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应用角膜地形图仪研究正常发育儿童角膜的光学形态学特征.方法正视眼少儿49例(78眼).睫状肌麻痹下带状光检影镜结合电脑验光仪确定屈光度;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不同区域两个正交子午线曲率值,角膜不规则值(corneal irregular measure,CIM)与形状系数(shape factor,SF).结果 正常发育儿童角膜形状系数(SF)=0.281±0.105;角膜不规则值(CIM)=0.64±0.16,角膜不同位置的平均曲率值从顶点到直径7 mm平均角膜曲率值逐渐变小,顶点与直径3 mm处的角膜曲率值之间无差异、直径3 mm、直径5 mm、直径7 mm角膜曲率值之间两两有差异.角膜形状系数(SF)与角膜直径5 mm、7 mm处平均角膜曲率值有一定相关关系)(x2=0.264,P=0.000).结论儿童正视眼角膜前表面具有中央区曲率相对稳定,从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的扁长椭圆,而且存在一定的微小隆.(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369~370)  相似文献   

2.
成人正视眼前房的形态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Orbcan 系统在眼前房形态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30例(6 0只眼)正视眼成人,对其用Orbcan 系统测量前房角、前房基底径,将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前房角的均值为4 9.348°±4 .798°;上方前房角最窄,下方前房角最宽,上半部前房角比下半部前房角要窄;颞侧前房角稍窄于鼻侧前房角但无统计学意义。前房基底水平径线、前房基底4 5°径线、前房基底垂直径线、前房基底135°径线的均值分别为(10 .86 8±0 .5 1) m m、(10 .914±0 .5 4 1) mm、(11.0 0 2±0 .5 9) mm、(10 .96 4±0 .5 2 5 ) mm ;四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Or-bcan 在测量前房角、前房基底径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综述2002~2007年有关正视眼屈光要素的研究文献,主要通过PubMed和万方数据库,对“emmetropia”和“optical components”两词进行检索,在2002年1月~2007年1月期间共有研究文献1228篇。本研究重点复习和讨论不同年龄正视眼与屈光要素的关系、影响屈光要素的因素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光学离焦和形觉剥夺对幼恒河猴正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将22只20~40d龄的健康幼恒河猴随机分为A(n=13)、B(n=9)两组,给A、B组动物的一眼分别配戴散射镜片(diffuser)和-3.00 D作为实验眼,所有动物另一眼均配戴0.00 D镜片作为对照。戴镜前.戴镜后2、4、6、8和12周给所有动物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电脑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A超测量玻璃体腔长度.以动态观察在两种不同干预条件下,幼猴双眼眼球生长和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前A、B两组动物右、左眼玻璃体腔长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期内,所有猴跟玻璃体腔长度均逐渐增加,戴镜12周后.形觉剥夺组动物实验眼的玻璃体腔长度较对照眼明显变长(P<0.01),光学离焦组动物实验眼的玻璃体腔长度与对照眼相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眼玻璃体腔增长速率比对照眼快;戴镜前A、B两组动物均呈远视状态,右、左眼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期内,所有猴眼均朝远视度数减少的方向发展,戴镜12周后,形觉剥夺组和光学离焦组动物的实验眼比对照眼呈现出明显的相对或绝对近视状态(P<0.05)。在观察过程中,所有猴眼的角膜中央区模拟角膜屈光力(Sim K值)均随时间而下降,戴镜前后,比较两组动物双眼Sim K值,均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5.
