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发生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10%的患者疼痛时间超过一个月,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疼痛可在疱疹消失后仍然存在,有的病例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发病年龄有关,小于40岁患者很少发生, 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50%,7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为75%,约有10%-25%的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可持续超过一年,严重影响身心健康[2].优化护理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1-2].本研究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疼痛明显,少数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后,仍可遗留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一般定义为带状疱疹后1月仍有神经痛或复发性疼痛,4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达30%以上~([1]),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带状疱疹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后遗神经痛,分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29例和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组50例。对7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并分析带状疱疹类型、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有无前驱疼痛与后遗神经痛的关系。 结果 带状疱疹就诊时间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在5 d内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13.3%,就诊时间超过5 d的带状疱疹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比例为42.2%,5 d以上就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带状疱疹的皮肤受累面积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皮肤小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25.0%,带状疱疹皮肤大面积受累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51.4%,带状疱疹受累面积大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增加;带状疱疹前驱疼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有显著相关性(P<0.05),带状疱疹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47.9%,带状疱疹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9.4%,有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前驱疼痛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P<0.05)。 结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和带状疱疹的类型无关,和带状疱疹的就诊时间、皮肤受累面积和前驱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双盲、随机、多中心方法,进行溴夫定(125m g/次,1次·d-1)和伐西洛韦(250m g/次,3次·d-1)口服7d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方法:2027例免疫功能正常的带状疱疹患者,年龄≥50岁,皮疹出现时伴疱疹相关性疼痛。检测结果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 N,定义为治疗开始后至少有中度疼痛持续3月以上)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带状疱疹伴随疼痛(ZA P)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以及皮疹的持续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溴夫定治疗组的PH N在第3个月的发病率为113%,而伐西洛韦治疗组的发生率为96%。2种药物显示出相同的效价(P=001,PP和愈合…  相似文献   

5.
王鸿健 《重庆医学》2012,41(16):1654-165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遗留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为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高,40岁以上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约30%可以引起PHN[1],其长期持续的剧烈疼痛,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就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解毒活血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约占带状疱疹患者的10%,疼痛持续时间可达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笔者用解毒活血汤加味治疗,效果较好。一、一般资料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门诊诊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0~74岁,平均65.3岁。46例患者2月至1年内曾患带状疱疹。发病部位:胸部22例、腰部13例、头部6例、颈部5例,神经痛症状表现为患处周围持续烧灼样、刀割样或电击样疼痛,常因穿衣或触及患处而加重。二、治疗方法1.解毒活血汤加味:桃仁、红花、甘草各6g,川芎10g,当归、柴胡、枳壳、连翘、丝瓜络各12g,赤芍15g,生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清热利湿为主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在我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带状疱疹的常规西医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加用清热利湿饮及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带状疱疹消失、疼痛症状缓解的时间以及出现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等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6. 2%,显效率为9. 5%,总有效率为95. 2%。治疗组疼痛缓解的时间为(6. 83±1. 295)天,疱疹消退的时间为(8. 94±0. 873)天,治疗组疼痛缓解时间及疱疹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11. 9%,对照组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28. 6%,治疗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清热利湿法合并针灸疗法可显著提高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带状疱疹的病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为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1个月以上局限性疼痛[1].6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的发病率可高达24%[2],患者常自觉撕裂样、烧灼样、闪电样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即急性带状疱疹(AHZ)临床症状治愈后延续疼痛超过一个月的神经疼痛病[1]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特征,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的亲神经性侵袭神经末梢造成的,多数发生于老年人,当皮损症状完全消退后,会有约20%的患者遗留有神经痛,疼痛以胸段肋间神经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多数经反复治疗效果不佳,治疗难度大.我科于2008年以来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生,但好发成年人,幼儿发病罕见。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多在皮疹消退后或1mo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持续超过1mo以上,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生老年人,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息,患者非常痛苦,我院于2003—2005年收治带状疱疹36例,积累了丰富的治疗与护理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雄飞  邓列华 《广东医学》2005,26(11):1453-145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指带状疱疹发病后,局部皮损痊愈而神经痛迁延不愈,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1 PHN概述PHN的定义致今仍无统一的意见。一种定义是:带状疱疹急性炎症期后持续1个月以上局限性疼痛。另一种定义是:急性带状疱疹治愈后疼痛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上。多数学者主张以疱疹消失后疼痛持续达3个月以上者为PHN的诊断标准。约9%~34%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PHN,且随着年龄增加发生率在增加。PHN多在1年内缓解,但仍有10%~20…  相似文献   

