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凝血四项指标在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一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我院产科148例孕妇正常分娩前后和3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自动检测。结果孕妇正常分娩前凝血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PT—INR、APTT、TT明显短于对照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分娩后凝血四项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娩72h后恢复。在分娩前后联合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并动态观察,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孕产妇凝血功能情况,对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以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方法D-二聚体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凝四项采用磁珠血浆凝固法对我院妇产科213例血压正常孕妇、6例血压升高孕妇正常分娩前后进行检测。结果孕妇正常分娩前D-二聚体和血凝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T/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而血压升高孕妇组与血压正常孕妇组产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D-二聚体、FIB高于后者,PT/PT—INR、APTT、TT低于后者,但是,正常分娩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娩72h后恢复。孕妇分娩前后联合检测D-二聚体、血凝四项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而带来的危险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孕妇正常分娩前后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方法 D-二聚体采用周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凝四项采用磁珠血浆凝同法对我院妇产科213例血压正常孕妇、6例血压升高孕妇正常分娩前后进行检测.结果 孕妇正常分娩前D-二聚体和血凝四项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T/PT-INR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短于健康对照组,而血压升高孕妇组与血压正常孕妇组产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D-二聚体、FIB高于后者,PT/PT-INR、APTT、TT低于后者,但是,正常分娩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分娩72h后恢复.孕妇分娩前后联合检测D-二聚体、血凝四项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而带来的危险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妇剖宫产前后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对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出血量≥500ml)的孕妇及30例正常(出血量〈500ml)剖宫产孕妇作对照,采用日本Sysmex CA-6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剖宫产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结果48例剖宫产产后出血孕妇与30例对照组比较发现:孕子剖宫产前后PT/PTINR、APIT、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组PT/PT-INR、APTT产前明显高于产后(P〈0.05),FIB产前明显低于产后(P〈0.05),TT产前产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与分析,探讨正常妊娠临产孕妇组与有不良妊娠史(包括死胎、脊拄裂、脑积水、唇腭裂、肾积水等)临产孕妇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雏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变化情况,为防止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后大出血或血栓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Sysmex-50凝血分析仪对448例临产孕妇与5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为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史组与有不良妊娠史组临产孕妇的PT、TT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册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有利于产后快速有效的止血,临产前及时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对预防产科异常出血及并发症(如:DXC)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常规4项指标及全血细胞发生生理性变化的状态,探讨其对分娩过程和产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影响。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50自动血凝仪及迈瑞BC-3000plu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16例临产孕妇和13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常规4项及全血细胞检测和分析。结果1)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b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产孕妇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参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白细胞总数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动态监测凝血及血细胞指标,对预防和诊断分娩过程或产后发生的DIC及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对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出现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出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CL Elite Pro血凝仪对50例正常妊娠临产孕妇及50例正常健康非妊娠妇女检测四项凝血指标值,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纤维蛋白原(Fg)明显高于正常妇女(P<0.05),临产孕妇血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低于正常妇女(P<0.05),两组间的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高凝状况加剧,加强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查,对于预防和治疗分娩期间异常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及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在妊娠晚期孕妇中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TT、Fg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检测。结果妊娠晚期孕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Fg含量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凝血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检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对了解妊娠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预防DI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临产孕妇的凝血与纤溶功能状态.方法 D-二聚体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凝血4项采用双磁路磁珠法,检测132例血压正常的孕妇、6例血压升高的孕妇及60例健康非孕妇女.结果 临产孕妇与健康非孕妇女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降低(P<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时间(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正常分娩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联合检测D-二聚体、血凝4项能较全面反映孕产妇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状态,对预防和治疗孕产妇因血栓性疾病、出血而带来的危险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波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7):1394-1395,1397