儿童正视眼与近视眼角膜地形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儿童正视眼与儿童近视眼的角膜地形图特征并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检测分析了 115只儿童正视眼和 115只儿童轻中度近视眼。结果 :儿童近视眼Simk2 值较正视眼高(P <0 .0 1) ,SF值较正视眼低 (P <0 .0 5 )。而角膜中心屈光度、Simk1值、CIM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儿童近视眼角膜垂直方向屈光度较正视眼明显增加 ,近视眼角膜周边变扁平的趋势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眼球的屈光状态主要是由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和晶状体屈光力决定的。而在这三个屈光要素中,我们对于角膜的变化争议最多。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屈光状态下,角膜的变化不尽相同。这篇综述就是对现有关于角膜在正视和近视中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正视眼与近视眼中青年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8~44岁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低、中、高度近视及正视眼患者,各组均取40例(80眼)。应用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视眼Q值均数为-0.1028±0.0712;近视眼总体Q值均数为-0.1600±0.1700,呈正态分布;近视眼Q值与屈光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F=9.6665,P=0.0021);正视眼与近视眼Q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41,P<0.001);高度近视组和低度、中度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037,P<0.05;q=3.1218,P<0.05);低度、中度近视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818,P>0.05)。结论我国近视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角膜为长椭球形。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相关。近视眼角膜前表面形态较正视眼更趋于长椭圆非球面形。  相似文献   

8.
正视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预后与玻璃体病变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un X  Zhang X  Huang L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6):409-412
目的 研究正视眼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患者的手术预后及其与玻璃体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1996年月至1997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262例(1249只眼),其中近视有RD组1031只眼,正视眼RD组243只眼,并研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分级及玻璃体后脱离(post  相似文献   

9.
正视眼当晶状体被摘出后就成为无晶状体眼,其裸眼视力如何,很少有报道。本文作者根据视力理论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得出无晶状体眼的裸眼理论视力约0.1,现报告如下。当视力等于1.0时,E形视标每边线条的宽度是1.46mm(1′视角),视标与眼结点距离5000mm,眼结点距黄斑中心凹距离17.05mm,视网膜成像4.96μm[1]。无晶状体眼,结点距黄斑中心凹23.22mm,视网膜成像按23.22∶17.05=1.36∶1放大[2],则无晶状体眼的视网膜像高4.96μm×1.36=6.75μm。根据公式:物高∶像高=物距∶像距。已知像高6.75×10-3mm,像距23.22mm,物高1.46mm,则物距=1.46×23.22/(6…  相似文献   

10.
Zhong XW  Ge J  Nie HH  Huang J  Liu N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58-261
目的了解视觉反馈对幼猴正视化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年龄2~3个月的健康恒河猴8只,每只猴一只眼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PRK),使术后产生3.0O D相对近视或远视性离焦(各4只);另一只眼作为对照。术后不同时间用角膜地形图、散瞳验光、A超和裂隙灯显微镜动态观察猴眼的变化。结果术眼角膜上皮均在术后3d之内完全愈合,在观察期内角膜保持透明。实验眼均表现为代偿生长的过程,玻璃体腔增长速率随术后屈光状态不同而变化。术后远视性离焦,玻璃体腔增长速率较对照眼快(t=3.656,P=0.0354);术后近视性离焦,玻璃体腔增长速率较对照眼慢(t=3.576,P=0.0374)。结论PRK造成光学离焦,可以调控幼猴的玻璃体腔生长和正视化过程,表明幼猴的正视化过程受视觉反馈的调节,提示临床上婴幼儿屈光不正的光学矫正应慎重。PRK造成猴眼光学离焦动物模型可用于视觉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正切曲率半径推算儿童角膜前表面Q值并分析水平区间Q值规律及不同屈光状态与Q值的关系。通过拟合计算垂直方向Q值,得出360条半子午线范围的Q值,完成全角膜前表面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Or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得到84例儿童右眼(12例近视、45例正视、27例远视)360条半子午线Ft值,运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各半子午线Q值,分析角膜鼻、颞侧区间Q值分布规律(配对t检验)及屈光状态对Q值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运用Matlab R2009b(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系统拟合计算其中62例儿童右眼数据(10例近视、25例正视、27例远视)得到360条半子午线Q值,并分析角膜360条半子午线Q值分布规律(配对t检验)。