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甲襞微循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评价甲襞微循环检测作为DR筛查新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直接检眼镜、45°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甲襞微循环状态检查,评价以上筛查方法与DR分期的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重度异常组合并DR者明显高于轻、中度异常组,有差异性(P<0.05);中度异常组合并DR者高于轻度异常组,但无差异性(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除形态积分无差异外(P>0.05),微血管的血液流态和襻周状态积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均高于NPDR(P<0.05),并且PDR组细胞聚集度,襻周渗出和襻周出血均与NPDR组有差异性(P<0.05).结论 DR与甲襞微循环改变显著相关,甲襞微循环检测是一个很实用的筛查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多种并发症的发病基础,影响糖尿病的预后,而微循环障碍又影响着微血管病变。我们通过对DM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检测发现DM病人存在甲襞微循环的异常,且与正常人的甲襞微循环间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微循环异常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很常见,它们同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且两者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合并其中任何一种并发症的糖尿病足患者都会出现甲襞微循环(甲襞微循环积分及病理)、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动力学指标)和血液成分(血糖、血脂等)的改变。DN与DR严重威胁着糖尿病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明确糖尿病足患者DN与DR的微循环障碍特点,有助于了解和判断其发展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率高,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密切。临床微循环检测是一类无创、直观、简便且患者易于接受的检测方法,其指标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微血管的异常。目前临床常用的微循环检测方法有视网膜微血管检测、皮肤微循环检测、经皮氧分压测定、甲襞微循环检测等,检测DPN患者的微循环并研究微循环与DPN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微循环检测能够对DPN的发病进行早期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特点。方法 :应用徐州产WX -9A型黑白电脑微循环测定仪及显微镜 ,观察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的左手无名指甲襞微血管襻的状态。结果 :糖尿病组形态积分 ,流态积分 ,襻周积分和总积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 (P <0 0 5 ) ,且形态改变有其特异性。结论 :甲襞微循环检查有助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皮素与甲襞微循环的关系。方法 :选取 5 9名Ⅱ型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2 2名 ,分别测定CGRP、ET、甲襞微循环。结果 :糖尿病无并发症者血浆CGRP含量较对照组略低、ET含量、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态分值均略高 ,但无显著性差异。伴有并发症各组与对照组及无并发症组比较 ,CGRP含量明显降低 ,ET含量、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周态分值明显增高。结论 :血浆CGRP及ET含量与甲襞微循环改变有显著相关性。且三者均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53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47例,设健康人群对照组50例。所有人群入院或体检时即采集静脉血,进行vWF:Ag、AT:A检测。结果 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vWF:Ag含量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vWF:Ag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患者血浆AT活性与2型糖尿病无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型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组中背景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患者血浆AT活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vWF:Ag、AT:A的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其水平与活性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 69例及正常对照 3 0例 ,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3 1例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 3 8例 ,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计算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及总积分 ,同时检测血浆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CH)、载脂蛋白A1 (apoA1 )、载脂蛋白B(apoB)、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血浆胰岛素及双下肢血管多普勒 ,分析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以及和上述临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微循环的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的流态积分与 12 0min血糖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681,P <0 .0 0 1)。糖尿病甲襞微循环异常组股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时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大血管病变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糖尿病甲襞微循环的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观察三水市芦苞医院内科(528139)刘文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并发许多脏器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决定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通过甲襞微循环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毛细血管拌形态,血液流态和袢周状态。作者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 (DM )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尤其 2型糖尿病 (NIDDM )更突出 ,约 70 %的患者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出现病变。微血管病变可伴有微循环异常 ,是并发视网膜、肾脏、神经皮肤等许多脏器病变的病理基础 ,决定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 76例NIDDM病人甲襞微循环的观察 ,探讨其变化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DM诊断按WHO (1987)诊断标准 ,随机选定 76例NIDDM患者 ,其中男 2 3例 ,女 5 3例 ,病程 3个月~ 12年 ,平均 5~ 6年 ,年龄 30~ 76岁 ,平均年龄 5 2 3岁。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00名健康人(对照组),108例糖尿病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非糖网组),108例糖尿病伴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糖网组)进行眼球结膜和甲皱微循环的观察。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眼球结膜和手指甲皱微循环,在微血管、微血流及微血管通透性三方面均有明显的障碍。但眼球结膜微循环的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异常发生率高于手指甲皱。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微血流流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异常发生率明显地高于不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但两者微血管形态的异常没有明显的差别。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眼球结膜微血流流态的障碍更为严重。上述结果提示: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而这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前列腺素E1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变化.