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在冠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0例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IABP前的患者情况设为对照组,将应用IABP后的患者情况设为观察组,分析20例患者的心排指数、尿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心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患者应用IABP前后的症状与临床反应.结果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18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应用护理前,2例患者与之前无明显差距;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皆痊愈出院.应用IABP前后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缺氧情况,可以增加冠脉血流,推动心肌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时机、指征,以提高使用的成功率。方法 对18例冠心病病人围手术期应用IABP治疗。使用DATASCOPE 98型反搏机及8F球囊导管,术前置入者7例,术中置入者6例,回ICU后置入者5例。结果 全组18例中,死亡2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及术中、术后尽早合理应用IABP是提高危重冠心病外科手术病人存活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在高危冠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危冠心病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有效性、并发症、病死率。方法35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接受血管重建术或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作血流动力学支持,记录临床、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存在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多支冠脉病变、高危险评分等高危因素。21例进行经皮冠脉介入、冠脉搭桥或溶栓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平均时间67.5±12.5小时。有效率为82.8%(29/35),病死率40.0%(14/3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全、可靠,早期运用于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少锋 《江西医药》2013,(12):1100-1102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做出指导。方法对24例传统心脏停跳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应用IABP,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应用有创血压、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并比较IABP置入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1)IABP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近端血流,主动脉内平均流速和舒张期流速均明显增快(P〈0.05);(2)IABP置入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体动脉压(MAP)显著增加(P〈0.05),肺动脉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下降(P〈0.05)。结论 IABP能够显著增加冠状动脉近端血流速度,改善CABG术后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外科的救治作用。方法对25例围手术期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患者应用IABP治疗,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结果IABP辅助时间26~236h,平均(144±80)h;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明显改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20例患者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80%,死亡5例,主要死亡原因为LCO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IABP是一种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危重心脏外科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指征明确时应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以及心理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SAS、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综合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手术所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结论针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IABP)是在床旁建立起来的左室辅助的机械装置 ,可迅速纠正因各种原因所致心源性休克引起的循环紊乱 ,维持有效血压 ,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 ,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 ,改善远期预后。本文报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治疗心肌梗死病例 3例 ,旨在初步评价该系统在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与方法 例 1 ,男性 ,47岁 ,因胸闷、胸痛 32小时后入院。查体 :脉搏 1 2 0次/分 ,呼吸2 4次 /分。血压在大量升压药物的作用下为 70 /50mmHg,患者神志模糊 ,全身皮肤湿冷 ,四肢末梢紫绀 ,双肺闻及少许细湿罗音 ,心界不大…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外科应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陈鑫  郭子黄  陈振强  高岩 《江苏医药》1999,25(9):697-697
1998年我科为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7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余入院。于4月12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右冠、钝缘支行静脉旁路移植。关胸时,血压突然下降且出现异常Q波。立即开胸探查,发现钝缘支旁路内血栓。再次转流置换钝缘支旁路,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置入IABP导管行辅助循环,安全停机。术后IABP辅助23小时后停用。例2,女,60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伴压榨感10年入院。于5月27日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及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的研究和总结2005年1月1日到2007年1月1日两年间,本院共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应用率7.69%。其中2例是应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严重低心排,两种或两种以上血管活性药用量达到中到大量,平均动脉压仍低于60mm Hg,小便量<40mL/h,及时积极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是PTCA术后,急性心功能衰竭,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综合征,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间24~72h。其中2例使用ECG的R波触发,1例由于ECG干扰大,使用动脉波触发。结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1h后,平均动脉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中心静脉压降低,小便量增加,并能渐渐减小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无1例严重并发症。3例死亡1例,2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低心排现象得到明显纠正,顺利撤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转出ICU治疗。结论危重的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及时积极地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能有效地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0月-2014年4月收治的38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病情与治疗情况,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等。结果 5例(13.16%)患者院内死亡,11例(28.95%)患者出院1年后死亡。男女两组患者的病情特征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休克与非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与1年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好转,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2例球囊破裂,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特别是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能够促进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稳定,争取足够的时间为患者进行血运重建,进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张锡栋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13,17(8):1333-133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博辅助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完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32例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2例手术患者,术前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评分EuroScore(6.5±2.3)分,其中6分者23例(71.9%)。麻醉诱导后置入IABP 26例(81.2%),术中置入IABP 6例(18.8%),搭桥数目3支者14例(43.8%),4支者17例(53.1%),5支者1例(3.1%),术后呼吸支持时间16(12,19)h,ICU住院时间(76±46)h。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呼吸道感染3例(9.4%),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6.3%),切口愈合不良5例(15.6%)。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积极,预防性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方法将3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同时需要接受IABP置入的患者根据置入的时机分为2组。组1(group-1)接受预防性的TABP置入,组2(group-2)在术中或术后接受紧急IABP的被动置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围手术期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术后心功能不全的严重性和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术前药物治疗、左室收缩功能和急性心肌梗死这些方面的没有显著性差别。围手术期病死率在group—1是11.1%,group-2是34.6%,(P〈0.01)。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在group—1是0,在group-2是50%,(P=0.013)、。在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术后药物辅助的平均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超过12h,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ABP术后辅助时间以及平均术后在ICU的监护时间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IABP的预防性置入能够降低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和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减少对正性肌力药物的需要量和缩短在ICU的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能有效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在心脏手术围术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我们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IABP7例,效果显著,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7例均为男性,年龄57~79岁。冠脉造影检查全部为三支血管病变,左室射血分数为27~48(37±7)%。合并糖尿病3例,痛风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危重心脏病并发心源性休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5例患者中,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23例;存活18例,抢救成功率为72%;死亡7例。结论IABP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疗效显著,早期使用IABP治疗较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先进的心脏介入技术的开展,急性心肌梗死者急性期病死率正在逐渐下降.近年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技术的应用又为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高危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CABG的高危冠心病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0例和死亡组15例。比较2组治疗前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等)、置入IABP时间、术前心功能、动脉闭塞时间、术前平均动脉压( MAP)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得出,生存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率低于死亡组,IABP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于死亡组,而术前MAP高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生存组呼吸机依赖率为,急性肾衰竭为,代谢性酸中毒为,恶性心律失常为,均低于死亡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ABP置入时机、术前心功能、术前MAP及动脉阻塞时间是影响IABP的危险因素,术后并发症是影响IABP疗效的主要因素。合理选择适应证、准确把握置入时机并预防并发症发后可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手术病例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4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问死亡3例,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支持,结合急诊PCI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IABP)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保证IABP的有效实施。方法通过对29例CABG患者使用IABP辅助循环的患者进行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掌握触发方式、观察反搏波形、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29例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心排血量上升,尿量增加,反博图形正常,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及护理,持续40~72h后拔管。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辅助循环疗效是肯定的,总结出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是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总结危重冠心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1ABP)的经验,分析IABP置入的时机与临床治疗结果的关系,为提高IABP在危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1999年7月-2009年7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85例,其中21例病人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将21例分为预防性主动置入组(主动组)8例和紧急被动置入组(被动组)13例.观察两组病人IABP使用的临床效果,包括围术期死亡率、IABP置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辅助时间、血压改善情况、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本组IABP应用占同期冠心病外科手术病人的5.5%.21例病人中,存活15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71%,主动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被动组(P<0.01).两组的血压上升幅度、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ABP辅助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术前评估为危重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主动置入IABP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术后死亡率,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充分发挥IABP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