结果 ①进行计算的所有半子午线所得到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或等于0.5。84眼鼻侧、颞侧区间Q值均在-1与0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42±0.16,-0.23±0.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27,P<0.05)。鼻侧、颞侧r0平均值分别为:7.85±0.24,7.83±0.2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3,P<0.05)。鼻侧和颞侧半子午线Q值与r0不存在相关性(鼻侧r=-0.077,P=0.487;颞侧r=0.001,P=0.992)。②近视组和正视组、近视组和远视组鼻侧Q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7,P<0.05),颞侧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4,P>0.05)。③经过MATLAB系统进行拟合计算得到的曲线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④对48只眼进行垂直方向Q值拟合计算。拟合前后水平鼻侧方向半子午线Q值平均值分别为-0.45±0.16,-0.45±0.16,颞侧分别为-0.21±0.08,-0.20±0.10,拟合前后水平鼻、颞侧区间平均Q值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侧t=2.009,P>0.05;颞侧t=2.009,P>0.05)。拟合后垂直方向上方、下方半子午线Q值平均值为-0.24±0.10、-0.17±0.08。结论 ①采用线性回归以正切曲率半径推算Q值的方法结果稳定可靠。研究对象角膜前表面趋向长椭圆形(prolate),鼻侧较颞侧区间显著,水平较垂直区间显著。屈光不正对Q值影响较小。②将360条半子午线Q值通过拟合曲线计算,Q值呈双峰状分布,峰顶分别为上方及下方垂直半子午线。③拟合计算后水平方向半子午线的非球面性均较垂直方向显著,垂直方向Q值向0靠拢。④采用MATLAB系统的曲线拟合计算全角膜Q值的方法证明是稳定可靠的。解决了垂直方向半子午线Q值的计算问题,使建立全角膜前表面数字模型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与汉族大学生正视眼屈光要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三个民族大学生420只正视眼使用IOL-Master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个民族大学生在角膜曲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大学生在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较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大学生眼轴更长,前房更深(P<0.05).对三个民族正视眼进行右眼、左眼的统计学分析,各屈光要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民族不同性别分析发现,三个民族中男性均较女性眼轴更长,角膜曲率更小;维吾尔族大学生男性较女性前房更深,哈萨克族与汉族大学生男性与女性在前房深度上均无明显差异.相同性别不同民族研究发现,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正视眼屈光要素在相同性别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性、女性分别较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男性、女性眼轴更长,前房更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民族正视眼屈光要素存在差异性,不同眼别无差异性,不同性别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儿童进展性近视眼与正视眼的调节功能特征,探讨调节对近视的潜在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68例儿童,进展性近视组[(等效球镜度(SE)≤-0.75 D)]与正视组(+0.50 D≥SE≥-0.50 D)各34例,测量内容包括主观调节幅度、远距调节灵活度及调节刺激-反应曲线(ASRC)。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调节功能的差异。结果:正视组、进展性近视组SE分别为(0.18±0.28)D、(-2.88±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P<0.001)。进展性近视组的主观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t=-2.22,P=0.03)。2组间的远距调节灵活度与ASRC斜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P=0.41;t=1.58,P=0.12)。进展性近视组和正视组在0~6 D调节刺激范围的调节滞后面积分别为(7.35±1.54)D2 、(6.48±1.05)D2 (t= 2.74,P=0.01);且在不同调节刺激水平下(1、2、3、4、5 D),进展性近视比正视眼的调节滞后量大(t=2.40、2.78、2.79、2.49、2.12,P<0.05)。而进展性近视组在6 D刺激水平的调节滞后量比正视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意义(t=1.83,P=0.07)。结论:儿童进展性近视眼的调节反应特征与正视眼不完全一致,其中进展性近视眼的调节滞后量高于正视眼,提示调节滞后可能在近视发生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眼屈光状态与眼球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axis,APA)、水平径(horizontal diameter,HD)的相关性.