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的疗效及发生感染的特点,并总结预防措施,为老年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8-2012年10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治疗前后各相关指标,总结分析发生感染的主要类型,将52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5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为未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探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肾衰竭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甘油三酯(TG)及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分别为(9.85±2.42)g/L、(37.84±5.41)g/L、(1.62±1.02)mol/L、(435.1±213.5)pg/L,治疗前分别为(8.37±1.31)g/L、(29.81±4.62)g/L、(2.61±1.15)mol/L、(816.7±324.2)pg/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发生感染52例、68例次,感染率50.98%、例次感染率66.67%;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4.12%、尿路感染占29.41%、消化道感染占10.29%、置管切口感染占10.29%;通过对感染与未感染组的各因素比较发现,患者平均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衰竭患者发生感染概率较高,以呼吸道及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最为常见,其中年龄、血红蛋白指数、血清白蛋白指数、血透时间等指标是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应根据以上因素减少患者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对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至2011年65例60岁以上的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其中65例中38例血液透析治疗(简称透析组),27例未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简称非透析组)。结果透析组存活25例占(65.78%),未透析存活5例占(18.51%)。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能有效提高生存率,并有利于减少严重并发症,帮助肾功能恢复,是重症肾衰竭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35.0%,感染部位以导管感染为主,占30.95%,其次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分别占26.19%、23.81%、9.52%;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疗程(13.6±4.2)d,统计各感染部位抗感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伴有糖尿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中心静脉置管等因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血液透析室医务人员感染管理及规范操作,加强治疗老年患者基础疾病,以降低血液透析室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相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75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情况,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对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75例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有9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56.57%,共发生感染114次,以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为主,分别占42.98%和28.95%,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假丝酵母为主要病原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时间、血肌酐(sCr)水平、合并糖尿病是老年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因素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医师应给予密切的监控和合理的干预,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相当常见,且十分复杂。在相关杂志中,对血液透析中腹痛并发症的报道少见,但其发生率在临床中仍占一定比重。为更好的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经过对本院2429例血液透析的回顾分析,共11次在透析过程中发生急性腹痛,发生率为0.45%。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10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的病人共58例,其中有6例在透析过程中发生急性腹痛共11次。男性2人,女性4人。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2.09岁)。以上病人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透析4h,透析平均时间为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护理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并发症及护理人员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QCC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采用一般护理,QCC组在一般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QCC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低血压、护理人员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共进行514次血液透析,发生52次低血压,发生率为10.12%;QCC组在514次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22次,发生率为4.28%,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护理活动有利于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及并发症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CRF)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方法:66例C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维持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以及患者当时的治疗措施、后续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6例患者共实施了720次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透析过程中并发心律失常184次.治疗结果显效42例、有效23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8.5%.治疗无效患者停止血液透析,后续症状逐渐缓解,未有死亡病例.结论:CRF患者血液透析并发心律失常时应该积极祛除诱因、对症给予药物治疗,必要时停止透析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8.
陈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6):714-715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病人2368例次血液透析中334例次心律失常病例资料,并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1%,有原发心脏病者较无心脏病者发生率高,发生于透析开始2~5h者占74.3%。超滤脱水量2kg以上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6%。心律失常类型以心房纤颤、房性、室性早搏为多见。结论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低血压是其主要诱因,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也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使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衰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衰竭患者78例,比较透析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肌酐清除率(SCr)、尿素氮(BUN)、血钾(K+)和血糖(Glu)水平,统计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情况,分析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的SCr、BUN、K+和Glu水平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名患者共透析400次,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为15.00%,最低为3.75%,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衰竭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虽然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低血压、低血糖等情况,但能够通过针对性干预进行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手术以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及体会。方法针对该院自2010年7月—2012年6月收治住院的甲亢患者170例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开展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项研究组中全部甲亢患者都顺利进行了甲状腺大部切除手术,手术以后有12例(占7.1%)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手术后出血患者共4例(占2.4%),喉神经损伤患者共2例(占1.2%),手足抽搐患者共2例(占1.2%),呼吸困难患者共3例(占1.8%)及出现甲状腺危象患者共1例(占0.6%),经过有关治疗与护理以后,全部都治愈出院。