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华 《华夏医学》2001,14(6):905-906
热性惊厥为小儿常见急症 ,我国儿童患病率为 3.9% [1 ]。现已认识到热性惊厥与血钠水平有关 ,为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笔者对 1997~ 1998年住院的 6 5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了血钠浓度测定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按 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专题讨论会诊断标准 [2 ] 。热性惊厥组 6 5例 ,男 41例 ,女 2 4例 ,年龄 :6个月至 5岁 ,平均 2 .1岁。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 45例 ,支气管炎 16例 ,支气管肺炎 4例 ,既往有热性惊厥史 12例 ,有热性惊厥家族史 6例 ,均有全身性惊厥 ,一次热程中惊厥≥ 2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多在6个月~4岁,发作多与感染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有关,有家族遗传倾向,积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医务工作者以小儿热性惊厥要有足够的重视,对6个月~4岁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发热患儿,应积极采取降温措施以减少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患儿惊厥发作要积极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郭旗艳 《中原医刊》2011,(24):100-101
目的分析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总医院2008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杂性热性惊厥发生率占热性惊厥的18.6%,年龄分布在4个月-10岁。初发19例,复发35例;体温38.0℃以下惊厥30例,体温38.0℃以上惊厥24例;惊厥为全身性发作42例,部分性发作12例;持续时间〉15min15例,持续状态5例。既往固生期异常8例,有惊厥史35例,一级亲属有热性惊厥史15例,癫痫家族史3例。脑电图异常25例,发展为癫痫12例(占复杂性热性惊厥22.2%),智力低下4例(占复杂性热性惊厥7.4%)。结论首发年龄小、首发体温低、有围生期异常者、一级亲属有惊厥史者及脑电图异常者易发展为癫痫。  相似文献   

4.
热性惊厥与血清钠浓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 ,多见于婴幼儿 ,此症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等轻症感染。发热 38℃以上时即易发生。低钠血症是热性惊厥常见的现象 ,临床报道少见。我们于1991年 12月到 1999年 12月对住院的 6 0例热性惊厥患儿及 5 0例高热无惊厥患儿进行了血钠浓度的测试 ,并对惊厥以及惊厥反复发作与血钠浓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按 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专题讨论会建议的热性惊厥诊断标准[1] 热性惊厥 6 0例 ,男 38例 ,女 2 2例。 5个月~ 1岁 15例 ,~ 3岁 2 8例 ,~ 5岁 17例。原发病 :上呼…  相似文献   

5.
<正>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在婴幼儿期有过一次以上发热性惊厥者约占全部小儿的4%~5%。据报道发热性惊厥小儿血清钠浓度有所降低。为了进一步阐明二者的关系,本文收集了两年来我科诊断明确且资料完整的30份病例作以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30例高热惊厥患儿均符合全国制订的“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5月至1岁4例,1~3岁20例,3~6岁6例;冬春季发病24例,夏秋季6例。30例患儿智力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液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以及与患儿儿年龄大小、性别、四季之间的联系,进而为小儿口服维生素D、预防以及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2015-2019年郎溪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诊断为热性惊厥的小儿306例作为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0~8岁小儿306例作为非热性惊厥组。统计所有小儿血清总钙(Ca2+)、血红蛋白(Hb)以及25(OH)D测定的数值,按年龄大小、性别、春夏秋冬四季等解析热性惊厥和25(OH)D水平之间的联系。结果非热性惊厥组血清25(OH)D水平为(34.47±1.43) μg/L,高于热性惊厥组的(27.57±4.44) μg/L(t=3.26,P < 0.05);热性惊厥组25(OH)D水平高低与患儿年龄成反比;热性惊厥者的血清总钙以及Hb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热性惊厥发生情况: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39例,12.75%),1~2岁最易发生(106例,34.6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53∶1.00)。郎溪县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在四季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30.39±4.15) μg/L、春季(29.33±1.53) μg/L、夏季(27.28±2.98) μg/L、冬季(24.69±2.08) μg/L。热性惊厥小儿血清25(OH)D水平(?)与气温(X)的回归方程为: ?=-0.045X2+2.107X+9.442(R2=0.844)。结论安徽省郎溪县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和维生素D缺乏存在关联性。热性惊厥最易发生的季节是每年的1月份,1~2岁男性患儿多见。夏季温度>30 ℃后热性惊厥小儿血液25(OH)D含量开始减少。17~33 ℃是郎溪县小儿经阳光照射皮肤途径产生维生素D的合适温度。除了在冬季常规给小儿补充维生素D外,为减少热性惊厥的发生,应在夏季高温酷暑期对小儿(特别是>2岁者)适当口服维生素D。  相似文献   