方法 228例398眼屈光检测,以等效球镜计分为近视组:屈光度小于0 D者179眼;正视组:屈光度0~ 0.75 D者152眼;远视组:屈光度大于 0.75 D者67眼.采用CT活体测量的方法.测量APA、HD.统计分析屈光与眼球径的相关性.结果 近视组屈光等效球镜值为-0.25~-31.00D,APA为22.20~32.80 mm,平均(27.00±2.13)mm;HD为21.70~30.10 mm,平均(25.58±1.34)mm.屈光变化(Y)与APA变化(X1)、HD的变化(X2)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 5、-0.276 6,F值分别为231.092 5、14.657 5,P值均<0.001.Y=52.245 2-2.188 7X.、Y=25.9587-1.282 3 X2).远视组屈光等效球镜值为 1.00~ 8.00 D.APA为20.40~27.4. Mm.平均(24.07±1.34)mm.HD为20.20~28.80mm,平均(24.83±1.53)mm.屈光变化(Y)与APA的变化(X3)呈负相关(r值为-0.359 3,F值为9.636 5,P<0.01,Y=5.618 5-3.799 3X3),与HD比值无相关性(r值为-0.237 5,F值为3.8853,P>0.05).结论 人眼近视眼屈光与APA、HD均呈负相关;远视眼屈光与眼球APA呈负相关,而与HD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视眼瞳孔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志兴  陈慷  王丽娅  丁行振 《眼科研究》2010,28(11):1083-1086
目的研究健康人不同年龄组正视眼在不同光照度下的瞳孔大小及瞳孔震颤特点。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120例240眼,均为正视眼,男女各半;分为21~30岁、31~40岁和41~50岁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男女各20人。应用P3000型双眼瞳孔测量仪测量各年龄组正视眼瞳孔大小及瞳孔震颤,测量分别在暗视(0.04lx)、低光照度(0.40lx)和高光照度(4.00lx)下进行。结果所有受试者暗视、低光照度及高光照度下瞳孔直径的均值分别为(6.14±0.95)、(4.90±0.99)、(3.81±0.59)mm,瞳孔震颤的均值分别为0.31、0.46、0.3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瞳孔直径:F=323.78,P=0.00;瞳孔震颤:F=16.94,P=0.00)。21~30岁、31~40岁和41~50岁组在3种不同光照度下瞳孔直径分别为(6.48±0.67)、(5.19±0.73)、(3.99±0.50)mm;(6.01±1.07)、(4.80±1.10)、(3.77±0.68)mm和(5.62±0.88)、(4.26±0.74)、(3.43±0.43)mm。所有受试者瞳孔直径及瞳孔震颤在不同光照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光照度下不同年龄组间瞳孔直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20,P=0.00;F=14.87,P=0.00;F=13.31,P=0.00)。女性受试者和男性受试者在3种不同光照度下瞳孔直径均值分别为(6.00±0.86)、(6.33±0.99)mm;(4.73±0.83)、(5.11±1.10)mm和(3.73±0.48)、(3.90±0.69)mm,除高光照度组之外,其余2组光照度下男女瞳孔直径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暗视:t=-2.50,P=0.01;低光照度:t=-2.57,P=0.01;高光照度:t=-1.76,P=0.08)。3种光照度下受检者双眼间瞳孔直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暗视:t=0.42,P=0.68;低光照度:t=0.95,P=0.34;高光照度:t=-0.01,P=0.99)。结论瞳孔直径受光照强度、性别和年龄的影响。瞳孔震颤在3种光照度下均可发生,低光照度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正视眼波前像差与低对比度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对95例(95眼)健康正视眼用WASCA(wavefront supported corneal ablation)波阵面像差仪测眼波前像差,对瞳孔6 mm时第2,3,4阶像差的各项Zernike函数(C3-C14)进行分析.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检测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和5﹪时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眼波前像差与各低对比度视力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离焦像差(C4)与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和5﹪时的裸眼视力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平彗差(C8)与亮、暗环境中对比度为10﹪和5﹪时的最佳矫正视力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Zernike 函数与各低对比度视力间的直线相关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视眼的波前像差与低对比度视力有关,其中离焦像差与裸眼视力有关,水平彗差与最佳矫正视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散光对远视儿童眼球正视化进程及视力变化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此类患儿的屈光矫正、弱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1999年10月至2008年2月期间连续就诊时间长达5年及以上且病例资料完整的4~11岁远视患儿138例(258眼),按散光程度分为对照组(散光≤0.5 D,107眼)、散光1组(0.5 D<散光<1.0 D,85眼)和散光2组(散光≥1.0 D,66眼).比较5年中各组内相邻两年间及组间的球镜度数、视力差异,比较首次与第5年末散光度数的差异.