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了解豫西地区有关人群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及可能存在的生物媒介,方法采用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人血清相关抗体及中蜱中肠带菌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豫西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自然感染,人群感染率为13.53%;蜱类调查显示,长角血蜱和微小牛蜱的中肠带菌阳性率为26.00%,这两种蜱可能为传播是;并从褐家鼠和黄胸鼠的血清中也检测到莱姆病抗体。结论初步显示豫西地区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豫西地区有关人群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及可能存在的生物媒介。方法 采用间接或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对人血清相关抗体及蜱中肠带菌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豫西地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自然感染 ,人群感染率为 13.5 3% ;蜱类调查显示 ,长角血蜱和微小牛蜱的中肠带菌阳性率为 2 6 .0 0 % ,这两种蜱可能为传播媒介 ;并从褐家鼠和黄胸鼠的血清中也检测到莱姆病抗体。结论 初步显示豫西地区存在莱姆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3.
1991年4~8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对莱姆传播媒介全沟硬蜱季节消长、带菌及人群自然感染季节分布等进行调查。结果证明全沟硬蜱是当地蜱类的优势种,从5月上旬发现蜱开始活动,6月上旬为蜱密度高峰期,占总捕数的36%,7月末蜱基本消失。用直接荧光抗体法查蜱带菌率,从采集的549只全沟硬蜱中,检出带菌蜱164只,自然带菌率为29.9%。间接荧光抗体法检测63例被蜱叮咬者血清,其中13例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0.6%。本次调查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5~6月为莱姆病媒介全沟硬蜱活动繁殖的高峰期。对63例被蜱叮咬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被蜱叮咬季节与全沟硬蜱季节消长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承德地区林区动物莱姆病以及当地居民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情况.方法:血清流行病学检测承德林区牛、羊血清IgG抗体和当地居民血清IgG抗体,PCR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结果:血清流行病学检测结果显示,在承德林区至少有牛、羊两种动物中有莱姆病的感染, 其感染率分别为 23.3%、30%;当地居民也存在莱姆病的感染,感染率为13.3%;PCR检测未查到阳性结果.结论:此次调查证实了牛、羊是承德林区莱姆病的重要贮存宿主;当地居民存在莱姆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荧光方法(IFA)对湖北省东北部地区的英山县进行了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8.8%(24/272),其中林区居民及非林区居民感染率分别为12.8%(22/172)及2.0%(2/100),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5);共采集蜱484只,其中微小牛蜱308只,豪猪血蜱136只,二棘血蜱40只。经检测,不同蜱种带菌率为0~15%。本调查证实湖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莱姆病,人群感染菜姆病与环境性蜱暴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莱姆病是林区近几年发现的蜱媒螺旋体病,可与森林脑炎同时发生,近5年本院检查804份血清标本,森林脑炎抗体阳性133例,占16.4%,莱姆病抗体阳性96例,占11.94%,其中16例抗体双阳性  相似文献   

7.
262例患儿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霞 《华夏医学》2002,15(1):53-54
目的:探讨弓形感染与儿童疾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262例儿科患儿血清弓形虫IgG与IgM抗体。结果:262例患儿IgG抗体阳性率高于IgM抗体,P<0.05,IgG抗体阳性率,呼吸系统为30.1%,神经系统为29.5%,消化系统为5.6%,淋巴结肿大为23.6%,发热待查为14.7%,心肌炎为8.3%,IgM抗体阳性率,呼吸系统为13.3%,神经系统为15.9%,淋巴结肿大为16.4%,发热待查为8.8%,结论:弓形感染可见于各系统疾病,IgG与IgM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弓形虫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以期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980例呼吸遥感染者同时作冷凝集试验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Mp-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980例呼吸道感染者,检出Mp特异性抗体阳性180例,阳性率18.4%。〈3岁、-6岁、-14岁、〉14岁4个年龄组Mp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1%(12/148)、23.6%(44/186)、31.0%(31/100)、5.3%(3/56)。在186例临床诊断为Mp感染的病例中,抗-Mp—IgG阳性118例,敏感性63、4%,抗-Mp—IgM阳性160例,敏感性86.0%,冷凝集试验阳性86例,敏感性46.2%,抗-Mp—IgM敏感性较冷凝集试验高(P〈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Mp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Mp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当地人群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当地人群防蜱意识。对205 份被调查者进行菜姆病螺旋体抗体水平检测,并进行防蜱措施、防蜱意识等调查,对可能影响人感染蜱传疾病的流行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蜱咬和职业是人群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危险因素(OR=3.62和OR=0.27)。另外,当地人群防蜱意识较差,缺乏合理的防蜱措施。防止蜱咬,保护重点职业人群是该地控制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开展莱姆病、埃利希体病、斑点热常规监测的有效手段,达到初步掌握当地病原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杭州 310009布情况.方法 建立了伯氏疏螺旋体病原分离枝术,埃利希体、莱姆病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埃利希体、莱姆病、斑点热PCR技术,在山区农民中开展莱姆病螺旋体检测,收集蜱标本开展莱姆病DNA片段检测.结果 首次用间接免疫荧光在山区农民中检测到莱姆病抗体,阳性率4.1%(6/148);用PCR的方法在蜱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DNA片段,阳性率0.93%(2/215).结论 浙江省可能存在有莱姆病疫源地.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白山林区莱姆病的流行及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18名长白山林区人群的莱姆病抗体水平,对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相关调查.[结果]218名受检者中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者为18人(8.25%),其中青壮年人群感染率显著高于老年人群;阳性者中近2年内有蜱叮咬史者为10名.所有阳性者均有慢性游走性红斑皮疹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肌痛、关节炎、心功能异常及神经精神症状.[结论]长白山林区存在莱姆病流行,其状况与中国东北地区其他林区流行状况相类似.蜱叮咬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但亦不能排除其他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及其检测方法。