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494例剖宫产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组年龄、初产妇占比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大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2小时内出血≥500m l者与同期经阴道分娩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珍 《西部医学》2007,19(5):862-863,865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剖宫产率明显增加,其并发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应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1998-2007年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变化因素。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剖宫产病例及阴道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我院1998~2007年分娩方式发生变化:剖宫产率明显上升,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许多困难的分娩及阴道助产手术常被较为安全的剖宫产术所替代。②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呈迅速上升趋势。结论:医患双方的一些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理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及保健,尽力减少因社会因素而施行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0年至2005年在太钢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共3046例(阴道分娩1621例,剖宫产1425例).其中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之间分娩的828例产妇(阴道分娩371例,剖宫产45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剖宫产率的变化、相关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等的关系。结果: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其次为胎儿窘迫、巨大儿、难产等。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高于后者。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亦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做好产前宣传教育、产程中陪伴护理等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的结局。方法 随机于该院选取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比较经阴道分娩及再次剖宫产的情况。结果 再次剖宫产组(RCS)娩出时间(12.6±2.3)s、产时出血量(391.6±31.2)mL,均高于首次剖宫产者(PCS)(5.4±1.6s,241.5±19.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及再次剖宫产的新生儿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者应合理选择行阴道分娩,以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及指征变化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年间在我院住院的足月分娩产妇病历资料,分娩方式分为两种:阴道分娩(包括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而阴道分娩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及头盆不称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而社会因素近年来也明显增加。结论社会因素的增加,阴道分娩率的下降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严密观察产程,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辛珏  季江川 《中国病案》2008,9(5):F0003-F0004
目的 探讨产科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妇产科医院1982年-2006年剖宫产率变化特点和近5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资料。结果(1)25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2004年高达76.12%。(2)2002年-2006年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社会因素高居第一位。(3)患方因社会因素选择剖宫产术的原因中,基于安全考虑者居第一位(35.8%)。结论应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各种暗示及误导。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社会因素的干预,开展无痛分娩,鼓励产妇经阴道分娩,降低产科合并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剖宫产术逐年增高的原因,使了解自然分娩的好处,剖宫产术的弊端,引起医患重视,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医院近几年来足月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比率。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高。结论阴道分娩是正常生理过程,剖宫产在近期与远期均对母婴带来危害,尽量减少在分娩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干预措施——剖宫产,做好孕期保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156例巨大儿(体重≥4000g)的临床分析,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两年间在我院住院分娩156例巨大儿进行研究。选择同期分娩的156例正常体重(2500g≤体重〈4000g)作为对照。两组的孕周、宫高、腹围、超声检查、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儿组的孕周、宫高、腹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母体并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巨大儿组中剖宫产亚组较阴道分娩亚组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的软产道裂伤及母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妇分娩的孕周,分娩时宫高、腹围以及超声检查是产前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巨大儿的母体易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58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峥 《甘肃医药》2011,(10):601-60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合理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58例,比较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分娩及对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8例中66例进行阴道试产,4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5.15%。剖宫产115例,剖宫产率72.78%。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对新生儿影响各项指标,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产妇产后出血量、产后发热、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等指标比较,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1月-2007年12月106 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 组第 1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 2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我院住院分娩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剖宫产指征变化中社会因素呈显著上升,并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系社会因素行剖宫产增多引起,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及社会共同努力,减少因社会因素引起的剖宫产,才能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16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阴道分娩组(VBAC)与再次剖宫产组(RCS)比较,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相比利多弊少,只要严密观察产程,正确处理,大部分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徐晓燕 《中原医刊》2007,34(9):67-6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00年7月至2005年10月,我院14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者84例与随机同期首次剖宫产者84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6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64例进行对照。结果148例中102例阴道试产,84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2.4%,再次剖宫产64例,手术率43.2%,阴道分娩组无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比阴道分娩组高,平均住院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者,应严密监护下行阴道试产是安全的,可降低二次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陈环 《中外医疗》2013,32(3):60-6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将该院收治的22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71例)和再次剖宫产组(154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对两组的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及其他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该研究阴道试产成功率为73.2%,两组均无一例新生儿死亡;两组患者在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感染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道分娩组在产后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及住院时间上显著低于再次剖宫产组,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产科安全性和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试产的分娩方式具有可行性,能够使剖宫产率得到有效降低,使产科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蔚 《医学争鸣》2007,28(22):2085-208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妊娠再分娩的合理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115例剖宫产后妊娠再分娩患者,依据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阴道分娩52例,再次剖宫产63例.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病死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褥病等指标比较,剖宫产组均较阴道分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后妊娠再分娩,试产是一个可选择的措施,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在能够很好地排除阴道分娩的禁忌证后,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3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登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155-15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及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安全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3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经阴道分娩和采取剖宫产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母婴结局,并将其中剖宫产308例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308例进行比较。结果试产90例,成功72例,成功率80%。剖宫产308例,手术率81.05%,其中具有产科指征136例,孕妇及家属心理因素(社会因素)172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与直接剖宫产组比较,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1);发热率、新生儿体重低于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再次剖宫产组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近期并发症(产后出血、术中取头困难、新生儿窒息)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或P〈0.05)。结论瘢痕子宫并非绝对剖宫产指征,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2 1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等及两组产妇并发症的情况,同时分析剖宫产的指征,比较有指征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剖宫产1291例,剖宫产率59.63%;其中以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的占剖宫产总数的35.9%,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至孕足月后大多选择剖宫产,占剖宫产总数的14.7%。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有指征剖宫产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Apgar评分<7分、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产伤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较阴道分娩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剖宫产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围产儿并发症及新生儿病率并未见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较阴道分娩为高,故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必要的;通过社会宣传及转变产科医生行医观念,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机体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5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妇女70例,其中剖宫产40例,阴道分娩30例,分别测定分娩前及分娩后第4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结果产后第四天剖宫产组血IgM明显低于阴道产组,CRP明显高于阴道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产后剖宫产组IgG低于阴道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两组IgA、C3、C4含量及WBC、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道分娩创伤应激小,对机体免疫抑制小,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程中镇痛分娩与无镇痛分娩试产的成功率,并分析比较两组试产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产程中行镇痛分娩3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及无镇痛分娩30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产妇试产分娩的成功率,分析比较失败的原因及改行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指征、催产素使用率、术中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情况.结果 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274例,成功率为91.3%,无镇痛分娩组300例中试产成功173例,成功率为57.7%.两组试产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等,其中镇痛分娩组试产失败原因中以胎方位异常、活跃期停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而胎儿窘迫、产程延长和胎头下降停滞的发生率低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改剖宫产术中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多于无镇痛分娩组(P〈0.05或〈0.01),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无镇痛分娩组(P〈0.01).结论 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指导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但对试产失败后行剖宫产术者其子宫收缩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