年间、组间球性屈光度数及视力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首次检查与末次检查时的散光度数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散光1组的首次检查及第1、2、3年末的屈光度数相邻两年间球镜度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与第4年、第4与第5年末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散光2组的6次检查相邻两年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散光1组对应时间点两组间球镜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的球镜度数在首次及第1、2、3年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5年末,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6、7.58,P<0.05).对照组与散光1组首次与第1、2年末的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邻两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2组首次与第1年末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邻两年间的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散光1组对应时间点两组间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2组与其他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在首次及第1年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3、4、5年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2组5年后的散光度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40,P=0.021).结论 ≥1.0 D的散光可促进远视眼的正视化进程,但不利于弱视的治疗.轻度的散光(<1.0 D)对眼球正视化进程影响作用不明显,也不影响视力的发育.故在远视性屈光不正眼球正视化过程中,<1.0 D的散光对眼球正视化进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视眼和近视眼在明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的视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正视眼和近视眼人群在明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时的视力的对比研究。方法134例受试者,按屈光不正度数分成正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先主觉验光,再用卡洞法找出优势眼,屈光矫正后应用多功能视力测量仪检测优势眼在明和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视力。结果高度近视组在明和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时视力均较其它3组差,与正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在明和暗环境中不同对比度时视力呈现下降趋势。在相同对比度下,明环境中的视力好于暗环境中的视力。在相同环境下,随着对比度的下降,视力随之下降。结论框架眼镜矫正时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明显差于正视眼及低中度近视眼。其视力受环境照明及对比度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影响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本院2000年1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治疗的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的Logistic统计分析.结果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共363例367眼,304眼一次手术成功,一次手术成功率为82.8%.PVR(P<0.01)、手术方式、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外伤史、裂孔类型、内眼手术史(P<0.05)为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正视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有PVR严重程度、玻璃体状态、裂孔类型以及外伤和内眼手术史等,手术前应当重视这些因素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牛燕 《眼视光学杂志》2006,8(6):371-373
目的分析正视和近视儿童用不同测量方法测量的眼调节幅度的差异(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并初步探讨不同方法测量对眼AMP测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岁~13岁的40例受试者,分为正视组(17例)和近视组(23例)。应用移近法、负镜片法和红外电脑验光仪法分别测定受试者的单眼AMP。结果①正视和近视儿童三种方法测量AMP值分别为:(14.13±2.16)D,(9.15±1.99)D,(7.36±1.23)D和(14.39±2.94)D,(9.79±1.65)D,(8.32±0.66)D。②在正视组移近法、负镜片法和红外视力计法测量的AMP值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近视组三种测量方法之间的AMP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2,0.002,0.036)。③正视组和近视组之间仅红外视力计法测量时两者AMP差异有显著性(P=0.006)。结论不同测量方法会影响AMP,使用移近法测量AMP倾向于高估AMP值,使用负镜片法及红外电脑验光测量的方法则倾向于低估AMP值。近视儿童的AMP与正视儿童的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