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随着献血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水平的提高,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已成为采血者和采血监护医生探讨的新课题。笔者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对3960例无偿献血者除一般护理外,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整个献血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对于献血者的护理主要着重于献血后的护理。笔者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2月将心理护理应用于 15 34名无偿献血者的整个献血过程之中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1 资料与方法1 1 献血者资料 实验组 :实施心理护理组 ,为 2 0 0 1年 3月~2 0 0 2年 2月来本库参加无偿献血的 15 34名献血者。其中 ,男889名 ,女 6 4 5名 ,年龄 2 0~ 5 3岁 ,平均年龄 30 2岁。对照组 :为 2 0 0 0年 1~ 12月来本库参加无偿献血的 10 17名献血者。其中 ,男 6 14名 ,女 4 0 3名 ,年龄 19~ 5 1岁 ,平均年龄 33 7岁。以上两组均为志愿 (或单位组织 )无偿…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心理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延伸到无偿献血的过程中,我国从1998年10月1日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依靠无偿献血的方式来保障临床用血,由于受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存在顾虑。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采血护理人员不但有崇高的品德、精湛的技术,还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运用心理学知识,观察献血者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无偿献血,为再次献血奠定了基础,对扩大献血队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5.
<正>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人数在逐年增加,广大干部群众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在逐步提高,作为时代先锋,青年楷模的天之娇子大学生们更是不甘人后,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无偿献血热潮,至今已有12894大学生参加无偿献血,但现在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入学年龄较小,献血热情虽很高,但对献血知识了解相对缺乏,对疼痛较为敏感,共有374人有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其中心理紧张是主要原因,共有238例发生献血反应,占总反应人数的63.7%,其次有晕血晕针、空腹、反复穿刺、疲劳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分别占总发生率的7.1%、6.2%、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市临床用血和单采成分血100%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为扩大和巩固自愿无偿献血队伍,不仅要提高服务质量,为献血者提供方便、舒适的献血环境,更要加强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使献血者在无私奉献爱心的同时得到更加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偿献血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健康适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献血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无偿献血的持续发展,而心理护理是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利用心理护理知识,为每一位献血者提供优良的献血服务,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拓展稳定无偿献血队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站无偿献血的42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献血前、中、后都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疼痛感受程度和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率和再次无偿献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应用在无偿献血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农民无偿献血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俊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8):1148-1148
1献血前的激动、紧张心理的护理农民大多数比较朴实,对献血既热情又紧张,但由于受“流血伤身”这个传统观念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我们应针对这种心理状况做好思想工作,如无偿献血者可免费用血,免费体检,有益身体健康等好处。使他们认识到每次献血200 ̄400ml,人体肝、脾会很快释放血液补到外围血液中,对健康毫无影响。同时,也必须向无偿献血者讲清注意事项,即:献血前1d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保证睡眠,献血当日禁食油腻食物,适当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避免空腹献血,以减少献血时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晕厥。献血后可适当补充营养,注意休息,以保证体力的恢复,干农活手臂不要用力过大、过猛,防止针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满足无偿献血者心理需求,提高无偿献血服务工作质量,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方法 分析献血者在采血前、中、后期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护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结果 采血模式的转变,由政府指令性献血到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献血反应减少到最低.结论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使无偿献血事业呈现良性持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献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80例献血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0例,对照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献血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献血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83%VS3.75%),实验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9.58%VS 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降低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推动了献血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入选的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该血站400例无偿献血者均为初次献血者,所选对象均在献血前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相关生理指标正常者可实施无偿献血。上述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献血护理干预措施:无偿献血者来献血、测定相关生理指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采集血液,而后献血者离开。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对象的献血前和献血后进行心理焦虑情绪评定;记录两组对象献血反应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前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献血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献血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献血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无反应189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3例、重度反应0例。观察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1.5%;对照组中无反应176例、轻度反应8例、中度反应14例、重度反应2例。对照组中中度和重度反应所致比例为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血站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初次献血者心理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的观察初次献血者的心理反应,做好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使血站能得到安全的足够的血液供应。方法翌2005年的7231例无偿献血者着为调查对象,分别在采血前、中、后进行观察、询问、交流。结果初次献血者对瞪安心理反应与再次献血者对献血的心理反应有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对初次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消除了献血者对献血恐惧,愉快地完成献血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护理中的应用,总结献血护理中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沟通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将其更好地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方法 将240例无偿献血者分为A、B两组各120例,A组为试验组,BN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不同护理方式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对其再次献血的意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为0.83%,B组为6.67%,p〈0.05(u=2.381)。再次献血比率A组为81.67%,B组为65.83%,A组显著高于BNp〈O.01(u=2.789)。结论 合适、得体的非语言交流,可增强献血者对护士的信任,帮助无偿献血者更好地消除其紧张心理,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化无偿献血者再次参与献血的意愿。 相似文献
15.
献血过程全程护理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献血全程护理对献血者的心理影响。方法我站2007年1月~2009年1月初次无偿献血者1000例采血过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例,观察组接受良好的心理护理、宣教工作和心理测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采血顺利性和出现的不良反应几率。结果观察组顺利采血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全程有效的护理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心理存在良好影响,可以提高顺利采血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状况及无偿献血促动因素,探索有效促进无偿献血招募思路.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献血者和非献血者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及献血促动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较高;献血者主要需求是获得足够的尊重,而非献血者的主要需求是献血途径和献血知识的认知;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或对血站印象不好、自己献血对血站意义不大、找不到可以带领自己去献血的人、献血程序繁琐等,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奉献爱心;而非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不清楚怎么献血、对血站系统不熟悉、没人要求自己献血,不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社会压力.结论:加强血站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社会压力,鼓动人们广泛参与献血是当前强化献血招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为了获得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信息,确保手术顺利。方法:本文对198例剖宫产术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进行有目的的指导。结果: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问题依次为术中、术后疼痛78例(占39.4%),害怕出现手术意外56例(占28.1%),胎儿的安全43例(占21.7%),其他12例(占10.5%)。结论:根据其结果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稳定了患者的情绪,确保手术顺利,增加手术安全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近5年献血人群输血传染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为制定预防输血传播疾病、减少血液浪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项目丙氨酸转氨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300 114份,不合格3901份,总不合格率为1.30%。各项目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0.35%、TP抗体0.30%、HBsAg 0.27%、HCV抗体0.25%和HIV抗体0.09%,其中ALT、HBsAg、TP抗体等指标阳性率逐年上升,HCV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而HIV抗体阳性率则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呈稳定态势。ALT、TP抗体和HBsAg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体检和检验以及引进先进的检测方法和试剂是保证输血安全、减少血液浪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