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所致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脑血管意外中风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运动能力(Fugl--Meyer量表)和生活能力(Bathel指数)较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极大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启波 《新中医》2012,(5):80-81
目的:观察早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早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及治疗后4周以BarthelIndex(B)I评定残障水平,以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运动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2组治疗前MMSE评分、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I分别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治疗后4周治疗组MMSE评分、上下肢Fugl-Meyer评分、B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结束及治疗后4周,治疗组致残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脑梗死患者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处于中风恢复期14天至1个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组、单纯针灸组和单纯康复训练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组患者的痊愈率显著高于单纯针灸组和单纯康复训练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针灸或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76例)和针灸组(32)、康复训练组(28例),采用相应治疗方案,分别治疗2~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针灸组、康复训练组三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痊愈和显效总比例上,综合治疗组和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疗效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早期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ADL评分良好率为76.0%,明显较A组患者ADL评分良好率4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针灸治疗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较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临床针刺规律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治疗BrunnstromⅡ或Ⅲ期的中风患者,观察其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效果是否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及单纯康复治疗。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对应与中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1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2单纯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前,2周后,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1 FM上肢评分、FM下肢评分及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2仅FM总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方法均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结合针刺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统一的运动康复训练治疗,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42例,采用头皮针长时间留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单纯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LOTCA)认知评定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DL—BREF)中文版对其进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OTCA认知评定量表评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WHOQOL—BREF各领域的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梁洁玲 《新中医》2012,(5):93-9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97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予常规药物治疗。10次为1疗程,4疗程后评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1%,对照组79.3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ADL评分上升幅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万德馨  田亚宁  陈佳 《河南中医》2014,(9):1859-1860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应对方式量表得分和QLQ-C30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状态焦虑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积极应对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消极应对总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疲倦、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失眠、便秘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妇科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8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8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组为对照组80例。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中风偏瘫均有效;但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醒脑开窍结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焦虑症采用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罗定 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120 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分为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 组给予药物治疗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98.33 %、86.6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 组干预后 HAMA 得分分别是(5.19 ± 2.01)分、(8.29 ± 2.06)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干预后在机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情感功能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焦虑症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中对其康复状况和心理 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医院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86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 例。观察组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患者进 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日常生活、心理状况等能力与生活质量等。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运动、 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情况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干预前低,且干预 后观察组患者 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 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干预后观察 组患者 GQOLI–74 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中,给 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康复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明显的改 善,实现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颅压控制、稳定血压、吸氧、控制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得到改善,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4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6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按照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原则,分别给予专业护理结合心理干预的综合护理组(简称观察组),和单纯专业护理组(简称对照组),干预后观察患者的血脂、血糖及血肌酐的改善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组患者除血糖之外,甘油三酯、血肌酐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躯体功能、整体健康状况得分上与对照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角色功能、情感功能得分则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改善社会角色与情感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尔兆娟  张洪秀 《四川中医》2011,(12):103-10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及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治疗纽加用针灸疗法。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吴威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5):321-32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侧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中风偏瘫侧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观察组即行早期规范化肢体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经系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稳定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以被动运动为主的康复措施;观察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平衡康复训练、中医推拿及针灸以及中药内服外用等。于康复训练开始前、康复训练6个月时评价临床神经功能(NIHSS)、肢体平衡(Berg评分)及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组间NIHSS、Berg、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6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Berg、FMA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较好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