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老年冠心病病人属高危病人,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且多半有其他疾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一般人高,故做好术后监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的环节。我院2004年4至2005年12月共施行老年CABG手术35例,现将术后监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樊扬名  曹静  葛建军 《安徽医药》2021,25(9):1779-1782
目的 评价分析左进胸微创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CS 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以来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MICS CABG的冠心病病人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人术前基本信息、术中资料如搭桥数量及术后相关资料和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总结MICS CABG的效果和可行性.结果 10例病人行MICS CABG术共搭桥23支,平均2.3支/例.且病人无术中转正中开胸、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转回监护室治疗,无二次手术发生.术后呼吸机时间中位数为9 h,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中位数为47.75 h.术后首日引流量中位数为275 mL,输血病人为3例(30%).住院期间未发生房颤、肾功能损伤、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死亡以及术后脑梗死等事件.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9.5 d.结论 对于合适的病人,在配合围手术期精细管理的基础下,MICS 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07年12月256例CABG病人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及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心律失常113人次,其中房颤67例,室性早搏5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5例,房性早搏5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有27例发生多种心律失常;年龄≥70岁、心胸比例(C/T)≥0.55、体外循环(CPB)、心肌梗死、射血分数(EF)≤30%及术后低血钾与术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结论房颤是CABG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降低CABG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术前应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并纠正电解质失衡;术中尽量采用非体外循环(off-pump);对高龄、心脏扩大、EF≤30%、术中应用CPB及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病人应想到CABG后有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康复治疗是CABG患者现代综合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Dubach等认为,在CABG术后,心肌灌注和心功能都得到改善,绝大部分病人的心肌功能术后即刻康复。因此安全并且顺利地进行适合个人水平的康复疗法是必要的。对CABG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流程能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使并发症得到控制,对患者的术后顺利康复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寅  张敬霞  孙根义 《天津医药》2007,35(10):800-800
近十年来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迅速开展,而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者渐多。我院从2005年9月—2006年9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冠状动脉造影复查25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冠脉搭桥手术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ABG手术。两支血管病变10例,三支血管病变70例,左主干狭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采用大隐静脉(SV)及左内乳动脉(LIMA)作为移植物材料。结果:术中平均搭桥3.2支,平均应用LIMA0.98支,搭桥同时行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二尖瓣替换术2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手术后死亡3例,住院死亡率2.9%,术后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CABG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手术安全性高,可被绝大多数病人所耐受,甚至对高龄,多支病变,多次心梗,心功能较差及伴有瓣膜病变的患者,该手术仍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血浆磷脂转运蛋白(PLTP)水平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新发房颤(POAF)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就诊并接受单独CABG手术的所有病人中,选取40例发生POAF的病人为AF组,未发生POAF的病人40例,为SR组。测量两组病人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评价其与POAF的相关性与其对POAF的诊断价值。结果 AF组PLTP水平(1.5±1.5) mg/mL显著低于SR组 (2.6±1.6) mg/mL(P=0.004);在矫正POAF发生的相关变量后,PLTP仍与POAF独立相关;ROC分析显示PLTP诊断POA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P<0.001),其临界值为0.43 mg/mL。结论 发生CABG术后POAF的病人血浆中PLTP水平较未发生病人为低;术前血浆中PLTP水平与CABG术后POAF的发生独立相关,且可能为POAF发生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的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例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明显狭窄的病人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病人可以考虑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对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0月在本院接受CABG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在CABG术前和术中分别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TA在CABG后24h对总失血量和输血量的影响及术前和术后3h D-dimer水平的变化。结果:CABG术后24h氨甲环酸组的总失血量(450±205)ml显著少于对照组(863±343)ml,且术中输血量TA组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的血浆D-dimer水平显著增加,而TA组的D-dimer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可以发挥抗纤溶作用,并能够有效地降低CABG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5年7月7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CABG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36例患者中,564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CABG,168例接受体外循环下CABG.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9.6±31.4)h,监护室停留时间(43.1±45.9)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6±6.4)d.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40例(5.5%),需要透析治疗19例(2.6%);8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约12.0%;围手术期死亡28例,死亡率为3.8%.结论 采用心脏停跳或不停跳下CABG治疗冠心病均可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手术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1.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常常会发生心律失常。术后心房颤动时F动发生率约为20%~40%,由此引起血流动力学损害、卒中和住院时间延长;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心房颤动发生率相同,但临床意义不明。