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由有三十年放射诊断经验的医师对ZK—DR于普通x线感光系统照片质量进行评析。结果:①DR摄影数字成像系统,充分利用均衡技术和双能减影技术,其照片密度对比明显优于普通x线照片质量。②DR焦屏之间以“c”型臂结构连接,对需有角度部位投照时,比普通x线灵活性差。结论:使用ZK—DR机进行胸部、腰椎等厚部位摄片时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x线机摄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胸部应用DR摄影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50例5岁以下婴幼儿及50例5岁以上儿童胸片,分别其在拍摄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5岁以下50例婴幼儿胸部图像资料统计,体位不佳的7例,肩胛骨遮挡的10例,呼气相的6例,照射野范围大的2例,剂量偏低或偏高的4例。5岁以上50例儿童胸片统计。结果:体位不正的7例,肩胛骨遮挡的12例,呼气的3例。照射野范围大的7例,剂量偏低的3例。结论:应用DR系统投照小儿胸部,有效的降低对小儿辐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影像照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R)在尘肺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在尘肺检查中,随机抽取200名志愿者进行DR高千伏和普通高千伏摄影。由多位有经验影像科医生对影像图片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胸部DR高千伏和普通高千伏胸片质量优片率分别为90%、43%,优片率经X2检验(X2=15.6,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对胸部肺内细微结构显示率分别为91.8%、56.3%,总体显示率经文检验(x2=150.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胸部DR高千伏摄影与传统的高千伏摄影相比,不但能够满足摄片要求,而且在图像质量和细微结构的现实率上有明显提高,使尘肺小结节状阴影和胸膜斑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从而便于提高尘肺的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有效的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朱健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95-96
目的:探讨DR摄影技术(数字X线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放射科接受胸部检查的患者240例,其中120例患者采用常规摄影技术进行检查,作为对照组,其余120名患者采用DR摄影技术进行检查,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成像的质量作为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成像后图像质量的可接受率为98.33%,对照组患者成像后图像质量的可接受率为8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摄影技术较之传统摄影技术具有更好的成像效果,可有效的提高放射科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丁玉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86+104-86
<正>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普及,数字X线摄影由于射线量少,对比度高,成像迅速,大幅度提高了影像质量,比传统的屏胶摄影系统有了很大的优越性,X线检查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数字X线摄影目前又分为计算机辅助X线摄影CR(ComputedRadiography)与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DigitalRadiography)[1]。由于CR在图像传递过程中信号有损失,因此也属于过渡性产品与DR将长期共存。我科引进了一台国产DR,使用CCD探测器技术,由于只对一台现有X线设备做了轻微的改造就能与之相匹配,节省了大笔资金,且安装方便,故评价不错。该设备用于体检胸部摄影,并与使用CR拍摄的胸部影像进行了质量对比分析,并总结了DR使用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数字放射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双能量减影技术在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65例来我院就诊的胸部外伤或肺部疾病患者,对其进行DR能量减影胸部正位及肋骨斜位片X线摄影检查,分别获得标准影像、骨骼影像和软组织影像。结果:本组65例患者共摄取能量减影胸片195幅,均能满足临床诊断。65例中,胸部外伤51例,肺部多发小结节2例,肺炎6例,肺结核3例,肺癌合并阻塞性炎症3例。DR标准胸片可示骨性胸廓结构和肺纹理,图像质量优良;骨骼影像显示骨性胸廓方面优于标准影像,特别是心影和膈下结构重叠的肋骨;软组织影像在显示肺内病灶方面优于标准影像。结论:DR能量减影胸部摄影技术可清晰显示肋骨骨折和肺内病变,对胸部外伤和肺内细小病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R胸部摄影中不同kv条件选择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寻求最佳的摄影条件。方法:选用胸片摄片AEC(自动曝光控制)模式,管电压分别从50kv开始,每增加10kv曝光一次,直至150kv。每次曝光后记录体模的入射剂量并将图像传递至PACS,由质控小组成员分别对显示器上的测试卡图像仔细处理,阅读后打分。结果:所有测试卡图像在显示器上都能阅读。DR胸部摄影中kv从50到110段,放射剂量明显下降;110到150段,放射剂量变化不大,因此,最佳的摄影条件为110kv。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胸部DR影像质量,探讨其对胸部不同病理改变的显示能力。方法顺序抽取我院胸部DR影像100例,分析其图像质量,并以CT为参照统计不同病理改变在DR影像上的显示率。结果甲片率82%,乙片率17%,丙片率1%,无废片;影响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摆位原因,吸气不足和体外异物。肺内实质性病变,钙化,胸膜腔病变,肋骨病变在DR上有着较好的显示效果。结论DR可明显提高胸部X线摄影的图像质量,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意外伤害特别是车祸的增加,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已很常见,纠纷日益趋多,这就要求在诊断方面准确性更高.数字化摄影技术的应用,特别是DR双能量减影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肋骨骨折诊断的准确率,在气胸及皮下气肿也有优势,因而已成为诊断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临床首选检查.2008年9月-2009年1月,本院对32例胸部外伤致72处肋骨骨折患者进行了DR双能量减影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同的双能量减影摄影参数组合采集图像,观察、测量碳酸钙体模在骨组织像上的显示情况,找出合适的摄影参数组合,提高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的信息检出率。方法:用DR胸部双能量减影摄影模式,使用不同的模拟体厚、附加过滤、高能和低能千伏等摄影参数组合,获取体模骨组织减影图像。结果:增加高能千伏值、高能低能千伏间的差值、毫安秒等能明显提高碳酸钙的检出率;增加附加滤过时,碳酸钙的检出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不同的摄影参数曝光,胸部DR双能量减影骨组织像显示的信息有显著差异。选择合适的摄影参数组合能够提高骨组织像的信息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异物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中的诊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以来采用DR颈段侧位片摄影的方法,进行食道异物的x线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使图像对比度达到最佳状态,对微细异物进行放大观察,增强异物显示能力,可直接显示异物的存在。