方法 对7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肺炎衣原体PCR检测以及血清ELISA检测肺炎衣原体IgM、IgG抗体,对于仅IgG阳性者,再留取恢复期血清检测IgG抗体。结果 74例患儿咽拭子PCR标本中测得11例阳性。血清ELISA肺炎衣原体IgM阳性7例,肺炎衣原体IgG阳性21例,其中有2例IgM、IgG均阳性。仅IgG阳性者中恢复期血清IgG4倍增高者5例。诊断为肺炎衣原体患者,咳嗽发生率100%,发热发生率为66.7%,喘息发生率为25.0%,并主要见于幼儿,胸片片状阴影发生率100%。结论 咽拭子肺炎衣原体PCR阳性检出率与血清抗体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肺炎衣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用活检粘膜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切片HE染色等方法对60例有症状儿童进行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的检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抗HPIgG抗体的免疫印迹方法。引入半定量积分法表示结果,IgG积分≥2分为阳性,则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抗HgIgG抗体的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80.0%。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儿童血清中抗HgIgG、IgA、IgM抗体进行分析并与成人相比较,结果发现:与成人相比,儿童IgG识别条带与成人相似,IgA识别条带少而浅,IgM识别条带多而深,在活检粘膜HP为阳性、免疫印迹IgG为阴性的4个病例中,3例lgM为阳性;在HP阳性患者中,儿童抗HPIPM抗体的阳性率(88·9%)远高于成人16·3%(P<0·001),说明抗HPIPM抗体可指示HP早期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简称CPn)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142例,健康儿童52例,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Pn。结果观察组CpnIgG阳性者30例(占21.1%),对照组4例(占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中有CPn急性感染抗体的有22例(占15.5%),对照组中无CPn急性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CPn急性感染率为17.8%,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4.2%,两组比较P<0.05。CPn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结论CPn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15.
三种特殊群体血清中SARS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1~10岁儿童以及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血清中出现SARS病毒抗体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方法 应用间接ELISA法,对15例新生儿、30例1~10岁儿童以及我院50例在SARS病房工作15天以上的医护人员的血清进行了SARS相关冠状病毒抗体IgM、IgG水平的检测。结果 15例新生儿以及50例医护人员中未检测到SARS抗体IgM、IgG,30例1~10岁儿童中,检测出3例SARS抗体IgG阳性,阳性率为10%,无一例SARS抗体IgM阳性。结论 我院一线医护人员中可能无SARS病者隐性感染者,儿童中SARS抗体IgG阳性率较高,这可能是此次SARS爆发中儿童感染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珠能 《医学综述》2012,18(14):2323-2324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免疫状态及并发肠道外损伤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5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患儿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法检测患儿肝功能和心肌酶谱;采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 65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生肠外损伤以呼吸系统最高为49.23%,其次是肝脏和心脏损伤,分别为20%和18.46%。两组肝功能和心肌酶谱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轮状病毒肠炎对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发生肠道外感染,检测免疫球蛋白、肝功能、心肌酶谱对监测患儿病情变化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DNA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MPDNA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DNA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检测21例哮喘,84例RRTI患儿及40名健康儿童血清IgG亚类浓度及IgG,IgA,IgM含量。结果表明RRTI组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45.23%,IgG2,IgG3居多;哮喘组IgG亚类增高检出率为100%,以IgG4,IgG3增高为主,IgG亚类缺陷率地RRTI组。  相似文献   

19.
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2):1574-1576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85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同时对45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结果 NO DNA PCR检测结果与血清MP抗IgM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44%(11/25);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10%(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肺炎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而CH50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P DNA PCR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可能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就诊及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探讨HP感染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3996人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还对其中2259人检测了抗HP-IgM。结果:(1)3996例中血清抗 HP-IgG总阳性率为76.0%;2259例 HP-IgM阳性率为41.2%。(2)HP-IgG、HP-IgM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龄因素对HP-IgG和HP-IgM阳性率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01)影响。(4)HP感染存在家庭聚集倾向。(5)血清HP抗体阳性率升高的疾病:大于28 d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组较健康对照组,抗HP-IgM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成人中胃肠道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抗HP-IgG阳性率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肝、胆、胰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多种胃肠道、肝胆胰及循环系统疾病有关;人群初次感染始于婴幼儿期,且受家庭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