩连汤、黄芩汤或白头翁汤为主方的临床医案进行统计分析,三方方证同中有异,主治同为热性下利,葛根芩连汤证多在气分,可由表邪入里而见下利兼表证者,治疗可辅以解表之品;黄芩汤证可及血分,常以气机郁滞为重而见少阳枢机不利的表现,治疗多加用理气行滞之品;白头翁汤证热毒最甚,且易化燥,病入血分而多见便下脓血,组方常配伍清热凉血之品。药量方面,对于病重势急者,各药味除甘草外均有大剂量应用者。临床需明辨主证以对三方鉴别选用,并根据具体病情、病势及兼证予以配伍及施量。  相似文献   

20.
三黄汤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婵 《陕西中医》1995,16(5):193-193
自拟三黄汤(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白芨、苦参、地榆、木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7例,总有效率为94.7%,提示本方有清热利湿,解毒凉血,行气止痛,收敛生肌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