结论认真做好甲状腺手术以后有关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可以预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能够提高患者手术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2019—2020年间成都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患病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成都地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COPD患者病历信息,共362例。分析患者病历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疾病分级等信息,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研究纳入COPD患者362例,其中男性293例,占80.94%;60岁以上COPD患者明显较59岁及其以下患者明显增多,其中高峰年龄段为60~79岁,年龄中位数为72岁;患者平均住院次数和天数分别为(8.22±8.75)次和(11.03±5.47)d;Ⅱ级和Ⅲ级COPD患者最多,共占62.83%。362例患者中,并发症共发生490例次,人均并发症1.35种。呼吸系统疾病发生394例次,心血管疾病发生74例次,其他疾病发生22例次。其中肺部感染发生频率最高,共204例次,占比56.35%;其次为肺大泡和哮喘,分别83例次和64例次,占比22.93%和17.68%。患者平喘药物使用占比最高且使用时间最长,分别为220例次(60.77%)和(10.50±6.23)d。抗生素使用119例,占32.87%,使用(7.85±5.21)d。抗凝药物仅次抗生素,使用105次,占29.01%,使用(7.54±3.18)d。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被动吸烟史、年龄>50岁、有呼吸道疾病家族史和有呼吸道疾病史是影响COP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019—2020年间成都地区COPD患者男性居多,60~79岁年龄段发病最高,肺部感染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抗生素使用符合指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4.58%低于对照组36.17%,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减少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加强透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在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且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在我们医院肾内科自2011年4月-2012年7月接受治疗的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85例,予以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以及一系列的护理,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显示患者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改善优于治疗前,而且对患者的跟踪调查显示他们的1年存活率达到71.8%,大幅高于文献中的52.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系列的针对性护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十分低。结论床边间歇性血液透析对老年重症肾衰竭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疗效好、患者存活率高,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初次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以求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肾衰竭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临床资料,统计各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透析过程中每半小时监测一次心率、呼吸次数、血压,并于透析前后抽血检测钾、钠、氯、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进行比较。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低血压25例(12.1%),失衡综合征20例(9.7%),低血糖症4例(1.9%),低氧血症2例(0.9%),颅内出血1例(0.5%);与透析前相比较,随着透析时间的增加,心率、呼吸次数和血压渐进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6例患者透析后血钾、血糖、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快速缓解尿毒症患者症状,医护人员掌握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平稳、安全度过透析诱导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护理,以降低其发生概率。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3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32例研究对象共进行了2400次血液透析,其中有726次发生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0.25%,并且失衡综合症、恶心呕吐、凝血出血、心律失常、肌肉痉挛、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的概率依次增高。结论发生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概率较高,需要针对性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以此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深静脉留置导管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常见致病菌、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8月对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生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与相关导致感染的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35例,感染率为10.67%;均送检细菌培养,送检率100.00%;检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阳性菌占64.29%、革兰阴性菌占30.95%、真菌占4.7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0.95%和19.05%;长期留置导管98例患者感染率为16.33%,临时留置导管230例患者,感染率为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留置导管的时间是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等,可有效降低与治疗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护理,以降低其发生概率。方法以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3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32例研究对象共进行了2400次血液透析,其中有726次发生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0.25%,并且失衡综合症、恶心呕吐、凝血出血、心律失常、肌肉痉挛、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的概率依次增高。结论发生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概率较高,需要针对性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以此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住院治疗,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VT的133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老年DVT患者的年龄为65~96(75.8±7.6)岁,其中男83例(62.41%),女50例(37.59%)。老年患者深静脉血栓主要累及下肢(84.96%),其中以左下肢最为常见占48.12%,上肢及颈内静脉血栓占15.04%。高血压、动脉硬化及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前3位并发疾病。112例患者(84.21%)应用抗凝治疗,19例(14.29%)接受了溶栓治疗,2例(1.50%)实施了手术取栓术,15例(11.28%)植入了下腔静脉滤器。133例患者共发生肺栓塞16例(12.03%),死亡19例(14.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及感染是住院老年患者DVT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DVT主要发生在下肢,但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有增多趋势,增龄及感染是老年患者DVT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应用监测软件的基础上了解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的发病率。方法参照美国国家医疗保健安全网络(NHSN)血液透析事件监测手册,依托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监测软件,监测2017年1—12月每个月前2个工作日在某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血液透析事件的情况。结果 2017年1—12月共监测门诊血液透析患者4 006例次,发生血液透析事件138例次,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为3.44%,其中使用抗菌药物130例次(静脉52例次,口服78例次),血培养阳性4例次,血管穿刺部位感染4例次。按不同血管通路类型分类,其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为非隧道式中央导管(7.33%)。13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共发生179例次感染,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94例次)。2017年各月份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月份发生率最高,为19.02%。结论门诊血液透析事件以全身使用抗菌药物为主,非隧道式中央静脉导管患者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较高,信息化监测可作为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规律性血液透析和不规律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8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规律性血液透析组(每周2.5~3次)45例和不规律性血液透析组(每周1~1.5次)41例。两组均使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及铁剂,蛋白质摄入量在1 g/(kg·d)以上,血液透析治疗半年。观察两组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规律性血液透析组较不规律性血液透析组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规律性血液透析比不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