普鲁卡因胺是Ia类抗心律失常药,可由胃肠外或口服给药,短期耐受性较好,对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本研究对象是100例施行CABG的病人,术后随机口服普鲁卡因胺缓释片(50例)或安慰剂(50例)。普鲁卡因胺缓释片每6小时服用1次,共16剂(4日);体重低于60kg者剂量为SOOn倡,60~80kg者为750mp,SOkg以上者则为IO00ms。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1-10~2008-08共施行CABG112例,其中行体外循环CABG10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6例;每例移植血管1~4支,平均(2.9±0.8)支。同期行心瓣膜手术6例,室壁瘤切除术3例。结果围术期病死3例(2.7%,3/112),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发生心房纤颤25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2.8±9.9)h,住ICU时间(4.2±2.0)d,术后住院时间(13.2±5.6)d。随访85例(75.9%),随访时间1个月至8年,其中82例(96.5%)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NYHA)恢复至Ⅰ级47例,Ⅱ级30例,Ⅲ级8例。结论加强CABG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黎明  智红晓  张世珠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117-117,119
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作为冠心病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已在国内广泛开展。CABG术后的患者仍面临着许多并发症的威胁,脑部并发症即是其一,它是CABG术后导致死亡和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据术后病人的表现将脑部并发症分成两类:Ⅰ类表现为脑血管或缺氧性脑病并伴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如一侧肢体活动无力,舌尖、口角歪斜,吃饭呛咳等,均经头部CT、MRI或脑电图证实;Ⅱ类表脱为短暂的精神症状,谵妄、定向力障碍等,但不伴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影像学无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的冠心病患者行自体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实施介入治疗的CABG术后因桥血管闭塞致心绞痛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桥血管闭塞的CABG术后患者接受了PCI治疗,其中9例患者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1例患者为左主干病变.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自体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均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自体冠状动脉病变行PCI治疗CABG术后心绞痛复发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龚倩  葛建军  葛圣林  林敏  周汝元  张琼 《安徽医药》2013,17(9):1552-155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CABG和OPCAB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0月该院心脏外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53例,其中156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其余97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按常规处理.结果 OPCAB组在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以及死亡率上较CABG组都显示出优越性(P〈0.05),但是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与CABG组比较,OPCAB组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更快,死亡率也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狭窄的疗效。方法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病例45例,26例行药物支架治疗(PCI组),19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治疗(CABG)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平均住院(7.1±2.3)d,短于CABG组的(13.1±4.2)d(P<0.01)。住院期间PCI组心血管事件7例,CABG组4例;术后6个月PCI组心血管事件12例,CABG组8例;术后12个月PCI组心血管事件17例,CABG组11例。三个时间段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BG比较,PCI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狭窄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不增加术后心血管事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张鹏  张鹏  郑锴  陈钢  王国林  王志毅  李琼 《天津医药》2005,33(10):627-629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下和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早期心率变异(HRV)变化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20例(实验组),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20例(对照组)。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中各方面参数的控制基本一致。通过Hoher监测评价HRV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在HRV时域分析中.对照组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实验组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范围。结论:在CABG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体外循环对于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和心功能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地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其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其中S-100β蛋白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NSE术后1d恢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S-100β蛋白从术中到术后1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NSE从手术毕到术后8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1)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CABG地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神经元的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索二者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全血粘度(C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CI),血小板聚集率(P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8小时,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天上述参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由于术中不应用体外循环,避免了因血液稀释和血液成分破坏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且在减少输血及血血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心病外科应用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  陈鑫  郭子黄  陈振强  高岩 《江苏医药》1999,25(9):697-697
1998年我科为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78岁。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余入院。于4月12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右冠、钝缘支行静脉旁路移植。关胸时,血压突然下降且出现异常Q波。立即开胸探查,发现钝缘支旁路内血栓。再次转流置换钝缘支旁路,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置入IABP导管行辅助循环,安全停机。术后IABP辅助23小时后停用。例2,女,60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伴压榨感10年入院。于5月27日行CABG,分别于前降支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