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入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40名护理人员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降低了传染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护士的身心健康.结论: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临床护士工作繁忙,与患者接触较多,针次伤及受到感染的机会也多,严重损害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建议医院关注护士,寻找刺伤原因,并采取具体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颖 《中外医疗》2010,29(2):148-148
目的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20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在过去1年里发生过针刺伤的97.5%;发生针刺伤的时机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占25.1%;操作不规范、粗心,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原因所占百分率最高,为62.4%。结论护士面临着针刺伤的危害,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应采取必要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杨静  王晶  杜晶 《吉林医学》2011,(8):1588-1588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针刺伤。方法:分析针刺伤的危害,查找针刺伤的损伤因素,制定出防范措施。结果:结论: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严守操作流程认真细心注意操作细节,针刺伤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罗娟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Z):52-52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可导致受伤者局部出血。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使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而由此引发的职业伤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与防护尤为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现状,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广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 234例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相关问题调查。结果 121例临床护士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发生针刺伤,其中工作时间〈1年的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最高,为27.96%(52/186)。针刺伤主要发生在输液室(43.48%)、供应室(23.08%)、急诊科(20.9%)和手术室(11.54%)。导致针刺伤的锐器物主要是输液针头(42.98%)、注射器针头(35.54%)。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是输液后拔针(33.06%)和处理使用后的锐器物(28.93%)。有61.98%(75/121)的护士发生针刺时未戴手套,77.69%(94/121)的护士被刺伤前不知道病人有无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结论低年资护士是针刺伤的主要人群,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针刺伤是一种意外伤害,可导致受伤者局部出血。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由此接种到受伤者体内。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护士特定的工作性质,使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而由此引发的职业伤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与防护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7.
针刺伤是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护士职称的差异性对针刺伤也存在极大的影响,护士最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为回避针帽及思想不集中.因此,针对原因需提出防护措施.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才是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闫宏  沈灵敏 《吉林医学》2004,25(5):59-59
护理人员针刺伤后,经血液可传播某些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这是全球性危害护理人员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如何预防针刺伤及针刺伤后如何处理成为护理工作者迫切关注的问题。现就针刺伤容易发生的环节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我院104名护理人员.结果 被调查护理人员中87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高达83.65%,累计发生>5次者占15.39%,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29次,其中67.82%被污染针头刺伤,不同护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有差别(P=0.001),针刺伤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分离针头、回套针帽,高达88.46%的护理人员认为在静脉穿刺、抽血时戴手套没必要或不方便,针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仅占23.08%.结论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应规范操作行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使用安全型的护理产品、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工作是接触各种各样的锐器和病人体液最多的一项职业,在这种高风险的暴露下,我们护士应怎样探取有效措施来预防针刺伤发生,已是放在我们面前急需重视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群体[1].临床诊疗、护理所用过的一切医疗物品几乎都携带着病源微生物 [2].有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而我国是乙肝高发国家,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丙肝近年来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可见,有效地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加强医护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主动防护是保持健康的医务人力资源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措施,得出结论: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与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个人防护意识淡薄等有关。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对针刺伤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危害极大,后果严重。因为采血人员每天要接待大量献血者,而目前的采血模式主要是采后检验,献血者中HBV、HCV、HIV以及梅毒螺旋体等的感染均占有一定比例。由于人们对职业危险性认识不足,防护措施的不到位,采血人员存在感染经血传播性疾病的危险。所以针刺伤的危害近年来愈来愈被采供血机构所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芳  李阳洋  杜婕  许苹  彭飞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4,19(1):116-120
目的 分析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颁布后5年内上海长征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现状并探讨其对策,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上海长征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护理人员中73例针刺伤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所属科室、发生时机、处理方式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现状进行相关对策研究。结果 护理人员针刺伤事件中,针刺伤发生前3位科室分别是急诊室、手术室、骨科;高危班次为白班,高危时段为8:00—10:00、12:00—14:00;高危环节为用物处理和拔针环节,其中用物二次处理占比最高(19.18%);发生针刺伤后,“一挤”执行率最高(93.27%),“二冲”和“四报告”执行率不理想,分别为60.12%、78.81%。结论 随着国家对医护人员针刺伤重视度的提高,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明显提升,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护理人员临床规范操作行为仍是后期亟需持续改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新训卫生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经此途径传播。新训卫生员在护理操作技能训练中,技术不熟练,缺乏临床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大。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及采取相关措施,旨在加强学兵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提高学兵职业防范意识,以更好地满足未来军事斗争和卫勤保障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状况,增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问卷调查我院148名护理人员。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96人(64.9%)发生过针刺伤,累计372例次,平均每人针刺伤3.88次;护士、护师针刺伤发生率高于主管护师,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x^2=22.354);针刺伤发生的主要环节是在加药过程中、分离针头、回套针帽、注射或抽血前后。结论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高,自我防护意识需加强,应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在医院临床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承担着大量的护理和治疗工作,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在这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从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2]。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Disease Control,CDC)最新资料显示,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护士24人,由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3]。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至于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4],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也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5]。因此,我国护理人员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此,如何减少针刺伤,探讨防范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于2016年5月随机选择我院8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其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情况,对调查问卷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情况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所选85名护理人员中,24名(28.24%)曾发生针刺伤,分离针头清理废物是发生针刺伤事件的主要环节,其次是输液后拔针;护士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最高,副主任护师发生针刺伤事件的概率最低.结论:针对针刺伤事件,应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使针刺伤发生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护理人员在从事日常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治疗的工作量是最大的,与针头、锐器接触的机会最多,发生针刺伤的概率也相对增多,占护士职业伤害的80%。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针对针刺伤发生的常见原因,加强个人防护并采取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张茹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2):209-209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环节、原因、发生率,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等方面的调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30名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结果:被调查的30名护士均有不同频次针刺伤的发生,发生率为81.9%。t结论:制定规范的操作防护流程,强化培训。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改进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方法和尽快采用防刺性护理用具,以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