7.
黄红英  翟秀兴 《吉林医学》2006,27(9):1142-1143
热性惊厥是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热性惊厥多在原发疾病的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发生。但惊厥严重程度并不与发热程度完全一致。单纯性热性惊厥(SFC)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在临床上表现不同。脑电图(EEG)异常程度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我们收集本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间177例临床诊断为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及EEG资料,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77例患儿中男性105例,女性72例,年龄4个月 ̄10岁,平均3.36岁,病程1d至4年,临床表现体温升高时出现突发性意识丧失,两眼凝视或眼睑、面肌、口周抽动,多数是全身发作,表现为强直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2012年急诊治疗的232例热性惊厥患儿血清钠浓度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热性惊厥儿童血清钠浓度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惊厥反复发作及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的血清钠浓度明显低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儿。结论:热性惊厥患儿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在常规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时应注意纠正低钠血症,以减少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轻脑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热性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在3-7d后康复出院,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对所有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发现,10例有复发史或具有较为严重的病情的患儿中病情转为癫痫1例。结论:有效降温、惊厥的治疗和护理、吸氧护理、对症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惊厥患儿的常见病因,为儿科急诊提供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急诊就诊于河南省济源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的256例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56例惊厥患儿中伴发热203例(79.3%),其病因以感染所致热性惊厥为主,颅内感染6例(2.3%);不伴发热53例(20.7%),其病因复杂,以癫痫、代谢紊乱、中毒常见。结论:<3个月小婴儿以代谢紊乱、颅内出血多见;3个月~1岁婴儿惊厥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同时要警惕颅内感染、癫痫、先天发育异常;1~6岁小儿惊厥病因仍以热性惊厥为主,但要注意癫痫、中毒、颅内感染;>6岁儿童惊厥病因以癫痫为主。  相似文献   

11.
热性惊厥是小儿期间一种常见急症 ,多发生于 1个月~ 6岁小儿。为预防发热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 ,现对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间因各种疾病腋测体温超过 38℃的患儿口服10 %的水合氯醛糖浆 ,预防惊厥的发生 ,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急诊儿科的病例 ,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符合江载芳主编中华儿科临床手册所述[1] 。本组共310例 ,随机分成 3组 ,1组共 130例 ,男 79例 ,女 5 1例 ,1个月~ (岁 ) 85例 ,3~ 6岁 4 5例 ,有热性惊厥史 12例 ,病种 :急性上呼吸道炎 75例 ,急性扁桃体炎 2 5例 …  相似文献   

12.
王益彬  成泉  江树生  谢少君 《吉林医学》2013,34(13):2524-252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45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FC首次发作年龄6个月~3岁198例;212例在发热24 h内出现惊厥;首次发作体温≥38.5℃223例;首次发作惊厥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06例;引起小儿FC的最常见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结论:FC首发年龄多为6个月~3岁,患儿在病初体温急剧上升时,易发生抽搐。热性惊厥与神经组织发育尚不成熟有关,原发病主要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预防热性惊厥发生需要做好家长的健康宣教及必要的药物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热性惊厥患儿血清脑利钠肽(BNP)与钠离子(Na+)水平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热性惊厥患儿52例作为研究对象(FC组),另选取同期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但无惊厥患儿50例作为发热对照组(URI组),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对比观察各组血清BNP及Na+水平情况。结果 FC组血清BNP水平明显高于URI组及对照组,Na+水平明显低于UR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I组与对照组两指标水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NP与Na+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血清BNP水平明显升高、Na+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与BNP分泌对醛固酮系统形成抑制,从而引起血钠降低有关,会进一步促使惊厥发作,因此患儿血清BNP、Na+水平对其病情、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52-54
目的 探讨复杂性热性惊厥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60例,其中复杂型热性惊厥24例(复杂组),单纯型热性惊厥36例(单纯组)。分析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躯体功能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的相关性。结果 复杂组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为(14.53±4.21)ng/L,单纯组为(20.22±6.65)ng/L,复杂组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将患者体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复杂性热性惊厥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与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HOMA-IR(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sCRP(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体内IGF-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1)、IL-10(interleukin-10)呈负相关,与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iPTH(intactparathyroidhor mone)、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L-6(interleukin-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可影响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躯体功能,可作为判断该疾病是否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热性惊厥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诊之一 ,往往造成家长的恐慌 ,它可由多种发热性疾病引起。国内报道患病率 3.9%。本文对 1999年 12月至 2 0 0 4年 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 12 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总结。现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 12 8例 ,男 6 7例 ,女 6 1例 ;年龄 6个月 6岁 ,其中 6个月 1岁 35例 ,3岁 72例 ,6岁 2 1例 ,参照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的标准诊断。原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 81例 ;支气管炎 13例 ;支气管肺炎 14例 ;急性肠炎 16例 ;麻疹 4例。惊厥次数 …  相似文献   