方法选择3组个体,A组和B组均为30例2型糖尿病病例,C组为32例非糖尿病个体,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毛细血管血液流速等指标.对A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前列腺素E1注射剂治疗7~10 d,B组和C组均未予前列腺素E1治疗.疗程完成后再测定上述微循环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毛细血管血液流速明显慢于非糖尿病对照组(P<0.01),微血管形态积分、流态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01),B组病例未用前列腺素E1治疗,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 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前列腺素E1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观察了140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及55例健康人的甲襞循环变化,结果显示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在管袢清晰度,变异程度,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及袢周状态均较正常人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与5年内的患者比较,有微血管病变的与无微血管病变的患者比较,在形态,流态,袢周状态均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治疗前后比较,在形态,流态有显著差别。提示: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甲襞微循环的观察有助于了解NIDDM患者的病情,改善微循环可能为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襞微循环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晓宏  刘德辉  朱西娥 《医学争鸣》2001,22(22):2107-2107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糖尿病 2 0 0例为均按 WHO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 ,其中 型糖尿病 10例 ,2型 190例 .按有无慢性并发症分为 组 :1单纯糖尿病组 10 0 (男 5 6 ,女 44 )例 ,年龄 10~ 73(平均 5 4.5 )岁 ;2慢性并发症组 10 0 (男 5 9,女 41)例 ,年龄41~ 76 (平均 5 8.3)岁 ,分别患合并眼病 ,周围神经病变、肾病、糖尿病足等 .1.2 方法 用徐州光学仪器厂生产的 WX- 75 3型微循环显微仪 ,选择患者的左手和右手无名指甲襞进行微循环检查 ,根据田牛等 [1 ]加权积分法计算积分值 ,用积分值来判定微循环障碍程度 . 1正常 <2分 ;2轻度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前列腺素E1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变化。方法 选择 3组个体 ,A组和B组均为 30例 2型糖尿病病例 ,C组为 32例非糖尿病个体 ,分别检测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毛细血管血液流速等指标。对A组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前列腺素E1注射剂治疗 7~ 10d ,B组和C组均未予前列腺素E1治疗。疗程完成后再测定上述微循环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毛细血管血液流速明显慢于非糖尿病对照组 (P <0 .0 1) ,微血管形态积分、流态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A组采用前列腺素E1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B组病例未用前列腺素E1治疗 ,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 ,前列腺素E1能有效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561例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997年美国ADA标准确诊,按是否合并脑梗死、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分成4组: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组.结果:①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56.68%,而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病程<0.5年)其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27%,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5.5%.②随糖尿病病程延长或增龄,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③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长病程有关,而微血管并发症主要与高血糖、长病程有关.结论:在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之前,部分患者可能已出现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并随病程延长或增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高龄和病程延长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高血糖,病程延长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联系。方法根据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不同部位,将14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四组:糖尿病肾病组(DN)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32例、糖尿病‘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32例、无微血管病变组(对照组)55例。分别测定四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视网膜病变组和肾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的LP(a)、HbAlc均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结论高水平IJP(a)与T2DM微血管并发症有着紧密的联系,血清LP(a)的升高可能引起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常见原因。有研究~([1])显示,2型糖尿病中DR患病率为38.1%。在DR的自然病程中,早期即有视网膜血管自我调节的紊乱和血流异常,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若不及时医治,可能发展为增殖期视网膜病变,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而致盲。因此,早期治疗单纯型DR是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方法住院T2DM患者600例,根据肌电图结果分为DPN组488例和无DPN(NDPN)组112例,另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查3组的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1)微循环特征: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PN组和NDPN组甲襞微循环形态和袢周积分明显升高(P<0.01);与NDPN组比较,DPN组袢周积分和总积分升高(P<0.01)。(2)甲襞微循环表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袢周渗出、出血积分升高,DPN组管袢数、乳头积分升高,袢顶直径减小(P<0.05,P<0.01),且DPN组袢顶直径和乳头积分与NDPN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变程度:2组患者甲襞微循环正常者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DPN组中度异常的比例高于NDPN组(52.9%vs 19.6%,P<0.01),正常者和轻度异常者比例低于NDPN组(分别为13.5%vs 31.2%,25.0%vs 43.8%,P<0.01)。结论 T2DM患者均存在甲襞微循环异常,DPN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更为严重,可能是DPN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老年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甲襞微循环特征。为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NIDDM提供依据。方法 用微循环显微镜彩色电视系统观测42例NIDDM患者及20例正常人甲襞微循环并以综合定量评价法分析观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组肉襞微循环在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方面显著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微循环障碍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相关联,积极改善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应成为糖尿病整体治疗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