目的研究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提示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1年间150例住院治疗的妊娠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妇女各50例,将她们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非孕期妇女50例,定为对照组。采用RT-2204C半自动四通道血凝分析仪对两组患者在妊娠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进行动态的检测。结果妊娠早期的比较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无明显差异;而在妊娠中、晚期的比较上两组有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提示妊娠中、晚期妇女的PT、APTT、INR等指标较非妊娠妇女明显缩短而TT、FIB明显增加,并且随着临产期的靠近变化逐渐增大。结论在妇女的不同孕期凝血功能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时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对预防孕期及术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K-4500血细胞分析仪、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对530例临产孕妇和140例健康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平均体积、凝血酶时间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且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对剖宫产母亲产时血糖及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的初产孕妇20例(全麻组)及同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年龄、体重相近的足月孕妇20例(腰麻组)。全麻组采用丙泊酚100 mg+瑞芬太尼100μg+琥珀胆碱100 mg;腰麻组采用蛛网膜下腔匀速推注0.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商品名:耐乐品)2.5~2.6 ml。分别于麻醉前、胎儿娩出后即刻测母亲指尖血糖,新生儿出生后10分钟足跟血血糖,同时记录孕妇围术期血压、心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全麻组产妇分娩时血糖水平降低(P<0.05);腰麻组分娩时血糖升高(P<0.05);全麻组新生儿生后血糖明显低于腰麻组(P<0.01);新生儿生后血糖与产妇产时血糖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结论全身麻醉产妇分娩时血糖水平降低,新生儿生后血糖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应该关注和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石妮  尹斐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08-209,22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认知行为干预,包括改变认知评价、积极应对方式指导和放松训练。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娩后24 h内评定孕产妇心理和生理反应。结果两组焦虑得分、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随时间变化而升高,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血清皮质醇含量升高趋势慢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焦虑得分、皮质醇、母儿免疫因子(IgG、IgM、C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降低孕产妇分娩应激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VIP门诊通过对孕中晚期初孕妇实施系统运动及饮食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产科VIP门诊就诊的97例初孕妇作为干预组,同期在同一医院普通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274例初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排除运动禁忌并自愿选择阴道分娩。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运动和营养饮食干预。对两组孕妇临产前胎先露高度、宫口扩张程度、孕妇体质量,产程所需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为70.1%,高于对照组的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88,P<0.01),干预组胎先露高度为(-0.65&#177;1.15)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2&#177;1.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干预组总产程、第一产程所需时间分别为(369.10&#177;166.82),(334.72&#177;165.6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39.48&#177;177.93),(403.06&#177;174.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7,-2.53;P <0.05);干预组孕妇分娩前体质量和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74.70&#177;4.80)kg,(3489.00&#177;66.89)g,均小于对照组的(77.80&#177;4.70)kg,(3680.00&#177;54.6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3,1.12;P<0.05)。结论通过VIP门诊限号诊治患者数,每天接诊15例,孕妇得到系统的运动和营养饮食干预,可控制孕妇体质量增长过度,减少巨大儿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缩短产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孕周在32周以上的孕妇11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检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参加医院组织的“轻松分娩”特色培训课程。结果授课前两组孕妇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干预组孕妇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及产时应对行为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娩结局的比较,干预组自然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5);两组对孕期护理干预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在孕期对孕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孕妇的分娩知识,改变其对分娩的态度,改善产时应对行为,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也提高了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分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应莉  张琳  林亚  项雪芬  张征 《护理与康复》2008,7(6):403-406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29例有自然分娩意向孕妇分入院前训练组(n=42)、待产训练组(n=45)、对照组(n=42),入院前训练组在孕7~8月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待产训练组在入院待产时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对照组则不进行拉玛泽分娩法训练。结果入院前训练组、待产训练组及对照组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训练组、待产训练组在活跃期、第二产程的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入院前训练组、待产训练组产时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阶段实施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对减轻产妇压力、降低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有明显促进作用;在孕期未接受拉玛泽分娩减痛法训练的可以在住院待产时补课,但越早进行训练依从性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前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孕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3--2010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进行分娩的先心病孕妇33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合理膳食、适量活动、适量吸氧等护理措施。按抽签法选择同期33例相同年龄段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过程中并发症、胎儿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均顺利分娩,其产程时间为(3.45±4.42)h,与对照组(3.86±3.89)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1,P〉0.05);研究组胎儿Apgar评分为(8.82±0.68)分,对照组为(8.91±0.6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P〉0.05)两组孕妇在分娩方式、产程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产前护理对先心病孕妇非常重要,经过精心的产前护理后,先心病孕妇分娩风险接近普通孕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