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基于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至9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的50例6~12岁存在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康复医师、治疗师与护理员(监护人角色)使用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对两组患儿初评后共同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方案,并根据康复方案对护理员进行培训后由护理员执行治疗计划。实验组每天40 min手工训练+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每天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上肢肌张力、精细运动功能及《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系统》评级进步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和精细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评级进步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运动功能有一定改善,可适当将手工训练引入家庭及社区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彭丽延  李素惠 《光明中医》2014,(10):2185-2187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在相应干预4周后的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加强制性运动护理干预措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编瘫患者上肢运动及使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CIMT适应症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2周,RRT组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2周,所有病人均采用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分级、偏瘫上肢实用性分级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夏使用能力。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分级和偏瘫上肢实用性分级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C1MT组的各项指标均比RRT组显著升高(P〈O.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均比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镜像治疗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就诊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做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行FMFM和FMA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FM、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MFM、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能促进偏瘫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为主,Brunnstrom技术为辅)强化患侧上肢训练;头电针组采用焦氏头针结合电刺激疗法;强制运动组限制健侧上肢,强化患肢训练;综合干预组采用头电针联合强制运动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观察患者偏瘫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P0.01);但除综合干预组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在腕关节背伸及桡偏两个活动方向上较常规康复组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各组间FMA评分及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综合干预组FMA评分升高,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康复、头电针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头电针联合CIMT训练作用最为明显,且显效最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受到针刺影响的情况加以探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52例偏瘫性脑瘫患儿,将之划分为针刺和强制性诱导训练两种疗法结合的治疗组和单纯采取强制性诱导训练的对照组,分别为32和20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上肢功能。结果:治疗组患儿手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8%和7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以有效促进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等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MBI、STEF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FMA、MBI、STE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选择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对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结合弹力绷带在偏瘫型脑瘫患儿手指精细动作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用弹力绷带限制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结合作业疗法训练患手手指精细动作,每天佩戴绷带6小时进行训练、日常生活活动与玩耍.对照组则单纯使用作业疗法,治疗时间为每天30分钟,5次/周,共3个月.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1]中的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手指精细动作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且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康复作业治疗训练中,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结合弹力绷带训练患儿手指精细动作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作业疗法,是手功能障碍患儿手指精细动作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两组患儿CSS评分、ROM、GMFM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SS评分、ROM、GMFM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相同,治疗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记录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偏瘫侧腕关节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上肢部分评分的提高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明显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优于仅应用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均给予神经发育疗法、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上肢机器人训练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FMA、MS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蜡疗联合手指点穴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科室2019年3月~2019年8月接收的6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蜡疗联合手指点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20天为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采用改良Ashworth法)和精细运动发育(采用PDMS-2量表)进行评定,同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60天后两组患儿上肢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精细运动发育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蜡疗联合手指点穴可有效降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肌张力,改善腕手屈肌痉挛,提高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瘫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3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推拿治疗及肩胛骨的控制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者的上肢功能、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2组患者肩手疼痛及手指肿胀程度较训练前明显减轻,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推拿配合肩胛控制训练治疗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漩涡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5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纽(30例)和对照组(z9例),治疗组给予预设条件的漩涡浴治疗,并配合常规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每住患者的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分别在漩涡浴治疗的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功能评定,并记录评定结果。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患者经漩涡浴治疗一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肌张力评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要较对照组情况改善更明显。结论:漩涡浴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运用针灸治疗在康复中所存在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针灸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上肢功能、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脑瘫运动功能障碍患儿运用针灸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生存质量,改善患儿上肢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7,(4):421-422
目的:探讨小组康复锻炼对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128例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小组康复锻炼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小组康复锻炼组给予配合小组模式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和中医按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FMA-UE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HAMA评分及HAD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FMA-UE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HAMA评分及HADA评分均显著提升;小组康复锻炼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FMA-UE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HAMA评分及HAD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小组模式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的上肢功能、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结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梗塞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及机理。方法:将120例脑梗塞亚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及内科治疗;2周后,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给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音乐疗法结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干预14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14天后,观察组ARAT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音乐结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梗塞亚急性期上肢功能障碍及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佛山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取Bobath疗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Bobath疗法治疗,包括上肢及躯干训练、下肢训练;对比两组患儿康复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根据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改善情况,综合评价患儿的康复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康复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MFM评分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康复前后GMFM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前后GMFM评分差值为(17.56±9.63)分,大于对照组(12.74±7.42)分,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3.62%,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降低患儿的残疾程度,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常规康复疗法结合推拿疗法及单纯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对比分析,探讨推拿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推拿疗法。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3个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述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药蜡疗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蜡疗配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8例有上肢功能障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对照组7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作业疗法,对照组于作业治疗前进行45min普通蜡疗;治疗组于作业治疗前进行45min中药蜡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结论:中药蜡疗加作业疗法组与普通蜡疗加作业疗法对脑瘫的上肢痉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作用,但中药蜡疗加作业疗法较普通蜡疗加作业疗法对脑瘫的上肢痉挛及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