12.
邓红  丁永永 《重庆医学》2017,(30):4220-4222
目的 评价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神经妥乐平(NTP)硬膜外注射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该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年龄60~85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组给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对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改善情况,并计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点,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腔注射是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在中老年带状疱疹的应用和防治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患者168例在进行常规治疗时加用强的松10mg,每日3次,7-10天为1疗程,观察皮损消退和神经痛情况.结果 161例患者疼痛症状在2-3天明显缓解;146例患者在5-7天皮损明显消退,炎症减轻;168例治疗后有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占1.8%,与其他方案治疗出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3%相比,用χ2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疗程,有效防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尤其是头面部带状疱疹症状重、并发症多,且年龄越大疼痛越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在减轻神经痛程度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作用尚有争议。为此,我们对78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未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3年7月至2005年10月门诊收治并随访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27~80岁。患者就诊时症状(疼痛或皮疹)出现1~9天,其中<3天34例、3~9天44例。神经痛强度为重度(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23例、中…  相似文献   

15.
马惠红  周冬生 《华夏医学》2002,15(4):529-530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VZV)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常遗留疱疹后神经痛 (PHN) ,尤其是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都较高 [1 ,2 ]。 2 0 0 1年 5~1 1月 ,我科对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和加用康体多注射液治疗预防 PHN的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择有典型的带状疱疹临床表现及神经痛的患者 ,病期在 3d内 ,年龄 60岁以上。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者 ,1周内口服或外用过抗病毒药物者除外 ;由于各种原因中断治疗或记录不全者为淘汰病例。入选患者共 92例 ,随机…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shingles)以单侧、皮节分布、疼痛性疱疹为特征,经识别可做出临床诊断.美国评估的每年发生病例为100万.年龄增长为主要风险因子.化验室检测,含多聚酶链反应能确定非典型病例.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治疗以缩短皮疹持续时间.辅助药物,含阿片类镇痛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或皮质激素可缓解急性带状疱疹伴随的疼痛.有关急性期用抗病毒治疗以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现有证据不一致.病变消退后,沿皮神经分布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持续30 d至>6个月.有证据支持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加巴喷丁、普加巴林、长效阿片或曲马多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等证据支持将辣椒碱乳膏或利多卡因贴片作为二线用药.≥60岁的大多数成人,建议做免疫接种预防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  相似文献   

17.
<正>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神经痛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在临床上治疗以止痛、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和后遗神经痛为原则,若急性期疼痛控制不佳,40%的50岁以上患者可能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1],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治疗成本。本文主要探讨早期小剂量使用普瑞巴林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疗效以及对后遗神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患带状疱疹后,皮疹消退,但局部有明显神经痛的一种病症[1]。据研究,10%~15%的带状疱疹患者易留后遗神经痛,这种疼痛短则数月,长者达十余年,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收治重症带状疱疹 (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6 0例。曾在院外应用西药 (强的松、消炎痛等 )治疗 1周以上疼痛无明显减轻而来我院治疗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标准 重症带状疱疹 ,须具备下述条件中的 3条 :1皮疹红肿明显 ,大量的水疱或脓疱和坏死。 2有严重剧烈的神经疼痛。 3全身症状明显 ,疲乏无力 ,体温 >38℃。 4并发严重的内脏疾病。1 .2 一般资料  6 0例中男 32例 ,女 2 8例。其中重症带状疱疹 4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5例。年龄 1 9~ 2 5岁 2例 ,2 6~ 40岁 5例 ,5 0~ 6 0岁 1 6例 ,6 0岁以上 37例。皮…  相似文献   

20.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alla-zoster virus,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自然病程约为两到三周,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时机,可遗留局部瘢痕和后遗神经痛等症状.很多中老年患者因免疫力低,抗病能力差,疼痛症状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持续超过一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