结果:应用DR摄影以及图像后处理,颈前软组织均可清晰显示,层次分明,86例患者中有73例在颈段侧位图像中显示异物存在的位置、形态、大小、性质;有13例显示颈段食管条带状充气表现,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胸上段食管异物阻塞。结论:颈段食管为异物容易存留的部位,首选DR颈段侧位片检查以及图像后处理,可直接显示异物的存在;颈段食管条带状充气,提示胸上段食管异物阻塞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直接数字化摄影(DR)在婴幼儿胸片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DR与传统X线拍摄的婴幼儿胸片各180份。对比两组胸片的质量、清晰度。结果:观察组的胸片质量与清晰度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具有质量高、清晰度高、受照射剂量小等优点,对小儿胸片痰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胸部DR摄片检查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附6690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群体胸部X检查中DR高仟伏摄影的应用价值及合理应用。方法:搜集6690例健康体检者的胸部X线片,按照年龄进行分组,对阳性检出率进行分类记录,计算阳性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岁以上各年龄组各病种的阳性检出率明显增加,5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病种检出率较低,50岁以上与50岁以下组、50-59岁与60-69岁组的总阳性检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0岁以上人群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价值较大,60岁以上人群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5月~2015年5月进行DR摄影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采用常规X线检查及DR摄影检查效果。结果:采用DR检查所获得的检查结果清晰度及比较度,均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P0.05)。在这些患者中有12例患者借助于DR摄影技术检测出了微小病变,对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后得到清晰图像。这12例患者初步确诊为早期肿瘤,而采用常规X线检查却未发现微小病变。结论: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应用价值显著,相对于传统X线检查图像质量更高,可以对图像进一步处理,得到更加精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分析在空洞型肺结核中的诊断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X射线摄影(DR)胸片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衡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 72 例疑似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 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诊断、DR 胸片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72 例疑似空洞型肺 结核患者中,病理检查提示 53 例为空洞型肺结核。低剂量螺旋 CT 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 DR 胸片更高,差 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空洞型肺结核的诊断中,低剂量螺旋 CT 较 DR 胸片的诊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R与64排螺旋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影像科检查的100例胸部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使用DR与64排螺旋CT检查,将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在肺不张、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血气胸、肺塌陷、肺挫伤、肺撕裂伤、肋骨骨折、纵隔损伤等诊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皮下气肿、胸椎骨折、胸骨骨折诊断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佳,确诊率高,漏诊误诊率低,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研究胸部创伤采取数字放射(DR)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腾冲县人民医院行DR检查患有胸部创伤病人87例,对其诊断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本文87例病人中,肋骨骨折30例(34.48%);肺部血肿3例(3.44%);肺部萎缩7例(8.05%);肺部挫伤18例(20.68%);创伤性湿肺23例(26.43%)。结论:胸部创伤采取DR诊断,可以使临床漏诊率明显减少,可以使临床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肝硬化伴肝肺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中意义。方法:对2004—2010年临床诊断的有完整资料的21例肝硬化伴肝肺综合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胸部X线检查21例,CT检查7例。结果:胸部异常表现19例,X线主要表现为以中下肺为主的斑点状、粟粒状阴影或呈“海绵状”间质性改变。CT主要表现为双下肺小结节状、网状或蜂窝状阴影,以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论:除临床症状与血气检测等外,正确认识胸部影像学表现,对肝硬化伴肝肺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胃肠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4年6月引进西门子R200数字胃肠机后至2008年6月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病例873例,着重从图像质量及诊断技术的分析.结果:发现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胃肠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具有图像实时清晰,可以动态观察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提高输尿管全程显示率,同时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影像满意达标率在98%以上.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胃肠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准确,降低废片率,最大限度地保证照片的质量,对输尿管的全程显示率优于常规尿路造影,适当缩短和延长造影时间,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胸部创伤的X线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用DR与CT对各种胸部创伤的检查,可以直观的了解、分辨创伤的具体位置,根据不同的影像征象,影像医师能够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最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