16.
张悦 《河北医学》2005,11(4):328-33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时异常脑电图(EEG)与以后癫痫的发作,与热性惊厥的再发及预防性治疗的关系。方法:对250例6个月至6岁患儿的热性惊厥后的脑电图。结果:首次EEG异常率为45%,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的热性惊厥史关系,EEG异常与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局限性发作和热性惊厥持续时间>15min)的关系,随着发热再发次数的增多逐渐增高,再发3次以上的患儿中,其EEG异常率高达40%~60%,3岁以上热性惊厥儿童其EEG异常率明显增多,部分患儿多次EEG检查出现发作性棘尖波、棘(尖)慢综合波,其中10例随访3~5年,最后诊断为癫痫。结论:EEG异常率与I级亲属是否有热性惊厥史有关,与高热临床特征有关,热性惊厥再发与EEG异常,年龄有明显关系,EEG多次异常,发热可发展为癫痫,建议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相关高危因素、预防及预后。方法:对24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男性发病较女性高,男女比例为1.56:1;初发年龄6个月至3岁者202例,占84.5%;初发体温≥38.5℃者211例,占87.9%;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117例,占73.8%;有惊厥家族史者67例,占27.8%;热性惊厥分型中单纯型149例,占62%,复杂型91例,占38%,有18例(7.5%)转为癫痫,转为癫痫者与热性惊厥复发及分型有关。35例口服安定预防热性惊厥的患儿复发2例,占5.8%。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的发作与年龄、体温、惊厥家族史密切相关;对6个月至6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应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必要时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热性惊厥 (以下简称FC)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反复发作可以造成缺氧性脑损伤 ,将对小儿的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有些FC与癫有一定关系 ,部分可移行为癫。脑电图检查 (EEG)在儿童热性惊厥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已作为FC的常规检查。现将 1994— 2 0 0 0年我院门诊和住院 16 0例FC患儿的EEG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FC患儿 16 0例 ,其中男 10 5例 ,女 5 5例。年龄 6个月~ 6岁 ,平均 (3.3± 1.2 )岁。 (<6个月或 >6岁者发病甚少 ,无统计学意义 ) 6个月~ (岁 ) 92例 ;3~ 6 (岁 )6 8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相关因素,为探讨临床防治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32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的患儿作为临床资料,并对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6个月~3岁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高发年龄段,其中男性患儿较多,大多数发作于春季或春夏交替的季节,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往往合并低钠血症同时多有脑电图或头颅影像学异常。结论小儿热性惊厥首次发作的影响因素为患儿的年龄、性别、发作季节,原发病等。因此,为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应依据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医学》2017,(7):647-648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临特点以及治疗后血钠(Na)和二磷酸甘油酸(BPG)水平的变化。方法2015-02-2016-10间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48例热性惊厥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对其分别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单纯退热治疗,观察组的患儿进行综合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Na和BPG水平的变化。结果对比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和C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脑电图异常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患儿的Na和BPG水平差异明显。观察组的血Na含量低于对照组,BPG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关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有效的降低发病率,对维持治疗后患儿Na和BPG的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