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毒供应室下收下送的无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珍 《海南医学》2003,14(8):77-78
我院是一所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其中消毒供应室的下收下送过程是造成交叉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有效杜绝院内交叉污染,预防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我们具体做法如下。 1.无菌物品及下收下送车辆的管理 供应室每日必须下收下送,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各类无菌物品,并收回已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所以,在下收下送过程中无菌物品及车辆的管理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加强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管理,保证无菌物品的安全使用和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方法 通过分析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结果 提高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改进了护理服务和工作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杜绝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3.
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是近几年来随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运而生的。为保证下收下送工作的质量,我院供应室着重加强对无菌物品的发放和污染物品回收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车辆的管理,方便了临床,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控制了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黎虹 《中国医药导报》2005,2(23):127-127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门,如何与临床护理人员共同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供应空应积极寻求发展道路,转变服务理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全面执行下收下送。如何做好下收下送质量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传统的被动供应方式,实行随用随送1.1为了确保无菌物品的  相似文献   

5.
张建萍 《当代医学》2010,16(30):29-29
本文重点介绍在供应室下收下送过程中,工作人员发放无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时,巧妙使用整理箱,有效地控制了院内感染,同时更符合供应室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决中心供应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供应室质控管理,杜绝医院内感染。方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及供应室管理模式的转变:建立供应室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清洗、灭菌、下收下送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对各类物品器械的消毒灭菌实施全方位质量跟踪管理,确保各类灭菌物品的质量,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使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结果通过科学的管理工作模式,确保了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的质量。结论中心供应室下收下送是向全院提供各种灭菌物品的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釉安全,是减少医院感染,加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医院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杰明 《包头医学》2008,32(1):56-57
目的: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控管理,杜绝医院内感染。方法:建立供应室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清洗、灭菌、下收下送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对各类物品器械的消毒灭菌实施全方位质量跟踪管理。结果确保了无菌物品消毒灭菌的质量,有效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使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结论:消毒供应室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1],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消毒供应室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承担着全院无菌物品的供应及使用后污染物品的回收工作.并按临床需要送物上门,在工作中做到按需所送、随需随送的合理而有效的工作方式,完全符合"全体护理"的管理特点.如果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概念不清,责任心不强,容易发生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的交叉感染,从而引起院内感染.现就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杨大鹏 《吉林医学》2010,31(8):1145-1145
供应室作为一个临床的后勤保障部门,为临床提供一切所需的合格的无菌物品,有效执行下收下送制度,在工作上与临床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供应室下送下收方便了临床的护理工作,节约了护士的工作时间及劳动强度,但由于条件有限,有的一、二级医院达不到标准,某些程度违反了无菌操作原则,潜在着感染问题。因此,对供应室护士的素质要求,下收下送的必备条件,各操作环节的无菌管理,应当引起护理管理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供应室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器具的选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对供应室下收下送时存在的问题及潜在质量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其原因.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了下收下送工作,提高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及保障质量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质控管理,杜绝院内感染。方法建立供应室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洗涤、灭菌、下收下送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对各类物品、器械的消毒、灭菌实施全方位质量跟踪管理。结果确保了无菌物品消、灭菌的质量,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质量控制管理措施,使供应室的消毒、灭菌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人员职业危害表现,据此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该院供应室13名下收下送工作人员及5辆专职回收车临床资料。结果 75份采集样本返回供应室后检出细菌总数较出发前显著上升(P0.05)。经干预后检出细菌总数均显著下降(P0.05),且未再检出细菌。结论细菌污染是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人员主要职业危害。加强下收下送人员和车辆规范化清洗消毒,有助于减少职业危害,促进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4.
张淑贤  王秀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83-1183
<正>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概念在不断渗透到医院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供应室工作如何适应整体护理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 现行供应室管理的利与弊 为了保证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使一线护士全心全意投入整体护理之中,供应室实行下收下送赢得临床护士的普遍欢迎。但目前下收下送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需要不断地改进这些条件,完善下收下送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供应室物品护理质量的流通。方法各个科室与供应室的无菌物品的更替,每日对各个科室发放。结果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无菌物品质量、物品下收下送是否及时、服务态度与沟通能力、物品发放有无错漏、对科室提出问题处理是否及时方面,均达到预期效果。管理前后工作人员有无发过期失效包现象、供应常规物品是否满足需求、科室物品有无丢失或损坏、科室急需抢救物品供应是否及时方面无变化。结论重视供应室人员的服务沟通能力与整体素质,可有效提高供应室护理质量,进而提升科室对供应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向新的护理模式的转变,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医护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那么医院的辅助科室则以临床为中心,积极地互相配合,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让临床护士从非护理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作为医院供应室实行下收下送以减少护士来回对换无菌物品的时间,并按临床需要送物上门,在工作中做剑按需所送,有效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1].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结合本院供应室下收下送工作规范进行了分析,并阐述相应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洁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4):148-148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疗护理工作中,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对防病治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医疗诊治水平、护理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消毒供应室自1998年承担全院部分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材的下收下送工作,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管理摸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医院中心供应室的下收下送工作 ,即中心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到临床各科 ,将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诊治护理工作中使用后污染的医疗器具物品收回 ;同时将一次性与非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具物品送于临床各科室。在此项工作中 ,如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消毒隔离概念不清 ,即可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院内感染是指病人入院后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我院中心供应室为了满足病人与临床需求 ,有效地预防、控制院内感染 ,加强了职工继续教育 ,强化消毒隔离观念 ,完善并有效实施相关制度 ,在下收下送工作中 ,注重各相关环节的质量控制 ,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医院供应室的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适时可行的改进方案。方法将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出现的备种问题及潜在的隐患进行集中讨论分析,找出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结果护士在下收下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均得到迅速解决。结论及时分析下收下送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和改进方案,对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为使医院供应室工作更好 ,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现将我院转变医院供应室工作改革体会报导如下。1 强化供应室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之基培训 ,工作人员应持岗上证 ,定期考核 ,确保无菌物品的终未质量。2 适应临术工作需要、开展供应室物质下收下送工作 ,真正做到把病区护士时间还给病人 ,全身心投入到整体护理中 ,为此 ,我们的对策是。2 1 强化供应室内部管理 ,将供应室严格分开为三区 ,即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 ,定人定岗不逆行 ,确保物品的流程从污染区→清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